首页 1-溴丁烷的制备

1-溴丁烷的制备

举报
开通vip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名称: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类别:综合性 1 -溴丁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略) 二.反应式 三.实验试剂 正丁醇 10g 12.4mL (0.136mol),溴化钠 (无水) [1] 16.6g (0.16mol),浓硫酸(比重1.84) 20mL (0.36mol), 10% 碳酸钠溶液,无水氯化钙。 正丁醇 M=74.12 b.p.=117.25℃;正丁醚 M=130 b.p.=142.4℃; 1-溴丁烷 M=136.02 b.p.=101.6℃ 四.实验步骤 1、配制62%硫酸,水浴冷却至室温...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名称: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类别:综合性 1 -溴丁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略) 二.反应式 三.实验试剂 正丁醇 10g 12.4mL (0.136mol),溴化钠 (无水) [1] 16.6g (0.16mol),浓硫酸(比重1.84) 20mL (0.36mol), 10% 碳酸钠溶液,无水氯化钙。 正丁醇 M=74.12 b.p.=117.25℃;正丁醚 M=130 b.p.=142.4℃; 1-溴丁烷 M=136.02 b.p.=101.6℃ 四.实验步骤 1、配制62%硫酸,水浴冷却至室温;安装反应装置,加料,硫酸分批缓加,充分冷却。 2、回流反应,控制好反应温度,注意尾气吸收;微沸30min,冷却5min 具体步骤: 在1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12.4mL正丁醇、16.6g研细的溴化钠和1-2粒沸石。烧瓶上装一回流冷凝管。在一个小锥形瓶内放入20mL水,将瓶放在冷水浴中冷却,一边摇荡,一边慢慢加入20mL浓硫酸。将稀释的硫酸分四次从冷凝管上端加入烧瓶,每加一次都要充分振荡烧瓶,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在冷凝管上口,连接一气体吸收装置 (如图1) [2]。将烧瓶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到沸腾,保持回流30min[3]。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冷却5min。卸下回流冷凝管,再加入1-2粒沸石,用75?弯管连接冷凝管 (如图2) 进行蒸馏。仔细观察馏出液,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4]。 将馏出液倒入小分液漏斗中,将油层[5]从下面放入一个干燥的小锥形瓶中,然后用6mL浓硫酸分两次加入瓶内,每加一次都要充分振荡锥形瓶。如果混合物发热,可用冷水浴冷却。将混合物慢慢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放出下层浓硫酸[6]。油层依次用20mL水[7],10mL10%碳酸钠溶液和20mL水洗涤。将下层的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1-2g块状的无水氯化钙,间歇振荡锥形瓶,直到液体澄清为止。 将液体倒入50mL蒸馏烧瓶中(注意勿使氯化钙掉入蒸馏烧瓶中)。投入1-2粒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 (如图3) ,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蒸馏,收集99-102℃的馏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配硫酸正确操作 2.注意加料顺序;加硫酸,分批缓慢加入,并充分振荡 3.控制反应温度,不能太高,溴易被硫酸氧化;微沸,尾气吸收。 4.改为蒸馏装置时,要充分冷却,再加1~2粒沸石,防止暴沸; 正确判断蒸馏终点 5.在后处理洗涤过程中,要清楚有机层和水层及各步洗涤的目的 浓硫酸洗涤除正丁醇时,硫酸分批加入,充分振荡,冷却后再加 6.用无水CaCl2 干燥时,所用锥形瓶要干燥无水 实验要点: 1.实验反应的关键是控制反应温度(强调火焰的调节,反应瓶底离石棉网0.5-1cm的距离,避免温度太高) 2.配料时,先加NaBr,正丁醇;从冷凝管上口加入已充分稀释、冷却的硫酸,每加一次都要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同时用冷水浴冷却。否则,因放出大量的热而使反应物氧化,颜色变深。 3. 加热时,控制好火焰大小;使回流蒸气不超过回流冷凝管的第二个球;回流速度为每秒 1-2 滴 ;回流太慢,水带不出来,产率很低;太快,温度高,硫酸将有机物炭化,反应液变黑。 4.改为蒸馏装置后加热,如果忘记加沸石,需稍冷却后再补加;中途停止加热,要补加新的沸石,解释为什么? 蒸馏终点判断: (1)看蒸馏烧瓶中油层是否完全消失,若完全消失,说明蒸馏已达终点。 (2)看冷凝管的管壁是否透明,若透明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蒸馏已达终点。 (3)用盛有清水的试管检查馏出液,看是否有油珠下沉,若没有,表明蒸馏已达终点。 5.各步洗涤的目的,干燥的目的 【操作要点】 1.加料: (1)溴化钠不要粘附在液面以上的烧瓶壁上。 (2)从冷凝管上口加入已充分稀释、冷却的硫酸时,每加一次都要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否则,因放出大量的热而使反应物氧化,颜色变深。 2.加热回流: 开始加热不要过猛,否则回流时反应液的颜色很快变成橙色或橙红色。应小火加热至沸,并始终保持微沸状态。 反应时间约30 min 左右,反应时间太短,反应液中残留的正丁醇较多(即反应不完全);但反应时间过长,也不会因时间增长而增加产率。 本实验在操作正常的情况下,反应液中油层呈淡黄色,冷凝管顶端亦无溴化氢逸出。 注释: [1] 如用含结晶水的溴化钠(NaBr·2H2O),可按摩尔数换算,并相应地减少加入的水量。 [2] 本实验中,由于采用1:1的硫酸(即62%的硫酸),回流时如果保持稳定的沸腾状态,很少有溴化氢气体从冷凝管上端逸出。这样,如果在通风橱中操作,气体吸收装置可以省去。 [3] 回流时间太短,则反应物中残留的正丁醇量增加。但将回流时间继续延长,产率也不能再提高多少。 [4] 用盛清水的试管收集馏出液,看有无油滴。粗1-溴丁烷约14 mL。 [5] 馏出液分为两层,通常下层为粗1-溴丁烷 (油层),上层为水。若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馏的时间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比重发生变化,油层可能悬浮或变成上层。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下沉。 [6] 粗1-溴丁烷中所含的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也可以用6 mL浓盐酸完全洗去。使用浓盐酸时,1-溴丁烷在下层。 [7] 油层如呈红棕色,系含有游离的溴。此时可用溶有少量亚硫酸氢钠的水溶液洗涤以除去溴。其反应方程式为 Br2 + NaHSO3 + H2O →2HBr + NaHSO4
本文档为【1-溴丁烷的制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9-05-26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