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仁来论文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

仁来论文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

举报
开通vip

仁来论文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 内容摘要: 不净观是佛陀遗留下来的二甘露门之一,是直接对治众生贪欲执着的良药。更是对贪着男女欲望的修行者当头棒喝之警醒,使其从贪欲的迷梦中惊醒。不净观在南传佛教国家几乎家喻户晓,并且把它当作实修实证的重要可操作法门之一。在汉地,虽然不及念佛、参禅一样为人所普遍认知,但是在汉传公认的很多大乘经典,如《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中都有专门介绍,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净观内容的介绍和修行必要性的说明,以及根据自己粗浅的修习不净观的经验并参照经论的指导,对不净观修行的方法与次第进行整理,希望对有...

仁来论文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
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 内容摘要: 不净观是佛陀遗留下来的二甘露门之一,是直接对治众生贪欲执着的良药。更是对贪着男女欲望的修行者当头棒喝之警醒,使其从贪欲的迷梦中惊醒。不净观在南传佛教国家几乎家喻户晓,并且把它当作实修实证的重要可操作法门之一。在汉地,虽然不及念佛、参禅一样为人所普遍认知,但是在汉传公认的很多大乘经典,如《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中都有专门介绍,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净观内容的介绍和修行必要性的说明,以及根据自己粗浅的修习不净观的经验并参照经论的指导,对不净观修行的方法与次第进行整理,希望对有意修行不净观的大乘行者提供些许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乘不净观贪欲 作者:释仁来 一、前言 一般学过一些大乘空宗理论,特别是学习过《中论》和大乘般若系经典的大乘行者,对不净观会出现一些思想疑惑:1、认为不净观确是佛陀传下来的二甘露门,但是它本身不究竟,因为它本身要执着不净去对治净,还是有执着。2、大乘行者就应该学习大乘的修行法门,比如参禅打坐体悟空性,或者念佛求生净土,或者直接就诵大乘 经典就可以开悟:比如《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等大乘经典。而对不净观或者是数息观等等修习法门好像没有给予太大的重视,一者,可能本身这些法门修习起来要有很大的感应和对生命起很大改变不是很容易。二者,汉地地这块土壤对于这些方面的修习也不是很够,没有南传那么方便,很多善知识可以指导教授。还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如何把大乘的般若性空思想和不净观的实际操作的理论没有很好的连接起来,也就是如何用大乘空宗的思想指导不净观的修习严密整合起来。一般而言,我们看到的不净观方面的文本资料多是南传佛教盛行的一些资料:比如《清净道论》、《大念处经》,还有就是小乘俱舍宗的《俱舍论》有专门介绍不净观修习的内容。其实大乘空有二宗都有专门介绍不净观修习的很多内容,比如《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大乘义章》都有详细介绍不净观修习的内容,只是这些内容我们没有专门拿出来弘扬而已,大乘更加重视般若正见的培养和弘扬。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整合一下不净观法门的修习,第一、不净观的修习的必要性。第二、简略介绍不净观的内容。第三、不净观修行的次第和方法。 二、修习不净观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向前迈进,各种思潮的不断传来,特别是欧美、日韩开放主义思潮的传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出家人,乃至每一个有志于修行求解脱、了生死的修行者,都面临着更大的环境考验,对外要面临着各种物欲和色欲的诱惑与挑战,对内还 要面临着心理的无形煎熬,可以说修行路上是困难重重。每一个修行者都要面临的一个无形关口,就是如何克服外在色欲的诱惑挑逗和内在淫欲的冲动,并且如何把这种能量转化成修行的增上力?那么不净观的修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佛陀不愧为大医王,善知一切众生的根性,所以特地为众生开出二甘露门:数息观和不净观,以对治众生的散乱心和贪欲心。在《楞严经》卷6四种清净明诲第一清净明诲就有云: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 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 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 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 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 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① 由上段可以看出,佛陀直接指出淫心是生死相续的根本,如果我们凡夫众生要想了生死,求解脱,那么第一就是要修三摩地断除心淫。《圆觉经》也云: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 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 爱为根本。”② 由上段经文也可以明确的看出,佛陀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贪欲恩爱是一切众生轮回受苦的根本原因。一切众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因为淫欲而成就其性命。那么要如何摆脱这种无休止地纠缠轮回,那么只有毫不犹豫地从根本上断除自己的淫心。《圆觉经》紧接着还有一段经文: ①《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CBETA, T19, no. 945, p. 131, c13-24) ②《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2(CBETA, T17, no. 842, p. 916, b4-9)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 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 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 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 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 先断贪欲及除爱渴。”③ 因为有酒肉饮食的种种欲望,使原本我们根深蒂固的那种贪爱淫欲的本性又加以引发增长,因此我们一直轮回生死相续。一方面诸欲(种种贪欲)可以引发我们的淫性,一方面淫性又促使我们不断地追求各种妙欲,比如因为淫欲心的促使我们会不自觉地要种种美食厚味来滋养自己,就会追求穿戴各种美丽舒适高贵奢华的衣物,听种种靡靡之音等等。这些都是淫欲心的无形中的促使诸欲的种种贪求,如果追求不到,遇到违逆之境,就会生起嗔恨、嫉妒之心,然后造种种恶业,最后生到地狱饿鬼道中。可见淫欲心之危害如此之严重,故末后,经文指出,众生要免除生死轮回,一定先断除贪欲和爱渴之心。憨山大师也说:“从无始最初由生死以来,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以上的种种经典的见证,加上我们自己修行的切身体会,都看出了淫欲的危害性,可以说是解脱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 那么既然知道了它的危害,如何对治并转化它呢?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修习不净观。《俱舍论》有云:“入修有二门,不净观息念,贪寻增上者,如应次第修。“意思是说,正入修门有二种,不净观和持息念,不净观能对治贪欲,而持息念可以对治散乱寻思。《禅法要解经》也说:“若淫欲多着,应教修不净”。既然不净观如此之重要,③《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1 CBETA, T17, no. 842, p. 916, b7-15) 那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三、简略介绍不净观的内容 (一)南传佛教普遍的不净观内容: 不净观在南传佛教基本上是人人必修的观法。他们的不净观内容基本上和我们现在科学中人体学的认识差不多,是对人体的进一步认识,只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呢?把它转化成修行的道力,通过观察人体或者死尸的不净而生起出离心,对治自己一直以来对人体净的执着。现通过南传家喻户晓的《大念处经》来简要介绍一下不净观内容。 “复次,诸比丘啊!彼应观想此身,自足底而上,自头顶而下,由皮包 裹种种不净充满,言曰,我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 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 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诸比丘啊!犹 如一只双口袋子,各种种子充满,诸如粳米、糙米、菜豆、豌豆、芝麻、 精米。聪明之士于内观见分明,曰,此是粳米,此是糙米,此是菜豆, 此是芝麻,此是精米。于此一样,诸比丘啊!彼观此身,自足底而上, 自头顶而下,由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曰,我此身中,有发、毛、爪、 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藏、大肠、肠膜、肺、 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 ④ 这里通过对人体的三十二种不净物的反复观察,来达到对人体不净的胜解,一个看似完整的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她)都是由这三十二种不净之物组成,任意观照任何一物,我们实在找不到一处值得我们贪爱执着的地方,完完全全的不净呈现在面前。 紧接着,《大念处经》介绍了墓园九相,通过观察死尸的种种不净而破除自己对身体的贪欲和执着。 ④《大念处经》卷1(CBETA, ZW05, no. 48, p. 182, a1-12) 1、膨胀、青瘀、脓烂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或死一日,或死二日,或死三 日,膨胀瘀黑,脓烂充满。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 彼一样,逃脱不了。”⑤ 2、被鸟、兽、虫所啄咬噬之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为乌鸦所啄,或为秃鹫所啄, 或为野犬叼食,或为狐狸咬食,或为各类昆虫所食,于彼自比,言曰, 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⑥ 3、附着血肉筋腱的骸骨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祇有骸骨、血肉、筋腱。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⑦ 4、无肉血迹漫途、筋腱连接之骸骨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祇余骸骨,皮肉尽脱,血迹斑 斑,筋腱尚存,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 脱不了。”⑧ 5、无血无肉筋腱连接之骸骨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祇余骸骨筋腱,无血无肉。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⑨6、骸骨散置各处相 “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骸骨支解,四散分离,手骨 一处,足骨一处,胫骨一处,股骨一处,臂骨一处,脊骨一处,头骨一 处。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⑩ 7、骸骨成螺色白骨相 ⑤《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3, a15-17) ⑥《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4, a3-6) ⑦《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4, a17-19) ⑧《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5, a5-7) ⑨《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5, a18-20) ⑩《大念处经》卷1(CBETA, ZW05, no. 48, p. 186, a6-9)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骸骨惨白如海螺壳。于彼自比, 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11 8、骸骨堆积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白骨各异,四散堆积,经年日久。 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12 9、骸骨粉碎成骨粉相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冢间,观见腐尸,骨殖枯腐,化为齑粉,于彼自 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13 (二)、汉传佛教不净观的内容 汉传佛教的不净观内容其实也是相差无几,现引《大智度论》内容以作比较。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作是念:身中有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 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 目、泪、涕,唾、脓、血,黄、白痰、阴,肪、[月*册]、脑、膜。譬如 田夫仓中,隔盛杂谷,种种充满,稻麻、黍粟、豆麦。明眼之人,开仓 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摩诃萨亦 如是观是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发毛、爪齿, 乃至脑、膜”14 从大智度论的内容可以看出,那么汉传的不净观的是三十六物,比南传的三十二物,多了四物,比如,南传的是皮,《大智度论》里就分为薄皮、厚皮。南传写的是大肠,《大智度论》里就是小肠、大肠。三十六物的排列顺序也稍有不同。其他的基本上是一样的。再从九想观的内容作比较,基本也是一样: 11《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6, a20-22) 12《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7, a8-10) 13《大念处经》卷1( (CBETA, ZW05, no. 48, p. 187, a21-23) 14《大智度论》卷48〈19 四念处品〉(CBETA, T25, no. 1509, p. 403, a21-b1)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 膖胀、青瘀,脓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乌鵄雕 鹫,豺狼狐狗,如是等种种禽兽,爴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 法,未脱此法。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禽兽食已,不净烂臭;自 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锁血肉涂染,筋骨相连; 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琐血肉已离,筋骨相连; 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琐已散在地;自念:我 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散在地,脚骨异处,膞 骨、髀骨,腰骨、肋骨,脊骨、手骨,项骨、髑髅,各各异处;自念: 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是弃死人骨在地,岁久风吹日曝,色白 如贝;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15综上的两段比较得出一个结论,汉传南传在不净观的基本内容上 15《大智度论》卷48〈19 四念处品〉(CBETA, T25, no. 1509, p. 403, b1-c4) 是一致的。虽然内容一致,但是修法上还是有差别,汉传佛教传承的是大乘佛法,是菩萨法,那么理所当然其修行的立脚点,和最终的皈依处和指导思想也是和南传佛教有所不同的。那么到底有何不同呢? 四、大乘行者修习不净观的次第和方法 一般学习过一些大乘菩萨法的人,都会认为,大小乘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菩提心,小乘比较侧重自利,大乘讲究发菩提心,自利利他,广度有情。的确大小乘很大区别在于此,但是学过《摄大乘论》和《中论》的人就会知道,大小乘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空性见上的区别,小乘的空是我空法有,而大乘的空是究竟的缘起性空,中道毕竟空。那么理所当然大乘行者修习不净观,也需要这两方面的配合和指导。下面就引用一些经论来阐述一下大乘修习的不净观的次第和方法。 (一)前行:发菩提心,积集资粮,忏悔业障 大乘基本上每个修法都会强调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比如智者大师的天台小止观——《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里,开篇就是具缘第一,在具缘第一里面第一就是持戒清净。理所当然,如果我们一直都是严持净戒,那么修起来就快捷有效。但是身在这个时代,谁都会或多或少,造了不少罪业,即使这世没有造恶业,那么前世呢?前前世呢?无量劫之前呢?如果你想修行,那么肯定也要忏悔业障,忏悔前世以及今生所造的种种罪业,祈求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大智度论》就有: “问曰:行者云何观是胀相等九事?答曰:行者先持戒清净,令心不 悔故,易受观法,能破淫欲诸烦恼贼。”16 那么理所当然我们我们没有达到持戒清净的话,就需要先忏悔,忏悔则安乐,心不悔故,就容易受持观法,达到破除淫欲烦恼贼的效果。 (二)正修 1、大小乘共之取相观修: 准备观修者,应先读熟并能够背诵三十六物的名称,然后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前往冢间墓地去观察死尸,对三十六物的形状、颜色、位置都有了很清晰准确的把握。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可以先对照网上的解剖学图片和解剖学方面的视频对身体的三十六物作专门的了解并且观察取相,网上有专门这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这当然没有直接观察死尸生动逼真,但也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好方法。还可以去听听高僧大德对于这些方面的开示,比如台湾法藏法师就有专门讲不净观的录音和视频。或者去医院、菜市场、火葬场等地方也有老病死的一些不净之相,可以去多观察观察,对那些不净、苦的一面作比较深入地了解。 取相清晰之后,然后静坐调适身心、远离掉举、昏沉、散乱等诸盖,忆念观察先前所取相。以胜解力,把三十六物对应到自身。刚开始从青瘀一直到骨琐。在骨琐中,先观足骨,次观踝骨,次观胫骨,次观膝骨,次观髀骨,次观臗骨,次观腰骨,次观脊骨,次观胁骨, 16《大智度论》卷21〈1 序品〉:(CBETA, T25, no. 1509, p. 217, a10-13) 次观髆骨,次观臂骨,次观肘骨,次观腕骨,次观手骨,次观肩骨,次观项骨,次观颔骨,次观齿骨,后观髑髅。这样能够很清晰地观察这些不净相之后,就把意识放在眉间,湛然安住。辗转从观身不净,马上又可以继续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不净观算初步成就。 2、大乘瑜伽勤修不净观者的六种寻思观。 修习不净观实际上就是以不净之胜解,代替先前我们无始以来对身体净、美的胜解,这种实际上就是以一种胜解取代另一种胜解,而彻底破除我们内心不净谓净的颠倒执着。《瑜伽师地论》就有专门的六种寻思观而生起不净胜解。 “云何勤修不净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毘钵舍那。”17 这里首先就开始发问,怎样才是一个精进修习不净观的禅修者,从六个方面来思维观察修习不净观呢? (1)寻思其义 “谓依不净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由等引地如理作意解了其义。 知此不净实为不净深可厌逆。其性朽秽恶臭生臭。由如是等种种行相。 于先所闻依诸不净所说正法。解了其义。如是名为于诸不净寻思其义。” 18 首先根据佛陀宣讲的不净观的正法之教,听闻并且积极受持,由这听闻和受持不净观的增上的力用。在禅定中开始如理作意思维观察:佛陀宣说的不净确实是不净,实在是令人厌恶厌离,不可随顺。这个 17 《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a11-12) 18《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a11-17) 身体不净的本性就是腐朽肮脏臭秽。根据这些不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相,和之前所听闻佛所宣说的不净之法相互契合、印证。能够如实解了不净的真实内容和意义。这就是思维观察不净之“义”。 (2)寻思事: “云何名为寻思彼事?谓彼如是解了义已,观不净物,建立二分:谓内、 及外。如是名为:寻思彼事。”19 怎么样才叫做思维观察不净观之事呢?修行者根据自己先前对不净观义的了解和观察,把不净之物,分作二分:内和外,内指的是我们身体还活着的时候,外指的是我们死后的身体。也就是把我们因缘所生的身体分为内和外,这就叫寻思不净观之事。 (3)寻思相: A、寻思自相: a、依内不净寻思自相 “云何名为寻思自相?谓且于内身中所有朽秽不净,发起胜解;了知身 中有发毛等,广说乃至脑膜、小便。复于如是身中所有多不净物,摄为 二界,发起胜解。所谓地界、及以水界。始自发毛、乃至大便,起地胜 解。始于泪汗、乃至小便,起水胜解。”如是名为依内不净寻思自相。20怎么样才叫做寻思不净观的自相呢?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所有朽秽不净之物,通过思维观察,发起决定不动摇的见解。了知自己身体有发、毛、爪、齿一直到脑膜、小便等三十六物。并且对身体的三十六不净物分成地界、水界两类。那么把发、毛、爪、齿乃至大便等坚固的就分成地界;把泪汗、唾、涕乃至小便等等液体之类就分成水界, 19《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a17-20) 20《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a19-26) 并且形成自己坚固不动摇的见解。 b、以外不净寻思自相 复于其外诸不净物,由青瘀等种种行相,发起胜解。谓先发起青瘀胜解, 或亲自见、或从他闻,或由分别所有死尸。如是死尸,或男、或女、或 非男女、或亲、或怨、或是中庸,或劣、或中、或复是胜,或是少年、 或是中年、或是老年。取彼相已,若此死尸死经一日,血流已尽,未至 脓烂:于是发起青瘀胜解。若此死尸死经二日,已至脓烂未生虫蛆:于 是发起脓烂胜解。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坏:于是发起烂 坏胜解、膨胀胜解。即此死尸既被食已,皮肉血尽唯筋缠骨:于是发起 异赤胜解。若此死尸或被食啖,支节分离散在处处,或有其肉或无其肉 或余少肉:于是发起分散胜解。若此死尸骨节分散,手骨异处、足骨异 处、膝骨异处、脾骨异处、髋骨异处、髆骨异处、臂骨异处、脊骨异处、 颔轮异处、齿鬘异处、髑髅异处:见是事已起骨胜解。21 前面通过对自身的三十六物形成胜解。这里就是通过观察外在死尸的九种变化也就是前面介绍的九想观形成胜解。 B、寻思共相: 云何寻思不净共相?谓若内身外净色相未有变坏,若在外身不净色相已 有变坏;由在内身不净色相平等法性、相似法性发起胜解,能自了知我 净色相亦有如是同彼法性;若诸有情成就如是净色相者,彼净色相亦有 如是同彼法性,譬如在外不净色相:是名寻思不净共相。22怎么样叫做思维观察不净观的共相呢?我们在活着的时候,由于有饭食的滋养,气血的滋润,在外表的一层薄皮包裹之下形成相似清净的色相;一旦我们死后,我们的尸体(外身)很快就会青瘀、浓烂变坏。那么我们思维虽然现在我们存活的时候有看似清净的色相,等到无常到来,我们也丝毫避免不了与尸体一样的变坏。内身,我们目前存活的身体和外身(死后的尸体)具有相同平等的法性:无常、苦、空、变坏之性。这就是不净共相的寻思。 21《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a26-b17) 22《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c4-10) (4)寻思品 A、寻思黑品 云何名为寻思彼品?谓作是思:若我于彼,诸净色相不净法性,不如实 知。于内于外诸净色相,发起贪欲;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法,有 苦、有害、有诸灾患、有遍烧恼。由是因缘,发起当来生、老、病、死、 愁、叹、忧、苦种种扰恼。23 怎么样称做寻思不净观之品类呢?修不净观者作这样的思维观察:如果我对于那些看似相似清净的色相,比如现在健康人的皮肤等,不能如实的了知其不净的本质。并且如果因为不了知其不净对自己或者他人看似清净(实则不净)的色相生起贪者,这样就是颠倒黑品。它是烦恼法,会导致苦果、会对自己活他人形成伤害,会导致种种的灾难祸患。不管所贪求如意和不如意都会普遍的产生烧恼。由此因缘会产生当来下生的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种种的扰恼。 B、寻思白品 “若我于彼诸净色相不净法性,如实随观,便无颠倒,白品所摄。是无 诤法,无苦、无害。广说乃至由此因缘,能灭当来生、老、病、死、乃 至扰恼。”24 如果我对于那些看似清净的色相的不净的本质,能够如实随顺它不净的事实进行观察,就不会颠倒,是白品,是健康的无染污的。是不会产生烦恼之法,无苦也无害,并且可以由此因缘能够灭除当来下生的生老病死种种苦恼。 C、总结 “若诸黑品,我今于彼,不应忍受,应断应遣。若诸白品,我今于彼, 23《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c10-19) 24《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c16-19) 未生应生;生已,令住、增长、广大。如是名为寻思彼品。”25那么看到了黑品会导致种种苦恼和生死轮回的危害性,理所当然,就应该对黑品应该毫不犹豫地断除、遣除。而看到了白品的功德,就应该积极地修习不净观,使还没有生起的清净心通过修习不净观生起。已经通过修习不净观生起清净心就让它安住、然后不断地使它增长和广大。这就叫做寻思不净观的品类。 (5)寻思时 “云何名为寻思彼时?谓作是思:若内所有诸净色相,在现在世;若外 所有不净色相,亦现在世。诸过去世曾净色相,彼于过去虽有净相,而 今现在如是次第种种不净。诸现在世我之所有似净色相,此净色相于现 在世虽有净相,于未来世不当不净;如今现在外不净色,无有是处。我 此色身去、来、今世,曾如是相、当如是相、现如是相。不过如是不净 法性。如是名为寻思彼时。”26 怎么样叫做对不净观的时间上的思维观察?我现前的相似清净色相在现在世,而我当下观察的死尸的不净色相也是现在世。那些死尸在过去也曾现过清净的色相,但是现在却展现出的确是种种青瘀、浓烂等不净之相。那么同样可以推理,我现在的相似清净色相,在未来马上就会如同死尸一样变成不净色相。我这个色身,过去曾经有过死尸不净之相,未来也会变成死尸不净之相,现前也是看似清净实则不净的假相。这样过、现、未都逃脱不了不净的本质,这就叫做对不净观时间上的思维观察。 (6)寻思理 A、观待道理 25《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c19-22) 26《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2, c22-p. 453, a1) “谓作是思:若内若外都无有我有情可得,或说为净、或说不净;唯有 色相、唯有身形,于中假想设施言论,谓之为净、或为不净。又如说言: 寿、暖、及与识。若弃舍身时,离执持而卧;无所思,如木。既死没已, 渐次变坏,分位可知。谓青瘀等,乃至骨锁。今我此身,先业烦恼之所 引发;父母不净和合所生;糜饭等食之所增长。此因、此缘、此由借故; 虽暂时有诸净色相,似可了知;而内身中若内、若外,于常常时,种种 不净,皆悉充满。如是名:依世俗胜义、及以因缘观待道理,寻思彼理。” 27 这是从因缘观待,也就是缘起的角度来破除对净的执着。修习不净观者作这样的思维:不管是生存的时候还是死亡的时候既没有一个常恒不变可以主宰的我可得,也没有通过我所分别出来的有情可得,更别说净与不净。于中只有因缘和合缘起的虚假色相和身形,这个因缘和合的色相和身形的净与不净都是假名安乐而设施出来的一个名言,根本不可得。我现在这个身体是靠过去的烦恼业作为引发,然后依靠父母不净结合为缘,然后靠粥饭等食物得以长养。由此因、此缘暂时呈现了一个相似的净色相,而实则在不管是身内还是身外都是种种不净充满。这就是从因缘观待道理思维观察不净观。 B、作用道理 “复作是思:于此不净,若能如是善修、善习、善多修习,能断欲贪。 如是欲贪,定应当断。如是名依作用道理寻思彼理。”28 修不净观者再次作这样的思维:对于这个不净观,只要能够好好地去修习,不断地持之以恒地修习就一定能够断除对欲望的贪着。C、证成道理 “复作是思:如世尊说:若于不净,善修、善习、善多修习能断欲贪: 是至教量。我亦于内,自能现见于诸不净;如如作意思惟修习。如是如 27《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3, a13-16) 28《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3, a13-16) 是令欲贪缠未生不生,生已除遣:是现证量。比度量法亦有可得。比度 量法亦有可得。谓作是思:云何今者作意思惟能对治法?可于能治所缘 境界烦恼当生。如是名:依证成道理,寻思彼理。”29 这里就是从圣教量和现证量和比量三个角度来证成修习不净观确实是可以断除欲贪。这个不净观修习只要好好修习,就定能断除欲贪是佛陀的圣教量。而且自己在禅定中也确实能现见种种不净。这样作意思维,可以令未生之欲贪烦恼不再生起,已生的烦恼就可以遣除。D、法尔道理 “复作是思:如是之法成立法性,难思法性,安住法性。谓修不净,能 与欲贪作断对治,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唯应信解。如是名依:法尔道 理寻思彼理。”30 修习不净观者再作这样的思维:修不净观能够对治烦恼、灭除烦恼是确确实实如此,不用质疑的。法性就是如此,不用再去分别思维,只需要信解即可。这就是法尔如是的道理。 (三)、大乘空宗指导下回归实相之修 大乘修行者,因为一开始修习不净观就是秉持着不单纯为自己解脱生死苦恼而修习此不净观,而更重要还是为一切众生脱离此生死苦海而修习此不净观,那么就不应该住着于此一种法门,还应广学一切法门。当菩萨修习此不净观心里生起厌患之想,想速取涅槃的时候,那么菩萨就作这样的思维:十方诸佛都宣说的是诸法之实相,实相是一切法毕竟空,实相之中连无常变坏之相都无,又何尝有不净之相呢?只是为了破除对净的颠倒执着才方便施设这个不净的法门,不净实际 29《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3, a16-23) 30《瑜伽師地論》卷30 (CBETA, T30, no. 1579, p. 453, a23-27) 上也是因缘和合而生,既是因缘和合而生,就无有独立自性可得,最终都归于真空实相。那么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执着一个因缘和合下的不净之法,而去速取涅槃呢! 五、结语 不净观确是非常殊胜的观法,但要想真正完成不净观的整个观修过程,确实不是一件轻易就可以做到的事,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浮躁动荡充满诱惑的时代,就是安安静静坐下来十几分钟对某些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何况这么复杂的观修呢?但学佛修行就是一条逆生死流的过程,要想解脱无始以来的轮回,而走向解脱,当然就要有点耐心、持之以恒。如果我们每个人看到困难就逃避,选择安逸的话那么就只有永远在轮回路上打转了。有时我们要鼓起勇气,找到方法然后按照方法持之以恒地修下去,就一定会起到断烦恼、证菩提之效果。
本文档为【仁来论文浅谈大乘行者如何修习不净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30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