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

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

举报
开通vip

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 解 说 词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到萧红纪念馆参观指导: 萧红纪念馆于2011年6月6号(萧红诞辰100周年)建成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展区面积为1600平方米。展馆外观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庄重,色调以灰色为主,与萧红故居协调辉映。下面给大家进行讲解: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生于1911年6月、病逝于1942年1月。我们面前的是萧红全身立像,背景为静静流淌的呼兰河水,萧红是呼兰河的女儿,《呼兰河传》也是萧红最著名的代表作,呼兰河是萧红生命的起点,也是她...

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
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 解 说 词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到萧红纪念馆参观指导: 萧红纪念馆于2011年6月6号(萧红诞辰100周年)建成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展区面积为1600平方米。展馆外观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庄重,色调以灰色为主,与萧红故居协调辉映。下面给大家进行讲解: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生于1911年6月、病逝于1942年1月。我们面前的是萧红全身立像,背景为静静流淌的呼兰河水,萧红是呼兰河的女儿,《呼兰河传》也是萧红最著名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呼兰河是萧红生命的起点,也是她文学创作的灵感之源。她从这里启程,被战火追逼着一步步远离家园,跋涉千山万水,最终归于碧海蓝天。但是,无论她走得多远,故乡的一切,已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灵深处,成为她灵魂的居所和永远的精神家园。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请随我进入展区。 我们现在在展馆的第一部分 呼兰河畔 呼兰河畔是萧红生命的摇篮,她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时光。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萧红是她出版小说《生死场》时开始使用的笔名。1911年6月1日(农历端 1 午节)出生在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曾祖父张岱闯关东到了这里,当时张家有一大家族的人,有好多土地和作坊,家大业大非常兴盛。为了便于管理,后来这个家族分成了几个股,萧红祖父张维祯一股从阿城福昌号屯迁到呼兰,分到这个大院还有二十多亩土地。萧红祖父比较乐天不理家业,常年以收房租地租为生。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曾在呼兰、巴彦等地担任教育督学。萧红当年由于不满他的封建阶级思想而与他产生分歧,离家出走。萧红生母姜玉兰在萧红九岁时因病去世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梁亚兰,所以幼年的萧红尝尽了人间的冷暖。她曾在散文中这样写到“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尔打碎一只杯子他都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父亲看人的时候,眼睛都是转了弯了。”,但是她却深得祖父的宠爱,祖父时常给萧红讲故事教他背古诗所以萧红从小在祖父那里就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 在萧红出生时呼兰已经有了近200年的建城史,是一座较为开化的小城,女孩子已经和男孩子一样可以进学堂学习。虽然这里传统文化氛围依然浓厚,但近现代思潮与外来文化的渗透,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些影响。 这一组相片是萧红童年时的呼兰,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都有过描写。这是西岗公园,萧红曾经在这里参加过募捐义演,1992年,在这里修建了萧红的纪念碑和青丝冢;这是 2 天主教堂,萧红的同学为反对强权压迫到这个教堂做了修女,萧红小学毕业后,父亲不想让她去哈读书,曾被迫辍学在家,萧红为了上学就威胁父亲说不让上学也进教堂做修女。 萧红祖籍山东莘县(今山东聊城市莘县)。大约乾隆年间,她的远祖张岱带着一大家族的人闯关东来到东北开荒拓也,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清末社会动荡,张家内部纷争,家族盛极而衰。光绪初年,张氏家族分了家,萧红的祖父张维祯分得呼兰的房产、土地,独立门户。 这就是萧红的祖父、这是萧红的父亲、这是萧红的生母,萧红幼年丧母、父亲是呼兰县教育官员、刻板而严厉。但有祖父的呵护,萧红的童年仍然是幸福快乐的。在萧红的笔下,父亲的专制,继母的冷漠,留给她略带忧伤的童年记忆。但慈爱的祖父给她以温暖,使她获得最初的文学启蒙,并支持她走上求学之路 我们身后的场景再现了萧红和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快乐、温馨的时光,这也是萧红离家后对她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引到场景后) 萧红是1920年秋进入呼兰县小学新设立的女生部学习(现龙王庙两相片)。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国文和图画 “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也两个科目上尤为突出。1925年 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率先剪掉了长辫子,穿着革命的服 3 装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1927年,萧红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那时的萧红尤其喜欢绘画和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受到“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接受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8年,日军在皇姑屯策划了爆炸事件,张作霖被炸死。气候,日本与奉系军阀秘密签订了《满蒙新五路协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在中国修建五条铁路,其中有一条就是吉林通往敦化的吉敦铁路。11月,哈尔滨大、中、小学生上了街,萧红也走进了这示威的洪流中。1929年,萧红祖父去世,这使萧红陷于万般悲痛之中。她在《呼兰河传》中曾经这样深情的写到,“呼兰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就从祖父那里知道,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一直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1930年刚刚初中毕业,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解放离家出走,从此踏上了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1932年萧红在万般困苦之时,结识了萧军,在萧军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之下,萧红正式投身写作。1933年,萧红参加了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画展,1933年5月21日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这是萧红在校期间绘画课上创作的作品《劳动者的恩物》,在校展是获得好评。 这是萧红在北平读书时的相片;这是北平读书时的住 4 所;这是学习的北平女师大附中;这是她在写给同学的信中对北平生活的描写。 这是萧红从北平回来萧红被家庭软禁地:阿城福昌号屯。在被软禁的长达六个月时间里,萧红耳闻目睹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的原型就是来源于阿城福昌号屯那六个月的生活经历的。1931年秋,萧红在小婶的帮助下,躲在送菜的大车里逃到了阿城,再乘火车去了哈尔滨。 这是当时哈尔滨松花江畔;这是萧红曾深秋流浪过的中央大街; 这是萧红的散文《初冬》,描写了她和弟弟街头相遇的心境;这是萧红同未婚夫汪恩甲居住过的道外东兴顺旅馆; 1932年5月,由于未婚夫汪恩甲不辞而别,萧红陷入困境,幸而得到萧军等人的帮助,在大洪水中逃出旅馆,与萧军相爱并共同生活。 这是二萧初识在东兴顺旅馆的场景。 这是当年哈尔滨发大洪水时一片汪洋的情景;这是萧红写的小诗《春曲》,描写她和萧军初识的心情; 这是当年萧红被困的房间,萧红就是通过这个凉台解救的萧红。萧红就是坐这样的船离开东兴顺旅馆的。 5 萧红逃离东兴顺旅馆,与萧军一同生活,相随萧军参加哈尔滨进步文化人的聚会,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在萧军的鼓励下,萧红开始了文学创作。 这是根据萧红散文《饿》描述的她当年在哈尔滨的困顿处境创作的画。 这是1933年5月,萧红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小说《王阿嫂的死》,以后又创作了一些隐晦地表现日伪统治下民众苦难生活的作品,成为进步周刊《夜哨》和《文艺》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散文集《跋涉》在中共党员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自费在哈尔滨出版,他的完成充分表现了萧红反帝反封建的崇高思想和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大胆地赞颂了劳动人民的觉醒,反抗和斗争。引起日伪特务机关的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4年1月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在青岛,他们与先到这里的舒群一家住在观象1路1号。萧军在《青岛晨报》任副主编,萧红集中精力,勤奋写作,不久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不久青岛情况发生了变化,萧军、萧红在青岛的好友舒群因涉嫌共产党而被警察署 逮捕,同时补捕的还有他的妻兄、妻弟,加为当天正是中秋节,舒群夫妇在他岳母家过节。那天舒群也邀萧军与萧红过节,因有事没能去, 6 否则的话也可能被“一网打尽”了。这样于1934年10月他们离开青岛去了上海。 转到地下: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萧红作品《生死场》的演出场景和雕塑,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曾以多种形式被搬上银屏和舞台。 这个场景模拟的是当年哈尔滨“牵牛坊” “牵牛坊”是画家冯咏秋的宅院,位于哈尔滨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是一栋俄式木制平房,因房前种满牵牛花而得名。1933年至1934年,这里是哈尔滨左翼文化人聚会的场所,也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萧红、萧军、金剑啸、白朗、罗烽、舒群、方未艾 等进步的东北作家经常在此从事文艺活动。萧红,萧军经常到这里参加左翼文化人的聚会,常来的还有罗烽,白朗,金剑啸,舒群等人,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使萧红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受到了一些共产党员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萧红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日伪当局的注意,剧团于公演前解散。 1934年11月,萧红与萧军来到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上海,结识了一代文学巨匠、进步青年的精神导师鲁迅。经鲁 7 迅的积极推荐,萧红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开始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1935年12月,在鲁迅的帮助下,由鲁迅作序,萧红出版了其成名作《生死场》。《生死场》的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奠定了萧红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这是萧红、萧军在上海 1936年7月,由于情感的波折,萧红要去日本,鲁迅为其践行,黄源参加,宴会后萧红、萧军、黄源三人合影留念,这是萧红的诗《苦杯》表达了萧红情感受挫的苦闷心情。 这是当时活跃在上海的东北籍作家舒群、罗烽、白朗、塞克;这是二萧在上海租住过的“永乐坊”。 萧红在日本期间,上海出版了其散文集《商市街》;《大同报》上连载了《弃儿》、《夜风?下》;《国际公园》副刊发表了《蹲在洋车上》笔名都是“悄吟”。 同年10月萧红在东京意外获悉鲁迅逝世的消息,极度悲痛。 这是萧红1937年1月回国后参拜鲁迅墓的相片,这是被萧红救助过的日本进步学者。这是萧红在《大同俱乐部》连载的《腿上的绷带之四》;这是萧红在《夜哨》上连载的《哑老人下》; 这是上海内山书店,再现萧红、萧军初识鲁迅的场景。 抗战全面爆发,战火燃烧到上海。萧红与萧军随上海文化人一起撤到武汉。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加深了萧红对故土的思念,在武汉她开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创作。 8 这是萧红、萧军在武汉东湖与蒋锡金、罗烽的合影。 1938年初,应李公朴之邀,萧红与一批进步作家赴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太原陷落后,随丁玲的西北服务团转赴西安,途中萧红与塞克等人合作,创作了描写山西农民抗日斗争的话剧剧本《突击》。在西安,相伴走过六年时光的萧红与萧军在历经悲欢波折后正式分手。 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不久因武汉战局紧张,1939年5月萧红搬到重庆北碚黄桷树镇,住在复旦大学(抗日期间,复旦大学曾迁往重庆)的苗圃,由于离大学的学生宿舍很近,常有学生来访。北碚有个“火焰山文艺社”是由近百名青年文学爱好者组成,他们宣传抗日,公开举办抗敌书刊、木刻及宣传品展览,定期出刊大型壁报张贴北碚街上。萧红成了这个文艺社的义务指导,辅导青年学生开展文艺创作。她说,一个作家必须有明确的方向,然后通过写作达到目的。正如而今国难当头,一切为了抗日,这就是方向。来到北碚以后,萧红有了肺病的明显症状,“人越来越消瘦,脸色苍白,时常干咳”。很多萧红研究专家认为,时常遭遇的郁闷心境,两次非正常的生小孩,连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当时在重庆,肺病、肠炎等流行病高发,像西北联大,根据1939年3月统计,20天内在全校师生中,生病就诊者达2177人次,其中以肺病和心脏病所占比例最大。复旦大学也有师生因此染病早 9 逝。萧红当时住在学生宿舍附近,每天接触学生,身体又非常虚弱,或许受到肺病学生的传染,患上了肺结核,由于没有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再加上每天长时间伏案写作,致使病情一天天加重。 1939年重庆在日军的大轰炸下满目疮痍,为了获得安宁的写作环境,1940年初萧红与端木蕻良离开战火中的重庆飞赴香港。 进入下一展区:梦回呼兰 1940年初,萧红与端木蕻良到达香港,暂时避开了战火的困扰,潜心创作。 这是当时的香港;这是萧红在香港时租住地的旧址;这是萧红在讲述鲁迅生平事迹;这是萧红在香港完成的作品,可以说在香港萧红达到了创作的巅峰。 萧红不仅创作了哑剧剧本《民族魂鲁迅》,而且完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和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北中国》、《后花园》以及散文《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信》等一系列作品。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作,通过描写呼兰小城民众的日常生活,展现了黑土地的乡俗民情,茅盾先生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杰作。 10 这是萧红在香港带病坚持写作《呼兰河传》的场景。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萧红因重病无法返回内地。翌年1月,在痛苦和不甘中,萧红客死遥远的异乡,走完了抗争与漂泊的一生。 这是日军举行占领香港入城仪式;这是作家骆宾基,他受端木之托照顾病重的萧红;这是萧红病逝的医院旧址;这是丁玲在《风雨中忆萧红》一文中对萧红的回忆; 1942年1月25日,萧红被安葬在浅水湾;1957年8月15日,迁葬广州银河公墓。 萧红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其中《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堪称传世杰作。 这是萧红成名作《生死场》各个时期的版本和人们对其文学价值的评价; 这是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各个时期的版本和人们对其文学价值的评价; 这是《马伯乐》这是《小城三月》 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萧红作品的评价;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也 11 是黑土文化的独特代表,近年来其作品和生活经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许多领导、萧红旧日友人、中外文化名人、萧红作品研究者与读者纷纷来到呼兰河畔,流连于萧红故居,怀念这位命运坎坷而始终坚持抗争的女性。 这里是社会各界参观萧红故居留下的相片 这是萧红创作和生平大事迹; 这是在萧红诞辰八十周年的时候,我省著名雕塑家王松引老师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并制作的萧红塑像; 这是社会各界到萧红故居留下的书画作品; 这是根据萧红成名作《生死场》创作的情景剧 《生死呼 兰河》 因为庸医误诊,萧红临终已经不能发音,她要来纸笔写下了: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这流落异乡的呼兰河的女儿,以其对故土的想象性触摸,刺激了太多后人对呼兰河,对后花园的想象,不断传说她那坎坷、传奇而短促的一生。 呼兰河已然是人们的又一处精神故乡。 结 束 语 萧红是东北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作为那个时代较早觉醒的女性,萧红悲苦短暂的一生令世人叹惋,但其文学 12 创作的博大视野与旷达胸襟,以及对独立自由平等和爱的永恒追求、对人类“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却使其远远超脱了个人的苦难,而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化先行者的行列。她对艺术本真的追求,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与超越,使其在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星空中散发出独特的华彩。 萧红汲取故乡丰富的精神给养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原生态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黑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为中外读者了解黑龙江近现代风物、习俗以及人们的生活情状提供了独特的版本,是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也是黑土地永恒的精神文化遗产。 萧红生命短暂,又处于战争年代,写作生涯不足十年,目前我们的展品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谢谢光临,欢迎再次指导。 13
本文档为【萧红故居纪念馆解说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10
浏览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