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养殖技术

实用养殖技术

举报
开通vip

实用养殖技术实用养殖技术 实 用 养 殖 技 术 (淡水鱼篇) 1 一、优质品种 1、乌鳢的人工养殖 乌鳢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体黑色、圆鳞,上有许多斑点像蝮蛇花纹,头如蛇头,头两边鳃弧上部有“鳃上器”,有呼吸空气的本能,口裂大,捕食方便。 (二)生活习性 乌鳢属底栖鱼类,喜居水草丛生的静水或微流水水域;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环境中生存。水中缺氧,它可以依靠鳃上器在空气中呼吸。即使没有水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就可以存活1周上。乌鳢跳跃能力很强,成鱼能跃出水面1.5米以上,6.6,10厘米的鱼种能跃离水...

实用养殖技术
实用养殖技术 实 用 养 殖 技 术 (淡水鱼篇) 1 一、优质品种 1、乌鳢的人工养殖 乌鳢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体黑色、圆鳞,上有许多斑点像蝮蛇花纹,头如蛇头,头两边鳃弧上部有“鳃上器”,有呼吸空气的本能,口裂大,捕食方便。 (二)生活习性 乌鳢属底栖鱼类,喜居水草丛生的静水或微流水水域;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环境中生存。水中缺氧,它可以依靠鳃上器在空气中呼吸。即使没有水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就可以存活1周上。乌鳢跳跃能力很强,成鱼能跃出水面1.5米以上,6.6,10厘米的鱼种能跃离水面0.3米以上。因此在池中饲养要注意防逃。 (三)食性 乌鳢为凶猛鱼类,纯肉食性且贪食,在食物缺乏时有残食同类的现象。食物的组成随个体的增大而改变。30毫米以下的幼鱼以浮游甲壳类、桡足类、枝角类及水生昆虫为食。80毫米以下以幼鱼以昆虫、小鱼虾类为食。成鱼阶段主要以银鲫、刺鳅、蛙类为食。成鱼生殖期停食,处于蛰居状态。 (四)生长与生殖 乌鳢生长迅速,当年孵化的幼鱼到秋季平均可达15厘米,体重50克左右,5龄鱼可达5千克左右。在水温20?时,乌鳢生长最快。黑龙江乌鳢3年性成熟,成熟亲鱼的怀卵量为1万粒左右。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6月末。产卵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亲鱼能在水草中用牙拔草营筑环形鱼巢,产卵受精后亲鱼潜伏在鱼巢下守护。卵为浮性,卵膜薄而透明,当水温26?时,36小时孵出的仔鱼。刚孵出的仔鱼全长3.8,4.3毫米,侧卧漂浮于水面下,运动微弱,6毫米时卵黄油球位置变换,鱼苗呈仰卧状态,9毫米的鱼苗开始摄食。乌鳢有护卵和仔鱼的习性,从卵产出时起至幼鱼达10毫米这一阶段,雌雄鱼潜伏其旁守护,防止蛙、鱼类袭击其卵和幼鱼。10毫米时,亲鱼停止以仔鱼的保护。 亲鱼的鉴别 在繁殖的季节,雌鱼的腹部稍膨大、松软,生殖孔突出,腹部和腹鳍条呈灰白色。雄鱼腹部较小,生殖孔微凹,腹部和腹鳍条呈蓝黑色,胸部有很多斑点。(左图为雌鱼,右图为雄鱼,下表为雌鱼与雄鱼的具体区别点)。 亲鱼的培育 乌鳢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率通常只有40%,50%。所以在大规模生产鱼种时,必须专塘培育。在繁殖期前2,3个月,选择雌鱼体重1000,1500克,雄鱼1500,2000克,体质健壮、个体均匀、性腺发育好的3龄左右的乌鳢作亲鱼。采取驯化投饵,强化培育,分塘饲养的方法,以鲜活小鱼虾、畜禽下脚料为动物性饲料,辅助少量植物性饲料,适当注水和排水,以确保亲鱼性腺的正常发育。使用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乌鳢催产。雌鱼500克体重用鲤脑垂体2.5,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1200个国际单位,雄鱼减半。采取两次胸腔注射法,第一次上午8时左右,注射总剂量的1/3,间隔12小时,注射第二针,注射总剂量的2/3。催产后将雌雄鱼配对放入产卵池。当水温23,30?时,17,18小时即能产卵受精。孵化受精卵黄色、圆形,相互连成片状上浮于水面,可捞出集中于孵化池中或在塑料大盆中。孵化水泥池的规格为10米X5米X0.7米,1次可放受 2 精卵50万粒,池上应搭栅,避免阳光直射。孵化期间应尽量保持水温恒定,水温20,22?,孵化需45,48小时;水温26?,孵化需36小时。60厘米直径的塑料大盆可放受精卵5000,8000粒。盆应放在室内,加水15厘米深,要控制水温、水量和光照。 2、乌鳢的苗种培育 (一)鱼苗的培育 刚孵化的鱼苗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待卵黄囊吸收后,每天喂两次蛋黄,并投喂一定量的小型浮游动物。2天后即可转入育苗池进行培育。 1、育苗池 面积60,100平方米,水深60厘米。育苗池要提前2周有生石灰清塘。注水后,施入发酵好的有机肥100千克,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塘前两天全池泼洒豆浆。 2、鱼苗下塘 按每平方米投放仔鱼0.5万尾。开始可投喂人工捕获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尔后靠池内人工施肥、泼洒豆浆培育浮游动物。1周后,在池内放入一定量的麦穗鱼、卿鱼等性成熟的鱼类,靠其自然产卵。 繁殖鱼苗作饵料鱼。乌鳢鱼苗生长快,驯化过程中,投喂部分野杂鱼和人工合成饲料。鱼苗到了3厘米左右即可分池塘培育鱼种。此阶段需20天左右。 (二)鱼种培育 1、鱼种池清塘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常规清塘消毒,并培育好浮游动物。 2、放养密度 每0.067公顷放养6万,7万尾。 3、投喂 驯化投饵,投部分野杂鱼虾和人工配合饲料。体长3厘米乌鳢500,600尾每天需500克切碎的虾,以后每5天增加250克。 4、加强饲料管理 一是鱼苗入池要在清晨上风头处。二是鱼苗必须肥水下塘,以免鱼苗集群窒息死亡。闷热天晚上要及时疏散鱼苗,防止集群。三是经半个月饲养,如发现鱼苗规格不齐,要分池,以仿大鱼吃小鱼。四是鱼种培育过程中必须调节好水质。水泥池1,2天换1次水,土池7,10天注1次水,每次注20,30厘米。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浓度为10,20ppm。生物调节水质是按每0.067公顷放鲢鱼寸片500尾,用以摄食浮游植物,控制水质过肥。乌鳢鱼苗经过2个月的培育,体长可达8,13厘米,即可作为鱼种放入成鱼池养殖。 3、乌鳢的成鱼养殖 (一)混养 1、与鲢、鳙、草等家鱼混养 乌鳢规格要比其他鱼小一半以上。放养时间比主体鱼晚一些;放养量不宜过大,4,4.5厘米的乌鳢每0.067公顷放30,50尾。日常管理以主养鱼为主,不需为乌鳢投饵,秋季出池每0.067公顷可获体重约0.5千克的乌鳢20千克左右。 2、与罗非鱼混养 池壁上部应设有1.5米高的网栏,防鱼跳出。池水深1.5米,水中种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每0.067公顷放10厘米的乌鳢鱼种600尾,饲养过程中分选出两次,保持规格 3 一致。池中的罗非鱼,用网圈养在一起,其幼鱼可穿出网外,供乌鳢食用,最终每0.067公顷放养密度150尾左右,产乌鳢100千克以上。 3、与草、鲢亲鱼套养 在草、鲢亲鱼池套养乌鳢,用乌鳢吃掉亲鱼池中的小鱼虾,避免了投饵的浪费。套养密度为50克/尾的鱼种每0.067公顷放养15尾左右,不需专人投喂,即可迅速长大。出池可获乌鳢10千克左右。 (二)单养 1、池塘要求 面积0.033,0.1公顷,水深5米。池底为泥质,池堤要高出水面80厘米,以防乌鳢跳跃逃跑。放养前要晒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投施有机肥培育水质。 2、放养规格及密度 投放3,5厘米的鱼种每0.067公顷1500尾,成活率70%,成鱼规格0.5千克以上,每0.067公顷产量可达500千克以上。 3、水质要求 水源水量充足,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最好微流水。 4、投饵 以投喂鲜活水鱼虾、蝌蚪效果最好,投喂数量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而定。如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从夏花驯化开始,中途可喂活鱼虾。人工饵料要求粗蛋白在40%以上,制成颗粒状。投喂人工饵料可置于竹箩里;吊于水中,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 5、饲养管理 要大小分档饲养,池中要适当养殖一些水生植物,注意调节水质;及时防治鱼病。 二、良种鲫鱼养殖 1、几种鲫鱼的生物学特性 彭泽鲫的生物特性 (一)外部形态特征 (1)体色 彭泽鲫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条呈青黑色,色素沉着较深,奇鳍颜色较偶鳍更深。 (2)体型 为纺锤型。头短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形,唇较厚。眼中等大,无须,下颌稍向上斜,从下颌底部至胸鳍基部呈平缓的弧形,尾柄高大于眼后头长。 背鳍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相等或稍近吻端。雄性个体胸鳍较尖长,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性个体胸鳍较圆钝,不在腹鳍基部。腹鳍起点的位置在背鳍起点略前处或两者相对,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尾鳍中等长,分叉浅。 4 (3)可量性状 体长/体高为2.70;体长/头长为3.85;体长/尾柄高为6.34;尾柄高/尾柄长为1.2;头长/吻长3.78;头长/眼径为4.70;肠长/体长为3.48;空壳率为81.%(未去鳃、鳞片)。 (二)生活习性 彭泽鲫为广温、杂食性的湖泊定居性鱼类,营度栖生活。喜在底质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 (1)彭泽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能全年正常摄食和生长。在严寒的腊月,80%以上的个体肠内有?,?级的充塞度,即使在冰封的水体中,彭泽鲫亦能较好地生活,水温达38?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其最佳生长水温为25,30?。在此温度范围内,彭泽鲫摄食旺盛,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期在长江流域为4,11月,其中8,9月生长速度最快。 (2)彭泽鲫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除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外,对水体的pH、低溶氧等理化因子亦有很强的忍受力。经养殖推广试验证明,彭泽鲫适宜各种水体养殖,尤其适应在底质肥沃、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长。 (三)食性 彭泽鲫食性十分广泛,能随着水体中饵料生物存在的多寡而有所变化,属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彭泽鲫既能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物,又能摄食底栖动植物以及有机碎屑等。食物的种类随着个体大小、季节、环境条件、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群的不同而相应有所改变。 彭泽鲫鱼苗出膜后的2,3天内,依靠吸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仔鱼开始主动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小型轮虫类、小型枝角类幼体和桡足类等),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体长4,6厘米以上的幼鱼和成鱼,除仍以有机碎屑为主要摄食对象外,还摄食水生的昆虫幼体,附生藻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嫩叶、嫩芽等。 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彭泽鲫夏花鱼种可以投喂豆浆、麦麸、饲料粉、饼粕类和人工配合饲料。同时还兼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彭泽鲫是终年摄食的鱼类,摄食强度遵循温水性鱼类的摄食规律。在春、夏、秋三季的摄食强度较大(秋季为最大),冬季随着水温下降其摄食强度也逐渐减弱,但彭泽鲫摄食的临界水温较其他鲤科鱼类要略低,水温11?以下时,仍可见摄食强度较高(充塞度?,?级)的个体。 (四)生长 彭泽鲫为大型鲫鱼,以生长快、个体大而著称。常见的个体体重在250克以上,已知最大的两尾彭泽鲫体重分别为4千克和6.5千克。 在自然水域中,彭泽鲫的体长和增长和体重增长均为出生的当年最快,分别达16.6厘米和127.9克。而2龄鱼的体重增长仍较快,比上午增长50.61%,4龄鱼还保持着比上年增长29.85%的增长速度。 彭泽鲫经选育后,在池塘养殖,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比选育前快56%。在人工养殖的水体中,彭泽鲫的生长很大程度上受到鱼种放养的密度、搭配放养品种、饵料丰欠等因素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年繁殖的彭泽鲫鱼苗,经6个月左右的生长,平均体可达19厘米以上、体重可达200克左右。 (五)繁殖习性 彭泽鲫既能在河溪、湖泊中产卵,也可在池塘中产卵;既能自然繁殖,亦可人工催产。1冬龄 5 (12个月)的彭泽鲫,即可达到性成熟。雌性性成熟个体体重在170克以上,成熟系数为14.8%,即每100克鱼体重含有14.8克的卵巢。相对怀卵量为151粒/克鱼体重。进入越冬期时,卵巢发育至?,?期初。雄性性成熟个体体重相对比雌性个体来说要较小,其性成熟系数为4.3%,4.67%,进入越冬期时,精巢可发育至N期,性成熟时间较雌鱼早1,2个月。在自然群体中,雌、雄性比为10,12:1。彭泽鲫是正常的二倍体(2n=100)有性生殖群体,产粘性端黄卵,属多次性产卵类型。卵粒为单精虫受精。产出的卵一经现水接触即产生黏性,并吸水膨胀,凭借卵膜的黏性粘附在水草或水面悬浮物上,刚产出的卵卵径在1毫米左右,吸水膨胀后卵径可达1.5毫米。受精卵无色透明,未受精的卵呈乳白色,不久即自融解体。当水温在18,20?时,从受精到孵化出膜约需53小时15分钟;当孵化水温在16,17?时,孵化时间约需143小时。刚孵化出的仔鱼尾部先出膜,出膜仔鱼全长约3毫米。常附在原处,间歇地作摇摆式游泳,并开始摄食。从孵出以水平游动所需时间大约50小时。每年的3,7月为彭泽鲫的繁殖期,4月为繁殖盛期。在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以后,水温上升到17?左右时,彭泽鲫开始产卵,水温升至20,24?时繁殖活动最盛。降雨、微流水和闷热的气候,对繁殖期的彭泽鲫有诱导产卵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彭泽鲫喜欢流水,尤其喜欢在有一定混浊度的微流水中、且水草茂密的浅水区域产卵繁殖。 2、大阪鲫的生物特性 一、形态特征 (一)体色 大阪鲫的体色呈银白色,各鳍呈银灰黑色。 (二)体型 身体虽长,但体呈侧扁、且高,前背部隆起略呈驼背型。腹部无棱。头较小,吻钝。口小,端位。口角无须。瞳孔较小,眼径为瞳孔的2.25倍。眼间距较宽。尾部较细长,尾柄长大于尾柄高。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近。背鳍外缘微凹。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不达臀鳍。臀鳍起点距尾基较距腹鳍基底为近,臀鳍第三根硬刺粗大。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圆钝。肛门位于臀鳍起点之前。 一、生活习性 大阪鲫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喜集群。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能很好地在我国各地的水体中生存,不需越冬避寒,对于在低溶解氧的水体中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大阪鲫的耗氧率比东北银鲫、野鲫(鲫)低,但比异育银鲫高一些。从试验表现出严重浮头至全部试验鱼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持续时间来看,大阪鲫可以忍耐11小时(窒息点为0.2毫克/升克),野鲫只有7小时的忍耐能力(窒息点为0.23毫克/升),可见大阪鲫对缺氧的忍受能力较强。大阪鲫可忍耐较低溶解氧的能力,这对于池塘饲养管理和运输等方面均为有利。 二、食性 大阪鲫可生活在各种水体中,对饵料的适应能力强,能随着栖息环境中饵料生物的多少而改变食物的种类,包括摄食人工投喂的饲料。当大孤鲫在稚鱼阶段,主要嗜食浮游动物(包括小型的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当大阪鲫体长达8厘米时,开始转为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而又兼食有机碎屑和人工投喂的商品饲料,同时也摄食少量的浮游动物。然而,随着大阪鲫体长达31厘米时,几乎摄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这时的肠管中充满着深绿色的藻类。在日本,水野寿彦将大阪鲫单养或与鲢鱼混养在贫营养化的池塘和富营养化的池塘中,结果发现有趣的现象:在贫营养化的池塘中, 6 缺乏浮游植物,摄食的是大量枝角类和底栖硅藻;当大阪鲫单养在富营养的池塘中时,因水本中的蓝、结藻为优势种群,便以此为主食(占肠管中食物的90%左右);虽然大阪鲫生活在另一富营养化的池塘中,但与鲢鱼混养,这时的大阪鲫则主食轮虫和底栖硅藻,而鲢鱼则全部摄食浮游植物。可见,大阪鲫的食性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以求得生存。另外,根据广州中山大学报道,在水温24,27.5?下,大阪鲫(试验个体重9,13克,计86尾)能够摄食丝状藻类——水绵,经应用P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示踪试验和鱼体放射自显影,证实大阪鲫鱼种可摄食和消化利用水绵,对水绵的摄食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量的百分比)为1.85%,4.00%,对水绵的实际消化吸收率为48.49%。水绵广泛分布于天然水体中,它不但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而且能吸收池塘中人工施放的肥料而使水体变为清瘦,对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生长十分不利。有时还能缠住鱼苗导致死亡,造成对鱼类养殖的一种有害因素。大阪鲫在某种程度上能摄食消化利用不绵,不仅化害为利,而且也有助于混养其他鱼类的生长。同时,也是“生物防治”而无公害污染的极好范例。 综上所述,可见了大阪鲫的食性是十分宽广而又是杂食性的。因此,要根据它的食性,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饲养。例如,在大阪鲫的鱼苗培育期,必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供它们摄食。当大阪鲫逐渐长大及至饲养成鱼阶段,则应在水体中注意施肥和投喂饲料相结合,在保证水体中既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的同时,又包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人工饲料,从而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满足其生长的需要,这是饲养大阪鲫获得成功的经验。 3、鲫鱼种鱼繁殖 (一)彭泽鲫的繁殖 彭泽鲫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病,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个体。亲鱼来源于经过选择后套养在鱼处池饲养的当年鱼、当年的11月以后鱼种并塘越冬时,将每尾200克以上的彭泽鲫收集起来,集中放入在经过清塘消毒且水位较深的池塘内越冬,作为第二年的产卵亲鱼。在越冬期(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天气晴朗时按鱼体重的2.0%左右的量投喂精饲料,开春后应及时雌雄分塘饲养,做好产前培育,加强管理。亲鱼越冬和产前培育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亲鱼的怀卵量、成熟系数、产卵率和出苗率。 在繁殖季节雌性亲鱼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扁平柔软,肛门红肿充血,轻压下腹部常能挤出卵粒,鱼体光滑黏液较多。雄性亲鱼在头部和胸部多有“珠星”出现,体表皮肤粗糙,腹部无轮廓,挤压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在非繁殖季节,雄性个体胸鳍较为尖长,其末端可达腹鳍起点;雌性个体胸鳍成扇形且较短,不及腹鳍起点。产卵池面积为0.04,0.07公顷的池塘作为彭泽鲫亲鱼产卵池效果较好。催产前7,10天,进行清塘、消毒、杀死野鲫鱼等杂鱼和清除水草等杂物,然后,注水70厘米左右备用。注水时要用密筛绢过滤,严防野杂鱼进入产卵池。将水浮莲、棕榈皮或柳树根用(10,20)X10-6浓度的高猛酸钾或1/5000孔雀石绿浸泡消毒,做成鱼巢置于塘中。雌雄比按(1,3):1放人亲鱼,自然条件下水温17?以亡,亲鱼发情并自行产卵繁殖,将附着受精卵的鱼巢取出另池孵化鱼苗。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小批量生产,其主要缺点是产卵周期长,出苗时间不一致,不便于下一阶段的饲养管理。 要达到规格一致的批量鱼苗,可进行人工催产。雌雄亲鱼,按(2——3):1的比例配组,当水温达到17?以上,每千克雌鱼一次性注射HCG(绒毛膜激素)800—1200单位,或LRHA(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0,30微克,或按药物 使用说明 爱威a9效果器使用图word使用说明在哪儿钻床数控系统用户手册玻璃钢风机使用说明书控制器用户说明书 注射。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注射部位通常为胸鳍基部无鳞处,注射时间以下午3——5时为好。效应时间为9,16小时(水温18?,20?),整个产卵时间持续6,20小时。发情追逐常在水面以下,水浪和击水声较小。产过卵的彭泽鲫亲鱼,休息1天左右即会吃食受精卵,的以在亲鱼产卵后,应立即将布满受精卵的鱼巢移至孵化池孵化。 7 (二)大阪鲫的繁殖 体重250克以上、体质健壮、无伤病,2足龄的大阪鲫均可选作繁殖用的亲鱼。亲鱼在产卵前要加强培育,除投喂好饲料外,也要注意管理好水质,使池塘浮游植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保证亲鱼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繁殖季节,性成熟的雌雄针均能在天然水域或池塘中自行配对,发情产卵。因此,必须进行繁殖前产卵孵化池的清塘、消毒工作,像其他鲫鱼的繁殖一样,准备好鱼巢,再将亲鱼放入。雌雄亲鱼,按(2,3):1的比例配组,然后给予微流水刺激,通常亲于大都能自然产卵,如果亲鱼入池前,注射激素催情,产卵半更加顺利和同步。大阪鲫的人工繁殖、孵化技术与彭泽鲫类似,可参照操作。 (三)鲫鱼苗种培育 几种鲫鱼的培育技术相似,在此综合介绍。刚孵出的仔鱼由于非常嫩小,尚不能游动,处于“黏巢”阶段,这时不要急于取走鱼巢。2,3天后,仔鱼卵黄消失,鳔充气,鱼苗能够平游摄食时,可取走鱼巢并及时投喂熟蛋或黄豆浆。一般每日喂豆浆2,3次,每0.07公顷水面每天用黄豆3,4千克,10天后,适当补充部分精饲料和追施大粪等有机肥料。为促进鱼苗的生长,鱼苗培育期间需注新水2,3次,使水深保持在1.0米左右,每次注水5,10厘米。经15天培育,鱼苗规格可达2.0,2.6厘米,这时可停喂豆浆,20,25天即可长到3.0,3.5厘米,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育。鱼苗培育中,随着鱼长大池塘中鱼苗往往密度过大,不利于鱼苗的生长与管理,因此需要及时分塘培育。通常在仔鱼培育7,10天后,用水花(鱼苗)网箱或斗箱小心缓慢地将鱼苗拉起,过数小时后移至预先准备好了的鱼苗池中培育。培育方法同上。每0.07公顷水面放养密度15万,20万尾。鲫鱼苗达可将3.0,3.5厘米的鲫鱼苗按2000,3000尾/0.07公顷的密度套养在四大家鱼的鱼苗培育池内作套养。经过15,20天的饲养,四大家鱼的鱼苗规格达到2.5,3.5厘米,可分塘转养或销售,鲫鱼苗规格则可达5.0厘米以上,这种规格的鱼苗有利于彭泽鲫当年鱼苗养成成鱼。 4、鲫鱼成鱼养殖 (一)池塘养殖鲫鱼成鱼 鲫鱼在池塘中养殖,主要采用在成鱼池中混养、鱼种池套养、亲鱼池套养和池塘主养等四种养殖方式。 1、在成鱼池中混养鲫鱼,与青、草、鲢、鳙、鳊、鲂、鲤等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应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即冬季放养较春季放养效果好。放养密度每0.07公顷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的放养规格和数量根据需要确定。鲫鱼的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2公顷,水深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成活率可达80%左右。经200天左右的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绝大多数,每0.07公顷水面产量达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养鲫鱼要求面积以0.1,0.2公顷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村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的池塘主养鲫鱼效果较好。放养鱼种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注水时用风栅在入水口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入池。每0.07公顷水面放5.0,6.5厘米鲫鱼过冬鱼种1500尾或当年孵出大规格鱼苗2000尾,搭配40%左右(600,800尾)草、鲢和鳙过冬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日常投喂精饲料为主,结合施肥培养水质为辅。精饲料的年投喂量相当 8 于彭泽鲫预计产量的2.5倍左右。采用定点投喂,日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或加注新水。在一般管理水平下,当年可获平均体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200千克,另获200千克斤左右的草、鲢、鳙鱼。由于优质鱼的比例较高,其纯利润也较其他养殖模式要高。 3、鱼苗池套养鲫鱼。可在青、草、鲢、鳙、鳊、鲂等鱼苗池内套养成鱼,而不适宜套养在鲤鱼、罗非鱼的鱼种池内。套养池塘面积要求0.1,0.2公顷,水深1.0,1.5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与常规的方法相同。鲫鱼在其他鱼苗池套养,只能放养当年孵出的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主养当年孵出的鱼种分塘转入过冬鱼种培育时,就应立即放人当年孵出的鲫鱼种养殖:放养规格宜大不宜小,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水面150,220尾。其他当年孵出的鱼种的放养数量、规格和搭配品种的比例视生产需要和出塘规格而定。鲫鱼苗由于其为底层鱼类,一般不影响家鱼鱼种的生存空间,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因此当年孵出的鱼种在鱼苗池套养,基本不影响主养鱼种的放养密度和出塘规格;又由于鲫鱼在家鱼鱼种池中主要是摄食残饵和池底动植物等,因而基本上不需要增加资金和饲料的投入。在通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鲫鱼苗在鱼苗池套养,经150,180天的饲养,年终起水规格可达200克以上,每0.07公顷水面可增收鲫鱼成鱼25,40千克。 4、亲鱼培育池套养鲫鱼。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在5月中旬至下旬家鱼人工繁殖生产即可结束。产后亲鱼性腺处于恢复期,为尽快恢复亲鱼体力,促进性腺发育,池塘多为精养管理。这种鱼池除安排亲鱼培育及搭配其他鱼外,每0.07公顷水面可再搭放5,6厘米的鲫200尾。鲫在亲鱼培育池套养,放养时间一般与亲鱼同时进行,培育(养殖)方法按主养家鱼亲鱼的常规方法进行。亲鱼培育需遵循其性腺发育的规律来进行。亲鱼培育池套养鲫鱼一般年底不能干塘起捕,需待翌年亲鱼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时方能彻底起捕。经250,300天的饲养,每0.07公顷水面可获鲫鱼25,45千克,平均个体重200克以上。 (二)稻田养殖鲫鱼 土质肥沃,灌溉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稻田均可养殖鲫鱼,一般采用双季稻连养,单季稻因时间短,养殖难以达到成鱼规格。放鱼前要视稻田的面积大小、水源和进出水口等情况,在田内开挖修整好田埂、鱼溜(鱼坑)和鱼沟。田埂要求坚实和不漏水;鱼溜的面积各不同,每0.07公顷水面少则3,5米2,多者20,30米,一般鱼溜占地面积在5%左右为宜,水深0.8米左右即可,鱼沟的多少视田面的形状和大小而定,有“一”字形、“十”字形、“什”字形、“卅”字形和“口”字形等多种形式。稻田养殖鲫鱼可单养也可混养,放养规格以5.0,6.5厘米的鱼苗效果较好。早稻插秧后一周即可放养鱼种,每0.07公顷水面放养鱼苗250,500尾。在不投饵的情况下,秋后可收获平均尾重100克左右的鲫鱼20千克以上,如投入部分精饲料,0.07公顷的鲫鱼产量可超过35千克。日常管理与其他鱼的稻田养殖相同。提但是多施有机肥,使稻田内有更丰富的有机质,以利鲫鱼的生长。同时搞好防逃设备,以防顶水窜逃。 (三)小型水库与湖泊养殖鲫鱼 天然饵料丰富、水质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库适合放养鲫鱼,采取投饵、施肥的精养或半精养的湖泊水库养殖鲫鱼效果更好。1,3年内干湖或干库捕鱼的湖泊水库,放养鲫鱼,一般能达到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由于湖泊、水库水面相对较大,敌害鱼类较多,为提高鲫的成活率,应尽可能放养大规格鱼种为好,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水面20—50尾。放养时间冬、春两季均可。每年放水捕鱼的高产湖泊、水库可增加鲫鱼的放养数量,并可按池塘养殖鲫鱼技术进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管理。在天然饵料 9 丰富,水质肥沃的湖泊,鲫鱼的生长速度甚至超过它在池塘中生长的速度,当年个体重达250克以上,2,3年干湖或干库的湖泊、水库,鲫鱼个体重达500克以上者占相当比例。 (四)网箱养殖鲫鱼 利用水库、湖泊等大水面进行网箱集约式生产,不占用土地面积和池塘水面、是一种新养殖方式的尝试。由于水库、湖泊等大小体水面大,使得网箱内外水体能充分交换,因些溶氧充足;其次网箱养殖鱼的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这些都有利于鲫鱼的生长。网箱规格,一般要求面积为16,28米2,高为2,3米,网目大小依照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在不逃鱼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大的网目,以增大箱内外水体的交换。网箱材料应用3X3的聚乙烯网线为好。网箱设置方式常采用漂浮式和固定式两种方式,箱距2,3米,行距20米左右。确定网箱设置的位置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选择水流缓慢。水位稳定、避风向阳、底部平坦的区域,其水底最好是沙砾底质,水深以5,6米为好。 (2)要求四周环境植被丰富,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 (3)有工业污染的水域不能作为网箱设置地点。 网箱养殖鲫鱼一般采用单养方式,也可搭配一定比例的鲢、鳙、鲴,一般控制在总产量的3%,5%以内。每平方米放养5厘米以上规格的鲫鱼苗种50,200尾,同一网箱内的鱼种必须一次性放足。放养规格必须整齐,不由鱼体大小会越来越悬殊。网箱养殖鲫鱼必须投饵。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好,半浮性或沉性颗粒饵料均可。饵料配方可参照鲤鱼网箱养殖的配方,蛋白质含量可比鲤鱼饵料稍低。投饵少量多次,是网箱养鱼的投喂原则。每次投饵的量以90%的饵料在漏出网箱之前被吃掉,且最后投入的少许饵料又很少有鱼争食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确定每次投饵的数量。每日投饵4,6次,夜间不投饵。其他方面的日常管理与常规网箱养鱼无异。经过180,200天饲养,鱼体平均体重可达200克以上,每平方米产量可达8,25千克。 三、产品加式 1、加工主要方式 鱼类水产品保存运输和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保鲜、保活、冷冻、冷藏、罐头制品、腌干制品、鱼糜制品、鱼粉、鱼油及工业用品的加工等。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以鲜活鱼供应市场,以适应人们的消费习惯。但在远离市场、交通不便的大型养殖场,或一些产业化加工厂,为了丰富市场供应,获取更大的利润,竞相开发鱼的加工品,因而出现了近年来盛行的淡水鱼加工业。反过来说,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和激发养殖业的发展,又显示了它的威力和作用。 2、冷冻加工 淡水鱼类的冷冻加工广泛应用的水产品保鲜技术,基本上是冷却保鲜和冻结保鲜两大类。冷却保鲜在70年代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基本形式有下面几种: 1、辐射保鲜 是用R射线或钴60对食品照射灭菌的保鲜技术。 2、集装箱保鲜 多用于船上和陆上贮存、运输,分为保冷和自带制冷装箱两种。 3、气体置换包装保鲜 是将二氧化碳或氧气充公入包装内置换氧气达到抑制细菌繁殖和防止脂肪氧化的技术。 4、微冻保鲜 是鱼在-2,5?温度范围的保鲜技术,保鲜期大致20,27天。 10 5、冰温保鲜 是利用各种食品的不同冰结点,在0?以下的负温度范围内,不冻结状态下保藏食品的技术。(0,-1?保鲜期7,10天)。 6、冻结保鲜 是在-18?以下使鱼产品冻结,抑制细菌生长达到较长保鲜。目前应用的新技术有低温保鲜、紫外线和臭氧与冷却保鲜并用或单独使用灭菌保鲜法,日本应用的氯化钙盐水冻结保鲜等。通常情况下冻结保鲜主要是吹风冻结、接触冻结、喷淋冻结和浸渍冻结等几种方法。 淡水鱼的冷冻加式可以在产地安装小型冷冻装置进行生产,有利于实现原料鲜度好、污染少、易洗净、冻结和冷藏速度快的质量要求,保证操作规程和食品卫生法的严格执行。 3、淡水鱼类罐头 一、清蒸类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检验—处理—洗涤—切块—盐渍—洗涤—脱水(蒸煮、烘干或油炸)—装罐—称量—加油(调味液)—预封—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检查—擦罐—保温—包装。 (原料要求)凡脂肪多、水分少、新鲜肥美,组织紧密、没有臭气,眼球透明有光,磷坚实、不脱落的鲜鱼或活鱼均可。主要种类有鲑、青、鲤、鳗、鳙等。 (加工方法) 1、原料处理 选用新鲜鱼体充分洗去体表的污物,去头、内脏、腹膜,洗涤后按罐高切段。 2、装罐 227克罐,鱼肉231.6克,加盐2.5克。排气密封,中心温度要在80?以上或53.3,60千帕密封。 3、杀菌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15′-80′-15′/115.2?,冷却至40?以下。 4、质量 罐中只加入食盐水、味精、糖和少量香剂,保持原料特有的色、香、味。食用时消费者可重新调味,不受各地口味影响。加工过程中不能与铜、铁接触,以免肉质变黑。 二、调味类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洗涤—开腹—去内脏—洗涤—浸渍—油炸—调味装罐—注液—预封—排气—密封—杀菌—冷却。 (原料要求)调味类罐头原料范围很广,除青、草、鲢、鳙、鲤等鱼类外,其他水产品如螺类也可制成罐头。对原料要求同前。 (加工方法)凤尾鱼新鲜或冷冻品,体重12,15克,鱼体完整、鳃红色。鲜鱼洗净,冻鱼用空气解冻后再洗,水温不超过20?。洗后去头、肠。摘头时注意不要带出鱼卵及弄伤巴肉。剔出不合格者,按大小档分别装盘进行油炸(每盘7.5公斤)。炸前滴干水分,炸制2,5分钟,油炸温度根据鱼体大小控制在180,200?,炸至鱼肉有紧缩感为止。鱼油经1:10,可随时添加新油。视鱼体上浮时方可翻动,炸好后捞出立即浸入调味液中。经调味的鱼沥干,待回软后即可装罐、排气,温度95?,时间13,15分钟。排气后真空度为46.6,53.3千帕时密封,杀菌冷却。285克瓶罐杀菌公式:15′-50′-35′/118?,冷却至40?以下。 调味液配方:白糖12500克,精盐7500克,味精400克,香料水62500克,黄酒12500克(黄酒必须在煮沸后加入)。基中香料水配方:桂皮100克、茴香100克、生姜750克,清水62500克。 11 将这些配料微沸1小时后过滤备用。 三、油浸类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验收—处理—切段—盐渍—装罐—过秤—脱水—控水—拨骨—复秤—加油及香料水—密封—冷却 (原料要求)一般鲜活青、鲤、鳗等都可以作原料 (加工方法)选用新鲜鳗鱼,经“三去”、洗净,沿脊骨剖成两片,按鱼片大小薄厚分开。然后用8度波美盐水浸渍(鱼片:盐水=1:1),时间按鱼片大小、气温情况,分别为10,30分钟。盐渍后水洗沥干。鱼片挂于60?烘房内烘干2小时,然后送熏房,温度控制在60,70?,约2小时,至鱼片表面呈茶黄色,擦净表面油、灰,切成7.5,8.5厘米的段。按250克罐装鱼块210,220克,鱼块平铺于罐内,加精练油40,50克,油温90,95?。封罐方式及杀菌公式同调味罐头。注意烟熏时间过长鱼易发臭,最好间接熏,熏材不得用芳香木材,以防异味。 四、茄汁类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去鳞—开腹—去内脏—去头—去脊骨—洗涤—盐渍—沥干—拌粉—油炸或密封杀菌—冷却。 (原料要求)鲜、活的青鱼、鲤鱼、鳙鱼等。 (加工方法) 1、原料处理 选用新鲜原料,去鳞、鳍、头、开腹,去内脏并洗刷干净,按罐高切成5厘米长的鱼段,在6度波美度盐水中盐渍10分钟左右(盐水:鱼=1.5:1),浸后沥干,每10公斤鱼段标准粉350克。 2、油炸 油温195,200?炸2分钟左右,表面呈金黄即可,脱水率为15%,17%。操作中注意油温不能忽高忽低。 3、茄汁配制 番茄酱22000克,洋葱油5500克,白胡椒粉17克,冰醋酸80克,香料水170克,白糖170克,精盐1100克。 洋葱油熬制:精练花生油10公斤,加热放洋葱末2900熬至呈褐黄色,过滤后备用。 香料水熬制:以丁香、桂叶投入清水中煮沸1.5小时加入白糖、精盐溶解过滤备用。 茄汁配制方法:番茄酱22000克中加入洋葱油5500克,边拌边烧工。再加入香料水6000克,搅匀煮沸,然后放白胡椒粉20克,边放边搅以免结块。装罐前加入冰醋酸80克,调整总重量至33000克。 4、装罐 使用全涂料净重256克罐,每罐先加茄汁65,70克、鱼段195克(紧压)。 5、排气密封95?排气12分钟,真空度46.6,53.3千帕密封。 6、杀菌公式10′-60′-15′/118?,冷却主40?以下。 4、盐制 一、盐制品 12 食盐渗透到鱼肉中,使鱼肉的水分和重量产生变化。试验表明:食盐水腌制,浓度为9%时重量增加;浓度为18,28%时重量先减少后增加;用固体食盐时重量减少30%左右,此时给腌制加压重量最终可减少40%左右。水分的减少可抑制细菌生长发育和酶的活力,从而大大减缓鱼体腐败,达到保存之目的。 一般淡水鱼盐制品的加工方法: (工艺流程)原料鱼—处理—洗涤—沥干—腌制。 (加工方法)一般大鱼采用背开法,亦可切成500克的小块;小型鱼用腹开法,肉厚处应用刀划开,去鳃和内脏,亦可去头骨等。洗涤血污,腌制,先在缸内撤一层白酒,并用干净布遍擦缸壁,然后撒一层盐,将鱼逐条擦盐,注意头、鳃、腹等部位。腹面向下头低尾高,层层压紧,顶面用盐封盖。用盐量为30%左右。四川地区多用花椒、辣椒、味精、白糖、盐拌全起来逐条擦抹,在此之前先给鱼逐条擦酒杀菌,封缸时先放竹块再压石头。注意经常观察,不进生水,不发热,卤不变红,否则应翻缸把卤水烧开沉清加盐。 二、盐干品 将鱼盐渍后干燥而成的产品称盐干品。盐渍方法与前面盐制品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减少了含盐量,一般为13%,17%,腌制时间经实验得出为3,5天较佳。腌渍后在竹席上晒干或烘干。脂肪重的鱼不宜晒干,以免阳光促使脂肪氧化。近年来市场流行高水分低盐分的盐干品,用透明真空塑料袋包装很受欢迎。其加工方法是:原料鱼经初处理,背开去内脏,清洗盐渍,风干后包装得成品。经前处理的鱼在13度波美的盐水中盐渍0.5,1小时,干燥至含水量为65%左右,真空包装即可上市。特点:制品含盐2.5%,3%,肉的质感、光泽、颜色、弹力极佳,属高档产品。 5、调味熟食品 一、烤鱼片 烤鱼片是将鱼片在调味液中浸渍后进行干燥加工,使其具有一定保存性的制品。 (工艺流程)原料鱼—前处理—开片—漂洗—沥水—调味—摊片—烘干—揭片—烤熟—拉松—检验—称量—包装。 (加工方法) 1、前处理 原料鱼刮鳞,去内脏、头,洗净污物。 2、开片 肉片厚2毫米。腹部肉和大骨不能开在里边,应留作它用。小杂鱼可一开两片。 3、漂洗 是提高质量的关键。通常是把鱼片装入筐内,再边筐一起放入水槽,用流动水反复进行漂洗,待肉质洁白、质感较好时捞出沥水。 4、调味 按沥水后的鱼片重量计算调味液,一般白糖5%,6%,精盐1.8%,2%,味精2%,黄酒1%,1.5%。在20?以下1.5小时内翻动几次,使味液均匀渗透。 5、摊片、烘干 把鱼片摊在烘帘上,注意大小搭配连接,纤维要方向一致,干燥后成型美观。烘至半干时移出烘房2小时再烘。直到达到要求为止。从烘帘上揭下的鱼片即为生片。 6、烤熟 生片皮朝下,180?左右烘烤1,2分钟为宜。为防止烤焦可适当喷水。 7、拉松 烤制后的鱼片经辗片机从纤维垂直方向辗两次,使纤维组织疏松均匀,体积和面积 13 增大。 8、检验 拉松后的鱼片应由人工揭去鱼皮,取出未烤脆的大骨,每小袋8克包装。鱼片含水量一般为18%,20%,口感最佳。成品率为1/8,1/7。经调味的鱼片烘至含水量为30%,40%时,用平板微波干燥机进行快速膨化干燥7分钟左右,使鱼片含水量为20%左右,可使鱼片肉松,味香,有咬劲,生产速度快,耗能少。 二、鱼松 鱼松是鱼类的肌纤维制成的绒毛状金黄色调味干制品。营养价值高,老幼皆宜。 (工艺流程)原料鱼—前处理—蒸煮—去皮、骨—拆碎、晾干—调味炒松—凉干—包装。 (加工方法)前处理,三去(去头、鳞、内脏),洗净,沥干。把鱼放入垫了纱布的蒸笼内蒸熟(15分钟左右),趁热抖下肉,拣出骨、筋、皮,并将肉撕碎。锅内放入生猪油等熬熟后即可将鱼肉倒入,用竹刷子充分炒松,约需20分钟,鱼肉变松后即可撒入调味液(一般配方:1000克原料鱼,用鸡骨汤600/克、水300克、酱油300克、白糖140克、葱姜160克、花椒17克、桂皮100克、茴香140克、味精30克),随时搅拌直到味道合适。注意用文火,炒松不能焦。成品冷却后按50克、100克、200克进行包装上市。成品率为1/6左右,成品含水量12%,16%。 四、养殖基础 鱼类的形态结构 鱼的体型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就以淡水养殖的鱼来说,大致有如下三种体型: 1、纺锤型(又称梭型)这种体型的鱼类,头、尾稍尖,身体中段较粗大,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视呈纺锤形,侧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动。 2、侧扁形 鱼体较短,两侧很扁而背腹轴高,侧视略呈菱形。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团头鲂等属此类型。 3、圆筒型(棍棒型)鱼体延长,其横断面呈圆形,侧视呈棍棒状,如鳗鲡、黄鳝等属此种类型。这种体型的鱼类多底栖,善穿洞或穴居生活。 鱼体各部位及附属器官 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至肛门一段;肛门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鱼类的头部主要有口、须、盆腔、鼻孔和鳃孔等器官。淡水养殖鱼类的口一般位于吻端,由上下颁组成,它既是捕食器,也是鱼类呼吸时入水的通道。有些鱼类的 14 口附近着生有须,如鲤鱼和鲇具须两对,埃及胡子鲇有须四对。须具有感觉和味觉作用,并可辅助觅食物。鱼类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没有眼脸,不能闭合,也不能较大的转动。眼的角膜平坦,水晶体呈圆球形,它对曲度不能改变,因此可以推测鱼类总是近视的。鱼眼的前上方左右各有一个鼻腔,其间有膜相隔,分为前后两鼻孔,后者不与口腔相通,故鱼类的鼻孔没有呼吸作用,只有嗅觉功能。头的后部两侧鳃盖后缘有一对鳃孔(只有鳝鱼特殊,其左右鳃孔合成一个,位于腹面),它是呼吸时出水的通道。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主要有鳍、鳞片和侧线器官。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按其所着生的位置,可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鱼在水中游动时,各鳍相互配合,保持身体的平衡并起推进、刹制或转弯的作用。大多数鱼类的体表都披着坚实的鳞片,它是皮肤的衍生物,通常呈覆瓦状排列。有些鱼类(如鳗鲡和鳝鱼)的鳞片退化,也有残留少数鳞片的鱼类,如镜鲤则是典型的例子。不管有鳞或缺鳞的鱼类体表,都能分泌大量的粘液,无颖具有润滑和保护鱼体的作用。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它是深藏于皮下的管状系统结构,与神经系统紧密联接。有许多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这些小孔在体侧表面排列成线状。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侧线只有一条,从头后部大致沿体侧中线直到尾鳍基部。但尼罗非鲫的侧线中段,分上下两段。侧线具有听觉和触觉功能,能感觉水的振动波、水流方向和水压的变化。 关于鱼体外形各部的测量和附属器官的位置。 全长:从吻端至尾鳍末端的距离(A—I); 体长: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距离(A—H); 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J—K); 头长:从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距离(A—D); 吻长:从吻端至眼眶前缘的距离(A—B); 眼径:眼眶前缘至后缘的距离(B—C); 眼间距:左右两眼眶之间的直线距离; 尾柄长:从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垂直线的距离(G—H); 尾柄高:尾柄部分的最低高度(L—M)。 鱼类的内部构造 1、骨骼 骨骼是支持身体和保护体内器官的组织,它和动物体的运动也有密切关系。骨骼有内外之分,外骨骼包括鳞甲、鳍条和棘刺等;内骨骼通常指埋在肌肉里的骨骼部分,包括头骨、脊柱和附肢骨骼。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硬骨鱼类(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均为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骨片所合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脑;咽颅由一对颌弓、一对舌弓和五对鳃弓所组成,分别具有支持颌、舌和鳃墓堋, 脊柱由体椎和尾椎两种脊椎骨组成,体椎附有肋骨,尾椎无肋骨着生,两者容易区别。每个脊椎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形的,故称之为双凹椎体,这是鱼类所特有。 附肢骨骼是指指鱼鳍的骨骼,支持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骨骼是不成对的奇鳍骨骼;支持胸鳍和腹鳍的骨骼为成对的偶鳍骨骼。鱼类的偶鳍骨没有脊柱联接,与其他陆生脊椎相比,显然又是一个特点。 2、肌肉 鱼类的摄食、逃避敌害、繁殖等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都要依靠肌肉的规律性收缩所起的运动来完成。 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由许多肌节组成,肌节之间有隔膜连接而呈分节现象。体侧肌肉被 15 一水平走向的肌隔分为两段,上段叫轴上肌,下段叫轴下肌。轴上肌分化出背鳍部分的肌肉。尾部肌节分化出尾鳍肌。轴下肌分成为腹部与胸、腹鳍等部肌肉。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的起端为口,经口腔、食道、胃、肠而终于肛门。口腔内有齿和鳃耙等构造。一般鱼类具有颌齿和咽齿两种,前者多起摄取食物的作用,后者则有压碎和咀嚼食物的功能。鳃耙着生在鳃弓内缘,它是咽部的滤食器官。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鱼类(如草鱼、鲤、鲫等)的鳃耙较疏短,吃浮游生物的鱼类(如鲢鱼、鳙鱼等)的鳃耙则密而长。鱼类没有明显的舌,紧接口腔的一段为食道,一般短宽而壁厚,具有较强的扩张性,以利吞食比较大型的食物。胃在食道的后方,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鲤科鱼类通常没有明显的胃,其外表与食道关无多大差别,蛳鲇科鱼类等肉食性鱼类的胃却很发达,界线也很明显。胃后是肠,其长短因鱼的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偏于肉食性的鱼肠较短,偏于草食性和滤食浮游生物的鱼肠较长,杂食性鱼类的肠管适中。肠的末端由肛门武器通体外。 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肝脏、胰腺和胆囊等。这些腺体能分泌各种消化液使食物消化。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肠腺分泌的肠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均能消化各种蛋白质。肝脏和胰脏的分泌物含有较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分别把糖类和脂肪分解而被肠壁吸收。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和不能消化的其他物质,则由肠的蠕动经肛门排出体外。 4、呼吸器官 鱼类在从外界摄食获得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中,必须有氧气供给才能维持其正常生理代谢。鱼类从水环境中吸取氧气,代谢活动所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等)也是通过水体接触而排放出来。气体交换的任务,主要靠鱼类的鳃来完成。 硬骨鱼类的鳃位于头的两侧,外有鳃盖覆盖。鱼鳃主要由鳃弓、鳃片和鳃耙组成。鳃弓是支持鳃片的骨骼。鳃耙有过滤食物的功用,它和呼吸作用并无直接关系。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后者又由很多鳃小片构成,其上密布着无数的毛细血管,呼吸时的气体就在这里进行交换。当水通过鳃丝时,鳃小片上的微血管通过本身的薄膜摄取水中的溶解氧,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鱼类不断地用口吸水,经过鳃丝从鳃孔排出,就是进行呼吸的过程。一旦鱼离开了水,鳃就会因失水而互相粘合或干燥,从而失去交换气体的功能,势必使鱼窒息死亡。 有些鱼类,除了用鳃呼吸以外,还可用身体的其他部分进行“气呼吸”以辅助“水呼吸”的不足。这些用以辅助呼吸的器官,称为副呼吸器官。副呼吸器官分布着许多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行使呼吸功能。例如,鳗鲡和鲇鱼都能用其皮肤呼吸;泥鳅能用肠呼吸(把空气吞和肠中,在肠道内进行气体交换);鳝鱼可以借助口咽腔表皮呼吸;乌鱼可以用咽喉部附生的气囊呼吸;埃及胡子鲇的鳃腔内也有树枝状的副呼吸器官等等。上述鱼类都可以在离水较长时间的情况下而不至于很快死亡。多数鱼类具有鳔。鳔呈薄囊形,位于体腔背方,一般为二室,里面充满气体。它是鱼体适应水中生活的比重调节器,可以借放气和吸气(但无呼吸作用),改变鱼体的比重,有助于上升或下降。但是鳔的这种调节作用,毕竟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鱼体需要快速升降,鳔的调节作用就无济于事了。 5、血液循环 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动脉、静脉等。鱼类的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的后面下方,靠近头部,由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血液由心室出,经过腹大动脉进入鳃动脉。此后,血流经出鳃动脉而归入背大动脉,再由许多分枝进入鱼体各部组织器官。然后转入静脉,再汇集到腹部的大静脉。静脉血液经过肾脏时被滤去废物,流经肝脏后重新进入心脏循环。 16 6、排泄器官 鱼类的排泄器官主要是肾脏,位于腹腔的背部,呈紫红色。肾脏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肾脏后部延伸出输尿管,左右输尿管在腹腔后部愈合,并突出一个不大的膀胱。总输尿管的末端与生殖输管相合,以一个尿殖孔开口或分开开口于肛门的后方。鱼的肾脏除了泌尿的功能以外,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使之保持恒定。另外,鱼鳃也有排泄作用,其主要排出物是氨、尿素等易扩散的氮化物和某些盐分。 7、生殖系统 多数鱼类为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即精巢或卵巢都是左右各一,由系膜悬挂在腹腔背壁上。绝大部分鱼类是体外受精的,即精子和卵子均由亲鱼产出后在水中结合受精。下面以鲤鱼为例,简要介绍其生殖系统: 1、雄性生殖系统 一对精巢,位于鳔的两侧腹腔内。成体时,精巢为乳白色,内有许多精液。输精管紧接精巢,左右输精管后段合并为总输精管,其末端以尿殖孔开口在肛门之后。 2、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一对,与精巢的着生部位相同,性成熟时可以看到卵巢内有许多卵粒。卵巢有包膜向后延伸形成输卵管,末端由生殖孔通体外。 五、主要品种 1、鲤鱼 鲤鱼(Cyprinus carpio)体呈纺锤形,稍侧扁,背部略突,腹面较扁平。吻部有须两对。体色青黄,也有红色和黑褐色的品种。 30?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鲤鱼性温顺,生活在水体下层,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水温15, 当水体中的溶氧下降到0.5毫克/升时,也不致于窒息死亡。 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在鱼苗、鱼种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和轮虫等,成鱼阶段吃各种螺类、幼蚌、水蚯蚓、昆虫幼虫和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也吃各种藻类、水草和植物碎屑等;在池内或肉箱中喂养时,常投喂各类商品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吃食好,生长快,肉质坚实味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淡水养殖鱼类中最常见的优良种类之一。 鲤鱼通常2龄左右成熟,并能在池塘、湖泊、水库等静水中自然产卵繁殖。产期2,4月间,卵粘性,附着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进行孵化。当水温在25?时,经4天便可孵出鱼苗。 鲤鱼的性状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或人为的条件影响下改变。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近20个鲤鱼的品种,如镜鲤、红鲤、荷包红鲤、团鲤等等。近些年来,我国鱼类育种科学工作者利用各种杂交办法,又获得了生长快,产量高的许多杂交鲤鱼品种,如丰鲤、建鲤、颖鲤等等。这些新品种都已被推广饲养,生产效果良好。由于鲤鱼的适应性强、苗种来源广,人们喜吃,目前已普遍把它们作为池塘、网箱和流水养殖对象,不少地区也把它们饲养于稻田,收益颇好。依群众的习惯,上市商品鲤鱼的个体重量,以0.5,1公斤为宜。 2、鳙鱼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17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幼鱼可重达0.8,1公斤。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初成熟个体体重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3、鲫鱼 鲫鱼(Carassiusauratus)又叫鲫壳、佛鲫。体形略似鲤鱼,但吻部无须,背部深灰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或略带淡黄色而易于和鲤鱼区别。 鲫鱼分布广,适应能力特强,能受0?的低温,也能忍受0.1毫克/升以下的低氧,并在酸碱度pH值10左右的水体中也能生长繁殖。鲫鱼的繁殖能力强,其性成熟早,一般1龄鱼就可怀卵。据资料,一尾重约100克左右的雌鱼,其发泄卵量可达800,1000粒,5龄鱼可超过10万粒。产卵习性大致与鲤鱼相同。 鲫鱼也是杂食性鱼类,幼鲫主要吃浮游生物和植物嫩芽、腐屑等。成鱼喜吃各种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也吃各种商品饲料,对食物无严格选择。鲫鱼肉味鲜美且富含营养,其鲜肉含蛋白质高达17.86%。据有关药书记载,鲫肉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补虚弱,可治脾虚的泄泻、痢疾和便血之功能。更有“病后食之,易恢复体力;产妇食之,能增加乳汁”之说,可谓珍品。与鲫鱼同类的还有银鲫(C.gibelio),原产东北地区,背部较高;白鲫,原产日本,其体型大,高而侧扁;彭泽鲫,原产江西,为鲫鱼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品种。它们都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1龄鱼可达0.2,0.5公斤,因而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鲫鱼生活力强,苗种来源广,营养价值高,养殖上常作为搭养种类,但近年来趋于进行单养,将其作为池塘、网箱、稻田的主要养殖对象,效益颇高。一般鲫鱼的上市规格为0.1,0.5公斤。 4、鳜鱼 (一)形态特征 鳜鱼体侧扁,背部隆起,头呈三角状,口大,端位,口裂倾斜。鳞小,背鳍发达,其前部有几个锋利的硬刺;尾鳍呈扇形。体侧灰黄色,有不规则的大黑斑块,较鲜艳。 (二)生活习性 鳜鱼喜居于水的下层,栖息于缓流而有水草丛生的水域,捕食方式是利用伪装的体色在水草中悄悄地游近被食鱼,突然袭击。冬季在大的江河、湖泊的深水中越冬。鳜鱼生长较快,第一年体长可达13.5厘米,第二年为17.6厘米,第三年为23.2厘米,第四年为30厘米。 (三)生殖习性 鳜鱼3年性成熟,体长25厘米左右。体长34,37厘米的雌鱼平均怀卵量为7万,9万粒,体长41,42厘米的雌鱼平均怀卵量为16万粒左右。成熟卵径1.35毫米,具有油球,膨胀后卵径2毫米左右,卵为浮性,浮于水的中下层。黑龙江省6月份铗鱼产卵繁殖,在有流水的地方产卵,此时雄鱼追逐雌鱼。完成产卵受精后,在水温23,25?时,50小时可自然孵化出鱼苗,刚破卵膜的小苗体长4.2毫米左右。 5、团头鲂 团头鲂(Megulobrana anblycephala)又叫武昌鱼、团头鳊。是中型的优质经济鱼类。体型侧扁,侧视呈菱形。头尖口小,上下颌等长。腹面自腹鳍基到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体色青灰或深褐色,两侧下部灰白,具有纵向的暗色条纹。体鳞较细密。团头鲂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水草、 18 旱草和水生昆虫为食。2龄可达性成熟,5,6月间产卵繁殖,卵粘性,队于水草或人工鱼巢上孵化。这种鲂鱼,肉质甚好,国内不少地区已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当年鱼的最大个体重量,可达0.15,0.25公斤。以2龄鱼体重在0.5,0.6公斤时上市为宜。 六、淡水养殖水 1、水体环境的主要指标 物理指标 (一)水温 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鱼类根据其适温范围的高低分为热带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根据适应范围的大小又分为广温性鱼类和狭温性鱼类,如虹鳟是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10,18?,超过25?,其它条件再优越,也不能生存。因此,如果水温长年偏高,就不适宜养殖冷水性鱼类。又如草、鲢、鳙等是广温性鱼类,水温超过15?时手摄食旺盛、生长快,如果池水长年低温,就不能养殖这些鱼。因此,当地水源水温的高低是选择养殖鱼类的基本依据。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北方养殖鱼类鲤、草、鲢、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15?以下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低于10?时,摄食量便很快减少;低于6?时,会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2?时, 食欲同样会降低。北方池塘水温在15?以上的确时期1年有5个月左右(5,9月份),为提高生产效果,必须在最适温度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加速鱼类的生长。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间。我国南部地区由于全年水温比较高,鲢、鳙、草、青鱼性腺发育也较快,成熟较早,性腺成熟年龄一般比北方早1,2年。虽然南北地区亲鱼产卵开始时间前后相差较悬殊,但水温却相差不大,一般都在18?开始产卵。青、草、鲢、 ,28?,18?以下催产效果差,15?以下催产则亲鱼无反应。 鳙鱼人工催产的适宜水温为22 水温由于影响水中的溶氧量而间接对鱼类有很大影响。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升高而降低,但水温上升,鱼类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氧量增高,加上其他耗氧因子的作用增强,因而容易产生池塘缺氧现象,这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明显。温度对池塘物质循环有重要影响。水温直接影响池中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和代谢强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一方面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同时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为无机物的作用加快,因而能提供更多的无机营养物质,经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质,使池中各种饵料生物加速繁殖。 (二)透明度 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中的程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随水的混浊度而改变。混浊度是水中混有各种微细物质包括浮游生物所造成混浊的程度。在正常天气,池水中泥沙等物质不多,透明度的高低,可以大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一般说来,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之间,水中浮游生物量较丰富,有利于鲢、鳙等鱼类的生长。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池水过肥,又常常是蓝藻过多的表现。透明度大于40厘米,表明池水较瘦,浮游生物量较小。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化学指标 (一)溶解氧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气体交换,故水中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池水中 19 溶氧的来源90%以上是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少部分源于大气的溶解作用。水中溶解氧的多少与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因素有关。水温升高时,鱼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大,水中的溶解氧就会减少。由于浮游植物光作用受光线强弱的影响,池中的溶解氧也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一般晴天比阴天的溶解拉高。晴天下午的含氧量最高,上层池水的溶氧呈饱和状态。黎明前含氧量最低,这时无增氧设备的中等产量的池塘一般都有浮头现象。在低气压、无风浪、水不流动时的溶解氧较低,在气压高、有风浪、水流动时的溶解氧较高。当水中的溶氧量充足时,鱼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当水中的溶氧量过少时,鱼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鱼的死亡。草、鲢、鳙、鲤等鲤科鱼类,要求水中的溶氧量不应低于4毫克/升,低于2毫克/升时,就会产生轻度浮头。当降至0.6,0.8毫克/升时,就会产生严重浮头,当降至0.3毫克/升以下时,鱼就会开始死亡。适宜溶氧量在5,5.5毫克/升或更高,过饱和的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但饱和度很高时会使鱼产生气泡病。 (二)有机物耗氧量 水中有机物质多,池塘生产力也高,但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耗大量氧,如有机质多,则易使池水缺氧,恶化水质。因此必须掌握合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饲养鲢、鳙、鲮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以20,35毫克/升较适宜,这是肥水的重要指标,超过40毫克/升,表示有物含量已过高,就应停止施肥,并添加新水,改善水质。 (三)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pH值为7表示中性,小于7为酸性(5,7微酸性,3,5酸性,0,3强酸性)。大于7为碱性(7,9微碱性,9,11碱性,11,14强碱性),大多数水生生物一般都喜欢生活在微碱性的水中,酸性和碱性太强都不适合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 鱼类要在一定的pH值下才能正常生存与生长。适合鱼类的pH值为6,9,最适宜pH值为7,8.5,pH值的安全范围为5,9.5。在pH值较高(8,8.5)的池塘中培育鱼苗,往往效果不好;pH值低于6表示水质不好,会对鱼类的生长起抑制作用,降低养鱼产量。鱼类在pH值低于5.5的酸性水中生活,容易感染传染鱼病,即使不缺氧,鱼也会感觉呼吸困难,发生浮头,降低饵料的消化率,生长缓慢。pH值低于6.5时,鱼类的人工繁殖就不能顺利进行。pH值降至6以下时,枝角类就不能生存。当pH值小于4或大于10.2时,鱼类很快会死亡。在酸性水中,铁离子和硫化氢的浓度会增高,其毒性加大,而且pH值还可以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而减慢水中物质循环的过程。由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受到阻碍,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池塘的鱼产量。一般高产池塘的pH值是中性至弱碱性,如水质偏酸需施用生石灰进行改良。 (四)氨态氮 水中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水生动物代谢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淡水鱼类也是如此。池水中氨的含量较低,水生生物和鱼类排泄的氨被大量池水稀释,同时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因此不会对鱼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缺氧的情况下,氨就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减少摄食,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鱼类死亡。养鱼密度太大时,氨的浓度就高,所以氨成为限制放养密度因素之一。一般养鱼水体要求氨的浓度不得大于0.3毫克/升。底层水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会使氨积累,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另外,在浅池施用铵态氮肥时,必须根据水质的pH值等状况(pH越高,氮的含量也越高),掌握合适的施肥量,防止施用量过多而使水中氨的含量达到危害鱼类的程度。 (五)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经细菌作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的存在对鱼有直接的毒性,尤其冰下 20 缺氧的越冬池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症。一般养殖密度过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 (六)硫化氢 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形成的,或是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在硫酸盐细菌的作用下,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生成硫化氢。在杂草、残饵堆积过厚的老塘,常有硫化氢产生。它的积累会使鱼中毒,毒化鱼的血液,致使鱼类窒息死亡,并且能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一般养鱼水体要求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升。养鱼水有硫化氢产生也是水底缺氧的标志。氨态氮和硫化氢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凡有以上两种臭味的池塘,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都是在池中氧气不足时产生的,对鱼有极大危害的有毒物质,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防止这三种有毒物质危害的关键。 生物指标 (一)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而以细菌最重要。池塘中细菌的数量很大,每毫升水中含数万至数百万个不等。它们不仅在池塘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水生动物和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细菌群聚体可达数十微米大小,能被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有机碎屑表面有密度极大(达450亿个细胞/克湿重)的细菌,鱼类摄食有要碎屑时也就吞进了大量富有营养价值的细菌。微生物对饲养鱼类,除了有益的一面外,也有有害的一面:有些种类在缺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坏;有些种类则会引起鱼病,造成鱼类死亡。因此,提高溶氧量,中和酸度,防止池水被有机物污染等,是促使有益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养殖鱼类的幼鱼和鲢、鳙等成鱼的主要食物。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金藻、黄藻、硅藻、裸藻、绿藻、蓝藻等)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植物不仅是鲢鱼、罗非鱼的直接饵料,是水体生产力的基础,同时,还是水中溶氧主要的制造者,对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对各种室外养鱼池和越冬池都有重要作用。浮游动物不仅是鳙鱼的主要饵料,而更重要的,它是一切幼鱼的佳肴。这样,浮游生物的多少就代表着对鲢、鳙、罗非鱼等肥水性鱼的供饵能力,直接影响其产量。精养鱼池浮游植物数量至少应保持在每升含32毫克或3000万个以上。池塘浮游生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早春硅藻大量出现;夏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峰,特别是绿藻。蓝藻大量繁殖;秋季浮游生物数量逐渐降低,绿藻、蓝藻数量有所下降,硅藻、甲藻等数量上升;冬季浮游生物数量和种类均大大减少,在池塘冰封的情况下繁殖着少量的硅藻和桡足类。由于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浮游植物繁殖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便使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因此,人们常根据池水的水色及其变化判断池水的肥瘦和好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高等水生植物 池塘中的高等水生植物有芦苇、浮萍、菹草、轮叶黑藻等。在鱼池特别是鱼苗池中,一般是不让高等不生植物繁殖的。因为它们能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遮蔽阳光或妨碍通风,而影响主要天然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也影响池塘的温度和溶氧状况。因此对于池塘中繁殖的高等水生植物,一般须加以清除(在池塘中种植水草饲养草鱼种者除外)。 21 (四)底栖动物 池塘中的底栖动物主要有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水蚯蚓、螺、蚌等。它们大都是青鱼、鲤鱼等的食料,在池塘中具有一定的生物量,但与浮游生物比较,则其对池塘生产力的影响就相差甚远。一些对鱼苗有害的昆虫如龙鲺幼虫、红娘华、蜻蜓幼虫等须清除。 (五)鱼类 多种鱼类共同栖息于同一水体,有的相互有利,有的存在生存竞争。如草鱼、鲂鱼吃草,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可作鲢、鳙鱼的饵料。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和细菌,使水质变清,又有利草、鲂鱼生活。鲤、鲫、罗非鱼等摄食有机碎屑,可改善水质。所以,把这些鱼混养在同一水体,创造相互有利的环境条件,使鱼池成为合理的、有效的生态系统。但有些鱼之间存在着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如鳜、鲶、鳢等肉食性鱼类,危及养殖鱼种的生命。麦穗鱼、鱼条等小杂鱼,既可被大型凶猛鱼类吞食,又可危害鱼苗、鱼种,并与养殖鱼争食,消耗饲料。因此必须清除,保障主养鱼类的正常生长。 2、水质老化的主要指标 一、外观特征 老水是肥水池不加水或少加水,或不清塘形成的。水,呈铜绿色或浓绿色,水质浓,透明度低,溶氧较低,鱼在其中,容易浮头。水色日变化不明显,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大多为不易消化的种类,俗称“肥而不活龙活现老水”。这种水既不利于鱼类生活,也无法为鲢、鳙鱼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必须随时更换新水。 二、主要指标 老水的透明度在20,25厘米,溶氧低峰值在每升1毫克左右,昼夜垂直变化显著,有机耗氧量25,40毫克/升,生物量80,240毫克/升,生物量80,240毫克/升。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少,浮游植物数量很多,主要是微囊藻、绿藻、十字藻等。 3、水质调查 一、清淤与换水 池塘经过一定时期的养鱼生产,底部就会积存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营养成分,能起保肥和调节肥度的作用。但淤泥厚度超过20厘米时,就要进行清淤。清淤一般在秋后或初春;成鱼或鱼种池,在排干池水,对鱼池晾晒、清整时进行;也可在生产季节,选择晴天的中午,用泥浆泵将一部分塘泥吸出,喷到池埂或把塘泥喷到空气中,洒落在水的表层(每次翻动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的1/2),以减少水中耗氧因子,达到改判水持的目的。经常及时地加注新水,是保持优良水质必不可少的措施。春季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加水,夏季每5,7天注新水1次,每次10,20厘米。夏秋高温季节,加水时间应选择晴天14,15时以前进行,傍晚禁止加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引起鱼类浮头。对老化的池水要换掉部分底层水或把池水全部换掉,再重新注入新水。 二、控制浮游生物量 22 因为浮游生物是水体生产力的基础,对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所以,池塘只有具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才能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正常生长。精养鱼池浮游生物量应保持在32,139毫克/升,而且这些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应是鱼类容易消化的种类,如隐藻、甲藻、硅藻等占绝对优势。透明度一般为25,40厘米。指标生物是隐藻、轮虫大量繁殖。这种水在外观上具有肥、活、爽、嫩的特点。“肥”表示水中有机物我,浮游生物量大;“活”就是水色经常在变化,这是浮游植物种群处于繁殖盛期的表现:“爽”表示水质清爽,混浊度小,透明度适中,水中溶氧量高;“嫩”就暖洋洋色鲜嫩不老,表示容易消化藻类多,大部分藻体细胞未老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浮游生物量在130,400毫克/升时透明度低,浮游生物数量极多,但种类少。此时水中虽然易消化的浮游生物占多数,但这种水质溶氧条件差,尤其是下层水,如遇天气突变,不但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而且往往连藻类本身呼吸所需氧气也供不应求,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池塘中浮游生物量可通过控制投饵、施肥量,采用合理使用增氧机和注新水等方法,使之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三、降解有机物质 鱼池中由于投饲、施肥而带入大量的有机的,池中死亡的生物尸体和生物排出的粪便也是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一般水中有机物多,池塘生产力也高,但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氧,如有机质过多,则易使池水缺氧,恶化水质。因此,必须掌握合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有机耗氧量在20,35毫克/升比较适宜,这是肥水的重要指标,超过40毫克/升,表示有机物含量已过高。因大量有机质都沉积在池底的淤泥中,降解有机质除了通过合理投饵、施肥、注水等措施加以解决外,还可以通过清塘和吸出部分塘泥的办法,减少池中有机物质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另外,每半月泼洒1次20,30ppm的石灰水,可使被淤泥吸附的营养物质释放,从而被充分利用。 四、吸附有害物质 池中有害物质主要指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它们都是在有机物含量过高、缺氧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保持池底层有较高浓度的溶氧量,可防止这三种有毒物质的产生和积累。近年来研究生产的底质改良剂能有效地吸附这三种有毒物质,减少底泥耗氧,改良水环境。底质改良剂效用时间长,无任务毒副作用,一般每0.067公顷施用量为15,25千克。 七、养殖技术 、池塘养鱼 1 (一)混养 鱼种混养的种类,一般采取中下层的草鱼、青鱼、鳊、鲂、鲤、鲫等与中上层的鲢、鳙以2,3种或4,5种鱼混养。其中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主体鱼),比例较大;其他鱼为配养鱼,比例较小。鱼种池混养的种类一般较食用鱼池塘少。因为鱼种培育要求生产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种,如混养种类过多,往往会造成各种鱼对所投的人工饵料(如油饼类、糠、麸等)严重争食,而难以达到出塘规格均匀健壮。 (二)密养 23 混养与密养是相互联系的放养措施,密养是在混养的基础上实现的。 (三)套养 在养殖成鱼的同时也培养鱼种。 2、以草鱼为主的成鱼驯化养殖 (一)鱼池条件 成鱼池面积0.33,0.67公顷,最大不要超过1公顷,以免因投饵不均而造成出塘规格差异过大。鱼池水深1.5,2米,池底平坦、不渗漏,鱼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鱼池进捧水系统配套,平均每0.067公顷配备0.5千瓦增氧机。鱼种放养前按常规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 (二)水质要求 成鱼池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团头鲂对低氧很敏感,池中溶氧量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清晨溶氧量不得低于2毫克/升。池水pH值在7,8之间。 (三)放养模式 放 养 收 获 规格(克) 尾数 重量(公斤) 规格(克) 毛产量净产量净增肉占净产 (公斤) (公斤) 倍数 (%) 草500 80 40 1500 270 204 鱼 200 120 24 1500 270 204 3.09 22 10 200 6 200,500 270 204 (四)饲养管理 饮料以全价颗粒饲料主,青绿饲料(浮萍、黑麦草、苏丹草等)为辅。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25%以上。鱼体重30,80克时,料的粒径为1.5毫米;鱼体重80,200克时料径为2.5毫米,鱼体重200,300克时,粒径为3.2毫米。除设投饵台外,还要在投饵台附近设置三角形或方形草框。按常规声响刺激方法进行驯化与投喂,2,3天即可应声上浮抢食。投喂坚持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7,9月份每天投喂1,3次,其他月份每天投喂1,2次。把握信团头鲂于晴天中取前后和夜间很少摄食,傍晚摄食强度大(16,18时最大,可占日粮的40%,50%)的特点,加大早晨(9,10时)和傍晚(4,5时)的投喂量。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2%,3%。养殖期间定期注排水调节水质,7,9月份每半月注水罐燃每次注水20,30厘米,并视天气和水质情况及时注排水,保持水质“活、嫩、爽”。每半月每0.067公顷用15,20乎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视池中溶氧情况,经常开动增氧机,防止鱼类缺氧浮头。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养殖期间对青饲料要进行消毒,水生青草用10ppm的漂白粉、浮萍用5ppm的漂白粉消毒。每半月对食场进行1次消毒。每隔10,15天,投喂土霉素药饵1次,以防止细菌性烂鳃病及肠炎病的发生。 3、以鲤鱼为主的成鱼驯化繁殖 24 (一)成鱼驯化养殖应具备的条件 (一)池塘 池塘规整,堤坝坚固,池底平坦保水力强,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面积以0.67,1.33公顷为宜。 (二)水潭 水量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pH值在7.5,8.5之间。 (三)水深 池塘蓄水深度1.5,2米。 (四)电源 备动力电,常停电的地方要备柴油发电机。 (五)增氧设备 每0.067公顷产量超过500千克以上时,要配备增氧机,平均每0.5公顷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清塘 放养鱼种前10天,必须按常规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 (二)注水 清塘后及早注水,注入水深70,100厘米,浅水放鱼后再不断提高水位。 (三)鱼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5%的食盐水洗浴5分钟,或用10ppm的高锰酸钾洗浴3,5分钟。 (三)鱼种的放养 (一)放养时间 池塘水温达到5?时,即可放养春片鱼种,一般在4月30日前结束。 (二)鱼种匀称 鲤鱼种以尾重100,150克为宜,鲢、鳙鱼种以尾重75,125克为宜,要求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 (三)放养模式 每0.067公顷产量350千克、500千克、750千克各品种放养比例、放养量及产量计划,出池时间为9月末。 (四)驯化饲养管理 (一)投饵量预算 投饵量以预期达到的每0.067公顷吃食鱼产量和饵料系数计算出年需饲料的总量,即每0.067公顷年总投量=每0.067公顷吃食鱼产量X饵料系数。再按月分配投喂计划算出投饵量,按照表算出旬投饵量。日投饵量按旬投饵量的10%计算(上表为鲤成鱼投饵量月份分配及日投喂次数,下表为鲤成鱼月投饵量逐旬分配表) 月份 五 六 七 八 九 月份分配占全年比例(%) 10 15 30 30 15 日投喂次数 2-3 4 4 4 3-1 月份 五 六 七 八 九 上旬 20.0 30.0 31.1 36.7 46.7 中旬 33.3 33.3 33.3 33.3 33.3 下旬 46.7 36.7 35.4 30.0 20.0 (二)饵料营养要求与粒径 投喂鲤鱼配合颗粒饲料,饵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8%,33%。颗粒饲料的直径:鱼体重50,100克时,粒径需3毫米;鱼体重100,250克时,粒径为4,5毫米;鱼体重300以上时,粒径5,6毫米。 25 (三)投喂方法 投喂驯化应在鱼种放养后立即开始,料台的设置及驯化方法与鱼种饲养相同。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不超过40分钟。如放养的是驯化鱼种,2,3天就形成大鱼群,放养一般鱼种的,一般要7天左右才能驯化成群。投喂时坚持“四定”的原则和“慢、快、慢”的投饵方法,鱼吃到八成饱时即停止投喂。日投饵量要根据水温、气候、鱼吃食情况增减。 (四)水质调节 主养鲤鱼的池塘透明度应控制在25,35厘米之间,鱼种放养后要经常加注新水,每7,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5,25厘米,尤其是水温高的7月份和8月份,当透明度超出下限地,应排出老水1/3,补充1/3的新水。或每隔15天用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 (五)增氧 增氧机的启用,应根据池塘水溶氧量来确定,保证池水溶氧量昼夜在5毫克/升以上。按照“三开二不开”的原则,及时开支增氧机,以防池中鱼密度大而缺氧。即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阴天的清晨开机2,3小时,连绵阴雨天在半夜开机,阴天的白天不开机,晴天的傍晚不开机。另外,高温季节池水浮游动物多时,可采用0.5,1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控制浮游动物,使浮游植物繁生,利用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 (六)定期检查 每10,15天喂料时用捞子随机取样10,20尾,测定鱼的体长、体重,确定鱼的生长及鱼病情况,根据测定情况对投饵量及饲料粒径进行适当调整。 (七)巡塘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鱼病预防 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对水体消毒。在鱼病流性的季节投喂药饵预防细菌性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病。 4、以鳜鱼为主的成鱼养殖 1、养鳜池塘的选择 (1)环境 避风向阳,四周无高大树木环抱,远离工厂区、居民区、禁止人、畜、禽靠近,创造安静的养殖环境。(2)池塘 成鳜养殖的池塘面积应为2000—6667平方米。太大,不易管理;太小,水质容易恶化,引起缺氧,致鱼得病。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底质最好是砂质壤土,稍硬一点好,没有淤泥或有厚度不超过5厘米的少量淤泥。最好是新挖鱼塘,老鱼塘放养前一定要清淤。(3)水质 养殖用水要无污染,水质清新,透明度高。瘦 水更好,但要溶氧充足,酸碱度为中性或稍偏碱性,酸性水和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不用。(4)植物 养鳜池塘要求瘦水,水中的浮游植物必然就少,所以就要求在池塘四周移植一些沉水植物,如鸭舌草、眼子菜、金鱼藻、轮叶黑藻等,利用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另外,它们还能为鳜鱼提供隐蔽场所,便于捕食,又能消耗池底的肥料和有机质,溶氧。另外,它们还能为鳜鱼提供隐蔽场所,便于捕食,又能消耗池底的肥料和有机质,使池水变清瘦。但是像菱角、芡实、睡莲、水鳖草、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漂浮和浮叶植物,都要彻底铲除。它们大量生长后,将会盖满水面,造成鳜鱼缺氧浮头,也影响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移植沉水植物的池塘,则要保持池塘适当肥度,繁殖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氧。(5)养鱼设备 养鳜池塘要配备增氧机,要有进排水设备,可随时进、排水,要求进、排水沟渠畅通无阻,进、排水沟渠 内口要安装拦鱼栅或拦鱼网,防止鱼随进、排水逃跑。彻底铲除。它们大量生长后,将会盖满水面,造成鳜鱼缺氧浮头,也影响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氧。没有移植沉水植物的池塘,则要保持池塘适当肥度,繁殖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6 增加池塘溶氧。(6)养鱼设备 养鱼池塘要配置增氧机,要有进水设备,可随时进、排水沟渠内口要安装拦鱼网栅或拦鱼网,防止鱼随进,排水逃跑。 2、养鳜池塘的准备 鳜鱼鱼种进塘前,成鳜池要进行修整和清塘。(1)修整 主要工作有挖出过多淤泥,暴晒池底1周以上,加固池埂,清除池塘埂上杂草,疏通进、排水渠道,安装拦鱼栅(或网),移植沉水植物,蓄水。(2)清塘 池塘清塘要在修整中间穿插进行。清塘有干池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式。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两种,一般多作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是先将水排至5,10厘米深,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等冷却即把动一下,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干池清塘不要把水完全排干。还不清塘通常在水源不便和无法排水的池塘采用。先在池边及池角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入坑中,让其吸水化开,不等冷却即向池中泼洒。或者将生石灰放入大木盆等容器中化开,操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石灰浆泼洒全池。生石灰清塘的单位用量是:干池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75千克,还水(水深1米)清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烦燥125,150千克。但各地实际上单位用灰量出入很大。清塘后1周水深加至1.5米以上备用。 3、放养 (1)放养规格 成鱼池投放的鳜鱼鱼种大多是第二年的鱼种,规格有体长5,6厘米(体重1克)的,有体长7,8厘米(体重4.5克)的,有体长10,12厘米(体重40克)的,有体长15,25厘米(体重50,100克)的。另外,还有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体长3厘米左右,体重0.5克左右)当年养成商品鱼的。 (2)放养密度 一般每667平方米放养体长5,6厘米的鳜鱼鱼种1000,1200尾,体长7,8厘米鳜鱼鱼种800,1000尾,体长10,12厘米鳜鱼鱼种500尾左右。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水源又特别充足,池塘是新挖鱼塘,饵料鱼充足,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400,500尾。否则,要减少放养密度。(3)放养 鳜鱼鱼种入池要在清塘后8,9天。入池前,放几尾小鱼(试水鱼)入池,测试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若小鱼活动正常,说明毒性消失,即可放鱼。否则,要缓放。鳜鱼鱼种入池前要用2%,4%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入池时,工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池水轻轻泼进盛鱼容器,待水温与池水相差不多时,倾倒容器,将鱼种轻轻用容器推离开来。放养时要在池塘的上风头。 4、投喂 鳜鱼养殖要投喂活的饵料鱼,一般饵料系数是5,6,就是说鳜鱼每长0.5千克肉要吃掉2.5,3千克饵料鱼;养殖鳜鱼每年需要的饵料鱼量计算方法是:计划出售时商品鳜的个体重量,减去放养时鳜鱼种的个体重量,得出每尾鳜鱼在饲养过程中新增加的个体重,然后乘以放养的鳜鱼总尾数,乘以鳜鱼鱼种饲养的成活率(90%,95%),再乘以饵料系数(5,6),就得出全年所需饵料鱼的总重量。饵料鱼的来源很广,可以在湖泊、水库、河流中用刺网、迷魂阵、撒网捕捞小野杂鱼,也可以每天一大早到湖边、水库边收购渔民捕获的各种小杂鱼,还可以大批量繁殖培育鲢、鳙、鲮等鱼苗作鳜鱼的饵料鱼。鳜鱼养殖场为了提供充足、优质的饵料鱼,一般都会三管齐下,多方筹措饵料鱼。如果仅靠人工培育饵料鱼,一般每667平方米鳜鱼池需要3333平方米的配套饵料鱼培育池。鳜鱼喜欢的饵普鱼要求是体形较长,背鳍、臀鳍、胸鳍无鳍棘,全长为鳜全长的50%以下。成鳜池放养的1龄鳜鱼种,最好投喂夏花或秋片饵料鱼种,放养的夏花鳜鱼种,最好投喂体长1.5厘米的饵普鱼苗。在天然水域,鳜鱼在傍晚和清晨出太阳之前摄食最多。它的眼睛适合夜视,因此它的摄食活动主要在夜晚。人工养殖中投饵时间应安排在上午旭日东升之前、下午日落西山之后,并且下午的 27 投饵量应该超过上午投饵量的2倍以上。养殖期间每天的饵料鱼投喂量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一般规律是春少、夏多、秋饱、后渐减。在不同的水温中,鳜鱼的摄食率不同。对当年鳜鱼鱼种检测得知:水温25?,30?,摄食率为20%,30%;水温20?,25?,摄食率为15%,20%;水温18?,20?,摄食率为5%,10%。对1龄鱼种检测得知:水温25?,30?,摄食率为10%,15%;水温25?以下,摄食率为8%,10%。通过测量水温,估计鳜鱼的摄食率,然后乘以池塘内鳜鱼的总体重,就得出鳜鱼的日投喂饲量。在冬季低温期,鳜鱼不停食,只要水面不结冰,仍要少量摄食。投喂时,地点要固定,面积较大的池塘可以设几个投喂点。投喂时,可以一边喂一边用嘴发出同一种声音,或者用瓢轻敲盛饵料的容器边,让鳜鱼形成条件反射,集中摄食。不要用吹哨子的方法,以免刺激鳜鱼。鳜鱼不但喜欢吃活饵,而且对饵料有较强的选择性。不论大小,鳜鱼都喜欢吃体形长、无硬棘、个体小的饵料鱼。所以投喂时,如果把饵料鱼不分规格一起投喂下去,个体大的鳜鱼就会抢着把小型的、易吞的饵料鱼吃掉,剩下的较大的、不易吞食的大鱼,个体小的鳜鱼又吃不下去。久而久之,势必造成鳜鱼个体大小两极分化。大的抢食能力强,越来越大;小的吃不到适口的饵料,越来越小。因此投喂时,要按一定顺序投喂:先投虾类,后投鱼类。鱼类中,先投个体大、体形高的鱼类(如鲤、鲫、鲂、鳊),后投个体小、体形长的鱼类(如麦穗鱼、泥鳅、缎虎鱼、小草鱼等)。 5、日常管理 (1)养殖环境 鳜于虽然是以鱼虾为食的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但是它的胆子很小,对意外的干扰很敏感,像人喊马嘶、往水里扔石头、有人下水洗澡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刺激,严重影响其摄食。因此,鳜鱼养殖期间,要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禁止闲人和畜、禽近养鱼池,尤其不许鸭、鹅下水,对翠鸟要采用各种方法驱赶。(2)水质管理 鳜鱼养殖成败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要有优质的水,二要有优质的饵料鱼。在日常管理中,要把水质调控摆在第一位。为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要勤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换水不便的池塘,要配备增氧机,适时开机增氧。开增氧机的规律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水体大开机时间长,负荷水体小开机时间短。(3)鱼病防治 要采取综合防病的措施,预防鳜鱼发生疾病。从鱼苗入池时起,就严格各种消毒措施,完善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平时还要注意药物预防,每隔10,15天用药全池泼洒1次。常用药物有福尔马林、孔雀石绿、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和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各种药物交替使用,防病效果更好。(4)适时起捕 当发现部分鳜鱼达到预期的商品规格时,可先行起捕上市,这样可减轻成鱼池的负担。由于鳜鱼胆小易受惊,受惊后常将身体平贴池底,因此拉网法起捕率很低,一般不用。少量上市时,可在岸边徒手捕捉栖息于洞穴的商品鳜,或采用撒网的方法起捕,或下单层丝网起捕。养殖后期用干池起捕法。(5)加强巡塘 池塘主养商品鳜要安排专人负责,坚持早、中、晚3次巡塘。早晨巡塘要观察鳜鱼是否浮头,池内是否有足够饵料鱼供鳜鱼摄食,扣饵料鱼数量较少,则要增加饵料鱼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如发现浮头,则要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中午巡塘要观察水色、透明度和天气状况;水色过浓要冲水,透明度低于40厘米要冲水,天气闷热也要适当冲水或开增氧机。傍晚巡塘主要是观察鳜鱼摄食情况,是否游动活泼,制止类似情况蔓延。夏季高温季节,凌晨1时左右要增加1次巡塘,防止缺氧泛塘,必要时半夜就要开增氧机或冲入新水,直到第二天凌晨太阳出来为止。(6)防盗防偷 由于鳜鱼比较名贵,市场上售价比较高,致使很多利欲熏心之徒会趁月黑风高的晚上偷鱼盗鱼。而鳜鱼又最容易被刺网捕获,所以在饲养期间,要注意做好防偷防盗工作,尤其是在每天夜里安排专人值夜班。 5、以团头鲂为主的成鱼驯化养殖 (一)鱼池条件 28 成鱼池面积 0.33,0.67公顷,最大不要超过1公顷,以免因投饵不均而造成出塘规格差异过大。鱼池水深1.5,2米,池底平坦、不渗漏,鱼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鱼池进排水系统配套,平均每0.067公顷配备0.5千瓦增氧机。鱼种放养前按常规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 (二)水质要求 成鱼池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团头鲂对低氧很敏感,池中溶氧;量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清晨溶氧量不得低于2毫克/升,池水pH值在7,8之间。 (三)放养模式 每0.067公顷放尾重50克的团头鲂鱼种1000尾(不放与之争食的草鱼、鲤鱼),搭配150尾鲢鱼春片,50克鳙鱼春片。当年可长到每尾500克左右,每0.067公顷鱼产量可达500,600千克。每0.067公顷搭配200尾鲫鱼种,效益更佳。 (四)饲养管理 饲料以全价颗粒饲料为主,青绿饲料(浮萍、黑麦草、苏丹草等)为辅。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25%以上。鱼体重30,80克时,料的粒径为1.5毫米;鱼体重80,200克时粒径为2.5毫米,鱼体重200,300克时,粒径为3.2毫米。除设投饵台外,还要在投饵台附近设置三角形或方形草框。按常规声响刺激方法进行驯化与投喂,2,3天即可应声上浮抢食。投喂坚持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7,9月份每天投喂1,3次,其他月份每天投喂1,2次。把握住团头鲂于晴天中取前后和夜间很少摄食,傍晚摄食强度大(16,18时最大,可占日粮的40%,50%)的特点,加大早晨(9,10时)和傍晚(4,5时)的投喂量。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2%,3%。养殖期间定期注排水调节水质,7,9月份每半月注水罐燃每次注水20,30厘米,并视天气和水质情况及时注排水,保持水质“活、嫩、爽”。每半月每0.067公顷用15,20乎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视池中溶氧情况,经常开动增氧机,防止鱼类缺氧浮头。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养殖期间对青饲料要进行消毒,水生青草用10ppm的漂白粉、浮萍用5ppm的漂白粉消毒。每半月对食场进行1次消毒。每隔10,15天,投喂土霉素药饵1次,以防止细菌性烂鳃病及肠炎病的发生。 八、网箱养鱼 1、网箱的种类 不同规格鱼种适用网目表(单位:厘米) 网目大小 0.7 0.8 1.0 1.1 1.2 1.3 1.4 1.5 2.0 2.2 2.5 3.0 鱼种最小的进箱规 2.7 2.9 3.9 4.0 4.6 5.0 5.4 5.8 7.7 8.5 9.6 11.5 格 网箱的种类以箱体的装配方式、有无盖网,分别封闭式和敞口式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或在风浪较大的水域设置网箱及需要越冬的水面设置网箱一般采用封闭式网箱;在风浪较小的水域养殖吃食性鱼类或养殖鱼种一般采用敞口式网箱。以网箱形状分,有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和圆形;按 29 网箱设置方式分,有固定式、浮动式和下沉式三种。 (一)固定式网箱 采用竹桩、木桩或水泥桩钉牢于水底,桩顶高出水面,将臂固定于桩上,箱体上部高出水面1米左右,箱底离水底1,2的一种网箱设置方式。此种类型的网箱由于有桩固比较牢固,可以设置在风浪较大的水域。但固定式网箱不能随水位变动而浮动,箱体的有效容积(浸没水中的深度)会因水位升降而发生变化,因此水位涨落太大的水域不宜设置。同时,由于网箱不能移动,不便检修操作。此外,鱼的粪便、残饵分解对网箱的水体污染较大,往往造成溶氧较低的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 (二)浮动式网箱 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设置方式。相对于固定式网箱,可以把悬挂在浮力装置或框架上,随水位变化而浮动,其有效容积不会因水位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架高方式主要适用于水体较深,风浪较小的水库、湖泊。由于风箱离底较高,也可转移养殖场所,相对减轻了鱼类粪便和残饵造成的水体污染,故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浮动式网箱抗拒风浪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加设盖网为宜。 (三)下沉式网箱 箱体全封闭,整个网箱沉入水下,只要网箱不接触水厢网箱的有效容积一般不会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在浮动式固定式网箱不易设置的风浪较大的水域或养殖滤食性鱼类采用这种网箱比较适宜。同时可利用沉式网箱解决温水性类在冬季水面结冰时的越冬问题。 2、网箱结构和规格要求 (一)网箱的基本结构 网箱主要由箱体、框架、浮力设置、投饵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他附属设施有固定器、栈桥、浮码头和值班房等。选者网箱结构材料时,应考虑到来源方便、经久耐用、价格低廉、制作装配方便、操作使用灵活机动等要求,力求把网箱架设得牢固扎实,避免垮塌和被大风吹、倒等事故发生。1、箱体 箱体是网箱结构的主要部件,由网片和纲绳组成。网片使用材料,我国广泛采用聚乙烯合成纤维材料编制而成。比重0.94,0.96,几乎不吸水,能浮于水面,具有较好的强度,耐腐蚀、低温、日光的性能良好,材料轻便,价格便宜,一般可使用5年甚至更好时间。网片用23支直径为0.21毫米的单丝,或用直径为0.25毫米的单丝捻制成的股线编结。鱼种网箱选用线号为0.25/1X3、0.25/2X2、0.25/2X3。成鱼网箱选用线号为0.25/3X3、0.25/4X3。网片分无结节和有结凶两种。在确定好网箱面积、形状、深度后,就可以选择适合的网片,剪裁缝合装配成形。剪裁网片前,先要考虑网箱的缩结系数。在生产中,水平方向缩结系数一般采用0.5,0.6,垂直方向采用0.7,0.8,由缩结系数计算出所需网目数。就可以进行剪裁了。例:选用0.23/3X3网线编结的有结网片,目大3厘米,制作5X5X3的网箱的剪裁程序如下:首先确定缩结系数,水平方向为0.6,垂直方向为0.7,然后计算出网目数。水平方向网目数:水平方向网目数=500厘米/3厘米*0。6=278目垂直方向网目数:垂直方向网目数=300厘米/3厘米*0.7=143目 网箱底的计算也依此法。将网片材料依照计算出的网目数剪裁,裁剪时要考虑缝合方向,一般是纵目方向缝合,因横目方向缝合,网箱下水后深度要减小。网片按所需目数裁剪好后进行拼接,将同目数的两片网片按纵向边目重叠后,用直 30 径3,6毫米的聚乙烯绳穿过,用细线逐日扎紧,其余几边照此办理。然后将拼接的网箱,装好纲绳,装上下纲绳时按网箱水平方向的网目数坞分配到5米的纲绳上,同时再用一根较粗的纲绳加固,用双结将两根纲绳和网衣连扎在一起,箱体四角的纲绳须留一定长度作固定网箱或拴沉子用。网壁侧边,依此法将垂直方向网目均匀地分到3米长的纲绳上,并加固扎好即成。各种规格网箱渔具商店都有现成的出售,方便用户选购使用。也有用金属网片作箱体,采用12,16号铁丝编结或用型钢板轧成的钢板网。网片挺直、滤水性好,不易受敌破坏,但防锈性能差,网箱装配和操作使用不方便,价格高;国内大水体中已基本淘汰,四川部分地区在渠埝、溪沟、河道养时采用。2、框架和浮力装置 框架是箱体定形的装置。一般使用竹子、木条,密封塑料管或金属管为材料厂连接而成。竹、木易装配,价格低,但使用年限短,易破损,吸水后增加网箱负荷。塑料管和金属管经久耐用但成本高,可根据资源和价格选用。浮力装置,是浮动式网箱框架依托装置,竹、木吸水前有相当浮力,即可作框架,也可作浮子用,塑料管、聚乙烯渭塑料块、旧汽油桶及玻璃浮球等都可作网箱浮力装置材料。3、投饵装置 在养鱼先进的国家,一般设有自动投饵机装置,包括投饵机和饲料盘。投饵机用金属制成,底部为漏斗装,用圆锥形活塞松动的关闭,活塞连接一根延伸到水表以下的杠杆,利用鱼在水中的游动碰撞杠杆启开活塞,从漏斗口投了颗粒饲料。鱼经过驯化就能有意识的碰撞杠杆求饵。也有利用水波动力,有规律地启开活塞投饵的,我国尚少使用。中国网箱养殖给食性鱼类,一般没有投饵装置,少数设有衬网和食台。衬网是用100目/平方厘米的密眼聚乙烯网片,固定铺设有网箱底。鱼类吞食不完的饲料可沉于衬网上,减少饲料的散失,提高饲料利用率。衬网一般占网箱度面积约1/3,1/2。食台是用木板制成或用密眼网片和木料围成2,4平方米的方形浮框,入水0.3,0.5米即可。设置衬网和食台在鱼种培育阶段较好,成鱼养殖则少使用。4、网箱养鱼的附属设施(1)固定器 固定式网箱采用打桩固定箱体,不需其他固定器。浮动式网箱一般采用抛锚的方法,将绳的一端拴在箱体框架或浮力装置上,另一端系上条石、混疑土块或金属锚等重物抛入水中,视网箱多少、排列方式决定抛锚多少。若网箱离岸近,可用粗铁丝将网箱与岸上大树、水泥桩等连在一起固定。抛锚绳索以及与岸上相连的铁丝应与网箱之间留有一定余地,使网箱在一定范围内漂移和升降,防止因水位变化,绳索太短而拉垮框架,使网箱下沉的事故发生。(2)栈桥和浮石头栈桥是风箱与岸边相连的装置,亦是上下网箱的人行通道,便于运送饵料,操作管理使用。栈桥通常用竹、木、水泥板、水泥桩、金属管等材料作成。浮码头是水位较深,无法设置脚桩的水面设施,常利用旧汽油桶与竹木组成。为使浮码头不致摇晃,在浮码头两端用抛锚法加以固定即可。 (二)网箱的规格要求 1、网箱形状 网箱开关有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等。从制作装配、安装和操作管理方面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好。养殖滤食性鱼类,一般使用长方形,在安装时让水流方向垂直于网箱长边,可以通过更多的浮游生物。正方形网箱养殖给食性鱼类,可以把饵料投到网箱中心,减少散失的程度,有利于饵料利用。同时裁剪、制作、装配也较方便。多边形和圆形网箱在使用定量网片、深度相同的情况下,面积比正方形和长方形大。多边形为1.15,1.20个单位面积,圆形可达到1.27个单位面积,但多边形在剪裁、装配时麻烦,圆形在网底定形时不易达到理想的形状。所以我国多采用正方形、长方形两种。2、网箱的面积 我国已制定出网箱面积的规格标准,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的为小型网箱,30,60平方米的为中型网箱;60,90平方米的为大型网箱。目前生产中多使用中型网箱,同时还推广面积只有1到几个平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制作大型网箱,可以节约材料,投饵时,由于鱼群剧烈抢食游动,饵料投入网箱后距箱外相对距离较远,饵料流失率较低,但检查网箱时困难,网箱破损逃鱼量大,水体交换比小网箱差,其灵活性、机动性相对降低。小面积网箱则具有操作管理方便,逃鱼量相对小,水体交换好,灵活机动性高等优点。目前一般使用的鱼种和成鱼网箱多为5X5米、6X6米、10X10米、12X8米、12X16米等规格。3、网箱的深度 箱 31 体深度的确定,要视养殖水域深浅而定,还应侧重考虑养殖水域中溶氧的垂直分布状况。在一般情况下,水域中的溶氧量是随着水的深度增加而减少。据吉林水产研究所在水库中测定的溶拉量资料,表层水的溶氧量是8.54,9.15毫克研,1米深处水的溶氧量是7.90,9.28毫克/升,2米深处水的溶氧量是5.30,6.78毫克/升,3米深处水的溶氧量是1.66,2.88毫克/升。可见,3米深处溶氧量已不太适宜鲤科鱼类的生长需要,因此一般使用的网箱在深度在3米以内为宜。4、网目大小 装配箱体的网片多用合成纤维材料,鱼种箱网片一般采用3,6股线编结,成鱼箱则采用6,9股线编结而成。网目的大小与放养鱼种规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涉及到网片滤水面,即与网箱规格的确定,除应考虑养殖对象以外,还要以节省材料、有利于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为原则。在生产中,鱼种箱的网目通常用1,2厘米,可放养4,4.5厘米的夏花,直至培育成大规格的鱼种。成鱼箱的网目用2.5,3.0厘米,进箱鱼种体长要求在11厘米以上,可以一直养成商品鱼。放养不同规格鱼种适用网目的大小。为了能有利于网箱内鱼的生长,网目可以随着鱼体的长大而增大。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鱼种培育与养殖成鱼网箱配套,即随着鱼的生长更换不同网目规格的网箱,或采用提大留小及时将生长较快的鱼转到网目较大的网箱中饲养。这两种办法虽然在操作管理上增加了工作量,但有利于鱼的生长,出相规格也整齐。 3、鱼种的规格和质量 网箱成鱼养殖,是指将50,100克的鱼种养成商品鱼的阶段。 1、放养鱼种规格 网箱养鱼的效果反映在高产量和高商品率上。仅有高产量,商品率不高经济效益也不能提高。因此,鱼种放养规格。首先,要以市场对商品鱼规格的需求来决定。如养鲤鱼,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规格是500克以上,本地养殖水域,鲤鱼净增重倍数为4倍,既放养规格最低应是100克以上。虽然同龄鱼种,规格小,增重倍数高,但在生产中不能片面追求增重倍数,如果商品鱼规格小,市场销售差,留在下年继续饲养,是极不合算的。日平均水温在20度以上时间不足半年的水域,放养规格不应小于100,150克,超过20度以上时间有半年以上的水域,放养规格可为50,100克。在生产实践中,增重倍数与水域的水温、溶氧、饵料生物等生态条件有关,因而水域不同,即使同一种鱼类的增重倍数也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决定放养鱼种的规格。其次,要考虑选择鱼种的最佳生长龄期,鱼类生长的普遍规律是幼鱼生长最快,鱼类在性成熟前比性成熟后生长快。因此网箱养成鱼,要选择养殖鱼种在性成熟前,最佳生长龄期内的鱼种规格,作为成鱼养殖的规格,从鱼种进箱到成鱼出售,最好不跨越一个年度。 2、鱼种质量 鱼种质量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适应性强:肉箱养鱼种应选择适应本地养殖水域的水温、水质等生态条件,同时经过锻练能适应网箱密集环境和耐长途运输的鱼种。 (2)生长快,饲养周期短:经一个周期饲养即能达到鱼种规格。这样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3)肉质鲜美价值高:养殖鱼类必须具有较好的食用性。 (4)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抗病力强,所养的鱼对各种细菌、寄生虫的感染率低,成活率高。 (5)色泽鲜艳、游动活泼、无畸形、规格整齐。 (6)培育技术容易掌握,数量大,来源广。 32 4、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备足鱼种 鱼种来源:一是自己培育,二是向外购买。如养殖规模较大,最好采用自己配套苗种池或网箱培育的苗种。如向外购买应把好质量关,选择优良鱼种放养。预先作好成批定购工作,不宜临时收集零星鱼种入箱。如果鱼种来源分散,不但鱼种规格不整齐,操作、运输较困难,耐用往往使鱼种损伤大,入箱后易患病死亡。 2、安装好网箱 在鱼种入箱前4,5天将网箱安装好,并全面检查一次,四周是否拴牢,网衣有无破损。4,5天后网衣着生了一些藻类可减少鱼种游动时被网壁擦伤。 3、鱼种锻练 在苗种培育池收集的鱼种需要作好起网运输前的鱼种锻练工作,方法与池塘养鱼相同。 4、鱼种消毒 鱼种入箱前在捕捞、筛选、运输、计数等操作环节应作到轻、快、稳,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鱼病感染机会,这是预防鱼病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还要作到病、伤、残的鱼种不入箱。鱼种入箱前可用药物浸洗鱼种。选用药物浸洗鱼种时必须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以免发生中毒事故。生产实践证明,来自同一水体培育的鱼种,只要体格健壮,体表无伤,可以直接入箱或用3%,5%食盐水消毒,成本低效果好。 5、进箱时间 夏花鱼种进箱时,一般是在水温较高的季节,因此,鱼种捕捞、运输、进箱时间应昼避开高温时段,最好在早、晚进行。 5、放养品种和放养密度 我国常见的网箱养殖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鲇鱼、鲤鱼、团头鲂和非鲫等。放养密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的鱼种和饲料供应能力,同时要看计划达到商品鱼的规格等诸多方面。网箱中鱼群的生长受水温、溶氧、饵料等环境因素和鱼类内在生物学特性的制约,当环境条件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时,种群个体间生存竞争缓和,这时鱼类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种的内在特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密度,产量可以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鱼群生存空间拥挤,对饵料和水体空间竞争激烈,环境因素恶化,鱼类个体生长率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减小,影响鱼类生长;达不到商品鱼规格。若放养密度过低,又不能发挥养殖水域的负载潜力,网箱养鱼高产量的优质不能体现。所以应把鱼、种密度控制在可能达到最大收容量水平以下,即保证群体产量,又能达到商品鱼要求的规格。目前,由于网箱规格和设置方式不同,水体环境条件瞧差异、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养殖品种的多样性,网逢放养密度还难于确定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内网箱 33 养鱼的实践经验,放养量可参照如下。网箱饲养商品鱼的放养量,就目前国内情况来说,养吃食性鱼类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0,15公斤,即进箱鱼种规格如果定为100克,那么每立方米水体的放养尾数应为100,150尾。养滤食性鱼类,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3公斤,即进箱鱼种规格如为100克,那么每立方米水体的放养尾数应是10,30尾。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需要每天或经常地进行的工作,有些工作看似十分单纯的作业,但在网箱养鱼中往往由于一时的疏忽而导致养殖失败的事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不可掉以轻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网箱 检查网箱是在鱼种入箱前和入箱后要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除了通过观察外网是否有鱼,标志鱼是否存在或减少等随时检查外,定期地对箱体进行全面而寸分他缎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检查网箱至少应有两人各站网报一端,轻轻将网箱一边网衣拉出水面,从上到下仔细检查,注意尽量不心气鱼群。 2、清除堵塞网目的污物 网箱入水一段时间后由于生物附生、有机物附着而造成网目的堵塞,影响水体交换,不利于箱内粪便、残饵的排除和天然饵料、溶氧的补给。清除污物目前采用办法有: (1)人工清洗 用手将网衣提起,摆动网衣抖落污物,或用竹竿、树枝条等拍打网衣。堵塞严重的网箱,有条件的可换下,晾干将污物清除后再使用。 (2)机械清洗 用高压水枪或潜水泵等冲洗,可以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3)生物清污法 利用某些鱼类刮食附生藻类和附着有机物的习性,在网箱中适当混养一些杂食鱼类,如鲤、鲫、鲮、非鲫、细鳞鲴等,能起到清污作用。 3、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检查 大风、大浪、暴雨、台风等的袭击及洪水的冲击等,都会给网箱带来灾害。所以在灾害天气预报后,应对网箱进行检查,固定式网箱,检查各部位的牢固程度并加固。若是浮动式网箱,除了加固各部位外,还有必要躲避大风大浪,可把网箱移动到湾、叉或其他安全区域。水位变动剧烈时,要随时调整网箱抛锚绳索,以免发生意外。当灾害性天气过后,也要仔细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鱼病的预防 鱼病预防工作与其他形式养鱼相同,可参考鱼病防治一章。但网箱养成鱼鱼病预防也有其特点,网箱是设置在大小体中且鱼群密度很高,因此预防不能照搬池塘养鱼的方法,如不宜用全箱泼洒等方法。 首先,饵料配方要合理,投饵量要适当,防止因饵料配方不当引起鱼的营养缺乏症或因饵料不足使鱼体消瘦,发生鱼病。饵料加工杜绝使用霉烂、变质原料,混合各种添加剂时,在、要搅拌均匀,否则也是引起鱼病的原因。其次,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要深埋不能乱丢,防止传播病菌 34 或败坏水质。 药物预防可采用以下方法: (1)用漂白粉或硫酸铜挂袋、挂篓。每只网箱(中、小型)用2,4漂白粉篓,每篓装漂白粉100,150克,连续3天。硫酸铜挂袋,每只袋装100克硫酸铜,由于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遇水极易分解,一般在上午使用,下午水温高不宜使用。挂袋后瞬间单位面积内药物浓度升高,网箱密度大,要注意观察鱼的情况,挂袋后2,3天可能影响鱼类吃食。最好选用对鱼类毒害作用较小的敌百虫挂袋,杀灭寄生虫比较安全可靠。 (2)药浴 用药液浸洗鱼体,先将网衣连鱼群一起密集到网箱一边,再用白布作成的大袋从网箱底穿过,将鱼和网衣带水装入袋内,注意不要过分密集,再计算水体,根据鱼病症状使用药液浸洗。 (3)投喂药饵 这是网箱养殖最有效预防鱼病的方法,可以在鱼病发生前,制成药饵预防鱼病。 (4)注射和口服免疫疫苗 是预防鱼病有效的途径,目前普遍使用的注射疫苗有草鱼出血病免疫苗和鲤鱼几种常见病(烂鳃病、穿孔病、烂尾病)的口服免疫苗。 九、水库养殖 人工放养 水库放养鱼种规格 水库类型 鲢鱼 鳙鱼 草鱼 鲤鱼 富 10-11 10-11 8-9 2-3 小型(,一般 13-14 13-14 10-11 2-3 1000亩) 贫 16-17 16-17 13-14 4 中型富 10-12 10-12 10-11 3-4 (1000-1一般 14-15 14-15 11-12 3-4 万亩) 贫 16-17 16-17 14-15 4-5 富 13-14 13-14 12-13 3-4 大型(,1一般 15-16 15-16 12-14 3-4 万亩) 贫 8 18 16 4-5 (一)水库的人工放养 水库的人工放养基本上与湖泊的人工放养方法相同。但由于天然饵料相对较单一,主要是浮游生物。水生高等植物和底栖动物特别是贝类很少,因而放养的鲢、鳙鱼比例一般高于湖泊,有的水库占总放养量的90%以上,而青鱼和草鱼很少放养。 从这两表可见,水库大水面放养鱼种的规格和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新建水库的蓄水初期,水大鱼稀,饵料很丰富,放养鱼类的饵料竞争者和凶猛鱼类稀少,此时可以进行小规格、高密度放养,甚至放养夏花鱼种也有很好效果。例如:浙江省鄞县有一万尾,1974年捕捞成鱼5万余公斤。 35 水库网挂库湾鱼种培育指标 培育品种 1龄鱼种 1龄鱼种 1龄鱼种 2龄鱼种 拦网多大(厘米) 0.8-1.3 1.3-1.8 3.0-3.5 4.0-5.0 规格 0.21/3x5 聚乙烯网线规格 0.21/3x2 0.21/3x2 0.21/3x3 1.21/3x3 培育时间(月份) 7-11 7-11 12-5 5-12 放养规格(厘米) 5.0-5.6 6.6-8.3 11.6-13.2 16.5-19.8 育成规格(厘米) 11.6-13.2 13.2-16.5 16.5-19.8 0.25-0.5(公斤) 搭配比例(鲢、鳙) 70:30 70:30 60:40 60:40 放养密度(尾/亩) 3000 2500-3000 500-1000 200-500 1、土拦库湾 土拦库湾实际上是一个小水库,清野除害较方便,可以实施投饵、施肥等措施获得较高产量。 (1)地点选择 土拦库湾要求肚大口小,底部平坦,坝基处不漏水,枯水季节能排干清库,湾内能维持2,10米水位,无污染,水质肥沃,光照充足;集雨面积适中,洪水不大。面积以200亩以内为宜,最好不超过1000亩。 (2)筑坝 土坝有均质土坝和粘土心墙土坝两种。均质土坝是用含砂5,7成,含粘土3,5成的土筑成。粘土心墙土坝是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坝身,中间用粘土做心墙。坝高应略高于水库正 ,11米时,常水位,洪水太大,水位超过坝顶时,可在坝顶装矮网防逃。坝面应有足够宽度,坝高6坝圃宽应有3,4米,土坝坝坡的倾斜度应视筑坝土料和坑高而定。砂土坝宜缓坡,粘土坝可舟陡,高坝坡应缓。一般坝高10米以内者,内坡取1:1.5,2,外坡取1:1.5,近坝底处应为1:2或1:3的坡比。坡面可用块石或碎石护坡。为了控制水位,还需安装涵管和起闭设备,还就建造溢洪道。 (3)清基除害 库底的建筑物、树桩、大石头、土堆等应予清除铲平,以利捕捞。库湾内的野杂鱼和凶猛鱼类也要清除,可采用放干、药物清塘、捕捞、电击、爆炸等多种方法。 (4)鱼种培育 土拦库湾的养鱼条件较好,在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的同时,还可大量施肥、投饵,水环境也容易控制,因而土拦库湾一般是用于培育鲢、鳙鱼种(搭配少量其他鱼种)。以鲢为主,可搭配10%,20%鳙鱼;以鳙为主,则不放鲢鱼。一般有三种方式:培育夏花;从鱼苗培育成3,5厘米的夏花。要求库湾的水较浅,面积在30亩以内。放养密度8,12万尾/亩。放养前施足基肥,肥水下塘,培育过程中采用饵料与肥料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养殖。培育冬片鱼种:即从3,5厘米夏花培育到体长13厘米以上的冬片鱼种,也采用施足基肥,肥水放鱼,追肥和饵料配合使用的办法。一般每亩可放4000尾,经3个月可长到13厘米鱼种2500万尾左右,条件好的放养密度可更高。培育2龄鱼种:即将体长10,13厘米的鱼种培育成体长2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养,放养密度一般为1500,2000尾/亩,一般使用面积较大的库湾。 2、网拦库湾 网拦库湾养鱼与土拦库湾养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面积一般较大,大的可达数千亩;网基处较低,要求枯水期也能保持2米左右的水深;网拦现多用双层拦网,设置方式与拦鱼设施相同;湾内水体与大小体相通,水位随水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主要靠天然饵料养鱼,因而放养密度一般比土拦库湾小,并且主要饲养较大规格的鱼种或成鱼。网拦条件较好的库湾,在技术水平较高、肥料充足的情况下,网拦库湾也可培养小规格鱼种,甚至从鱼苗到夏花,而且放养密度可以很高。如广东省高州水库全部采用大草培育法,投放大量绿肥培肥水质,在面积为10亩、水深为1.5,2米的一级网拦区,放养草鱼、鲢、鲮水花5,10万尾/亩,培育成3,5厘米夏花;然后放入面积为100,180亩,平均水深2,3米的二级网拦区(密度为8000,15000尾/亩),培育成7厘米的鱼种;最后将7厘米的鱼种放入面积为800,900亩,水深8,12米的三级库 36 湾(密度为2000,3000尾/亩),培育成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一、二、三级网拦区直接连在一起。 3、库湾养鱼的捕捞 库湾养鱼的捕捞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水较深,底部不平。新安江水库采用张网诱捕,起水率可达90%,主要方法是在食台上大量投饵,诱集鱼群,然后逐渐将食台拖入张网内,将鱼群稳定在张网内后,将张网迅速浮起。在水深面广的库湾可采用“赶、拦、张”联合渔法捕捞;在小型土坝库湾可进行拉网扦捕,效果也不错。 十、稻田养鱼 1、稻田养鱼工程模式 饲养成鱼种类 在水稻田中饲养成鱼,就是将冬片鱼或大规格鱼种,放入稻田中养成大鱼。成鱼又称食用鱼或商品鱼,表示可以食用或作为商品出售。稻田饲养成鱼的种类,以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主,滤食性鱼类为辅,实行多种鱼混养。草食性鱼类有草鱼、鳊鱼,杂食性鱼类有鲤鱼、彭泽鲫等;滤食性鱼类有鲢鱼、鳙鱼。此外,适合稻田饲养的鱼类还有泥鳅、黄鳝、罗非鱼、乌鱼和鲶鱼等。这些鱼类鱼种来源方便,可以自行繁育或就近采购;能适应和充分利用稻田中的饵料生物资源;能适应浅水生活,耐高温、耐低溶氧;生长快,能在短时期饲养成食用鱼。这些鱼类性情温和,不易逃逸。稻田实行多种鱼混养,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要确定一种鱼类和几种搭配放养鱼类。适合作为主要养鱼类的有鲤鱼、草鱼、彭泽鲫、罗非鱼、乌鱼、鲶鱼等,其它鱼作为搭配饲养的鱼类。 鱼种规格与放养量 稻田养成鱼应放养大规格鱼种,全长16厘米以上,尾重50克以上;鲤鱼、鲫鱼规格可以适当小一些;如套养鱼种,可放全长3,5厘米的夏花鱼种。鱼种要体质健壮,背部肌肉宽厚;体表光滑;无伤无病,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游动活泼,集群游动,溯水性强,受惊时迅速潜入水中;放入盆中窜蹦跳跃。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根据稻田条件和计划达到的鱼产量而定。计划1/15公顷稻田产成鱼50公斤,放大规格鱼种7,10公斤,约130,190尾,套养夏花鱼种300,400尾;计划1/15公顷稻田产鱼100公斤,放大规格鱼种13,17公斤,允250,320尾,套养夏花鱼种200,300尾。如果鱼种规格稍小,放养尾数相应增加。鱼种放养比例,一般主养鱼1种占50%,60%;搭配养鱼扒12种占40%,50%。例如主养草鱼50%,鲤、鲫鱼25%左右,鲢鳙鱼25%左右;或主养鲤鱼60%;草、鲢、鳙鱼40%左右。 放养鱼种的准备工作 鱼种放养前要对鱼溜、鱼沟进行整理,并对鱼溜进行药物消毒,以杀灭鱼溜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乙消毒药物大都采用生石灰,生石灰不仅能起到消毒作用,还可以肥水和调节酸碱度。生石灰用量按鱼溜水体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水用量200克,溶化后泼洒,7,10天后可放鱼。也可以用漂 37 白粉消毒,用量是每立方米水用量20克,用法同上。鱼溜消毒后灌水并每1/15公顷田施放粪肥60公斤左右。鱼种下田前,要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杀死鱼体表面及鳃上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消毒常用的药物及浓度为:3%,4%食盐水;百万分之10的漂白粉(每立方米10克药);百万发之20的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百万分之0.7的硫酸铜(每立方米用药0.7克)。消毒时把鱼种放进盛有药水的木桶中,浸浴15,30分钟。鱼若活动正常,消毒时间可长些;鱼若严重浮头时,应尽快把鱼捞出放入清水中。 放养鱼种的注意事项 稻田养鱼饲养周期短,鱼种放养时间越早越有利鱼的生长。大规格鱼种大多于春节后放入鱼溜内饲养,套养的夏花鱼种应在5月中、下旬放入田中。鱼种放养时要特别注意水的温差,就是运鱼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高低差,相差不能超过5度。忽视水的温差,常造成大量鱼种死亡。为此当鱼运到田边,应将田中清水逐渐加入运鱼容器内,使水温慢慢一致,将少量鱼放入鱼溜中,半天后鱼如无异常,再将鱼种全部放入田中,以防鱼溜消毒药性未清百使鱼种中毒,鱼溜消毒后施放粪肥,使田水爽而肥,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做到鱼种肥水下田,下田就有适口的饵料。切忌将鱼种放入混浊或泥浆水中,以免造成鱼种死亡,从而降低成活率。 饲养管理 鱼种放养后,要加强饲养管理,早、晚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要注意鱼的活动情况有无异常、拦鱼栅是否安全以及田水深浅、有无大风大雨的天气变化等。大规模鱼种放养在鱼溜中,水温渐高,要注意加注新水;少量多次勤喂饵,饵料放在饵料台、饵料架内饵料台、饵料架的制作与饲养鱼种的台架相同。套养夏花鱼种,另设小鱼饵料台一个,以周围上拦栅,使大鱼不能进入。水稻圆秆后,通过鱼针尖对麦芒使大规格鱼种从鱼溜进入大田,饵料仍在鱼溜中喂给;上、下午各喂一次,使鱼种养成在鱼溜中集中的习惯。依靠稻田内的天然饵料;每秒15公顷稻田产鱼10,15公斤,超过这一产量必须喂饵、谱肥。以计划1/15公顷稻田产鱼50公斤计算,部给饵:50公斤以上施肥250公斤以上。饵料为米糠、麦麸、豆饼、莱粕、豆渣、酒糟等;肥料为经过发酵的猪牛粪;还可以喂给浮萍、水草及嫩陆草。双季稻在早稻收割时,将田中的鱼群通过鱼沟慢慢引入渔溜内饲养,待晚稻返青后,再通过鱼沟让鱼群进入大田。鱼群在鱼溜期间,要加深水、常换水,并搭建遮阳棚。此时,还可以将达到食用鱼规格的成鱼,捕出食用或出售,以降低鱼溜中的密度,有利鱼类的安全生长。成鱼一般在冬季起捕,套养的鱼种可放在鱼溜中越冬;冬闲田和低洼田仍可继续蓄水养鱼。冬季田水要加深到60厘米以上。 防病除害 病害防治是成鱼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除鱼溜消毒、鱼种消毒外,还要做好食物消毒和药物防病。6,8月,每半个月每立方米的水用漂白粉1克或生石灰10克,溶化后泼洒在鱼溜、鱼沟中防病;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或大蒜、马齿苋防病,每公斤鱼用土霉素0.5克,大蒜或马齿苋20克连用3天。成鱼常发生的病有以下三种:?赤皮病。因鱼体受伤引发,如捕捉、搬运、放养等操作大意,伤害鱼体形成细菌感染。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发炎、溃烂、鳞片脱落,鳍条破损,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内脏发炎。治疗方法:水中遍洒漂白粉,使水中药液浓度达百万分之1(每立方米用药1克),同时喂磺胺噻唑药饵,用量为每10公斤鱼第1天用0.5克,第2,6天减半。?烂鳃病。病鱼体色特别是头部发黑,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近圆形小区,鳃丝末端发白腐烂并拖有污物。可使用漂白粉治疗,用量同上。?肠炎病。患病的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将 38 鱼提起时,有深血粘液流出;肠内有大量黄色浓血粘液,严重时肠粘膜溃烂。治疗方法:每10公斤鱼第1天用磺胺胍1克,第2,6天用量减半,每天一次,连用六次。将药粉拌饵料,制成药饵喂鱼。以上三病俗称“老三病”,对草鱼、鲤鱼危害特别大,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2、鱼种培育 形态特征与鉴别 鉴别不同种类的鱼苗主要根据鱼苗的体形大小、眼的大小和位置、鳔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尾鳍褶的形状、体色及游泳特点等几个方面。(见下表) 色素 栖息水层 种类 体形 体色 头部 眼 尾部 鳔(腰点) (青盘) 和游泳 体长,略头纵扁而有不规灰黑色,明眼大而椭圆形,较游于水之中、下呈弯曲长,略呈则的小显,直至尾青鱼黑,呈倒狭长,距头层边缘,游时头(群众常淡钠色 三角形,黑点,端,在鳔处鱼苗 八字形排部国草鱼略向下,时游时称为“驼较草鱼苗呈芦花略向背面拱列 鱼苗稍远 停,较安静 背青鱼” 的头尖长 状 曲 较青鱼、眼较青鱼明显,起自 鲢、鳙、头较短而鱼苗小、椭圆形,较鳔前,达肛栖息底层边缘,草鱼淡桔黄尾小,短小,胆大,略呈黑色、平狭长而小,门之上(尾游泳时,头略低鱼苗 色 如笔尖 比青鱼鱼方形 行排列,距头部近 部有红黄色时,时游时停 苗胖 眼间距大 血管) 身体挺灰白色不凹不上下叶椭圆形,距自鳔前到尾喜居水上层,游鲢鱼直,仅小(较大圆形,下凸,平行有二黑头部较鳙部,但不到泳活泼,时游时鱼苗 于鳙和青时灰黑颚突出 排列,眼点上小鱼苗为近 脊索末端 停 鱼鱼苗 色 间距较近 下大 眼比鲢鱼蒲扇居水中、上层,圆形而椭圆形,较鳙鱼体较大,苗大,眼形,下较鲢鱼苗低,游嫩黄色 大,下颚鲢鱼苗大,黄色,较直 鱼苗 肥胖 间跑亦较叶有黑时头略向下,持突出 距头部远 阔 点 续游动 短小、楔小,八字中下层,游动缓淡黄色 较大 一 一 粗,黑色 形 形 慢 鲫鱼 苗 鳔后部分头略向下,不喜 眼间距宽 逐渐削弱 光 粗、微不呈三角 鲤鱼足道、鳔浅赭黄形,向两较大 尖细 长圆形 灰黑色 底层,不活泼 鱼 后逐渐缩色 面三刀侧 小 突出 淡黄色较小约与(仅在中上层,不活鳊鱼下叶有眼相等到,鳔后起至尾一 眼至鳔一 深黑色 泼,前进时头尾苗 黑点 位身体前部 间稍呈摆动 1/3处 淡土黄 39 色) 鲮鱼稍呈红吻钝圆,圆,深黑下层,游时头向短小,胖 尖短 圆形 一 苗 色 宽 色 下,活泼灵敏 生产上常用的鱼苗、鱼种生长期的划分 根据鱼苗、鱼种的特点和我国传统习惯,生产上人们常常把鱼苗、鱼种的生长期划分方以下几个阶段: 水花:刚孵出3,4天,鳔已充气,能水平游动,可以下塘饲养的仔鱼。 乌子:鱼苗下塘后经10,15天的培育,全长约2厘米时的仔鱼。 夏花:乌于再经5,1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厘米左右时的稚鱼,也称火片或寸片。 秋片:夏花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厘米的鱼种,由于是在秋天出塘,故称秋片。 春片:秋片越冬后称为春片。 食性变化 刚孵出的鱼苗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称内营养期。随着鱼苗逐渐长大,卵黄囊由大变小,此时鱼苗一面吸收卵黄,一面摄食外界食物,称混合营养期。卵黄囊消失后,鱼苗就完全靠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而生长,称外营养期。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由鱼苗成长为鱼种的过程中,摄食方式以摄取的食物组成将发生如下的变化: (一)仔鱼早期 这个时期,鱼苗刚刚下塘1,5天,全长7,10毫米。鲢、鳙、草;鲤等每苗的“口径”(特指鱼口酌长径)大小相似,为0.22,0.29毫米,适口食物大小为165,210微米X700微米。鱼苗摄食是靠视觉发现食物并主动吞食的,食物主要是轮虫,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过大的食物吞不下,过小的食物(浮游植物)吃不到。 (二)仔鱼中期 鱼苗下塘后的5,10天,主要养殖鱼类的全长为12,15毫米,几种鱼苗口径虽然基本相似,大小为0.62,0.87毫米,但摄食方式已开娩出现区别,鲢和鳙摄食方式由吞食向滤食转化,适口的食物是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也有少量无节幼体租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九青、鲤鱼摄食方式仍然是吞食,适口食物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还能吞食摇蚊幼虫等度栖动物; (三)仔鱼晚期 鱼苗下塘后培育10,15天,此期鱼苗的全长16,20毫米即乌子阶段。此时鲢、鳙由吞食完全转为滤食,但鲢的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鳙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草、青、鲤鱼口径增大,摄食能力增强,主动吞食大型枝角类、摇蚊幼虫和其他底栖动物并且草鱼开始吃幼嫩永生植物。 (四)夏花期 鱼苗的全长达21,30毫米,这时,几种鱼的食性分化更加明显,很快进入鱼种期。 (五)鱼种期 批时期鱼体全长31,100毫米,摄食器官和滤食器官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同成鱼,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全长50毫米左右时与成鱼相同。草、青、鲤鱼的上下颌活动能力增强,可以挖掘底泥,有效地摄取底栖动物,综上所述,草、青、鲢、鳙、鲤这五种主要养殖鱼类,由鱼苗发育至鱼种,其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鲢和鳙由吞食转为滤食,鲢由吃浮 40 游动物转为主要吃浮游植物,鳙由吃小型浮游动物转为吃各种类型的浮游动物。草、青、鲤鱼始终都是主动吞食,草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吃草,青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吃底栖动物螺、蚬,鲤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主要吃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等。 生活习性 (一)栖息水层 鱼苗初下塘时,各种鱼苗在池塘中是大致均匀分布的,当鱼苗长到15毫米左右时,各种鱼所栖息的水层随着它们食性的变化而各有不同。鲢、鳙因滤食池游生物,所以多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草鱼食水生植物,喜欢在水的中下层及池边浅区成群游动。青鱼和鲤鱼除了喜食大型浮游动物外,主要吃底栖动物,所以栖息在水的下层,也到岸边浅水区活动,因为这个区域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较多。 (二)对水温要求 鱼苗、鱼种的新陈代谢受温度影响很大,当水温降到15?以下,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欲明显减弱,水温低于7,10?时,几乎停止或很少摄食,它们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水温高于36?,生长受到抑制。 (三)对水质要求 由于鱼苗、鱼种对水质适应能力相对比成鱼差,因此对水质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对溶氧要求高 鱼苗、鱼种的代谢强度比成鱼高得多,因此对水中的溶氧量要求高,青、草、鲢、鲤等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溶氧量在5,6毫克/或或更高;水中溶氧应在4毫克/升以上,低于2毫克/升,鱼苗生长受到影响;低于1毫克/升,容易造成鱼苗浮头死亡。因此鱼苗、鱼种池必须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以保证鱼苗、鱼种旺盛的代谢和迅速生长的需要。 2、对pH值适宜范围小最适pH值为7.5,9,长期低于7或高于9.5都会没程度地影响生长和发育。 3、对盐度适应能力差 成鱼可在5%盐度中正常发育,而鱼苗则在盐度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很低;鲢鱼苗在5.5%的盐度中不能存活。 4、对氨的适应能力差 当总氨浓度大于0.3毫克/升时(pH值为8)鱼苗生长受到抑制。 生长特点 (一)鱼苗生长特点;鱼苗到夏花阶段,相对生长率最高,是生命周期的最高峰。据测定,鱼苗下塘10天内,体重增长的倍数为:鲢鱼62倍,鳙鱼32倍,即平均每两天体重增加1倍多,平均每天增重10,20毫克,平均每天增长1.2,1.3毫米。 (二)鱼种的生长特点 鱼种阶段,鱼体的相对生长率较高,高鱼苗阶段有显著下降,在100天的培育期间,每10天体重约增加1倍,但绝对增重量则显著增加,平均每天增重:鲢鱼4.19克,鳙鱼6.3克,草鱼6.2克,与鱼苗阶段绝对增重相比达数百倍。在体长增长方面,平均每天增长数:鲢鱼2.7毫米、鳙鱼3.2毫米、草鱼2.9毫米,鲢鱼种体长增长为鱼苗阶段的2倍多,鳙鱼为4倍多。影响鱼苗、鱼种生长速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遗传性状外,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主要有放养密度、食物、水温和水质等。如果几个池塘放养同种鱼,池塘水质和食物条件又基本相似,那么放养密度小的生长速度就快于放养密度大的。这是因为池里鱼多,营养等生态条件相对就差,鱼的活动空间也小,生长就相对慢。 41 鱼苗、鱼种的体质鉴别 鱼苗鱼种体质因受精卵质量、孵化过程中环境条件及饲养管理的影响,体质有经有弱,这就影响苗种的生长和成活率。我们在选择苗种时,要仔细检查鱼体的一些形态来判断苗种的优劣。 3、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一)鱼苗池的选择 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等。具体应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因为鱼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第二,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池水温易升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因此,对鱼苗生长有利。 第三,面积和水深适宜。面积为0.067,0.2公顷,水深1.5米这宜。面积过大,饲养管理不方便,水质肥度较难调节控制:面积过小,水温、水质变化难以控制,相对放养密度小,生产效率低。 第四,池底平坦,汲泥厚度少于20厘米,无杂草。淤泥过多,水质易老化,耗氧过多对鱼苗不利,拉网操作不方便。水草吸收池水营养盐类,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第五,堤坝牢固,不漏水,底质以壤土最好,沙土和粘土均不适宜。有裂缝漏水的鱼池,易形成水流,鱼苗顶水流集群,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和生长。 (二)鱼苗池的清整和消毒 1、清整鱼池 一般每年进行1次,最好是在秋天出池后或冬季进行。方法是:先把池水排干,经过日晒,杀死病虫害,并使土壤疏松,同时整修加固损坏的池埂,堵塞漏洞裂缝,平整塘底,铲除杂草,挖出过厚的淤泥,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池塘肥力。鱼苗放养前1个月要进行第二次排水。日晒后进一步修整,给鱼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药物清塘 利用药物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鱼体寄生虫、病原菌,是改良水质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清塘落般在鱼苗放养前10,12天进行。若时间过早,鱼苗放养时往往又人重新出现一些有害生物;时间过晚,药物毒性还没有消失易毒死鱼苗,或是池水尚未变肥,浮游生物欠缺,影响鱼苗生长,在北方鱼苗池的消整和消毒一般在5月10日前必须结束。清塘常用的药物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石灰清塘:生石灰清塘是最有效、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作用原理是: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能,产生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值迅速提高到11以上,能杀死野杂鱼和鱼类敌害生物及病原体,生石灰清塘可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一般采用干塘清塘法,在水源不便或无法排除万难干池水的情况下才带水清塘。 干塘清塘:先把池水排低至5,10厘米,在池底四周用挖若干小炕,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待其冷却即向全池边缘和池中心均匀泼洒,用量一般为75,150千克/0.067公顷(1亩,下同)。为了提高清塘效果、次日可用铁耙将池塘底泥耙动一下,使生石灰与淤掘充分混合。干塘清塘时不要把水完全排干,否则泥鳅钻入泥中杀不死;另外石灰浆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产生碳酸钙沉淀,起不到清塘效果。因此即使是经一冬天暴晒完全干涸的池塘,用石灰浆全泣匀泼洒后, 42 也要马上向池中注入5厘米深的水,让生石灰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带水清塘:是在水深1米左右,将溶化好的石灰浆趁热向池是均匀泼洒。用量一般为150,250千克/0.067公顷。注意事项:?清塘所用的生石灰必须是块状,存放时间不可过长,否则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粉粒状的磷酸钙而失效。?影响生石灰清塘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是水的硬度、pH值、生石灰的质量、操作技术、池水多少、池底淤泥量等。生产中要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灵活增减生石灰用量。水的硬度高,pH值低,淤泥厚的池塘,应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修建在盐碱坞或池水碱性大的池塘以及急需放鱼的池塘;不要用生石灰清塘而应改用漂白粉清塘。?清塘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遇有小风时,要在上风头顺风撒药,操作时要戴口罩和手套,以免人体受伤。?撤生石灰3,4天后,再将底泥翻动1次,使没反应的生石灰充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免放鱼后起毒害作用。然后可向池塘注水。用生石灰清塘注水后8,10天,才能向池内放鱼。用生石灰清塘的好处:生石灰遇水后可使pH值上升到11以上,杀死一切生物,消毒彻底;生石灰能使底泥的结构变得疏松,增加透气性,加快淤泥中有机质的分解由于改变了淤泥的胶状结构,被底泥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释放出一部分,提高池水的肥度;钙本身是植物及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施用生石灰能起到施肥的作用。实践证明,用生石灰清塘,等于给池塘施了1次肥,相当于每0.067公顷施25,50千克厩肥的肥效;生石灰还可以中和泥中的有机酸,缓冲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水保持稳定的酸碱度,呈中性或徽碱性,改善了水质,有利于鱼类生长;还能促进轮虫冬卵的萌发,有利于浮游动物繁殖;混浊的池水,施用生石灰后可以降低池水的混浊度,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2)漂白粉清塘:漂白粉清塘的效果与生石灰相似,药性消失快,对急于使用的鱼池更为适宜;漂白粉遇水产生次氯酸和新生态的氧,能杀死敌害生物和细菌,但没有生石灰改良水质和施肥的作用。漂白粉用量:还水清塘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15千克,等于每立方米用20克(即使池水达20ppm浓度),也可以干池清塘,每0.067公顷用量为5千克。使用方法:将池水排低至5,10厘米,将漂白粉在瓷盆内用清水溶解后,立即遍池泼洒,两天后可向池中注水,池塘注水1周后方可放鱼。注意事项:漂白粉极易吸潮分解,放出的新生态氧对金属有破坏作用,因此贮藏漂白粉时应密封在陶瓷容器内。不可用金属容器,放在用凉干燥处,防止失效。操作人员应戴口罩、并要在上风头泼洒药剂,以防中毒和腐蚀衣服。放鱼前最好用试水鱼进行试验后再大量放鱼。(3)清塘净清塘:清塘净是近几年由鱼药厂家生产的清塘用鱼药,它的优点是用量少,劳动强度小,易于操作,对野杂鱼;各类病原鱼苗,寄生虫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药性消失缓慢,放鱼时需先放试水鱼。 (三)放苗前检查池水水质 放苗前1,3天要对池水水质做一下检查。其目的是:1、测试池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从清塘池中取一盆底层水放几尾鱼苗,经0.5,1天鱼苗生活正常,证明毒性消失,可以放鱼。2、检查池中有无有害生物 方法是用鱼苗网在塘内拖几次,俗称“拉空网”。如发现大量丝状绿藻,应用硫酸铜杀灭,并适当施肥,如有其他有害生物也要清除。3、检查池水的肥度 观察池水水色,一般以黄绿色、淡绿色、灰白色(主要是轮虫)为好。池塘肥度以中等为好,透明度20,30厘米,浮游植物生物量20,50毫克/升。如池水中有大量大型枝角类出现,可用0.5ppm敌百虫,全池泼洒,并适当施肥。 4、鱼苗放养 (一)放养密度 43 鱼苗的放养密度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影响。密度过大鱼苗生长缓慢或成活率较低,发塘时间过长,影响下一步鱼种饲养的时间。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但浪费池塘水面,肥料和饵料的利用率也低,使成本增高。放养密度对鱼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实质上是饵料、活动空间对水质对鱼苗的影响。鱼苗密度过大,饵料往往不足,活动空间小(特别是培育后期鱼体长大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因此鱼苗的生长就缓慢、体质较弱,致使成活率降低。在确定放养密度时,应根据鱼苗、水源、肥料和饵料采源、鱼池条件、放养时间的早晚和饲养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目前,鱼苗培育大都采用单养的形式,由鱼苗直接养成夏花,每0.067公顷放养10万,15万尾;由鱼苗养成乌子,每0.067公顷放养15万,20万尾;由乌子养到夏花时,一般放养密度为每0.067公顷3万,5万尾。在北方由于无霜期短,为了延长苗种生长期,培育大规格鱼种,各地普遍利用塑料温室大棚进行早繁或南苗北运的方式,比传统育苗提早15,20天,从而延长了苗种生长期。 (二)培养下池的适口饵料 鱼苗下池时能吃到适口的食物是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在生产实践中应引起重视。具体操作是在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1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也称“肥水下塘”。它的技术要点在于掌握合适的施肥时间,使施肥后浮游物的繁殖正好适合下塘鱼苗摄食的需要。池塘施肥后,各类浮游动物出现,首先是原生动物,其次是轮虫,再次是枝角类,最后为桡足类。这是由于它的成熟时间和繁殖速度不同所致。鱼苗从下塘到全长15,20毫米;吃食食物大小的变化一般是:轮虫和无节幼虫一小型枝角类一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而鱼苗下池时的适口饵料是轮虫,因此池中出现轮虫繁殖的高峰期正是鱼苗下池之时。这样刚下塘的鱼苗不但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耐用以后各个发育阶段也都有丰富的适口食物。这样有利于鱼苗的生长而且成活率高。所以适时施基肥和鱼苗适时下塘是养好鱼苗的重要关键。 (三)鱼苗下塘时注意事项 鱼苗放入培育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鱼苗能否独立生活。只有当鱼苗发育到鳔充气,能自由游泳,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否则,过早下塘易造成鱼苗大批死亡。(2)凡是运输的鱼苗,须放在鱼苗暂养箱中暂养后,再下塘。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的鱼苗,特别是长途运输的鱼苗,血液内往往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造成鱼苗处于麻醉甚至昏迷状态。肉眼观察,可见袋内的鱼苗多数沉底成团。如果将这种鱼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极低。因此,应先放入暂养箱中暂养半小时左右,并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韵溶氧,使鱼苗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暂养箱中的鱼苗能集群在箱内逆水游动,即可下塘。(3)鱼苗下塘前先喂食,以提高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和成活率。将鸭蛋放在沸水中煮1小时以上,越老越好。然后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盆内漂洗出蛋黄水,均匀泼洒入鱼苗暂养箱内,待鱼苗饱食后,肉眼可见鱼体内有一条白线,方可下塘。一般每10万尾鱼苗喂1个鸭蛋黄。(4)注意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在鱼苗下塘前,从池塘中取一脸盆底层水,放几尾鱼苗,试养半天到1天。如鱼苗活动正常,证明毒性已消失,可以放苗。(5)注意温差不能太大。鱼苗下塘前所处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能超过3?,否则,应调节鱼苗容器中的水温,使其逐渐近于池塘水温后,方可下塘。(6)注意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放养鱼苗前用密眼网拉1,3遍,如发现池中有大量蛙卵、蝌蚪、水生昆虫或残留野杂鱼等敌害生物、须重新清塘消毒。(7)如池水过肥则应加些新水。如池中大型浮游动物过多,可用百万分之1,1.5的2.5%敌百虫杀灭,也可每1/5公顷放13厘米左右的鳙鱼20,30尾吃掉大型浮游动物。尔后将鳙鱼全部捕出后再放鱼苗。(8)下塘时应将盛鱼苗的容器放在避风处倾斜于水中,让鱼苗自己游出“有 44 风天则应在上风处放苗”,否则,鱼苗易被风流推至岸边或岸上。 5、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法 鱼苗培育阶段,几种养殖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因此培育的方法一般以施有机肥料为主,同时补充投喂人工饵料。按照施肥种类的不同,鱼苗培育有以下一些方法:?大草培育法:这是两广地区传统的鱼苗培育方法。大草泛指凡是无毒而茎叶较柔嫩的植物,包括莱类和栽培的草类(如象草)等,都作为大草用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其具体操作是在池边浅水处或四角处堆施,一般以150公斤左右为一堆。待草料腐烂分解,水色渐呈褐绿色,每隔1,2天翻动一次草堆,促使养分向池中央水中扩散。约7,10天后,将不易腐烂的残渣捞出。投草的量一般根据培育鱼苗的种类来定,施水性鱼类,草量可大些,如培育鲢、鳙鱼等;而培育草鱼鱼苗的池塘,投草量可少些。该方法的优点是:肥料来源广,成本较低,操作简便,肥水的作用较强,浮游生物繁殖多。缺点是:追肥时一次投放量和相隔时间仍较多较长,导致浮游生物繁殖的数量不均衡,水质肥度不够稳定,并降低了水中的含氧量。?豆浆培育法:用黄豆磨成豆浆泼入池中进行肥水和喂鱼,目前已改单一的豆浆培育为豆浆和有机肥料相结合的培育方法。实践证明,豆浆一部分是直接被鱼苗摄食,而大部分则起肥料的作用,繁殖浮游生物,间接作为鱼苗的饵料。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黄豆磨浆前须先加水浸泡,至两片子叶中间微凹为佳,出浆率最高。豆浆磨好后滤出豆渣,立即投喂;豆浆泼洒必须均匀,少量多次。一般每天泼洒2,3次,每亩水面每天需用黄豆3,4公斤磨成的浆,5天后增至5,6公斤,以后根据水质肥度而适量增加。豆浆培育鱼苗方法较简单,水质肥度较稳定,夏花体质强壮,但黄豆使用量较多,成本相对较高。?粪肥培育法:利用各种畜、禽粪尿和人粪尿用作鱼苗培育池的肥料,通过预先充分发酵腐熟,将粪肥加水稀释后向全池均匀泼洒。施肥量和间隔时间必须视水色、鱼苗浮头情况和天气等灵活掌握。一般鱼苗下塘后每天施肥1次,每亩50,100公斤。该培育方法的注意事项是粪肥必须预先经过充分发酵腐熟,避免生鲜粪直接施入池塘。一般在池塘边挖一大坑,其大小视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然后生鲜粪倒入坑中,再加入适量的石灰,这样即可使粪肥发酵,还可杀灭粪中可能有的部分病菌、寄生虫及寄生虫卵等,防止或减少疾病传播。这一操作规范往往被多数人所忽视,从而引起鱼病,应引起大家的重视。除上述培育方法外,还有混合堆肥培育法,草浆培育法,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混合培育法等等。培育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方法,才能达到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日常管理 (一)分期注水 鱼苗饲养过程中分期注水是加速鱼苗生长和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分期注水的方法是:在鱼苗入池时,池塘水深50,70厘米;然后每隔3,5天加水1次,每次注10,15厘米深。注水时需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害虫进入鱼池,同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水搅浑,注水时间和数量要根据池水肥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二)巡塘 每日早晨和下午各巡塘1次,早晨巡塘要特别注意观察鱼苗有无浮头现象,如有浮头应立即注入新水或采取其他措施。要在早晨日出前捞出蛙卵,否则日出后,蛙卵下沉水中不易发现。观察鱼苗活动、生长和摄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饵施肥数量,随时消灭有害昆虫、害鸟、池边杂草等。及时发现和治疗鱼病,做好各种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以便不断总结经验。(三)控制好水色、水质池水呈绿色、黄绿色、褐色为好。透明度以25,30厘米为宜。饲养后期容易出现微囊藻等蓝藻繁生,鱼吃了不消化而影响摄食人工饲料,同时这些藻体会产生毒素,对鱼苗和浮游动物有害,可在早晨藻体浮聚集在池塘下风处时用生石灰泼洒在上面,将其杀死。一般连续泼洒2,3天,即可将微囊藻杀灭。 45 (三)拉网锻炼与分池 (一)拉网锻炼 鱼苗下塘20多天后,一般已达3厘米左右,应及时分池转入阶段鱼种养殖。出塘前要拉网锻炼,锻炼的目的是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分塘和运输成活率。因为拉网使鱼受惊,增加运动量,使肌肉结实,并增强各处器官功能。同时,幼鱼密集在一起,相互受到挤压刺激促使分泌大量粘粹和排出粪便,增加耐缺氧的能力,在运输过程中可避免大量粘液和粪便污染水质,这对提高夏花运输成活率十分有利的。另外,拉网锻炼还可以发现并淘汰病弱鱼,去除野杂鱼,估计鱼数,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安排。拉网锻炼应选择晴天的上午10时左右进行,天气阴雨、闷热和下午均不好。拉网前应停食,拉网游动,否则鱼体容易巾到网上,特别是第一次拉网,鱼体质差,更容易贴网。第一次拉网将夏花围集网中,提起网衣,使鱼在半离水状态密集10,20秒后,放回原池。如夏花活动正常,隔天拉第二网,将鱼群围集后,移入网箱中,使鱼在网箱内密集,经两小时左右放回池中。在密集的时间内,须使肉箱在水中移动,并向箱内撩水,以免鱼浮头。若要长途运输,应进行第三次拉网锻炼。拉网锻炼应注意事项:一是拉网前要清除池中水草和青苔,以免妨碍拉网或损伤鱼体。二是鱼浮头当天或得病期间,或天气闷热、水质不良以及当天喂过的鱼都不应拉网。三是拉网要缓慢,操作要小心;不能急于求成,如发现鱼浮头、贴网严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把鱼放回鱼池。四是污泥多且水浅的池塘,拉网前要加注新水。 (四)夏花鱼种的质量判别 (一)鲢、鳙、草鱼、青鱼夏花的质量 优良的夏花鱼种同一种类时,规格整齐,头小背厚,体色光亮,体表润泽,无寄生虫。游泳活跃,喜欢集群,逆水性强,在容器中活动于水的下层,受惊动时反应敏捷。劣质夏花则相反:同一种鱼规格不整齐,头大背窄,尾柄细,体表受伤或有寄生虫。游动缓慢、分散,逆水性弱,常在水表层,受惊动反应不灵敏。 (二)几种养殖鱼类夏花的外形特征 鲢鱼的体色银白,腹棱自胸部起直至肛门,胸鳍只达到腹鳍基部,在腹鳍和臀鳍之间的腹褶边缘有排列整齐的黑色素。鳙鱼的夏花鱼种体色微黄,腹棱只从腹鳍起始至肛门,胸鳍超过了腹鳍一半左右,腹鳍和臀鳍间的腹褶上的黑色素稀疏散乱,尾鳍靠近尾柄的地方有显著的黄色。草鱼鱼种体色金黄,鳞片清晰,额宽吻钝,身体比青鱼夏花稍大。青鱼夏花体色青黄,鳞片不清楚,吻较尖,身体一般比草鱼小。鲮鱼夏花体色黄,全身鳞片完整,有2对须,在胸鳍的上方有半月开黑斑。 全长(厘米) 鲢鱼 鳙鱼 草鱼 鳊鱼 优质 中等 劣质 优质 中等 劣质 优质 中等 劣质 优质 中等 劣质 6.67 216 226 254 238 242 254 228 274 282 390 400 436 7.00 196 208 230 212 118 230 240 242 250 338 350 376 7.33 180 190 208 192 196 210 186 212 218 296 306 26 7.67 166 176 188 172 178 190 170 188 198 256 268 284 8.00 154 162 172 156 462 178 156 168 178 228 238 250 8.33 142 152 156 140 148 160 142 150 160 200 212 216 8.67 132 140 144 128 136 148 130 136 141 178 188 196 9.00 124 132 134 118 126 138 122 160 170 176 9.33 116 124 108 116 128 112 144 152 156 46 9.67 108 116 100 108 118 104 130 138 140 10.00 102 110 92 100 110 98 118 126 128 10.33 96 104 86 92 104 90 106 114 116 10.67 90 98 78 86 98 84 98 104 11.00 84 92 72 80 90 78 88 96 11.33 80 86 68 76 84 74 80 88 11.67 76 82 64 70 80 70 74 80 12.00 74 78 60 66 76 66 68 74 12.33 70 76 56 62 72 62 62 68 12.67 66 70 52 60 68 58 58 64 6、鱼种培育 一、鱼种放养 (一)放养鱼种前的准备工作是清理池塘和施基肥。池塘水深要达到1.3,2米。若配合其它措施如使用增氧机、加大鱼种池水深(2,2.5米)等能使鱼种池的产量提高,接近食用鱼的单产水平,即亩产500公斤以上。用于饲养鱼种的池塘面积应该较大,一般2,5亩,清整方法与鱼苗池的清整方法相同。夏花鱼种的放养也要做到肥水下塘,通过施基肥培养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的浮游动物,使入池后的夏花鱼种立即就能吃到适口饵料。基肥的施放时间,一般在夏花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施放有机肥200,400公斤,也可以添施少量氮、磷等无机肥料。如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2.5,5公斤,过磷酸钙1,1.5公斤。经施基肥后,水中水涵成群、水质清澈,对放养草鱼夏花特别有了处。最好在养草鱼种的池塘中,预先培养芜萍或小浮萍以提供草鱼的适口饵料。 (二)确定鱼种的合理放养密度 夏花放养的密度主要依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来决定。比如鱼种外销,为了方便运输和提高运输成活率,培养鱼种的规格一般宜小些,因此放养密度可大些;又如供就近放养,一般要求较大的鱼种,夏花放养的密度就须小些。放养密度还随鱼的种类、池塘条件、饵料肥料供应情况和饲养管理措施等而不一样。同样的出塘规格,鲢、鳙的放养量可较草鱼、青鱼大些,鲢可较鳙大些。池塘面积大,水较深,可增加放养量。各种鱼的生长规格,既受池鱼总密度的影响,又受本身群体密度的影响。因此,总密度相同,而混养比例不同时则生长也不一样,通过调节混养比例,可以控制出塘规格。 (三)混养 主要养殖鱼类在鱼种培育阶段,各种鱼的活动水层、食性和生活习性已明显分化。因此可以进行适当的搭配混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层和饵料资源,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同时,混养还为密养创造了条件,在混养的基础上,可以加大池塘的放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混养还能做到不同鱼类之是的彼此互利,如草鱼与鲢或鳙混养,草鱼的粪便及残饵分解后使水质变肥,繁殖浮游生物可供鲢、鳙摄食,鲢、鳙吃掉部分浮游生物,又可使水质变得过肥,从而有利于喜在较清水中生活的草鱼的生长。因此,鱼种池混养是合理和有利的。 鱼种混养的种类,一般采取中下层的草鱼、青鱼、鳊、鲂、鲤、鲫等与中上层的鲢、鳙以2,3种或4,5种鱼混养。其中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主体鱼),比例较大;其他鱼为配养鱼,比例较小。鱼种池混养的种类一般较食用鱼池塘少。因为鱼种培育要求生产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种,如混 47 养种类过多,往往会造成各种鱼对所投的人工饵料(如油饼类、糠、麸等)严重争食,而难以达到出塘规格均匀健壮。 在混养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第一,生活在同一水层的鱼,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搭配比例,如鲢比鳙、草鱼比青鱼争食之间的关系。一般鲢、鳙不同池混养,草鱼、青鱼不同池混养,因鲢比鳙、草鱼比青鱼争食力强,后者因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成长不良。即使要混养也必须以前者为主养鱼,后者只许放少量,如鳙在20%以下;第二;鱼种池的主养鱼应根据生产需要来确定,混养比例则按鱼的习性、投饵施肥情况以及各种鱼的出塘规格等来决定。一般主养鱼占60%左右。 (四)药浴消毒 因为在池塘水体中,即使表现健康的鱼苗或鱼种,也难免带有一些病原体,这也是今后鱼病发生的根源之厂。因此在购买苗种放养、分塘换养时,特别是在大水面放养前,应对鱼苗、鱼种本身进行一次消毒,以杀灭鱼体上的病原;避免或减少病原传播、繁殖的机会;从而提高苗种培养的成活率。鱼体消毒一般采用侵洗法(又称药浴)。常用消毒药物有多种;如果能在消毒前取样检查,确定鱼体上病原的种类再再采取有效芗进行消毒处理;效果更好。现在通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30%含氯量,浸洗浓度百万分之10、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每立方水用漂白粉10克和硫酸铜8克),高锰酸钾(百万分之20)、敌百虫(90%晶体,百万分之10)、孔雀石绿(百万分之5)、食盐(2%,4%)等。浸洗时间可视水温而定,水温低,浸洗时间长,消毒效果好。但应注意鱼在浸洗时的反应,如发现缺氧或不正常的现象,应立即停止浸洗,将鱼倒入池塘中。浸洗的容器可采用大的木盆或瓷缸等容器,一般禁用铁器。 投饵施肥 (一)四定投饵 鱼种培育时期鱼体逐渐长大,摄食量增加,且生产中大都采取密养方式。因此,靠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池鱼摄食的需要,而必须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施肥为辅。同时,加强投饵是培养大规格鱼种,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的最重要手段。但投饵技术与养好鱼种,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有密切关系。其中做好投饵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四定”投饵原则。?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选择水温较适宜,溶氧量较高的时间投饵,可以提高鱼的摄食量,有利于鱼类生长。正常天气,一般在上午8,9时和下午2,3时投饵各1次,这时水温和溶氧量升高,鱼类食欲旺盛。在初春和秋末冬初水温较低时,一般在中午投饵1次。夏季如水温过高,下午投饵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定位:投饵必须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集中于一定的地点吃食。这样不但可减少饵料的浪费,而且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便于清除剩饵和进行食声消毒,保证池鱼吃食卫生,在发病季节还便于进行鱼体药物消毒,防治鱼病。具体操作是:投喂草类饵料一般用竹竿搭成三角形或方框,将草投在框内,便于草鱼、团头鲂吃食及清理剩饵。投饵商品饲料可在水面以下30,40厘米处,用芦席或木盘(带有边框)搭成面积1,2平方米的食台,将饵料投在食台上让鱼吃食,一般每3000,4000尾鱼种设食台1个。也可将饵料投在池边底质较硬无淤泥的食场上。?定质: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不腐烂变质,防止引起鱼病。饵料的适口性要好,适于不同种类和不同大小鱼的摄食。有条件的可制成颗粒配合饲料,以提高营养价值和减少饵料万分在水中的溶散损失。必要时在投喂前对饵料进行消毒,特别在鱼病季节要这样做。?定量:每日投饵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做到适量和均匀,防止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以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率,促进生长,减少疾病,降低饵料系数(每生长0.5公斤鱼所消耗的饵料量)。适量投饵是投饵技术中最重要的因素。投饵过少,饵料的营养成分只能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用于生长的部分很少,这样必须提高饵料系数,以便增强鱼体的生长。投饵过多,鱼类吃食过饱,会降低饵料的消化率,而且容易引起鱼病发生,降低成活率和成长度。过多的饵料鱼吃不下,不但造成饵料的浪费, 48 还会败坏水质。每日的投饵量要按照各种具体条件如水温高低、天气状况、水质肥瘦和鱼类的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如水温过高或较低,则投饵量须减少;天气晴朗可多投饵;天气不正常,气压低、闷热,雷阵雨前后或大雨时,应少投或暂停投饵;天气长期炎热忽然转凉,或长期凉爽忽然转热,均须注意控制投饵量;及时检查鱼的吃食情况,是掌握下次投饵量的最重要方法,如投饵后鱼很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如较长时间吃不完,剩饵较多,则要减少投饵量。 (二)草鱼的投饵 夏花草鱼种与鲢或鳙常搭配混养。初下时,草鱼也不例外吃豆浆、豆渣等。但达到夏花鱼种规格的草鱼食性已经开始转变,最喜食芜萍。所以按每千尾投喂芜萍2,4公斤。20天左右其体长可增长到7厘米左右,这时改投浮萍,每千尾每天投喂10公斤小浮萍。历经20天草鱼体可达10厘米左右。之后,改喂水草或细嫩的陆草。草鱼在10厘米规格时,容易患了血病、肠炎病等病害,所以立秋之后减少投饵,适当加注新水并加强防病措施。越冬前,即寒露气前后,投喂些精饲料,使其积累一定脂肪,增强体质,有利提高越冬的成活率。要注意:当草鱼与鲢、鳙混养时,每天必须先投草类,让草鱼先吃,然后再投豆渣等鲢或鳙的饵料。这种方法既能保证鱼的摄食,又能保证鲢或鳙的摄食,使混养的每一种均能常生长。 (三)青鱼的投饵 首先应在青鱼夏花鱼种下塘前施基肥培养好大量的枝角类。下塘2,3天之后,用2,3公斤豆渣或其他饵料引诱鱼种到食场摄食,使之形成习惯。然后根据鱼种的采食情况,每天投喂饲豆渣二次,上下午各投一次,每次豆渣用量每万尾12.5,15公斤(即每天共投25,30公斤/万尾)待青鱼种体长逐渐增至8厘米左右时,改喂磨碎的豆饼,每天每万尾5,7.5公斤,仍分成上下午两次投喂。青鱼体长增加到8,10厘米后,除按时按量投喂豆渣、豆饼之外,开始投饲一些轧碎的螺蛳,起始时每万尾投35公斤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40公斤。当青鱼体长达到15厘米以后,可投喂一些小螺蛳。当年青鱼的病害不象草鱼那样多,所以投饵上不要保守,应抓住时机,增大1龄青鱼种的出塘规格。在害不象草鱼那样多,所以投饵上不要保守,应抓住时机,增大1龄青鱼种的出塘规格。在饲养青鱼种转换饵料种类时,应有1周左右的混合过渡期,使鱼种有时间适应新的饵料。 (四)鲢鱼的投饵 由于鲢鱼种以浮游生物为食,而且有特殊的滤食机制,所以鲢鱼夏花下塘前一定要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下塘后则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饵料,必须适当投喂人工饵料。初下塘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5,2公斤豆渣,之后投喂磨细了的酒糟或掺一些豆饼粉,每天每万尾用量1公斤,以后增到1.5,2公斤,至10月中旬或下旬气温开始下降为止。所投喂的饵料应投放在水面之下36,40厘米深的饵料台上。 (五)鳙鱼的投饵 与对鲢鱼投饵的要求相同,只早饵料数量大一些,如若投喂鲢的饵料每万尾为豆饼2公斤,则投给鳙的应增加到3,3.5公斤,以满足鳙生长比鲢生长快的特性。总体来说,饵料的投喂量必需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质、鱼病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来灵活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量适温度30,32?,这时投饵量最多。但若出现天气异常,间接影响池水溶氧等因素,都会降低鱼种的食欲,因此投饵量应随之减少。出现鱼病时,投饵应减少,病情严重时更重要停止投饵。 日常管理 49 1、巡塘 鱼种培育过程中只需每天早晨巡塘一次即可。中午、晚上结合投饵、清理食台等工作再巡视鱼塘。早晨巡塘主要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2、防逃 雨季时注意池塘中水位上涨情况,检查注排水口的拦鱼设施。3、防病 根据巡塘观察的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应经常清除池内杂草、腐败杂物,经常清扫食声。最好每2,3天清理一次,每半月用0.25,0.5公斤漂白粉对食场及附近区域消毒一次。4、检查鱼种的吃食情况 每天下午3点左右检查食台,了解饵料是否被吃完,以此确定第二天的投饵量。5、适时注水,改善水质,夏花饲养过程中,至少应加注新水4,5次。水源方便的池塘还可增加注水的次数。由于对夏花鱼种户投饵量较大,鱼的排泄量也多,池水很容易过肥,影响鱼种生长,因而非常有必要经常加注新水。 十一、鱼苗鱼种运输及检疫 1、鱼苗鱼种的运输 (一)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运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运输计划:根据鱼的种类、大小、数量和运输的远近等,确定运输方法。长途运输要安排好运输车辆或船只,并与车主洽谈好各项运输事宜,以免影响及时转运,造成损失。?资金积累好运输器具:运输器具必须事先准备了,并经过检验与试用,有损坏或不足的的应及时添补和添置。?做好沿途用水的调查:运输前必须对运输路线上的水源、水质情况调查了解,选择好换水和补充水的地点。?人员配备:运输前必须做好人员的组织安排,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各个环节互相衔接,做“人等鱼到、塘等鱼放”。?做好鱼体锻炼:在长途运输夏花鱼种前、应进行拉网锻炼,以增强鱼的体质。 (二)运输方法 (一)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法(尼龙袋装运鱼苗、鱼种密度容积约25升) 装运密度(尾/袋) 运输时间(小时) 鱼 苗 夏 花 8.3,10厘米鱼种 10,15 15,18万 2500,3000 300,500 15,20 10,12万 1500,2000 - 20,25 7,8万 1200,1500 - 25,30 5,8万 800,1000 - 用小型尼龙袋充氧运输鱼苗具有体积小,装运密度大,装卸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一般不需中途换水。可作为货物利用铁路、航空托运或用汽车装运。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往尼龙袋内加入清水,加水量占尼龙袋容量的1/4,1/3。然后装鱼。装鱼后立即排空袋内空气充入纯氧,使尼龙袋具有相当的弹性,如果是空运,则充氧量只能是陆运时充氧量的80%,90%。充所后用塑料绳或橡皮筋扎紧袋口,装入纸箱或直接放入垫有稻草的货箱内起运。为了避免水质恶化,提高运输成活率,可在装鱼的同时向每升水中加入2000,4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 (表为尼龙袋充氧运输鱼苗、鱼种适当密度) 种类 规格(克/尾) 水温(度) 安全装运量(克/升) 50 24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96小时 27 5.4 2.7 1.8 1.35 0.002 29 4.4 2.2 1.47 1.1 0.5-2 28 36 18 12 9 3-100 17 100 50 33.3 25 青鱼、草鱼、 19 90 45 30 22.5 鲢、鳙、鲮、 22 80 40 26.7 20 鲤 24 70 35 23.3 17.5 26 60 30 20 15 29 50 25 16.5 12.5 31 42 21 14 10.5 尼罗非鲫 0.19-2 30 25 12.5 8.33 6.25 100-300 9 405 202.5 135 101.3 12 375 187.5 125 93.8 斑鳢、鳗鲡 16 354 177 118 88.5 23 123 61.5 41 30.8 (二)简易集装箱运输法 用水泵或其他方法向集装箱内注水,注水量与运鱼量相适应,鱼、水总重量不能超过汽车的额定载重量。一般水、鱼比为2:1至1:1,长途运输时水、鱼比应更大些。装鱼之前必须先充氧半小时,然后装鱼,封盖。运输途中必须连续充氧。一般一只工业用氧气瓶可充氧3,5小时,可调节供气量来控制充氧时间,并根据运输时间确定携带氧气瓶的数量,宜多不宜少,以防途中意外延误时间时能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三)鱼苗、鱼种的计数 鱼苗鱼种一般以尾为计算单位。如数量过多,可以万尾计。鱼苗的过数方法,有碗量法、分格法;鱼种的过数方法,有碗量法,捞斗过数法,分格法,过秤法多种,以分格法过数比较准确。?容量法:将鱼苗放入出苗网箱内,提起网箱,让鱼苗密集在网箱一角,用鱼苗捞海捞取鱼苗迅速倒满鱼苗计数杯中(一般用小酒杯或其它小容器),快速量出鱼苗的总杯数。在计量过程中随机抽样计算每杯鱼苗的数量,即将抽取的鱼苗倒入盆中计数,然后根据每杯的鱼苗数,推算出鱼苗总数,也就是将总杯数乘以每杯的鱼苗数得出鱼苗总数。如量鱼种,方法同鱼苗过数一样,只不过是用碗等稍大一点的容量作计量基数,但在取样时应注意:尽管鱼种已过筛,大小仍不一致,鱼种体大逆游能力强,体质好;体小逆游能力差,体质弱。不能在布池逆风的后端和布池平面上取样,否则,取出的样品中小鱼种会占多数,计数后鱼种数量出入较大。?分格法:鱼苗、鱼种计数均可采用。先将鱼苗搅匀,分成若干格,采取抽签或协商方式选定其中一格。再将那一格鱼苗分面若干份,又按照上述办法选定其中任意一格,这样分格数次,最后将一小格过数。这种过数方法,操作虽然较麻烦,并且会损伤一些鱼苗,但计数数量准确,出入不大。?捞斗过数法:同容量法一样,但捞斗是漏水的,所以略比碗量法准确一些。有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直接用手抓过数,这种方法只能用于鱼种过数。鱼苗过数一般不能采用,否则,对鱼苗伤害过大。?过秤法:此方法简便,对大量销售10厘米以上大规格鱼种的过数,现多采用此法。该方法操作之前必须对鱼种过筛,要求大小一致,操作细心,动作要快,否则,会造成鱼种机械损伤和死亡。这种方法宜在冬季进行。 (四)影响鱼苗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彼此之间互相关联,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溶氧量: 51 运输水体中溶氧量的多少和鱼类耗氧率的高低决定合理的装运密度,是运输成败的关键。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防止鱼体缺氧。?水温:温度与鱼类的活动及耗氧率密切的关系。水温升高,鱼的代谢和活动加强,耗氧率也增加,水中溶氧量减低。反之相反,所以选择在低温条件下运输成活率较高。同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需换水时,就应注意温差的变化,一般不应发生3?以上的剧烈变化,否则会造成成活率大大下降。?水质:水质对鱼类影响很大,运输水必须选择水质清新,含有机质和浮游生物少,中性或微碱性,不含有毒物质的水。?鱼的体质:鱼的体质是决定运输成活率的首要条件,尤其在长途运输时更为重要。体质瘦弱,受伤或有病的鱼,对缺氧、水质变坏和途中剧烈颠簸的忍耐和抵御能力差,经受不住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输,运输的成活率很低。所以购买苗种时要选购优质苗种。 (五)苗种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时刻注意补充水中的溶氧量,尤其在开放式运输中,始终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这是提高运输成活率的关键。补充方式有两种:?换水 当发现浮头严重或水中泡沫过多,水质恶化时,应立即换注新水,换水量为原水量的1/3,2/3。换入的新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新水温度与装鱼容器的水温不能相差太大,鱼苗不超过2度,鱼种不超过3,5度;?击水、送气和淋不。开放式运输中,如换水困难,可采用击水送气或淋水等方法以增加氧量。击水不能打击水面,以免鱼体受伤,击水动作不可过猛,轻重缓急力求均匀。有条件的可采用空气压缩机送气。送气量不宜过猛,应大小适中均匀。送气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浮头为限。淋水法是利用有许多小孔的喷嘴,淋水增氧。淋水时力求水珠细小,水珠由高处降落,充分接触空气,补充了水中的溶氧量。第二,减少耗氧因子,保持水质清新。长途运输中,只可适当投饵,不宜喂得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同时要及时清除沉积于容器底部的死鱼、粪便以及剩余饵料等脏物,因这些脏物会腐败分解,加速水质恶化,清除时用吸筒或虹吸管均可。第三,要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看它活动是否正常,如发现鱼散游乱窜,无一定方向或浮于水面,应及时判明原因,采取换水等措施加以解救。 2、鱼苗、鱼种的检疫 随着养鱼事业的迅猛发展,养鱼水面不断增加,鱼苗、鱼种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尤其是苗种不能自给的场户,每年都必须外购一些苗种。在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当地产鱼苗要比南方晚1,2个月。为了提早进入生产,每年的春天也需从南方空运鱼苗,以补充当地苗种的不足。运输过程中成活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养鱼生产和养鱼的经济效益。(一)苗种的检疫 苗种从一个地区水域运到另一个地区水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把原水域的鱼病带进来。有些鱼病单凭肉眼看不出来的,尤其是鱼苗阶段必须通过显微镜检查后才能确定。在购苗之前,首先要对所购苗种体表进行感观鉴别,再对鱼体各部,尤其是鳃部进行镜检,发现鱼病坚决不能要。鱼苗运进后,由于鱼苗体质比较弱,一般可不进行消毒,但镜检后,一旦发现鱼病,必须对鱼苗消毒。对外购鱼种入塘前必须进行鱼体消毒后再入塘。 十二、人工繁殖 1、鱼类繁殖生物学基础 性腺的形态结构和分期 (一)雄鱼的性腺——精巢 大多数鱼类有一对精巢,位于鳔的腹面两侧。未成熟的精巢呈淡红色、细线状;成熟的精巢呈 52 乳白色,体积增大为长扁形块状,精巢内充满了精子及部分不同发育阶段的精细胞。 1、精子的发生 鱼类精子的发生是在精巢中经过增殖、生长、成熟和变态几个连续的时期进行的。首先由原始生殖细胞分化成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圆形,体积较大,直径为9,15微米,具有分裂能力,使其数量增多。精原细胞停止分裂后生长发育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精原细胞小,平均为4,4.5微米。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成熟分裂成为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较小,直径为3.5,4微米。次级精母细胞在发生中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紧接着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成为精子细胞,该细胞小,核大,细胞质少,直径为2.5微米。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态期,发育成为精子。精子是精巢中最小的一种细胞,多数鱼类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头部直径一般为1,2.5微粒。 2、精巢的分期 根据精巢在发育过程中,精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精巢本身的组织特点,可精精巢分为六期。 第?期 精巢细线状,半透明,肉眼不能辨别雌雄,精巢中存在分散的精原细胞。此期精巢在鱼类一生中只有一次。 第?期 精巢细带状,半透明,肉眼可以分辨雌雄,精巢内精原细胞增多,排列成群。 第?期 精巢圆柱形,粉红色,精巢内主要存在大量初级精母细胞。鱼类排精后一般就退回到此期。 第?期 精巢袋状,乳白色,精巢中有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第?期 精巢块状,丰满,乳白色,其中充满大量精子及部分变态期的精子细胞。轻压腹部,有大量乳白色精液流出。 第?期 精巢枯萎缩小,细带状,淡红色,挤不出精液,精子已排出,精巢中仅有少量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及残留的精子。 (二)雌鱼的性腺——卵巢 大多灵敏鱼类有一对卵巢,位于鳔的腹面两侧。未成熟的卵巢呈条状,成熟的卵巢里充满卵粒,并随卵粒的长大而逐渐膨大,最后可占据体腔的大部分。 1、卵子的发生 鱼类卵子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增殖、生长和成熟几个时期。首先由原始生殖细胞分化成卵原细胞,卵原细胞大小约15,32微米,具有分裂能力,是产生大量卵子的基础。卵原细胞停止分裂开始长大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由多角形逐渐变为圆形,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直径可达900,1050微米。初级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可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不断增长,使细胞的体积显著增大。大生长是初级卵母细胞积累营养物质的阶段,黄在细胞内不断积累增多,直至充满整个细胞质部分,此时初级卵母细胞长到最终大小。进入成熟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不再增大。 细胞核极化由中央开始偏移,卵黄互相融合成块状。接着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成熟分裂向次级卵母细胞过渡,随后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达到中期,至此发育为成熟的卵子。 2、卵巢的分期 根据卵巢在发育过程中,卵细胞有形态结构和卵巢本身的组织特点,可将卵巢分为六期。 第?期 卵巢为透明的细带状,肉眼不能区别雌雄,卵巢中以卵细胞为主。鱼类第?期卵巢终生只出现一次。 第?期 卵巢扁带状,肉红色,肉眼看不到卵粒,卵巢中以处于小生长期的卵母细胞为主体。?期卵巢即可以是直接发育而来,也可以是产过卵或退化到第?期的卵巢。 53 第?期 卵巢块状,淡青灰色,约占腹腔1/2,肉眼可见到卵粒,卵巢中以处于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为主。只有性成熟后的鱼,卵巢才能发育到这一期。 第?期 卵巢长囊状,青灰色,约占腹腔的2/3左右,卵粒大而明显,卵巢中以处于大生长末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为主,此时细胞内已充满卵黄颗粒。家鱼此期可维持1月左右,若不能成熟排卵,卵子将生理死亡,卵巢也将退化。 第?期 卵巢青灰色,松软,卵巢内充满成熟卵子,卵粒大而饱满,呈游离状态,极易被挤出或自行流卵,大量卵子进入卵巢腔,完成排卵过程。从第?期末过渡到第?期,一般只需数小时,如果排卵后,卵子不能巴上产出,便会过熟而失去受精能力。 第?期 产过卵不久或退化吸收的卵巢,卵巢缩小,呈深红色,其中有许多残卵。 (三)性成熟与性周期 各种鱼类都必须生长到一定年龄才能达到性成熟,此年龄称为性成熟年龄。当性成熟的鱼第一次产卵或排精后,性腺即定期的按季节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称为性周期。在池养条件下,四大家鱼的性周期基本上是相同的,一般每年只有一个性周期。第一周龄的鱼性腺一般属于第?期,在未达到性成熟年龄之前,性腺只能发育到第?期。开始性周期变化的鱼类(在长江流域),冬季(11月到翌年1月)卵巢处于?,?期,精巢处于?期。4月上、中旬(清明前后)是性腺发育的一个转折点,卵巢中卵母细胞迅速积累卵黄而很快生长、增大,精巢中已形成大量精子细胞并开始发育成精子。夏季(5,7月),卵巢进入?期,充满大量成熟的卵子,雌鱼腹部膨大,能挤出卵子。精巢也进入?期,轻压腹部能流出大量精液,此时是人工催产的及好时机。秋季(8,10月),卵巢显著萎缩,进入?期,老一代卵子已经退化吸收,逐渐出现新生一代的卵子。精巢也显著缩小进入?期,精巢中残余的精子已经退化吸收,再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性循环。 (四)性腺成熟系数与怀卵量(表为池塘饲养家鱼怀卵量) 种类 体重(公斤) 卵巢重(公斤) 怀卵量(万粒) 成熟系数(%) 草鱼 13.0 2.11 148.0 16.2 鲢鱼 4.5 0.90 62.7 20.1 鳙鱼 8.6 1.54 107.8 17.8 青鱼 18,25.9 0.92,5.97 65,417.8 14.1 1、性腺成熟系数 性腺成熟系数是指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数,可用来衡量性腺发育的程度。性腺成熟系数大,表明亲鱼的怀卵量越多。性腺成熟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性腺成熟系数=性腺重/鱼体重X100% 性腺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鱼体重X100% 一般多采用第一种公式。四大家鱼卵巢的成熟系数,一般第?期为1%,2%;第?期约3%,6%;第?期约为14%,22%,最高可达30%以上。精巢成熟系数要小得多,第?期一般只有1%,1.5%. 2、怀卵量 怀卵量的多少直接决定鱼的繁殖力大小。家鱼怀卵量较大,成熟系数一般在20%左右。 2、神经-内分泌系统与鱼类繁殖的关系 鱼类生殖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主要受制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中的脑垂体形成和释放的激素控制性腺的发育及相关的生殖过程,而脑垂体分泌作用又受神经活动特别是下丘脑的调 54 节。鱼类下丘脑-脑垂体-性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繁殖。 (一)脑垂体的构造及功能 1、脑垂体的构造 鱼类脑垂体位于间脑的腹面,与下丘脑相连。整个垂体可分为神经部及腺体部两部分。神经部与下丘直接相连,其神经纤维入腺体部,传递由中枢神经系统丘脑部分对腺体分泌机能的调节控制。腺体部又分成前叶、间叶、后叶三部分,其中间叶下性腺的发育成熟和排卵有密切关系。 2、脑垂体的生理机能 脑垂体间叶中的分泌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GTH),促性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性腺后,引起性腺分泌雌激素或雄激素,从而诱导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脑垂体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包含有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一般认为促黄体激素的作用主要是引起排卵,促卵泡激素能促使精子和卵子发育成熟。 3、脑垂体的摘取和保存 用于取脑垂体的鱼通常是达到性成熟的新鲜鲤鱼。摘取的时是最好是在冬季和春季鲤鱼产卵之前,此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最高。摘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鳃盖的侧面摘取,即先将鱼的鳃盖掀起,用自制摘取刀(将一段8号铁丝一端锤扁略弯曲成铲形)剥去鳃后,插入蝶骨缝内,将蝶骨挑起,便可露出乳白色的垂体,用摘取刀轻轻挑出完整无损的垂体。此法取垂体操作容易,速度快,特别是不会损伤鱼体外形,不至影响其商品价值,故生产单位多用此法。另一种是用刀剖开鱼两眼上缘的颅顶骨,除去脂肪,露出鱼脑,在其前下方可见一小白点即为脑垂体,用镊子将垂体轻轻挑出,垂体应完好无损。 将摘取的垂体除去血污和脂肪等组织,放入体积为垂体20倍的丙酮(或无水酒精)中,脱脂、脱水,浸泡8,12小时后换夹角丙酮,连续处理2,3次。将垂体取出,放在干净的白纸上,经20,30分钟晾干后立即装入干燥、清洁的小瓶中,用蜡封口存放在阴凉处。也可在换过一次丙酮后,连同浸液一起密封保存。 (二)下丘及的构造有神经分泌活动 1、下丘及的构造与机能 下丘及位于间脑腹面,通过垂体茎紧连脑垂体。下生脑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核团,其中的视前核和侧结核含有神经分泌细胞能够产生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即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和促性腺活动释放激素的抑制激素(GRIH)。这两种神经分泌激素对脑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有直接的影响,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促使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TH),促怀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激素(GRIH)则是抑制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TH)。 2、下丘脑一脑垂体一性腺的关系 鱼类在性腺发育、成熟、排卵和产卵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外感受器官一视觉、触觉和侧线器官等接受来自外界(如光线、温度、异性等)的刺激并传递到下丘脑。下生脑神经分泌细胞受激发产生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LRH进入脑垂体分泌细胞后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GTH)。GTH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性腺,刺激性腺分泌性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鱼类表现出第二性征及繁殖行为,促进性腺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排卵或精子生成。 3、环境因素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繁殖活动即要受体内激素诱导对性腺发育的制约,也要受外界环境包括营养、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55 (一)营养 鱼类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增重约占鱼体重的20%左右,因此需要从外界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以提供卵子生长所要积累的大量卵黄。充分的优质食物是保证鱼类肥育和性腺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应重视夏秋季节亲鱼的培育,为处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提供原料。春季亲鱼卵巢进入大生长期,必须强化培育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但若只给予丰富的饲料而忽略了其他生活条件时,则亲鱼虽可长得很肥,性腺发育却受到抑制,反而不利于繁殖。 (二)温度 温度对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同种鱼达到性腺成熟期的积温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南方或温热水培育的亲鱼,持续水温高,性腺发育成熟早,就可提前产卵。温度对鱼类繁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鱼类产卵的温度阈值,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一般低于这一温度就不能产卵。如长江流域家鱼产卵水温为18?。正在产卵的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所以家鱼人工繁殖时,特别要注意天气变化,催产后能有几天时间保持适宜水温,才可能使产卵、孵化成功。 (三)光照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有关,光线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神经,引起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在春季产卵的鱼,只在延长光照期,就能促进性腺的发育,使亲鱼提早成熟产卵,而对秋冬季产卵的鱼类,需要缩短光照期才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提前产卵。 (四)水流 流水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及产卵显得特别重要。流水除对亲鱼有刺激作用外,还提高了水中的溶氧。江河中的家鱼所选择的天然产卵场,往往在产卵季节,因降暴雨使水位猛涨,水流湍争,经数小时亲鱼即可完成从?期卵巢向?期的过渡而立即产卵。鱼类的侧线器官接受流水的刺激,通过中枢神经使下丘脑LRH的大量合成和释放,再触发脑垂体分泌GTH,随后诱导它们发情产卵。 4、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亲鱼培育 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培育出成熟主缟的优质亲鱼,这是家鱼人工繁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人工繁殖的效果。 (一)亲鱼培育 1、亲鱼的来源 亲鱼可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选留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也可以从鱼苗开始专池培育并不断选择最终留下优秀个体。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好在不同来源的群体中对雌雄亲鱼分别进行选贸的种用产鱼,有必要在亲鱼培育池中专池培育一段时间,至第二年再催产效果较好。 2、亲鱼的选择 (1)雌雄鉴别 鉴别四大家鱼雌雄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从胸鳍上来区别。 (2)成熟年龄和体重 我国南北各地家鱼成熟年龄有较大差异,一般规律是:南方成熟较早,个体较小;北方成熟较迟,个体较大;雄鱼较雌鱼早熟一年。 56 (3)雌雄搭配比例 选贸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一般应在1: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青、草、鲢、鳙雌雄特征比较)。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雄鱼1、在胸鳍前2、腹部1、在胸鳍2、腹部1、胸2、在生殖3、性成熟基本同草特 征 面的几根鳍较小,前面的几较小,鳍鳍季节性腺时轻压精鱼。在生殖 条上,特别在性成熟根鳍条上性成熟条较发育良巢部位有季节性腺 第一鳍条上时轻轻缘各生有时轻压粗大好,胸鳍精液从生发育良好 明显的生有压精巢向后倾斜精巢部而狭内侧及鳃死孔流出 时除胸鳍 一排骨质的部位有的锋口,位有精长,盖上出现内侧及鳃 细小栉齿,用精液流用手向前液从生自然追星,用盖上出现 手抚摸,有粗出从生抚摸有割殖流张开手抚摸有追星外,头 糙、刺手的感殖孔流手的感出。 呈尖粗糙感觉 部也明显 觉。这些栉齿出。 觉。 刀出现追星 生成后,不会形。 消失。 雌鱼1、只在胸鳍2、腹部1、胸鳍光2、腹部1、胸2、一般无3、腹部比胸鳍光滑,特 征 末梢很小部大而柔滑,无割膨大柔鳍鳍追星,或雄体膨大无追星 分才有这些软,汇手感觉。 软,汇要较在胸鳍上而柔软, 栉齿,其余部殖孔常殖孔常细有少量追但比鲢、 分比较光滑。 稍突稍突短,星 鳙雌体一 出,有出,有自然般较小 时微带时稍带张开 红润 红润 略呈 扇 形。 池养鲢、鳙、青、草鱼成熟的年龄和体重 华南(广东、广西) 华东、华中(江、浙、两湖) 东北(黑龙江) 种类 年龄 体重(公斤) 年龄 体重(公斤) 年龄 体重(公斤) 鲢 2,3 2左右 3,4 3左右 5,6 5左右 鳙 3,4 5左右 4,5 7左右 6,7 10左右 草 3,4 4左右 4,5 5左右 6,7 6左右 青 - - 5,7 15左右 8以上 20左右 (二)亲鱼培育池 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水质清新,不能有工业污染。阳光充足,距产卵池、孵化场不能太远。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2米,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以便管理和捕捞。草、青鱼亲鱼池的池底最好无淤泥。 2、亲鱼培育池的清整 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主要是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加固池坎,清除野杂鱼,鱼池消毒杀灭病原体等。 (三)亲鱼放养的密度 亲鱼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以重量计算,亩放养180,125公斤。一般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 57 量其它亲鱼,以充分利用池塘的食料生物,草鱼和鳊、鲂鱼类有清除杂草,使水质肥沃的作用。任何一种亲鱼池中不宜搭养鱼种,否则会互相争夺饲料和氧气,影响亲鱼性腺发育。(四大家鱼亲鱼的放养密度) 亲鱼种类 每亩放养数 每亩搭养其他鱼类数 青鱼 10,15尾(总重200,50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8,10尾或鳙亲鱼4,5尾 可搭养鲢亲鱼5,10尾鳙亲鱼1,2尾,池内螺草鱼 15,20尾(总重125公斤左右) 蛳多时,搭养青鱼2,3尾 可搭养鳙亲鱼2,3尾,池内水草多时可搭养草鲢鱼 15,25尾(总重60,100公斤) 亲鱼2,3尾或后备草鱼10,15尾 可搭养鲢亲鱼1,2尾(或不搭养),池内水草多鳙鱼 10,15尾(总重15,125公斤) 时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亲鱼10,15尾 (四)亲鱼培育的方法 1、鲢、鳙亲鱼的培育鲢、鳙鱼都是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如何保持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含量是鲢、鳙亲鱼培育的关键。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人粪尿的合理施放能有效地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而鳙鱼是主食浮游动物的鱼类,施肥应以牛粪为主,因为牛粪对浮游动物的繁殖十分有利。 在亲鱼下池前可根据底泥多少,水质肥瘦及肥料浓淡等情况施300,500公斤/亩的底肥,当浮 ,6次追肥,总量为400,600公斤/游生物大量平生时放入亲鱼。以后根据水质情况一般每月施4 亩。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 秋冬季是亲鱼育肥和性腺发育积累物质的关键时期。入冬前注意让亲鱼吃好吃饱,尽可能育肥,因此要加强施肥,使水质较浓。入冬后水位可加深些。以保持水温,少量施肥以保持水的肥度,天气晴暖时还可按鱼体重1%,2%的量投喂些精饲料。 春季是亲鱼性腺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除了施肥量应适当增加外,还需投喂精饲料。催产前半个月到20天可经常冲注新水,以促进性腺发育,并可同时降低施肥量。 产后的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由于亲鱼体质较弱,易感染疾病,耐氧能力降低,再加上水温较高,容易浮头死亡,因此应多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施肥应量少次多,适量加喂精饲料。 2、草亲鱼的培育 草鱼喜欢清瘦水质,水质不宜过肥,因此草亲鱼的培育关键是饲料投喂技术及定期冲水保持水质清新。 秋冬季节主要任务是让亲鱼育肥和冬季保膘,前期投喂以青饲料为主,配以少量精饲料。日投喂量,青饲料约占体重的30%,50%,精饲料约占体重的2%,3%。入冬前随着水温降低,草源枯竭,则以喂精饲料为主,投喂量逐渐减少。南方地区在整个冬季,尤其是天气晴朗时,应适量投喂些精饲料和青饲料。北方地区水温较低可不投喂,但要注意封冻引起池水溶氧降低。 进入春季,应加大换水量,经常冲注新水,水位降低到1米左右,以提高水温。水温回升后,鱼类摄食日渐旺盛,性腺处在大生长发育时期,应投足食物。3月份可投喂少量豆饼、麦芽、谷芽,投喂量约为体重的1%,2%,并逐渐转为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投喂方式。青饲料的日投喂量约为体重的40%,60%,喂一些莴苣叶之类的青饲料对性腺发育有利,精饲料日投喂量约为体重的2%,3%。产前一个半月左右,过渡到全部投喂青饲料,以防止积累过多脂肪,影响催产效果。冲注水次数可由每周一次开始,逐渐过渡到了3,5天一次,到临产前可每天冲一次水,每次冲水3,5小时,以促使性腺发育成熟。如果草亲鱼摄食量明显减少或停食,则显示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可以人工催产了。产后的一个月左右是草亲鱼体质恢复期,这时应保持清新的池水,并经常加注新水。刚催产完的亲鱼可投喂少量新鲜嫩草和精饲料,以后再根据亲鱼摄食情况逐渐增加投饵量,并适当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 58 3、青亲鱼的培育 青亲鱼一般搭养在其他亲鱼池中,青鱼的投喂注意以螺、蚬、蚌肉为主,辅以配合饲料,豆粕等精饲料。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度,不宜多喂,吃剩的饲料要捞出,防止水质败坏。青鱼也喜清新水质,故要注意经常冲水,以保持水质良好,促使性腺发育,产前一个月可每天冲水2,3小时。 产卵孵化设施 (一)常见催产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催产剂主要有三种,即鱼类脑垂体(简称垂体或PO),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绒膜激素或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类似物或LRH-A),此外,还有一些提高催产效果的辅助剂,如多巴胺排除剂(RES)、多巴胺拮抗物(DOM)。 1、脑垂体(PG)一般为自制,多用鲤鱼脑垂体。其作用机理是利用性成熟鱼类脑垂体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主要为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将它的悬浊液注入鱼体后,其中的滤泡激素可促使精卵进一步发育成熟,促黄体素进一步促使鱼发情产卵。用脑垂体催产有显著的催熟作用。在水温较低的催早期,或亲鱼一年催产两次时,催产效果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好,但若使用不当常易出现难产。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般为市售成品,商品名称为“鱼用(或兽用)促性腺激素”。为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热易失活,使用时现配现用。它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主要成份是促黄体激素(LH),主要作用是促进亲鱼排卵,也有一不定期的促性腺发育作用。这种激素催熟作用不及垂体和释放激素类似物,对鲢、鳙催产效果与脑垂体相同,催产草鱼时,单独使用效果不佳。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为市售成品,是人工合成的,目前市售的商品名称叫鱼用促排卵素2号(LRH-A2)和鱼用促排卵素3号(LRH-A3)。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阳光直射会使其变性。它不象垂体和绒毛膜激素那样直接作用于性腺,而是作用于鱼类脑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一步促使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排卵。它对主要养殖鱼类的催熟产效果都很好,草鱼效果最好。对已催产过几次的鲢、鳙鱼效果不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脑垂,对鲤、鲫、鲂、鳊等鱼类的有效剂量也较草鱼大。它还具有副作用小,可人工合成,药源丰富等优点,现已成为主要的催产剂。 (二)常用催产用具 1、亲鱼网 用于在亲鱼池捕杀亲鱼,要求网目不能太大,2,3厘米即可,且材料要柔软较粗,以免伤鱼。网的宽度一般为6,7米,和度一般为亲鱼池宽的1.4倍左右,设有浮子和沉子。用于产卵池的亲鱼可不设浮子和沉子。 2、亲鱼夹和采卵夹 亲鱼夹是提送及注射亲鱼时用的,采卵夹为人工授精时提鱼用的。两种夹规格完全相同,只是采卵夹在夹的后端开了一个洞,使亲鱼的生殖孔露出来,以使 3、其他工具 注射器(1毫升、5毫升、10毫升)、注射针头(6、7、8号)、消毒锅、镊子、研钵、量筒、温度计、秤、托盘天平、解剖盘、面盆、毛巾、纱布、药棉等。(左为亲鱼夹、右为采卵夹) (三)催产期的确定 亲鱼的性腺发育是随着季节、水温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性腺成熟到开始退化之前的这 59 段时间就是亲鱼的催产期,这一时期之前或之后催产都不能成功。 决定催产期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变化差异较大,所以催产期也不同。长江中下游一般在5月初到6月中旬,华南约早一个月,华北约迟一个月左右,东北地区则更晚。同一地区,也会因地理环境、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海拔高的地方比海拔低的地方晚一些,水库中的亲鱼比池塘培育的亲鱼晚一些。 由于最佳催产期持续的时间都不长,过了这个时期,性腺就开始退化。水温过高和多次拉网都加速鱼的性腺退化,因此最佳催产期需准确把握。在实践中可结合下列因素来进行判断: (1)气候及水温变化: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就快,当早晨最低水温能持续稳定在18?以上,就预示催产期到来。 (2)亲鱼食量明显减退,甚至不吃东西,便是性腺成熟的表现。 (3)有选择地拉网检查亲鱼性腺发育情况,如雄鱼有精液,雌鱼腹部饱满,水温适宜时即可催产了。 四大家鱼中一般鲢、草鱼催产期稍早,鳙鱼次之,青鱼最晚。此外,已多次成熟的鱼,催产期可能提前,初产鱼催产期则较晚。 (四)催产亲鱼的选择 1、催产用雄鱼的选择标准 从头向尾方向轻抗日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若精液浓稠,呈乳白色,入水后能很快散开,为性成熟的优质亲鱼;若精液量少,入水后呈线状不散开,则表明尚未完全成熟,若精液呈淡黄色近似膏状,表明性腺已过熟。 2、催产用雌亲鱼的选择标准 鱼腹部明显膨大,后腹部生殖孔附近饱满、松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使鱼腹朝上并托出水面,可见到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在鲢、鳙亲鱼能隐约见其肋骨,如此时将尾部抬起,则可见到卵巢轮廓隐约向前滑动;在草亲鱼可见到体侧有卵巢下垂的轮廓,腹中线处呈凹陷状。 采用挖卵观察,可更准确地判断亲鱼成熟的程度。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若挖卵器在靠近生殖孔就能得到卵粒,且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光泽好、易分散,在多数卵核已极化或偏位,则表明雌亲鱼性腺发育进入最佳催产期。若亲鱼后腹部小而硬,卵巢轮廓不明显,生殖孔不红润,卵粒不易挖出,且大小不整齐,不易分散,则表明亲鱼性腺已退化。这里需说明的是青鱼雌鱼往往腹部膨大不明显,只要略感膨大,有柔软感即可。还要注意检查草亲鱼时,需停食2,3天,以免过食后形成假象。 3、亲鱼选择与雌雄配比 生产上,一般早期选择比较有把握的亲鱼催产。中期水温等条件适宜了,只要一般具有催产条件的亲鱼都可进行催产。接近繁殖季节结束时,只要是未催产而腹部有膨大者,均可催产。同时,雌雄比的选择应为雄鱼略多于雌鱼。生产上在同时催产几组亲鱼果,可按1:1配好后再多加一条雄亲鱼,以提高催产效果及受精率。 (五)注射催产剂 注射催产剂可分为一次注射、二次注射,青亲鱼催产甚至还有采用三次注射的。亲鱼成熟很好,水温适宜时通常可采用一次注射,但一般来讲两次注射法效果较一次注射法为好,其产卵率、产卵量和受精率都较高,亲鱼发情时间较一致。特别适用于早期催产或亲鱼成熟度不够的情况催产,因为第一针有催熟的作用。两次注射时第一次只注射少量的催产剂,若干小时后再注射余下的全部剂量。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6,24小时,一般来讲,水温低或亲鱼成熟不够好时,间隔时间长些,反之则应短些。 1、注射剂量(见表常用催产激素的剂量) 60 单一使用剂量 混合使用剂量 品高效1号高效2号PGPG(毫HGG(国LRH-A LRH-A(微A型(鱼B型(鱼HGG(国LRH-A(微LRH-A3 3种 (毫克/微(毫克/微(毫(微克) 用单位) 用单位) 际单位) 克) 克) 克) 际单位) (微克) 克) 克 克) 1,10 RES:DOM:3,草2 10 4,5 10,15 10,15 5+LRH-A:5+LRH-A鱼 200,10 10 :10 500 10 10,20 1 RES:DOM:3,鲢1000, 10,20 4,5 1,2 5+LRH-A:5+LRH-A鱼 1200 10,20 500,10,20 :10,20 600 10,20 10,20 1.5 RES:DOM:3,鳙1200, 10,20 4,6 1,2 5+LRH-A:5+LRH-A鱼 1500 15,20 500,10,20 :10 600 15,20 15,30 3, 4 青 15,30 5,6 鱼 800,15,20 1200 15,20 在使用表中剂量催产时注意下面几点: (1)对成熟较好的亲鱼第一针剂不能随意加大,否则易导致早产; (2)雄鱼若成熟较好也可不打第一针; (3)一般来讲,一次注射与两次注射剂量相同; (4)早期水温较低时催产,或亲鱼成熟不太充分时,剂量可稍稍加大; (5)经多次注射催产剂催产,或以前用剂量一直较高,或亲鱼年龄较大,应适当增加剂量; (6)不同种类的亲鱼对催产剂的敏感性有差异,一般草鱼、鲢鱼较敏感,用量较少,鳙鱼次之,青鱼在四大家鱼中剂量用量最大; (7)绒毛膜激素乃是过大会引起鱼双目失明、难产死亡等副作用,因此需加以注意; (8)用释放激素类似物或绒毛膜激素催产时,加适量的垂体,催产效果更好。 2、配制注射液 注射用水一般用生理盐水(0.7%的氯化钠液),医用注射用水,蒸馏水,也可用清洁的冷开水配制。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激素均为易溶于水的商品制剂,只需注入少量注射用水,摇匀充分溶解后再将药物完全吸出并稀释到的需的浓度即可。垂体注射液配制前应取出垂体放干,再在干净的研钵内充分研磨,研磨时加几滴注射用水,磨成浆糊状,再分次用少量注射用水稀释并同时吸入注射器,直至研钵内不留激素为止,最后将注射液稀释到所需浓度。 配制注射液时还需注意: (1)一般即配即用,以防失效,若一个小时以上不用应放入4?冰箱保存。 (2)注射液需国和多于总用量,以弥补注射时和配制时的损耗。 (3)稀释剂量以便于注射时换算为好,但一般应控制在每尾亲鱼注射剂量不超过5毫升为准。 61 3、注射 注射前用鱼夹子提取亲鱼称重,然后算出实际需注射的剂量,就可进行注射。注射时,一人拿鱼夹子,使鱼侧卧,露出注射部位,另一个注射。注射器用5毫升或10毫升或兽用连续注射器,针头6号,8号均可,用前需煮沸消毒。注射部位有下列几种: (1)胸腔注射 注射鱼胸鳍基部的无鳞凹陷处,注射高度以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45,60度角刺入,深度,一般为1厘米左右,不宜过深,否则会伤及内脏。 (2)腹腔注射 注射腹鳍基部,注射角度为30,45度左右,深度为1,2厘米。 (3)肌肉注射 一般在背鳍下方肌肉丰满处,用针顺着鳞片向前刺入肌肉1,2厘米进行注射。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并用碘酒涂擦注射口消毒,以防感染。注射中若关鱼挣扎骚动,应将针快迅拔出,以免伤鱼。 4、注射时间 生产上,为了控制鱼在早上产卵,以利工作,应根据天气,水温和效应时间,确定注射时间。一般一次性注射多在下午进行,次日清晨产卵。两次注射时,则根据第二次注射的时间,一般第一针在早上9时左右进行,第二针在当日6,8当日时进行。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向后移1,3小时,以便产卵时水温较高。 (六)效应时间 亲鱼注射完催产剂后(两次或三次注射从最后一次注射完成算起)到开始发情所需的时间叫效应时间。效应时间根据不同情况从几小时到20几小时不等。效应时间的长短主要由水温决定,水温高效应时间就短,反之则较长。一般两次注射比一次注射效应时间短。水温和注射次数与效应时间的关系。一般垂体效应时间比绒毛膜激素短,绒行膜激素又比类似物短。通常鳙鱼效应时间最长,草鱼效应时间最短,鲢鱼和青鱼效应时间相近。 第一针注射到第二针注射第二针注射到开始发情第二针注射到产卵和适宜水温(?) 相隔时间(时) 的间隔时间(时) 人工授精的时间(时) 20,20 10 10,11 11,12 22,23 8 9,10 10,11 24,25 8 7,8 8,10 26,27 6 6,7 7,8 28,29 6。 5,6 6,7 (七)发情、产卵和鱼卵卵收集 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在激素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效应时间,产生性兴奋现象,雄鱼追逐雌鱼,这即是发情。开始时不激烈,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使水面形成明显的波纹的漩涡,激烈时甚至能跃水面。一般草、鲢鱼较青、鳙鱼明显。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必须有专人值班,密切注意鱼的动态。一般在发情前2小时开始冲水,发情约半小时后便可产卵。若产卵顺利,一般可持续2小时左右。受精卵在水流的冲动下,很快进入集卵箱,当集卵箱中出现大量鱼卵时,应及时捞取鱼卵,经计数后放入孵化工具中孵化,以免鱼卵在集卵箱中沉积导致窒息死亡。产卵结束,可捕出亲鱼,放干池水,冲放池底余卵。 亲鱼产卵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如下: 1、全产 雌鱼腹部已空瘪,轻压腹部仅有少量卵粒及卵巢液流出。这是最正常的结果。 62 2、半产 雌鱼腹部稍许缩小,但未空瘪。若此时轻压腹部有较多卵了流出,过说明雌鱼卵已完全成熟,未产原因可能是雌成熟度差或个体太小,或亲鱼受伤较重,或水温太低等原因所致。若轻压鱼腹只有少量卵子流出,这说明鱼卵尚有相当部分未成熟,这可能是雌鱼成熟度较差,或催产剂量不足,遇此情况可将亲鱼放回产卵池,过一会它可能会再产。 3、难产 一般又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1)雌鱼腹部变化不大,轻挤鱼腹无卵粒流出。原因可能是催产剂有问题或未将催产剂注入鱼体,遇此情况可再另行催产。也可能是亲鱼成熟度太差,遇此情况放入产后亲鱼池中与产后亲鱼一起培养。 (2)雌鱼腹部明显膨大,轻挤鱼腹无卵粒,但有混浊液体或血水流出。取卵检查,可见卵无光泽,无弹性,易与容器粘连。这可能是卵巢组织已退化,并由于催产剂的影响而吸水膨胀。这种鱼很易发生死亡,需放入清新水体精心护理。 (八)人工授精 用人工方法采取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将它们混合后使之完成受精过程即叫人工授粉精。进行人工授粉精需密切注意观察发情鱼的动态,当亲鱼发情至高潮即将产卵之际,迅速捕起亲鱼采卵采精,并立即进行人工授精。1、干法人工授精 将普通脸盆擦干,然后用毛巾将捕起的亲鱼和鱼夹上的水擦干。将鱼卵挤入盆中,并马上挤入雄鱼的精液,用羽毛搅动,使精卵混匀,再加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3分钟,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其充分受精,然后倒去浑浊水,再用清水洗3,4次,待卵膜吸水膨胀后移入孵化器中孵化。2、湿法人工授精 脸盆内装少量清水,由两人分别同时将卵和精液挤入盆内,并由另一人同时用羽毛轻轻搅动或摇动,使精卵充分混匀,其他同干法人工受精。3、半干法人工授精 将精液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与挤出的卵混合的授精方法。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干法人工授精,值得注意的是亲鱼精子在淡水中存活的时间极短,一般在半分钟左右,所以需尽快完成全过程。 (九)鱼卵计数法 1、体积法 用容器量出鱼卵的总体积,再测出单位体积的鱼卵数,用总体积乘以单位体积的鱼卵数即可。此法注意:防止水不均匀引起的鱼卵密度的变化,若卵已开始吸水,则应待充分吸水膨胀后再测定。 2、重量法 用雌鱼产卵前后的重量之差作为雌鱼的产卵量,再乘以单位重量的卵粒数。一般按草、鲢鱼未吸水卵700,705粒/克,鳙鱼未吸水卵600,650粒碗计算。 (十)产后亲鱼的护理 亲鱼产卵后体质十分虚弱,再加上催产过程中极易受伤,稍不注意便会导致亲鱼死亡,因此对产后亲鱼的护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产后亲鱼应放入水质良好,溶氧充早的池塘精心饲养,使它们尽快恢复体质。若是受伤亲鱼可用各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软膏涂抹伤口,也可用1%孔雀石绿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涂抹。伤情较重的,可同时注射脊霉素(剂量为1万国际单位/公斤体重)或10%的磺胺噻唑钠(剂量为0.2克/尾)。 5、其它鱼类的人工繁殖 鲤鱼的人工繁殖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孵化效果。 (亲鱼培育) 63 性别 体形 胸 腹 鳍 腹部 生殖孔 光滑(没有或很少追成熟时膨大松软、雌 背高、体宽、头小 较大、略红肿、凸出 星) 外观饱满 狭小而略硬、成熟生殖季节胸、腹鳍及雄 体狭长、头较大 时轻压后腹部有较小、略向内凹 鳃盖有追星 精液流出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雌鲤一般2龄,雄鲤1龄以上达性成熟。一般3,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期发展到第?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期,8,9月进入第?期,12月进入到第?期,并以此期越冬,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3,4月;黄河流域为4,5月;东北地区为5,6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2龄以上、体重1公斤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5公斤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身体健康、强壮,体形好,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池塘饲养的为好。亲鱼池面积一般为1,3亩,水深1.5米左右,每年要清塘一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0,150公斤/亩,也可以混养少数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突然升高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混养一塘。鲤鱼为杂食性,含量较大,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天然饵料充足。注意产卵前10,15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以利于性腺的发育。 (二)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0.5,1亩较好,水深1,1.5米。应选避风、向阳、淤泥少,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放鱼前7,10天用生石灰等清塘,注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一般是用鱼苗饲养池兼作孵化池,鱼苗在其中孵出后,就地进行饲养。要求池塘面积1,2亩,水深0.7,1米,放鱼前要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粘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在上面发育。通常将人工设置的供卵随着物称为鱼巢。扎制鱼巢的天然材料,只要质地柔软,纤细须多,在水中易散开不易腐烂的均可利用。生产上常用水草(聚草、金鱼澡等)、杨柳根须、棕榈皮、蕨类植物等,一在又发展了人造纤维制作的鱼巢,更加经久耐用。鱼巢材料经经消毒处理后,扎制成束,大小合适,不疏不密,然后将其绑在细竹竿或树条上。常见的设置方式有悬吊式和平列式。一般鱼巢布置在岸边1米左右的浅水处,将竹竿沉入水下10,15厘米,使鱼巢呈漂浮状态。管理时根据着卵情况注意鱼巢的及时换取。 3、配组产卵 鲤鱼在一般江湖、池塘中均能自然产卵,当春季水温升高到18度左右时,即开始产卵繁殖。雌雄分养的亲鱼需要并池配组,宜在晴暖无风,或雨后初晴的天气,选择成熟较好的雌雄亲鱼,按1:1比例配对,并人产卵池产卵。一般午夜开始到翌日早晨6,8时产卵最盛,到中午停止。 (三)人工授精 当自然产卵因天气影响,产卵不多,拖的时间太长时,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可以促使卵 64 子成熟,产卵多,出苗整齐。鲤鱼的催产激素的剂量要求不很严格,脑垂体、绒毛膜激素和类似物对鲤鱼的催产都是有效的。雌鱼的注射剂量垂体4,10毫克公斤或绒毛膜激素1500,2000国际单位公斤或释放激素类似物35,100微克/公斤,也可任取两种激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雄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均采用一次注射法。注射液的配制和注射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注射一般在下午4,5时进行,注射完后将亲鱼放入人工授精,鲤鱼卵未遇水不呈粘性,一般采用干法授精。先将亲鱼体表擦干,挤卵入盆,随即将精液挤于卵子上面,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充分接触,加水使其受精,将受精卵均匀地撤在预先放在浅水中的鱼巢上孵化。 (四)孵化 1、池塘孵化 目前生产上多直接使用鱼苗培育进行孵化,以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和损失。将粘有鱼卵的鱼巢放入池中水面下10厘米并固定,每亩水面可放25,30万粒卵左右,若以60%的成活率计算,每亩鱼苗的密度为15,18万尾。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取了,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随着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为鱼苗能主动游泳觅食时,才能去掉鱼巢。 2、淋水孵化 将着卵的鱼巢放在室内悬吊或平铺在架子上,用淋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此法能人为控制孵化时室内温度、湿度,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具有孵化速度一致,减少水霉危害,孵化不受气象变化影响等优点。当胚胎发育到发眼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到孵化池内孵化,注意室内与水池温度相关不超过5度。 3、脱粘流水孵化 鲤鱼产的粘性卵在人工授精后,将其粘性除掉,再用家鱼的孵化设备进行流水孵化。采用此法可以避免敌害的侵袭,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适于大规模生产,不用制作鱼巢,节约材料和人工。 )泥浆脱粘法 先用黄泥土合成稀泥浆水,一般5公斤水加0.5,1公斤黄泥,经40目网(1 布过滤。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水中,不停地翻动泥浆水2,3分钟,将脱粘后的卵移入网箱中洗去少将,即可放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 (2)滑石粉脱粘法 将1.00克滑石粉即硅酸镁再加20,25克食盐溶于10升水中,搅拌成混合悬浮液,即可用来脱粘鲤卵1,1.5公斤。操作时一面向悬浮液中慢慢倒卵,一面用羽毛轻轻搅动,经半小时后,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漂洗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 鳜鱼的人工繁殖 (一)鳜鱼的繁殖习性 人工繁殖是人为地创造鱼类繁殖的条件,让鱼在其中产卵、授精、孵化。因此,进行人工繁殖,必须先详细、具体地搞清楚鱼在自然环境下是怎样繁殖的,需要哪些繁殖条件。 翘嘴鳜从出生到能产卵孵化,雄性需要1年的时间,雌鱼需要两年的时间。达到性成熟的亲鱼每年在5,7月间进行繁殖,以农历立夏到端午是产卵盛期。各地的繁殖时间不同,是因为水温的原因。21?,23?是鳜鱼产卵的适宜水温。产卵季节,亲鱼喜欢选择那些有一定水流的湖泊入水口、出水口或是湖岸水浅滩而且水草丛生、水流平缓的坚硬底质处产卵。繁殖期间,亲鱼吃食明显减少,也不具有婚姻色和追星等明显的副性征。产卵一般在雨后湖水猛涨的夜晚或黎明之前,分多次产卵,一般能持续4,8小时。翘嘴鳜的卵黄色,里面有1个油球,能浮在流水中,在静水中沉底。大眼鳜每年的繁殖时间比翘嘴稍晚,因为它生活在江河上游,水温低。鳜鱼卵孵化依水温的不同,一般经43,62小时孵出。孵出的翘嘴鳜和大眼鳜鱼苗有明显不同:翘嘴鳜身上是墨绿色斑块,大眼鳜身上是黄褐色斑块。 1、亲鱼的雌雄鉴别 65 部位 雌 鳜 雄 鳜 下颌 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 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 生殖孔 腹部3孔,生殖孔位于中间,呈“一”字形 腹部2孔,生殖孔和排屎孔合2为1,在肛门后 腹部 膨大,柔软,轻压有卵粒流出 不膨大,轻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鳜鱼的雌雄在幼体时较难辨别。性成熟后,尤其在繁殖时期雌雄个体较容易区别。雌鱼下颌前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生殖孔外观呈“一”字形,在肛门与排屎孔之间,呈桃红色;腹部膨大,柔软而富有弹性,提起尾部,两侧卵块明显可见,用手轻压腹部,有少许胶状卵液和浅黄色卵粒流出。雄鱼下颌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腹部有2孔,生殖孔和排尿孔合为1孔,在肛门之后,叫泄殖也;轻压成熟雄鱼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后能自然散开。] 2、亲鱼的挑选 亲鱼是指用来繁殖的、性成熟的鱼。亲鱼挑选要在繁殖前,8,9个月进行,即繁殖前1年的秋天。亲鱼可以从湖泊中用单层胶丝网捕捞,水库中捕捞要用单层尼龙刺网,也可以从人工饲养鳜鱼的池塘或网箱中挑选,还可以从本单位专池精心培育中挑选。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同一鱼声中的雌雄鱼配组繁殖,以免引起近亲繁殖,使鱼的抗病力、生长速度等性状退化。选择亲鱼时,要注意以下5点: (1)体形 翘嘴鳜的躯体呈菱形,选择亲鱼时,要挑选从背部到腹部的垂直距离大的,并且这个距离越大越好。 (2)体色 翘嘴鳜体色是黄绿色,大眼鳜体色是古铜色(黄褐色),因此选择亲鱼时要选黄绿色的翘嘴鳜,而不要选古铜色的大眼鳜,即使一群鱼在大眼鳜的个体最大,也不要选。 (3)体质 要求无伤、无残、无病、体表没有寄生虫寄生,而且要挑选身体胖大的,越胖越好。 (4)体重 翘嘴鳜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一般年底能长到0.5千克左右,个别大的个体能长到1千克以上。因此,选择雌性亲鱼要选2千克以上的个体,选择雌性亲鱼也要选1.5千克以上的。当然,最好是雌雄亲鱼体重长相差不大。挑选亲鱼时,也可以通过挤压鱼腹鉴别雌雄,有精液的是雄鱼,没有精液流出的是雌鱼,体很重而没有精液的一定是雌鱼。 (5)雌雄比例 挑选了的亲鱼中,雄鱼要多于雌鱼,雌、雄比例最好要达到1;2。如果供挑选的鱼中,雄鱼达不到要求数量,雌雄比也可降至2:3,最少也不能低于1:1。 3、亲鱼专池培育 挑选了的亲鱼在越冬后一开春,要加强投喂,进行强化培育,使它们的性腺发育得更好,成熟得更早,产更多的卵。亲鱼培育池不宜太大或太小,最好在1000,2000平方米。培育池应具备如下条件:水深1.5米,池底淤泥少或没有,临近水源、产卵池或孵化环道,排灌方便,配套增氧机,平时最好有长流水入池,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正对阳光、五指并拢,伸直手掌,垂直插入水面以下,刚刚看不到中指尖时,中指尖到水面的垂直距离)高,溶氧充足,池边生长着眼子莱、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亲鱼入池前半个月,清整池塘,挖出过我淤泥,疏通进、排水口,加固池埂,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按带水清塘,每667平方米(1亩,下同)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千克,用水化开后立即趁热全池泼洒;或者进行干池清塘,将池水排至5厘米深,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堆在池的四角和中央,一边用铁锹撩水溶化,一边用铁锹撩起石灰浆均匀泼洒。清塘后7,8天,放入小鲫鱼试水,或者舀出1盆水放入小鲫鱼,1昼夜小鲫鱼活动正常,说明毒性已消失,就可以放鱼了。放鳜鱼亲鱼前,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尾重150,200克的健康体壮的大鲫鱼500,700尾,每天投喂颗粒饲料,让鲫鱼产卵,孵出小鱼后供鳜鱼亲鱼摄食。鲫鱼只要温度适宜,一年中春、夏、秋3季都可产卵,十分适合作饵料鱼用。鲫鱼放入后几天,按每667平方米池塘70千克左右放入挑选好的鳜鱼亲鱼。如果池塘内保持长流水,放养密度可以 66 适当增加至100千克左右。在鳜鱼亲鱼培育期间,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投饵、冲水和巡塘3项。亲鱼的饵料鱼以小鲤鱼、小鲫鱼等底层鱼最好如果没有小鲤鱼、小鲫鱼,也可以用麦穗鱼、缎虎鱼、鲭皱等野杂鱼代替。用鲢、鳙鱼种喂鳜鱼不如用底层鱼喂养的效果好。在大鲫鱼孵出小鲫鱼之前,适当投喂一些小活鱼,当发现池中小鲫鱼增多时,可以停止喂小活鱼,但是产卵有,要追加喂两次饵料鱼,每次每667平方米投喂100千克。流水的刺激对鳜鱼性腺发育十分重要。静水池塘在开春后,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排掉部分老水,然后灌进一部分新水,换水后水位要低于原水位,保持60厘米左右浅水,以便阳光暴晒使水温升高。以后每周这样冲水1次,当水温升到20?以上时,要增大换水频率,每2,3天换水1次,每次要求使池水水位提高10厘米。当然,流水池塘培育更好。 培育期间还要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巡坟,观察水质情况,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观察饵料鱼多少和鳜鱼亲鱼摄食情况,随时补充饵料鱼,或者捞出过多的饵料鱼;如果发现有鳜鱼患病或活动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治病;还要经常观察鱼群活动情况,防止浮头。一般鱼池早晨出现浮头,太阳出来后就沉下去了,属正常现象;如果:太阳出来后还不下沉,有人过来也不下沉,说明缺氧严重,要赶快开增氧机或冲水。水温在20?以上时,半夜也要巡塘1次,如发现浮头,要及时开增氧机。尤其是阴雨 、闷热天,更要多加注意。设有增氧机的池塘最好充分充分增氧机。开增氧机的规律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鱼池大开机时间长,鱼池小开机时间短。 4、亲鱼套养 鳜鱼亲鱼单独培育成本偏高,生产中常采用家鱼亲鱼池套养鳜鱼亲鱼。家鱼亲鱼一般都较大,不会受到鳜鱼亲鱼的伤害。家鱼亲鱼池的载鱼量较低,而且池中有一定数量的野杂鱼,可以供鳜鱼 67平方米放40,50尾挑选好的鳜鱼亲鱼,并要投放10千克的饵料鱼,再加上摄食。套养时,每6 池中原有的野杂鱼,就基本上够鳜鱼吃的了。平时巡塘要注意观察小鱼数量,如发现数量不足,就在适当追加投喂,饵料鱼一般用鲢、鳙鱼的仔口鱼种。套养期间,要定时冲水,1天1,2次,每次1小时左右,冲水时进水的排水量要一致。盛夏炎热季节,要常巡塘,防止浮头,尤其在半夜和黎明前,发现缺氧,立即开增氧机。因为鳜鱼亲鱼喜欢活水,所以水源充足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 5、繁殖前的准备 繁殖前,要先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物品。 (1)产卵池和孵化设备 产卵池和孵化设备的准备要根据繁殖规模的大小来决定。大规模繁殖要有专门的产卵池和孵化环道、孵化缸、孵化桶,要刷洗、消毒,疏通进排水口,堵塞池壁漏洞,准备好几套消过毒的环道滤网和收卵网箱等;小规模繁殖可以用小水泥池产卵,用脸盆、水桶、水族箱、玻璃缸等孵化。所有用具事先都要刷洗干净,用84消毒液消毒,清水冲洗后备用。 (2)孵化用水 孵化用水最好用井水,使用前要暴晒。河水、池塘水中有敌害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使用前1周每立方米水体要用20克漂白粉彻底消毒,使用时用筛绢过滤。自来水落石出也可以,但必须暴晒5,7天。所以最好要建两个2000,3500平方米的蓄水池,事先蓄满水,处理后轮流使用。 (3)催产药物 鳜鱼催产用3种药物-鲤鱼或鲫鱼的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可以单独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混合使用催产效果更好。常用混合剂量是: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脑垂体1.5-3毫克+HCG800,1000单位,或者脑垂体5-8毫克+LRH-A50,100微克,或者脑垂体5毫克+HCG500单位+LRH-A50微克,或者HCG1500,2500单位+LRA-A200-400微克等;雄鱼剂量减半。脑垂体要从新鲜活鱼体内采。取两年上的鲤鱼或鲫鱼,用刀劈去鱼的头盖骨,用水冲去头骨下组织,露出脑,将脑用镊子翻过来,可以看见脑下有1个乳 67 白色小球,这就是脑垂体。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在丙酮里浸洗12小时,洗脱脑垂体里的水分和脂肪,然后放在滤纸上晾干。晾干后放在棕色玻璃瓶中,阴凉处可以保存2年仍然有效。用时,用研钵研磨成粉,加入林格氏液,配成悬浊液,离心或静置后取上清液备用。使用激素时,按每尾鱼注射1毫升液量,将药物溶解在林格氏液中备用。林格氏注是用1000亳升蒸馏水、7.5克氯化钠、0.2克氯化钙、0.4克氯化钙充分溶解后配制而成。 (4)繁殖用具 包括运送亲鱼和注射时用的担架、脸盆、手巾、注射器、针头、研钵、羽毛、量筒、烧杯、温度计等。这些用具该刷的刷,该洗的洗,该消毒灭菌的要消毒灭菌。 6、人工催产 当水温稳定在21?,23?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人工催产时,两个人合作进行。一个人把亲鱼放在布担架上,用毛巾包住,露出注射部位,另一个人注射药物。注射方法有肌肉注射和体腔注射两种。肌内注射部位在侧线和背鳍之间的肌肉,用针头挑开鳞片后刺入肌内;体腔注射部位在胸鳍基部,针头朝向鱼头部方向,与鱼体呈45?角刺入,缓缓推入药液,拔出针头后,用手轻轻按住针眼,以防止药物流出。一般生产中常用体腔注射法。生产上常用两次注射法,就是雌鱼的催产药物要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全剂量的20%,30%,8,14小时后,注射剩余剂量,而雄鱼则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次注射完全部和剂量。对一些性成熟较差的雌亲鱼,则采用三次注射法,即提前1周对雌鱼进行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LRH-A20,50微克或脑垂体0.5,0.8毫克;第二、三次注射的剂量和时间与两次注射法相同。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2或2:3的比例放入产卵池。 7、产卵授精 人工催产后的鳜鱼亲鱼,可以进行自然产卵授精,也可以进行人工授精。 )自然产卵 鳜鱼的自然产卵可以在家鱼产卵池里进行,也可以把亲鱼直接放到孵化环道(1 里产卵。产卵池保持30,50厘米深的水,最好是微流水。每3平方米放1组亲鱼(1雌2雄或2雌3雄)。亲鱼从第二次注射后到雄鱼追逐雌鱼,发情产卵,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叫效应时间。十几个小时以后,亲鱼开始浮上水面,雄鱼紧跟在雌鱼后面,沿池壁顶水游动,相互纠缠交尾,交尾时常翻起阵阵水花,响声很大。这样完成一次产卵后,亲鱼沉到水下休息,不久又重复追逐交尾产卵,往往好几次才行,持续时间长达3,6小时。在微流水情况下,亲鱼产的卵都沉到水底,待亲鱼产完卵安静以后,将亲鱼从产卵池捞出,加大水流,将卵冲起,随水流流出产卵池,进入收卵网箱。在产卵期间要派专人看管,观察亲鱼动静,维护环境安静,避免老鼠、水蛇、翠鸟等敌害动物靠近。要注意调节产卵池水流,流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亲鱼顶着逆流水,消耗大量体力,不利于产卵;太小,卵易沉积,会缺氧。一般估计发情前2,3小时,就是第二次注射激素后12,16个小时,加快水流,使水流速达到每秒20厘米,既增加对亲鱼刺激的力度,又能在亲鱼产卵后将卵刚刚冲起漂浮。 (2)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是用人为措施使成熟的精、卵结合而使卵受精。注射催情激素后的鳜鱼亲鱼暂养在网箱或产卵池里。10小时后,每隔半小时检查1次。检查的方法是捞出雌鱼,轻压腹部,若有一粒粒的卵产出,应赶忙用手捂住生殖孔,准备好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如果挤出的是成协和的黄色液体,说明还未成熟,要等一段时间再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时,应由两个人操作。1个人把雌鱼用毛巾擦干,把卵挤在干净的盆内,另1个人马上把雄鱼的精液挤出,用羽毛轻轻搅拌1分钟,加少量的水,再搅拌几下,静置1分钟。再把60克孔雀石绿溶解在1立方米水中,用捞海盛卵,浸入该溶液3秒后,提起捞海,用清水漂洗几遍,将卵倒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桶)内孵化。 68 8、人工孵化 鳜鱼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可以用静水充氧孵化法,也可采用流水孵化法。 (1)静水充氧孵化法 这种方法需要的器具有空气压缩机(充氧泵)、通气总管、岔管、支管、气泡石和脸盆、木桶或玻璃缸、水族箱等。1台空气压缩机连接上通气总管和岔管,总管分出十几条支管,每支管装有1个气泡石,气泡石沉到脸盆、木桶或玻璃缸、水族箱的底部,将鳜鱼受精卵均匀、稀疏地洒在这些容器底部,不要堆积,容器中倒入15厘米深的水。打开气泵,持续不断地向容器中充氧。每天早、中、晚、夜4次换水,每次换掉容器中水的1/4,1/3,换水后还要用吸管吸出死卵、未受精和染了水霉病的卵。这些卵若不吸出,会传染其他好卵。正常的受精卵晶莹透明,呈黄色;死卵、未受精卵和染了水霉病的卵,颜色是乳白色,不透明。静水充氧孵化法操作简单,搬动方便、用水量小,只是孵化率要比流水孵化法低。 (2)流水孵化法 流水孵化法用家鱼孵化用的孵化环道。孵化桶、孵化缸孵化。孵化环道用砖和水泥砌成,有单层环道和双层环道,原理是一样的。环道中安装一圈鸭嘴喷头,持续向环道内注水,形成环道内有流水环境。环道内壁是一圈滤水纱网,环道中心是出水管,上有许多直径4,5厘米的出水口。水流通过滤水纱网,进入环道中央,通过出水口排出。受精卵放在环道中,被流水冲起,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有充足的溶氧进行孵化。孵化桶和孵化缸结构相同。孵化桶是专门定做的塑料桶,上面是1个口径大的倒置的圆锥塔形,下面是1个口径小的倒放的圆锥,连接在一起后,在连接处粘上1圈倒八字形的滤水纱网,底部圆锥尖处安装进水口,上部桶体安装出水口。孵化缸可以用大一点的普通瓦缸自己制作,先在缸底中央凿1个直径2厘米左右的圆口子,安上1根外径2厘米、内径约1.5厘米、长15厘米的塑料管,缸外露5厘米,缸内约10厘米,然后在缸内底部用水泥抹约10厘米厚,让塑料管刚露出水泥面就行。然后用水泥把缸内壁抹成倒放的圆锥形,锥底距缸口15厘米。在这个地方安装倒八字滤水纱网,纱网上面的缸壁上要安装出水口。孵化时,受精卵放在桶、缸内,水流从桶、缸底冲入,将卵冲起孵化,溢满的水通过滤水纱网,从桶、缸上部流出。 (3)孵化期间要注意的事项 ?水质 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污染,无敌害。符合这些条件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的水和井水、自来水都能用,但在用之前要处理一下。要建两个大的蓄水池,面积为2000,4000平方米。自来水和井水要在池中暴晒5,7天后使用,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给井水增氧、调温。来自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的水要用密眼网布过滤,滤去水中的剑水蚤、蝌蚪等敌害生物,也可以先抽到蓄水池消毒时间要错开,以便轮渡使用,绝不能断水。孔雀石绿消毒浓度是每立方米加10克孔雀石绿,硫酸铜消毒浓度是每立方米水加1克硫酸铜。 ?水流速度 流水孵化过程中水流速度控制是至关重要求。流速小了,卵容易沉底堆积,缺氧憋死;流速大了,影响受精卵孵化率。合适的流速应该是将卵冲起,接近水面时又下沉。如果卵还没到水面就沉下去了,说明流速小了;如果卵始终在水面滚动翻腾,说明流速大了。环道中水流可以每秒20厘米的流速来调节。鱼苗刚孵出时,还要稍微加快一些流速。因为鱼苗刚出来的时候不会游泳,必须借助于水流漂浮起来,才不至于沉底闷死。等到鱼苗的卵黄囊吸收干净了(孵出后3,4天),再降低流速,让鱼苗自由游动。 ?水温 鳜鱼正常的孵化温度范围是20?,32?,最适25?左右。在这个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越快。因此,在孵化期间要注意保温,昼夜温差绝不能超过3?,如果遇到寒流、冷雨,要想方设法加温或保暖。 ?溶氧 鳜鱼受精卵孵化期间和鱼苗出膜后需要溶氧都很高。静水孵化中最好要自备小型发电 69 机组,一旦发生停电现象,要启动发电机供充氧泵使用,不能使充氧泵停转。流水孵化中,除孵化用水要充分暴晒增氧外,也要用叶轮式增氧机在蓄水不也中充气增氧。 ?放卵密度 无论是静水孵化,还是流水孵化,放卵密度都要适宜。静水孵化中每平方米放卵2万粒左右,流水孵化中,孵化环道放卵密度应稀,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放卵30万粒左右,孵化缸每100升水体放卵5万粒左右。 ?日常管理 鳜鱼受精卵孵化期间,工作人员要排好班,轮流值班,日夜有专人看守,不能有偷懒溜号现象发生。工作人员要做的工作如下:一是防止停水。一旦遇有停水事故,一面用木板、桨叶划水,使鱼卵或鱼苗继续翻动;一面启动应急设备,抽水供应。二是防止停电。电的供应在孵化期间尤其重要,既需要它抽水,又需要它增氧,所以不能有断电现象。要事先备有发电机,一旦断电,马上启动,自已发电抽水、增氧。三是防止逃苗。尤其孵化环道、孵化缸(桶)中,常常因为水中的大量杂物和有害生物聚积在滤水纱网上,堵塞纱网,使水无法通过,进入出水管,致使环道和缸(桶)内水位上涨,溢出,造成损失。尤其是在鱼苗破膜后,卵膜难以溶解,更易堵塞纱网。所以工作人员对纱网要勤观察,勤洗刷,未破膜时每隔1小时刷1次,估计快破膜时每隔半小时刷1次,发现有鱼苗破膜后,每10,15分钟刷1次;鱼苗出膜高峰期除要随时刷洗外,还要用小捞海捞出过多的卵膜。四是防止卵膜早破。过熟或者还没有成熟的卵子弹性差、卵膜薄,受外力作用易引起破裂。当胚胎发育到尾芽期以后,就会有一些卵子的卵膜出现皱褶现象,这些卵膜皱褶的卵子易粘附在滤水纱网上,常常因为洗刷纱网时操作不慎或水流过大,而引起卵膜早破,胚胎提前出膜。这些早出膜的胚胎,由于失去了卵膜的保护,而发育成畸形怪胎。生产上常用5,10克/米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卵。经过高锰酸钾处理的鱼卵膜较为牢固,不易破损,能有效地防止提前脱膜。五是调整喷头。有的时候由于孵化设施制作不够理想,造成局部有鱼卵或鱼苗堆积。这时应该有专人用桨叶或水瓢对积压鱼苗的地方进行搅动,或对喷头鸭嘴的偏角进行调整,以解决压卵和压苗的问题。有时会看见油花浮出水面,这是由于局部摩擦而把胚胎磨破,释放油球的结果,可以用调节流速和调整喷头鸭嘴偏角的办法来觖。六是防治病害。鳜鱼卵易患水霉病,因此在鱼卵进入孵化器 ,100克/米3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鱼卵3,5分钟来预防。在低温(20?以下)发现前,用60 病情,马上用孔雀石经溶液在环道中泼洒,使水呈微绿色,待绿色消失后,再连续泼1,2次。静水孵化器中泼洒1,3克/米3的漂白粉,1小时后更换新水。对敌害生物的预防则通过消毒蓄水池中孵化用水和两遍过滤孵化用水的方法进行。 9、出膜 在20?,25?水温下,受精卵需要43,60小时开始出膜。刚出膜的鱼苗游动能力差,拖着大大的卵黄囊,不摄食。这时要加快水流,以免其沉积缺氧。3天后,鱼苗的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平游了,也长出了锋利的牙齿,可以摄食了,这时开始鱼苗培育。 十三、饲料肥料 1、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选择 鱼的营养需要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含氮高分子化合物。饲料蛋白质被鱼体摄食 70 后,必须于鱼的消化道中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鱼体吸收利用。氨基酸构成决定了蛋白质的质量。已经证明,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10种。不同种鱼要求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所占的比例不同,如果饲料蛋白质中10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与鱼类的需求相一致,则称为平衡蛋白质,如果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必需氨基酸不足,不仅会使鱼生长缓慢,而且还可以诱发某些疾病,如蛋氨酸和色氨酸缺乏,可使鱼患白内障。在10种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是鱼的限制性氨基酸。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要受鱼类种类、年龄、规格以及生活水域生态条件的影响,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由表看出,肉食性鱼类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杂食性鱼类要求较低,一般为30%,40%,草食怀鱼类最低为30%以下。同时又和鱼的年龄关系很大,仔鱼、幼鱼生长旺盛对蛋白质要求高,成鱼生长慢对蛋白质要求低。 (上表为主要养殖鱼类饲料蛋白质最适合量参考表(%)下表为几种鱼类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占蛋白质的比例(%) 养殖鱼类 苗龄培育期 种龄培育期 食用龄培育期 鲤鱼 40,50 35,40 30,35 青鱼 40 35 30 草鱼 32 25,27 22,25 团头鲂 34 30 25,30 鲫鱼 40 35 30 罗非鱼 40 35,38 30 虹鳟 45 40,45 28,35 鲮鱼 40 36,38 32 美国海鲶 35,40 30,35 28,35 鳗鲡 48,50 45 41 饲料 中蛋鱼名 必需氨基酸 白质 含量 鲤 精氨组氮异亮亮氨赖氨蛋氨苯氨苏氨色氨缬氨38.5 鱼 酸 酸 氨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青 40.0 2.70 1.00 0.80 4 2.40 1.10 0.80 1.30 1.00 2.10 鱼 草 28.0 1.40 0.50 0.80 1.5 1.58 0.75 1.58 0.80 0.09 0.98 鱼 团 头 30.0 2.06 0.61 1.43 2.1 1.92 0.62 1.35 1.39 0.20 1.51 鲂 (二)脂肪 脂肪是鱼类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所产生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5倍,又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也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特别是能供给鱼体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在鱼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提供,缺乏这会引起鱼代谢紊乱,营养障碍,生长停滞,体弱多病。鱼类中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和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鱼类对脂肪有特殊的利用能力,其利用率可达90%以上。不同鱼种对饲料中脂肪需要量也不是 71 没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一般鱼饲料中应含4%,18%的脂肪,并且水温高时脂肪含量要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如温度低于23?,鲤鱼饲料脂肪含量为8%,10%,水温高于23?为10%,15%,但脂肪过量,如肝脏中脂肪积聚过多等会引起鱼体不适。草鱼饲料中脂肪含量控制在3%,8%,鲤鱼为4%,15%,团头鲂为2%,5%,尼罗非鱼为5%,9%,其他肉食性鱼类饲料中脂肪含量也在5%,8%之间。 (三)糖类 糖类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则饲料的利用率下降,鱼代谢紊乱,鱼体减瘦。摄入量过多,超过鱼对糖的利用能力限度,多余部分则合成脂肪,长期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脂肪肝,使肝功能减弱,解毒力下降,鱼体呈肥胖型。鱼类对糖类的利用因鱼的种类、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草鱼由于长期摄食糖类高的食物,因此它对饲料中糖类适应能力强,饲料中糖类含量高达40%以上;杂食性鱼类对佃料中糖类适应范围在30%,40%;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适应能力较差,一般要求饲料中糖类的含量在20%以下;鱼类对糖类的利用能力随糖类的种类而不同,以单糖最高,其次是麦芽糖、半乳糖、蔗糖、糊精和淀粉,利用率最差的是半纤维和纤维素。由于大分子的纤维素几乎不能为大多数鱼类消化吸收,因此一般鱼类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草食性的草鱼及团头鲂,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宜超过17%,杂食性的鲤鱼不宜超过12%,而肉食性鱼类不宜超过8%。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鱼体内物质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特殊营养物质。它既不是构成机体结构的物质,又不能提供能源,但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鱼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机体的抗病力。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发球脂溶性维生素,伴随脂肪而被吸收,并且可以贮存在鱼体脂肪内,在鱼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泛酸、烟酸、叶酸、维生素B,胆碱、肌醇、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们不能在体内贮存,所以需要不断地从饲料中供给。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必不可少。缺乏维生素的鱼会患各种疾病。缺少维生素A,会降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致使水肿,肾出血,影响生长等;缺少维生素K,血液不易凝固,产生内出血;缺少维生素B1,造成鱼体畸形,神经炎,消化系统紊乱;缺少维生素B6,产生水肿、皮炎、眼球突出、运动失常,增重减慢;缺少维生素C影响骨骼发育及生长;缺少烟酸,则产生贫血,消化道障碍,神经功能受阻;缺少胆碱,脂肪代谢受阻,患脂肪肝。 (五)无机盐 无机盐是鱼类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酶系统的催化剂,在体液内作为离子存在,与渗透压和pH值调节有关,有促进生物生长的生理功能。根据无机盐在体内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钙、磷、钠、氯、镁、钾、硫等,在动物体内占动物体内体重的0.01%以上,称为常量元素。铁、铜、锌、碘、锰、氟、铬、钼、硒等,在动物体内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称为微量元素。淡水鱼类可以通过体表、鳃、鳍等途径吸收水中无机盐,但吸收的量非常有限,必须从饲料中补充。 当饲料中无机盐缺乏时,鱼会产生代谢障碍从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缺乏钙,骨骼发育受阻;缺少磷,鲤鱼头盖骨和鳃盖畸形;缺少钾,鱼体内渗透压失去平衡;缺少镁,骨骼系统和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受影响;缺乏锰,骨骼系统与新陈代谢受影响;缺乏碘,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下降;缺乏钴,鱼食欲不良,生长停止;缺少钼,胚胎发育受阻;缺少硒,性机能受影响。(表为鱼类每千克饲料中无机盐的需要量) 名称 需要量 名称 需要量 名称 需要量 72 钙 5克 氯 1-5克 碘 100-300微克 磷 7克 铁 10-170毫克 钼 极微量 镁 500毫克 铜 1-4毫克 铬 极微量 钠 1-3克 锰 13-50毫克 氟 极微量 钾 1-3克 钴 微量 硒 极微量 硫 3-5克 锌 30-100毫克 鱼用饲料原料 饲料是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它的原料绝大部分来自植物,部分来自动物、无机盐和微生物。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饲料原料可以分成八大类: 粗饲料 100000 粗纤维占饲料干重18%以上者,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 青绿饲料 200000 天然水分在60%以上的青绿植物,树叶及非淀粉质的根茎, 瓜果,不考虑其 折干后的粗蛋白和精纤维含量。 青贮饲料 300000 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调制成的青贮料,及加有适量的糠 麸或其他添加物 的青贮料,及水分在45%,55%的低水分青 贮料 能量饲料 400000 饲料干物质粗蛋白小于20%,粗纤维小于18%者,如谷实 类、麸皮、草籽 籽实类及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 蛋白质饲料 500000 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大于20%,粗纤维小于18%者,如动物 性饲料、豆类饼 粕类及其他 无机盐饲料 600000 包括工业合成的、天然的单一无机盐饲料,多种无机盐,混 合的无机盐饲料 及加载体或稀释剂的无机盐添加剂 维生素饲料 700000 指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含 某种维生素较多 的天然饲料 非营养性 800000 不包括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内的添加剂 所有 添加剂,其作用不是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而是起着帮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刺激动物生长、保持饲料品质、改善饲料利用和水产品质量的作用物质。 鱼用配合饲料 所谓鱼用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营养需要,将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配方科学合理、营养全面,完全符合鱼类生长需要的配合饲料,特称为鱼用全价配合饲料。 (一)配合饲料的种类 依照饲料的形态可分为粉状饲料、面团状饲料、碎粒状饲料、饼干状饲料、颗粒状饲料和微型饲料等六种。颗粒饲料中照含水量与密度可分为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膨化颗粒料和微型颗粒饲料等四种。依照饲料在水中的沉浮分为浮饲料、半浮性饲料和沉性饲料三种。 依照饲料的营养成分可分为全价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加剂饲料和添加剂四种。 依照养殖对象可分为鱼苗开口料、鱼种饲料、成鱼饲料和鱼饲料四种。 现按形态分类对主要种类分述如下: (一)粉状饲料 粉状饲料就是将原料粉碎,并达到一定程度,混合均匀后而成。因饲料中含水量不同而有粉末状、浆状、糜状、面团状等区别。粉状饲料适用于饲养鱼苗、小鱼种以及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粉状饲料经过加工,加粘合剂,淀粉和油脂喷雾等加工工艺,揉压而成面团状或糜 73 状,适用于鳗鱼、虾、蟹、鳖及其他名贵肉食性鱼类食用。 (二)颗粒饲料 饲料原料先经粉碎(或先混匀),再充分搅拌混合,加水和添加剂,在颗粒机中加工成型的颗粒状饲料总称为颗粒饲料,可以分以下四种: 1、硬颗粒饲料 成型饲料含水量低于13%,颗粒密度大于1.3克/米3,沉性。蒸气调质80?以上,硬性,直径1,8毫米,长度为直径的1,2倍。适合于养殖鲑、鳟、鲤、鲫、草鱼、团头鲂、罗非鱼等品种。 2、软颗粒饲料 成型饲料含水量20%,30%,颗粒密度1,1.3克/厘米3,软性,直径1,8毫米,面条状或颗粒状饲料。在成型过程中不加蒸气,但需加水40%,50%,成型后干燥脱水。我国养殖的现有品种,尤其是草食性、肉食性或偏肉食的杂食性鱼都喜食这种饲料,如草鱼、鳗鱼;鲤鱼和鲈鱼等。软颗粒饲料的缺点是含水量大,易生霉变质不易贮藏及运输。 3、膨化颗粒饲料 成型后含水量小于硬颗粒饲料,颗粒密度约0.6克/厘米3,为浮性泡沫状颗粒。可在水面上漂浮12,24小时不溶散,营养成分溶失小,又能直接观察鱼吃食情况,便于精确掌握投饲量,所以饲料利用率较高。日本主要用于养锦鱼、狮鱼和真鲷。 4、微型颗粒饲料 微型颗粒饲料直径在500微米以下,小至8微米的新型饲料的总称。它们常作为浮游生物的替代物,称为人工浮游生物。饲养刚孵化的鱼苗、虾蟹类和贝类,也称为开口饲料。 (二)配合饲料的配制原则 (一)符合养殖鱼类蕾养需要 设计饲料配方必须根据养殖鱼类的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这是首要的原则。由于养殖鱼类品种、年龄、体重、习性、生理状况及水质环境不同,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与质的要求是不同的。配方时首先必须满足鱼类对饲料能量的要求,保持蛋白质与能量的最佳比例。其次是必须把重点放到饲料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的比率上,使之符合营养标准。再次是要考虑鱼的消化道特点,由于鱼的消化道简单而原始,难以消化吸收粗纤维,因此必须控制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到最低范围,一般控制在3%,17%,糖类控制在20%,45%。 (二)注意适口性和可消化性 根据不同鱼类的消化生理特点、摄食习性和嗜好,选择适宜的饲料。如血粉含蛋白质高达83.3%,但可消化蛋白仅19.3;肉骨粉蛋白质仅为48.6%,但因其消化率为75%,可消化蛋白质为36.5%,高出血粉一倍。又如菜籽饼的适口性差,可能会导致摄食量不足,造成饲料浪费。 (三)平衡配方中蛋白质与氨基酸 设计鱼料配方要考虑蛋白质氨基酸的平衡,即必须选择多种原料配合,取长补短,达到营养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四)降低原料成本 所选的原料除考虑营养特性外,还须考虑经济因素,要因地制宜,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选用适当的添加剂 配合饲料的原料主要是动物性的原料和植物性的原料 ,为了改善营养成分和提高饲料效率,还要考虑添加混合维生素、混合无机盐、着色剂、引诱物质、粘合剂等添加剂。 2、配仓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 饲料配方设计需要计算,方法很多,如方块法、联立方程法、营养含量计算法、线性规划及电子计算。机配方法、试差词整平衡法。使用最多的是方块法又叫对角线法,现举例如下: 如要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40%的次粉和豆饼配翻一个蛋白质含量为30%的日粮,则计算方法如下: 次粉17 40-30=10 30 豆饼40 30-17=13 74 次粉应占比例为:10/(13+10)=43.48% 豆饼应占比例为:13/(13+10)=56.52% 验算:43.48%×17%+56.52%X40%=30% 3、肥料的种类及应用 有机肥料的种类和应用 有机肥料主要有粪肥、绿肥、厩肥、堆肥等。这些肥料含,有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类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肥效较好而持久,但施用后见效较慢,所以又称为“迟效肥料”。有机肥料在水中会腐烂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氨、二氧公碳等)对鱼类生长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施用时,不宜将大量新鲜的有机肥料直接施入鱼池,而应事先将其封闭发酵腐熟后再施为宜。 (一)粪肥 包括人、畜、禽的粪尿等,是一种良效肥,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肥分,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硫、铁等元素,宜作追肥使用。因粪尿中的氮素容易挥发,所以在使用前加盖保存,让其发酵后再用。施用时要因时池制宜,要根据水的深浅、肥瘦和鱼的活动情况来决定用量。使用方法以少量多次的原则,可避免水质突然恶化。 (二)厩肥 厩肥是家畜、家禽的粪尿和垫料的混合物,同样含有较丰富的氮、磷、钾等。但垫料含纤维素多,分解较慢。农村中以粪坑把厩肥积存或堆积腐熟后使用,多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作基肥亩用量500公斤左右;作追肥时,可每隔7天左右施一次,用量约为基肥的十分之一二为宜。具体方法是将厩肥堆放在池塘一角,沉入水中,让其逐渐分解析出肥分,扩散到水中供鱼饵生物利用,效果良好。 (三)绿肥 包括各种野生的无毒、分解快的草类、树叶、嫩枝以及各种栽培作物的茎叶,如三叶草、蚕豆(胡豆)、水花生、水葫芦等,都可以作养鱼的肥料。这些绿肥都易于采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它已可用作混合堆肥的原料,也可以直接沤于鱼池。一般先将草料扎捆,堆放于池边,用石块压于水底的方法,让其沤烂、析出肥分,达到培育浮游生物的目的。 (四)堆肥 堆肥是指利用粪肥和草料混合沤制发酵而成的肥料。制作方法:准备充足的青草和畜、禽粪肥;分量各半。分层堆放地准备好的土坑坑洼洼或粪坑中,先放入一层青草,撒上少量(约1%上下)的生石灰,再放一层粪料,依此装料入坑,最后加水使料完全浸于水中即可,最后用稀泥密封坑口。约经半个月左右即可使用。使用时,揭开一部分封泥,取涵内肥汁泼洒鱼池。 无机肥料的种类和应用 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这类肥料的特点是所含营养万分比较单纯,大多数是一种化肥仅含一二种肥分。施入水中易被分解,很快见效,因此又称其为“速效肥料”。包括有氮肥、磷胆,钾肥和钙肥等。 75 (一)氮肥 氮肥能够直接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养殖业中常使用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高滤食性鱼类和非鲫的饵料量。养鱼常用的氮肥有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和尿素等。这些以铵态存在的氮肥,遇碱性易变成气体挥发而降低肥效,因此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氮肥也是速效肥,宜作追肥,也可作基肥。作基肥时,每亩可施1.5,2公斤,作追肥的用量为基肥的1/4,1/3。 (二)磷肥 常用的磷肥有过磷酸钙和磷矿粉等。池塘中一般都缺乏磷,施用磷肥对促进浮游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物有明显作用。过磷酸钙是一种水溶性速效肥料,含有效磷16%,18%。磷矿粉则是由磷矿石粉碎而成,所含磷化合物主要是难于分解的氟磷灰石,磷的可给性差,肥效也缓慢。使用过磷酸钙作追肥时,亩用量0.25公斤即可。同样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会起化学作用,产生不溶性的磷酸三钙而降低肥效。 (三)钾肥 常见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等,均能溶于水。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体中的钾素较为充足,因此施钾肥的用量不需太我。作基肥亩用量大致为0.5公斤;作追肥施用量为基肥的1/4,1/3即可。草木灰含钾较多,碱性强,与其他肥料混合使用时不能勿略这一特性。使用草木灰时,最好先把灰润湿,然后均匀地撤在池塘中。还应指出的是,草木灰应保持干燥,如果遭雨淋后,其含钾量将会大量流失。通常钾肥与氮肥、磷肥一起混合施用,氮、磷、钾三种化肥在混合肥料中的比例以2:2:1为佳。 (四)钙肥 常用的钙肥有生石灰、消石灰等。施钙肥有多方面的作用,既可以消毒,又可以中和酸性水体并提供水生生物所需要的钙素。其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用的是生石灰,既方便又经济,可作清塘消毒剂,也可作基肥和追肥。 (五)复合肥料 一般的指含有氮、磷、钾三种或其中两种要素而由化学方法加工制成的化学肥料。含有两种要素的叫二元复合肥,如磷酸铵、硝酸钾等,含有三种的叫三元复合肥料,如硝磷酸钾等。此外,也含有三要素和某些其他元素的多元复合肥料。施复合肥可满足植物对多种养分的需要,其肥效优于其它化肥,并且贮藏、运输也比较方便。 施肥应注意的事项 施肥要做到有的放矢,应根据水体肥瘦合理施肥。一般瘦水塘和新建的池塘要施足基肥;肥水塘和淤泥较多的老鱼塘,可不施基肥。为了补充水体中的肥分消耗,促进饵料生物增殖,还需要对鱼塘追加肥料。追肥应掌握及时、均匀和量少次多的原则。 施肥的数量应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春秋两季少施(每次量可多些),夏季多施(每次量宜少些)。平时还要根据天气、水色和鱼情的变化,适量施肥。通常是天气晴朗多施,阴雨天不施或少施,水色清淡多施,水色浓厚少施或停施,鱼活动正常多施,发现浮头或病害时不施。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肥料的不同作用,在实际生产中,最好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这样可以扬长补短。 当测知水体缺乏某些或某一种肥分时,则宜施以某种混合肥或单施针对补缺的化肥。总之,施 76 肥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往往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将几种混合肥的配方、使用方法、肥料系数及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关系。(上表为三种混合施肥的方法类型 下表为几种肥料、混合肥料的肥料系数) 编施肥性质 配 方 备 注 号 硫酸铵2.5公斤;过磷酸钙3公斤;生石矿37.5公斤;基肥 1 堆肥82公斤;羊粪36.5公斤 追肥 硫酸铵0.75公斤;过磷酸钙0.9公斤;堆肥3.75公斤 每天施肥一次 先施无机硫酸铵2.65公斤;过磷酸2.65公斤;氯化钾0.25公斤 每5-7天施肥一次 肥 2 后施有机每两面三刀周施肥陆草50公斤 肥 一次 先施无机石灰粉5-10公斤;过磷酸1公斤 每10天施肥一次 3 肥 后有机肥 厩肥75公斤;陆草125公斤 每10天施肥一次 肥料、混合肥料名称 肥料系数 过磷酸钙 4-2 石灰 6-2 钙肥 4-2 水生植物 20-13 混合肥料(过磷酸钙+厩肥) 40-20 混合肥料(石灰+水生植物+过磷酸钙) 14-13 混合肥料(石灰+水生植物+过磷酸钙厩肥) 15-14 混合肥料(石灰+水生植物+过磷钙+过磷酸钙+植物粉末) 15-14 植物细末 25-20 枝叶肥料 17-25 十四、疾病防治 1、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存在的病原体数量较陆地环境要多,水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溶氧、温度、PH值、无机三氮等)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体质健康的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对疾病也有较强的确抵御能力。但在养殖池塘中,由于放养密度的提高(较自然水域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人工投饵量的增大,鱼类的排泄量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增大,使得环境极易恶化,同时疾病的传染机会增大。当环境的恶化,病原体的侵害超过了鱼体的同在免疫能力时,就导致了鱼病的发生。 77 二、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一)理化因素 1、物理因素 主要为温度和透明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透明度降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加快,鱼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喜低温种类的病原体除外,如水霉菌、小型点状极毛杆菌(竖鳞病病原苗)等。 2、化学因素 水化学指标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志,也是导致鱼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在养殖池塘中主要为溶氧量、PH值和氨态氮含量,在溶氧量充足(每升4毫克以上)、PH值适宜(7.5,8.5)、氨态氮含量较低(每升0.2毫克以下)时,鱼病的发生率较低,反之鱼病的发生率高。如在缺氧时鱼体极易感染烂鳃病,pH值低于7时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氨态氮高时极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 (二)生物因素 与鱼病发生率关系较大的为浮游生物和病原体生物。常将浮游植物含量过多或种类不好(如蓝藻、裸藻过多)作为水质老公的标志。这种水体鱼病的发生率较高。病原体生物含量较高时,鱼病的感染机会增加。同时中间寄主生物的数量高低,也直接影响相应疾病(如桡足类会传播绦虫病)传播速度。 (三)人为因素 在精养池塘,人为因素的加入大大加速了鱼病的发生,如放养密度过大、大量投喂人工饲料、机械性操作等,都使鱼病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所以精养池塘的鱼病发生率较高,防病、治病工作也更为重要; (四)池塘条件 主要指池塘大小和底质。一般较小的池塘温度和水质变化都较大,鱼病的发生率较大池塘为高。底质为草炭质的池塘pH值一般较低,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鱼病的发生率较高。底泥厚的池塘,病原体含量高,有毒有害的化学指标一般也较高,因而也容易发生鱼病。 三、发病鱼的体质因素 鱼的体质是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鱼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为品种和体质。一般杂交的品种较纯种抗病力强,当地品种较引进品种抗病力强。体质好的鱼类各种器官机能良好对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都很强,鱼病的发生率较低。鱼类体质也与饲料的营养密切相关,当鱼类的饲料充足,营养平衡时,体质健壮,较少得病,反之鱼的体质较差,免疫力降低,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极易感染而发病。同时在营养不均衡时,又可直接导致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如瘦脊病、塌鳃病、脂肪肝等。 2、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现场调查 (一)了解鱼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 鱼生病后,不仅在病鱼体表或体内出现各种病状,同时,在水中也会表现出各种异常现象。如全身发黑、离群独游;在气候等一切正常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急剧下降等。鱼病发生往往有 78 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鱼病,病鱼一般在体色、外观和体质上与正常鱼差别不大,仅病变部位稍有变化,但一经出现死亡,死亡率急剧上升。而慢性型鱼病,则往往体质消瘦、活动缓慢、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死亡率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鱼类受到寄生虫侵袭时,往往出现焦躁不安。如鱼鲺侵袭,鱼的体色等变化不大,但鱼出现上跳下窜,阵性狂游。当鲢碘泡虫侵袭白鲢时,鱼的尾部上翘露出水面,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子。因农药或工业污水排放造成鱼类中毒时,鱼会再现跳跃和冲撞现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就转入麻痹甚至死亡。由寄生虫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缓慢的逐渐增加,除集约化养殖发现指环虫、三代虫的侵袭在短期内短剧在批死亡外,池塘养鱼死亡率一般不会太大;可是若遇鱼类中毒,则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死亡,而且不分品种,四大家鱼、野杂鱼、泥鳅都毫不例外地死亡。因此,及时到现场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对于鱼病的及时诊断和处理有到头重要的意义。 (二)了解水质和环境情况 水温与鱼病流行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病原体都有其繁育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在平均水温25度左右时,毒力显著增高,水温降到20度以下时,则毒力减弱,使病情减弱或停止。斜管虫适宜在水温12,18度时大量繁殖。小瓜虫生长和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度,当水温低于10度以下或高于26度时,则停止发育。观察水的颜色,对水质情况也作一大致了解。水中腐殖质多时,水呈褐色;水中含钙质多时,呈现天蓝色;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呈铜绿色;城市排出的生活污水,一般呈黑色;当被污染水源污染时,因污水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灰白色等,透明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pH值、氯化物、硫化物等与鱼病流行的关系极为密切。有的鱼池数年不清塘,有的网箱长年摆设于一个地方,鱼的粪便和残饵大量沉积,当水底溶氧量减少时,嫌气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硫化氢,不仅容易使鱼类中毒,而且更加剧了溶氧的缺乏,造成鱼类浮头或窒息死亡。目前网箱养鱼在寒冷的冬季常发生大批死鱼,多数是因水温高于气温,底层水温高于表层水温,养殖区域库水上下对流,造成缺氧所至。有机质多而水质发臭的水,一般都适宜鳃霉的大量繁殖,引起鳃霉病的流行。酸性水常引起嗜酸性卵甲藻病的暴发。氯化物和硬度高,则会促使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了解周围的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源或流行病的传播源,鱼池周围的环境卫生,家畜、家禽、螺蚌及其敌害动物园在渔场内的数量和活动情况等,特别对一些急剧的大量死鱼现象,尤其需要了解附近农田施药情况和附近厂矿排放污水情况,在工业污水和农药中,尤以酚、重金属盐类=、氰化物、酸、碱、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和有机砷等对鱼类危害较大。一旦确诊为中毒死亡,应迅速了解施药的种类或污水中的主要致死化学成分,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三)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对投饵、施肥、放养密度、放养品种和规格、各种生产操作记录以及历年发病情况等都就作详细了解。投喂酸败饲料和腐烂变质的饲料,容易引发鱼的瘦背病和死亡。放养密度过大,鱼摄食不足,体质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也容易引起疾病。施肥量过大,在池中直接沤肥;投饵量过多等,都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形成缺氧,影响鱼的生长,同时给病原体和水蜈蚣等敌害生物创造了条件,引起鱼的大批死亡。水质过瘦,饵料生物缺乏,又容易引起跑马病;萎瘪病的发生。拉网等操作造成鱼体损伤、容易引起白病病和肤霉病等。 二、病鱼的检查 (一)鱼体的肉眼检查 鱼体的肉眼检查,简称目检。在实际生产中,目检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检可以观察 79 到病原体侵袭机体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对于某些症状表现明显的疾病,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凭借经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另外,一些大型病原体如较大的寄生虫,肉跟也可观察到。 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腐烂、脓肿、蛀鳍、竖鳞等。鱼类致病病毒和致病菌的确定,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鉴定,同时,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生产实际中,通常是排除寄生虫类鱼病后,根据病鱼表现出的症状,大致确定为某种类型的鱼病。 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出粘液过多,出血,羽点状或块状的孢囊等,根据寄生部位和所引起的症状不同,有的凭肉眼即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对鱼体的检查,主要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位。检查顺序和方法如下: 1、体表 将鱼病置于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人嘴、头部、鳃部、休表、鳍条仔细观察。寄生于体表的线虫、锚头鳋、鱼鲺、钩介幼虫、水霉等大型病原体,很容易被观察确定。但很多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小型病原体,则主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加以辨别,口丝虫、车轮虫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不充血。疖疮病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发炎、脓肿。白皮病变部位发白,粘液少,用手摸有粗糙感。复口吸虫表现出眼球混浊,后期出现白内障。但有些病症,如鳍条基部充血和蛀鳍,则都是赤皮病、肠炎、烂鳃病以及其他一些细菌性鱼病的病症之一;大量的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批环虫等寄生虫寄生于鱼的体表或鳃上,同样都会刺激鱼体分泌较多的粘液。因此,除了根据鱼病症状,还应根据病原体的生活习性和条件、主要选择宿主等综合分析考虑。 2、鳃 检查鳃部,重点是鳃丝。先看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小心把鳃盖剪掉,观察鳃片上鳃丝是否肿大或腐烂,鳃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等。如果是细菌性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严重的病鱼鳃盖内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腐蚀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小窗”;若是鳃霉病,则鳃片颜色发白,略带微红色小点;若是车轮虫;斜管虫、鳃隐鞭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鳃片上则会有较多粘液;若是中华鳋、双身虫、狭腹鳋、粘孢子虫孢囊等寄生虫,则常表现为鳃丝肿大,鳃盖胀开等症状;小瓜虫、孢子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即可见大量白点,因此常被称为“白点病”。 3、内脏 检查内脏时,应先把一边的腹壁剪掉,剪腹壁时注意不损伤内脏。先观察是否有腹水或肉眼可见的较大型的寄生虫。其次是观察内脏的外表,如肝脏的颜色、胆囊是否肿大及肠道是否正常,然后将靠近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近肛门部位的后肠剪掉,取出内脏后,把肝、肠、鳔、胆分开,再把肠内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三段,轻轻去掉肠道中的食物中毒和粪便,然后进行观察。绦虫、吸虫、线虫等比较大的寄生虫,很容易就能看到;如果是肠炎,则会发现肠壁发炎、充血;如果是球虫闰和粘孢子虫病,则肠道中一般有较大型的瘤状物,切开瘤状物有乳白色浆液或者肠壁上有在片或稀散的小白点。 (二)鱼病的镜检 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对鱼病进行检查,简称镜检。镜检是在鱼病情况比较复杂,仅凭肉眼检查不能作出正确诊断而和的进一步检查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鱼病往往错综复杂,很多病原体又小,除一些较明显、情况又较简单,凭目检可以作出有把握的诊断外,一般都有必要进行镜检。 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 (1)要用洗的病鱼或刚死的病鱼进行检查。由于鱼死亡后,寄生虫很快随之死去,寄生于鱼体的病原体又非常微小,死后往往很快改变形状或腐烂分解,因此时间稍长就很难确定其病原体。 (2)取样时要保持病鱼鱼体湿润。因鱼体干燥后,寄生在病鱼体表的寄生虫会同时被干掉,甚至连病鱼的症状也会变得不明显或无法辨认。因此,应将病鱼装在带有原饲养水的桶或盆里拿出 80 检查。 2、检查方法 (1)载玻片法 适用于低倍镜或高倍显微镜检查。方法是取下一小块病灶组织或一小滴内含物,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和一小滴清水或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地压平,先在低部显微镜下检查,分辨不清或可疑的可再用高倍镜检查。 (2)玻片压缩法 用两片厚度约为3,4毫米,大小约6x2厘米的玻片,先将要检查的组织或者是器官的一部分以及粘液等,放在其中一片玻片上,滴上适量的清水或盐水(注意体表部分或粘液用普通水,体内器官或组织用0.56%的盐水),用另一片玻片将其压成透明的薄层,即可放到解剖镜或低部显微镜下检查。 3、应该重点检查的组织器官 鱼的各个组织器官、血液都可能有病原体的寄生,但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应该重点检查的部位是粘液、鳍条、鳃、肠胃、肝脏。 (1)粘液 在鱼的体表粘液中,除了肉眼可见的较大型的寄生虫和病症外,往往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如颤动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以及吸虫囊蚴等,粘孢子虫和小瓜虫的孢囊肉眼也不易区分。在检查时,先用解剖刀刮取鱼体表的粘液,然后按照镜检方法将粘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2)鳃 检查鳃,可先用剪刀剪取一小片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入适量的清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刮取鳃片上的粘液或可疑物,同样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鱼的鳃是特别容易被病原体侵袭寄生的部位,细菌或寄生性,烂鳃、鳃霉、鳃隐鞭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肤孢子、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半眉虫、舌杯虫、毛管虫等原生动物,指环虫、三代虫、双身虫等单殖吸虫,复殖吸虫囊蚴,软体动物的幼虫以及鳋类等,在鳃上往往都会寄生。为了检查的准确性,每边的鳃至少要检查两片以上,取鳃组织时,最好从每一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一小块,寄生虫大多在鳃小片的这两个位置上有寄生。 (3)肠胃 检查肠胃,首先应把肠道外壁上所有脂肪组织尽量去除干净,不然在检查时,脂肪进入肠道内的检查物,不易进行观察。脂肪去除后,一般是先进行肉眼检查,观察肠道外形是否正常,若肠道外壁上有许多小白点,通常是粘孢子虫或微孢子虫的孢囊。肉眼检查完后,一般是将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段,分别进行检查。胃肠道也是最容易受细菌和寄生虫侵袭的地方。除了引起肠炎的细菌外,其他很多寄生虫如鞭毛虫、变形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球虫等原生动物以及复殖吸虫、线虫、棘头虫、绦虫等都可经常发现,有时数量还相当大。复殖吸虫、横生枝节虫、线虫和棘头虫,通常寄生在前肠(胃)或中肠;六鞭毛虫、变形虫、肠袋虫等,一般寄生在后肠近肛门3,6厘米的地方。 检查时除了注意发现较大型的寄生虫和肠液虫生活的寄生虫外,还应注意肠内壁上有无白色点状物或瘤状物,有无溃烂发红发紫的现象。如果有小白点,压破其孢囊,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粘孢子虫,有时也会是微孢子虫。青鱼肠里溃烂或有白色瘤状物,往往是球虫的大量寄生。如果发红发紫,则一般是细菌性肠炎。 (4)肝脏 检查肝脏,同样先用肉眼观察,注意肝脏的颜色与正常鱼有无明显变化,有无溃烂、病变、白色和肿瘤等。在肝的表面,有时可发现复殖吸虫的孢囊成虫体,有的时有粘孢子虫、微孢子虫或球虫形成的孢子囊的小白点。将外表观察完后,朋肝上取少许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通常在病鱼肝脏上可发现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等的孢子或胞囊,有时还有吸虫的囊蚴。 三、鱼病的诊断 在现场调查、目检、镜检的基础上,对鱼病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往往才能作出最后的准确诊断。在判明鱼病的原因时,除了症状很明显的外,一般还应注意是由单一病因引起的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若是单纯感染,则病因明确;若是混合感染,则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数量、部位等确定主要病因,只有找出了主要病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鱼的治疗才会收到立竿 81 见影的效果。 3、鱼病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精养池塘的水质管理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一生长及饲料的利用率,因此充分认识池塘水环境的特性并加强科学管理,围绕着增氧和降氨这一核心问题做好水质调节工作非常必要。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清除池塘底过多的淤泥 第二,定期泼洒生石灰(PH值偏低) 第三,高温季节晴天原中午开动增氧机,减少底层氧债,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第四,水质过肥时用硫酸铜等药物适当杀死部分藻类,加注新水。 第五,在高握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底层改良剂,改善水质。 第六,利用光合作用改良水质。 二、提高鱼体的抗力 一要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二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定时定量投喂,保证鱼吃饱吃好;三要选择配方科学、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避免鱼体发生营养性疾病;四要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池塘日记;五要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饲养。 三、控制和杀灭病原体 (一)苗种检疫 对购进的苗种要检疫。 (二)清塘 对鱼塘要彻底清整消毒。 (三)鱼体消毒 春片鱼种和池时用药液浸泡鱼体,可有效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和细菌。 (四)粪肥消毒 有机肥应消毒后再施。消毒可用生石灰、漂白粉、鱼康等药物。 (五)高温季节定期预防 ?高温季节采取料台挂袋或定期泼洒杀菌药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采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食场周围的药物浓度应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又不能影响鱼类摄食。二是食场周围的药物的一定浓度应保持1小时以上。三是必须连续挂袋或泼药3,5天;?高温季节,鱼生长旺季,定期投喂杀菌药饵,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细菌性鱼病;药饵量计算应把吃食鱼体重全部计算入内,投药饵量可比平时减少10%,20%,一般连续喂3天。 4、用药方法与用药量 一、常见的用药方法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 82 体,以治疗鱼病。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我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二)挂袋法 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上扎上小眼悬挂使用。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 (三)浸洗法 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四)口服法 是驯化养鱼常用的用药方法之一。使用时将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用于治疗鱼类的内脏病、出血病、竖鳞病等。其优点是疗效较彻底,药物浪费少,节省成本。缺点是对病情较重、吃食不好的鱼没有作用。 (五)注射法 多用于亲鱼的催产和消炎,一般采用胸腔、腹腔、背部肌肉注射。 (六)涂抹法 用于亲鱼的伤口消炎,常使用紫药水或碘酊。 二、鱼池水体的计算 采用全池泼洒法。用药时必须先准确计算鱼池水体,为些先要测量鱼池的长度、宽度和水深,圆形池塘需测出半径,再依下列公式计算体积。 鱼池体积(立方米)=长度(米)X宽度(米)X平均水深(米) 鱼池水体积(米):3.14X(鱼池半径米)的平方X水深 以上所列出的公式一,适用于方形或长方形鱼池;公式二,适用于圆形鱼池。需要说明的是方形鱼池一般是有坡度的,其横、断面呈梯形,在计算体积时其长度和宽度的测量应以水面至池底的1/2处为准。 三、用药量的计算 全池泼洒用药量(克)=池水体积(平方米)X用药浓度(PPM) 浸洗用药量(克)=用水量(平方米)X漫洗药浓度(PPM) 口服药量化(克)=鱼池栽鱼量(千克)X鱼的服药量(克/千克体重) 混饲配制浓度(%)=用药量/(载鱼量X日投饵率)X100% 5、常用鱼药介绍 一、外用杀菌剂 83 (一)漂白粉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效氯不得少于25%;次氯酸钙遇水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又可释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离子。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主要用于细菌性鱼病的防治。由于其水溶液含大量氢氧化钙,所以还可调节池水的PH值。漂白粉稳定性差,一般条件下保存,有效氯每月减少1%,3%,遇光、热、潮湿和在酸性环境下分解速度加快,因此漂白粉应使用新出厂的、密封严的,有条件时使用前应溅定其含氯量再将其用量折合成含氯25%计算,一般全池泼洒的浓度为1ppm。 (二)二氯异氰尿酸钠 含有效氰60%左右,性状稳定,较易溶于水,溶解度为25%,水溶液呈弱酸性,pH值5.5、6.5,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具有杀菌、灭藻、除臭、净水等作用,可防治各种细菌性鱼病,一般用量为0.3,0.6ppm。市售的二氯制剂商品药为鱼康。 (三)三氯异氰尿酸 国际商品名Tcca,国内商品名很多,如强氯精、强氯、高氯、氯杀宁、鱼康净、超菌净A型、农康宝1号等。Tcca含有效氯85%,市售的含氯消毒剂多为Tcca及其复配剂,其含氯量从30%,85%不等。稳定性好,易保存,密封防潮的情况下可保存3年以上。溶解度降低(1%,2%),作用与二氯异氰相同,全池泼洒用量为0.3,0.4ppm,清塘浓度为5,10ppm,其杀菌力为漂白粉的100倍。 (四)二氧化氯制剂 本品为含二氧化氯为2%以上的无色、无味、无臭的稳定性液体,为广谱杀菌消毒剂、净水剂。它能使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氧化分解,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病毒、藻类和原虫的目的。使用浓度为0.5,2ppm,使用前需与弱酸活化3,5分钟。强光下易分解,需在阴天或早晚光线较弱时用,不受水质、ph值变化的影响,不污染水体,其杀菌力随温度下降而减弱。国内商品名有百毒清、百毒净、二氧化氯、亚氯酸钠等。多为固体包装,分A,B袋,分别溶解倒在一起活化3,5分钟后全池泼洒。 二、外用杀虫药 驱杀甲壳类吸虫、蠕虫引起的鱼病药物多为有机磷等农药,一般具有较大的毒性,而且污染水环境,因此应该尽量降低其使用浓度,减少使用次数。商品鱼上市前两周内应禁止使用。抗原虫一般为重金属和染料类药物,如硫酸铜、孔雀石绿等,对鱼的毒性和对水体的影响也很大,因此需慎用。 (一)敌百虫 为有机磷药物,是一种低素闻的神经毒性药物,外泼可治疗寄生于鱼体表和鳃上的甲壳类动物、吸虫等。并能杀灭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可用于越冬前杀灭耗氧生物。常用90%的敌百虫原为分,用量为0.5,1ppm;与硫酸亚铁合用可增效,减少其使用量。不同鱼类对敌百虫的耐受力不一样,家鱼较强,鲑、鳟较弱,鳜、加州鲈等不能用。经常使用易产生抗药性。 (二)强效灭虫精等 强效灭虫精及杀毙王、B型灭虫精、杀虫净等商品鱼药,均为有机磷或菊酯类药物的单一或复配制剂,可杀灭鱼体外和水中的寄生虫,毒性较大,常用易产生抗药性,应采用不同的药物交替使用。 (三)硫酸铜 主要用于防治原虫引起的鱼病(如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杯体虫等), 84 还有灭藻、净水作用,是一种高效、价廉的药物。其缺点是药效与水温、水质关系大,而且有效浓度与有害浓度差距较小,即安全范围较小,因此其使用浓度不易掌握。其药效与水温成正比,与有机物含量、溶氧、盐度、ph值成反比。池塘泼洒常用量为0.7ppm或0.5ppm加硫酸亚铁0.2ppm。一般肥水塘多用点,高温季节少用点,掌握不准可先不和用,第二天再追加半量。 三、内服杀菌药 (一)原料药类 价格较高,用量较少,常用的有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呋喃唑酮、新诺明等。原料药品的单价较高,用量较少,一般使用时先用载体稀释,再与精原料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或粘糊状饲料药饵使用。可用单一制剂或几种药物互配,也可与中草药复配使用,疗效好、副作用小,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不同药物应交替使用。 (二)商品药类 多为一种或几种原料药与载体、增效剂等的复配剂。商品内服药常用的有败血宁、克瘟灵、肠鳃灵、出血散等,用于治疗吃食性鱼类的出血病、肠炎病、竖鳞病、腹水病、腐皮病等多种细菌性鱼病。 (三)中草药类 有牛黄、大黄、黄芩、黄连、连翘、大蒜素、大青叶、穿心莲等。中药有药药长、标本兼治之功效,使用中药时要精心组方,注意其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中药也可与西药原料合理配合使用,疗效更好。 四、内服杀虫药 (一)原料药类 主要有硫双二氯本酚、阿苯达唑、吡喹酮等。用法是将药物与适量的饲料原料混合制成颗粒料,或拌食投喂,可驱杀寄生于鱼体内的绦虫等寄生虫。 (二)商品药类 常用的有鱼虫速灭:1、鱼朗净、绦虫净、鱼用肠虫清等。 十五、常见疾病的 1、鱼类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 痘疮病 病原 痘疮闰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病症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流行情况 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85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鲤水肿病病原 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流行情况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病鱼池的鲤鱼因该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上为健康鲤鱼。 中为急性型病鲤(示全身红肿、竖鳞) 下为慢性型病鲤(示溃疡痊愈后形成的疤痕)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挖除污泥,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 (3)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 (4)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克个体,注射土霉素3毫克。 (5)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饵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千克,连喂8天。 (6)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白皮病 病原 此病是由白皮极毛杆菌所引起的。病症开始发病时,尾鳍末端有些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部躯干,蔓延的部分出现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不久病鱼的头部朝下,尾部向上,在水中挣扎游动,不信即死去。 流行情况 此病传染性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养殖场的鱼种培育池,主要危害鲢、鳙鱼的夏花鱼种,夏花草鱼为次,流行季节以6,7月最盛,这时正是夏花分塘时期,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病菌乘机侵入,引起该病的流行。一般死亡率在30%左右,最高的死亡率可达45%以上。该病的病程较短,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对鱼种生产威胁较大。 防治方法 (1)在牵捕、运输过程中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 86 (2)鱼种放养前或发病初期,可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用金霉素12.5克或土霉素25克。 (3)发病严重的鱼池,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2,4克,全池遍洒。 (4)向病鱼池泼洒痢特灵,每立方米水用药0.3,0.5克。 白头白嘴病 病原 此病是由一种粘球菌引起的。菌体细长,粗细几乎一致,而长短不一。菌体一般宽0.8毫米、长5,9微米,柔软而易曲绕,无鞭毛,滑行运动。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度,pH6.0,8.5之间都能生长。 病症 鱼病自吻端到眼前的一段皮肤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嘴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故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清楚地看到“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浮动,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不久就会出现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白头白嘴病是夏花培育池中最常见的严重鱼病之一,草、青、鲢、鳙、鲤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尤其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鱼苗培养20天左右以后,若不及时分塘,就容易发生此病,发病快,来势猛,我国华中、华南地区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合理放养和及时分塘。 (1 (2)用漂白粉(含30%有效氯)全池遍洒,每立方米用药1克,每天1次,连续2天。 (3)或用生石灰全池遍洒,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 (4)用乌蔹莓(五爪龙)、硼砂合剂治疗,每立方米用乌蔹莓5,7克、硼砂1.5,2克,每天洒药1次,连续3天,病情严重的连接续洒药6天。 (5)用五倍子全池遍洒,每立方米用药2,4克。 (6)用乌桕叶治疗。每立方米水用乌桕叶干粉6.25克,或鲜叶25克;用含2%的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分钟,全池遍洒。 赤皮病 病原 此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菌体长为0.7,0.75微米,菌体宽为0.4,0.45微米,单个或成对排列、有运动力,极端有1,3根鞭毛,无芽孢,菌体不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此菌好气,适宜温度为25,30度,在40度的水温尚能生存。 病症 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病鱼体表局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子。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广泛,而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每当鱼种放养、牵捕或搬运时;由于鱼体受伤,病菌乘机侵入感染而发病。在寒冬季节,鱼体皮肤也可能因冻伤而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 87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牵捕、搬运、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漂白粉药液给鱼种浸洗半个小时左右,浓度是每立方米用药5,10克。 (2)给病鱼投喂碘胺噻唑,其方法是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用适量的面糊作粘合剂,拌入饵料中,做成药饵投喂。 (3)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2,4克。 疖疮病 病原 病原菌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菌体长0.8,2.1微米,宽0.35,1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病症 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裂开,有时像把烂纸扇,病情严重的鱼肠着也往往充血发炎。 流行情况 此病在我国各养殖区都可发现,但发病数不多。主要危害青于。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与赤皮病相同。对于患疖疮病的亲鱼,可在病灶部位抹浓的高锰酸钾或金霉素软膏消炎。 打印病 病原 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多数两个相连,少数单个,菌体长为0.7,1.7微米,宽0.6,0.7微米,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病症 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原体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围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流行情况 近年来,此病已发展成为主要鱼病之一,主要危害鲢、鳙鱼、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在各个发育生长阶段中都可发病,尤其对鲢、鳙、团头鲂的亲鱼危害最大,发病严重的鱼池,其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此病在华中、华北较为流行,夏、秋两季流行最盛。 防治方法 (1)在扦插、搬运和亲鱼催产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克,全池遍洒。 88 (4)每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 (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竖鳞病 病原 此病是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的。菌体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革兰氏阴性。此病菌经毒力感染试验,能产生与原有病鱼相似的症状。 病症 病鱼体表用手摸去有粗糙感;鱼体后部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磷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半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转,腹部向上,这样持续2,3天,即陆续死亡。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此病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养殖区常出现,有两个流行季节;一为鲤鱼产卵期,二是鲤鱼越冬期。一般以鲤鱼产卵期为主要流行季节。亲鱼因此病死亡率最高的可达85%。此病的流行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 防治方法 (1)鱼体受伤是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牵捕、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鱼体受伤。 (2)亲鲤产卵池在冬季要进行干池清整,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3)用链霉素或氯霉进行腹腔注射,每尾用药3,6毫克。 (4)每100千克水加捣烂的大蒜0.5千克,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 (5)用2%食盐与3%小苏打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分钟,或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鲤白云病 病原 是由恶臭假单孢菌及荧光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引起的。 病症 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物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竖起,鳞片脱落,体表及鳍充血、肝、肾充血,鱼靠近网箱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不久即死。 流行情况 流行于水温6,18度,并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当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当水温上升到20度以上,此病可不治愈。养在同一网箱中的草、鲢、鳙、鲫鱼不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2)每50千克鱼,用磺胺噻唑5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续6天。 腐鳍病 病原 腐鳍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 89 病症 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骨,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腐鳍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鳍的边缘呈锯齿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腐损,最后仅剩鳍条软骨外露。 流行情况 许多饲养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可感染此病,尤以泥鳅发病率最高。 防治方法 (1)外部涂孔雀石经(或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 (2)选择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 水霉病 病原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菌丝细长,多数分枝,少数不分枝,一端像根一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厘米,菌丝呈灰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菌丝,它具有吸取养料的功能;露出体外的菌丝,称为外菌丝。 病症 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摩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了有人称之为“太阳籽”。 流行情况 此类霉菌,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防治方法 (1)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2)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3)最好不要用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进池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4)孵化兔死狗烹时,每隔6,8小时在孵化器中加孔雀石经溶液一次,使孵化用水呈淡绿色,一直到鱼苗孵出为止,可以减少肤霉菌的感染和提高孵化率。对于粘性鱼卵,也可用1/150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晨或傍晚,用每100千克水含孔雀石绿7,10克的溶液10,15千克泼洒在孵化箱附近的水面中,直到鱼苗孵出为止。 (5)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的鱼巢,前者浸洗2,3分钟,后者浸洗20分钟,均有防病作用。 (6)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5千克菖蒲汁,0.5,1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他池泼洒。 (7)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0的溶液全池遍洒。 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鱼波豆虫病 90 病原 是由飘游鱼波豆虫引起的鱼病。虫体侧面观呈卵形或椭圆形,腹面观呈汤匙形。腹面有1条纵的口沟,从口沟端长出2条大致等长的鞭毛。圆形胞核位于虫体中部,胞核后有1个伸缩胞。 病症 鱼波豆虫是侵袭皮肤和鳃的寄生虫,当皮肤上大量寄生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粘液,被鱼波豆虫穿透的表皮细胞坏死,细菌和水霉菌容易侵入,引起溃疡。感染的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难。病鱼丧失食欲,游泳迟钝,鳍条折叠,漂浮水面,不久便死亡。 患病的草鱼种(示体表盖了一层淡蓝色粘液感染区充血) 流行情况 此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多半出现在面积小、水质较脏的池塘和水族缸中。青、草、鲢、鳙、鲤、鲫、金鱼等都可感染,主要危害小鱼,可在数天内突然大批死亡。2龄鱼也常大量感染,对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而患病的亲鱼,则可把病传给同池孵化的鱼苗。主要流行季节为冬末夏初。 防治方法 (1)鱼种过冬前,用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每立方米用药8克,浸洗20,30分钟。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碘泡虫病 病原 是由多种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鲮鱼、鲤鱼碘泡虫病多为野鲤碘泡虫和佛山碘泡虫寄生引起的,鲫鱼、黄颡鱼碘泡虫病多是由鲫碘泡虫、圆形碘泡虫和歧囊碘泡引起的鱼病。碘泡虫的形态大同小异、如野鲤碘泡虫为长卵形,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 病症 鲮鱼、鲤鱼碘泡虫病常在体表出现大量乳白色瘤状胞囊,鲫碘泡虫病在鲫的吻部及鳍条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乳白色圆形胞囊,黄颡碘泡虫病的胸囊分布在各鳍条的末端,白色胞囊大小不等或重叠起来呈灰白色。患碘泡虫病的病鱼,鱼体消瘦,特别是各种胞囊让人望而生畏,使鱼失去商品价值。 流行情况 鲮鱼碘不包虫病多发生在鲮鱼的鱼苗、鱼种阶段,鲫、鲤、黄颡鱼等碘泡虫病在全国各地都有流行,并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有的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可以防止此病发生。 (2)每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20,30分钟。 斜管虫病 病原 为鲤斜管虫寄生而引起的。虫体有背腹之分,背部稍隆起。腹面观左边较直,右边稍变,左面有9条纤毛线,右面有7条,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腹面中部有一条喇叭状口管。大核近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 病症 寄生在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 91 粘液层,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靠近塘边浮在水面作侧卧状,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广泛,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能引起大量死亡,该寄生虫繁殖最适温度为12,18度,初冬和春季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病原。 (2)鱼种入池前每立方米水用8克硫酸铜或2%食盐浸洗病鱼20分钟。 (3)每立方米水用0.7克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布全国洒。 (4)防治金鱼斜管虫病可用2%食盐溶液浸洗5,1分钟,或每立方米水用20克高锰酸钾,在水温10,20度时,浸洗病鱼20,30分钟;水温在20,25度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在25度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小瓜虫病 病原 多为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虫体有幼虫期和成虫期。幼虫长卵形,前尖后钝,前端有一乳头状突起,称为钻孔器。稍后有一似耳形胞口,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有长短一律的纤毛;大核近圆形,小核球形。成虫期虫体球形,尾毛消失,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变为圆形,大核香肠状或马蹄状,小核紧靠大核,不易看到,小瓜虫生活周期可分为营养期和胞囊期。营养期自幼虫钻进颇佳或鳃上后,在皮肤组织间不停地来回钻动,吸收养料生长发育,同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脓泡。虫体在内分裂繁殖,至一定时期冲出脓泡,在水中自由游泳相当时期后,在池边或草上形成胞囊,虫体在内分裂成数百至数千个,幼虫冲破胞囊出来在水中游泳找寻寄生,接触鱼体后,即进入体表上皮层或鳃组织间,进行新的生活周期。 病症 小瓜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直径1毫米以下的小白点,故又名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肯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情况 对鱼的种类及年龄没有严格选择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当水温在28度以上时,幼虫最易死亡,故高温季节此病较为少见。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性鱼类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放养。 (2)每立方变水用0.2,0.4克孔雀石绿浸洗病鱼2小时。 (3)每立方米水用2克硝酸亚汞浸洗病鱼,水温在15,12度以下时,浸洗2,2.5小时;水温在15度以上时,浸洗1.5,2小时。 三代虫病 病原 为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三代虫的外形和运动状况类似指环虫,主 92 要的区别是:三代的头端仅分成两叶,无眼点;后固着器伞形,其中有一对锚形中央大钩和八对伞形排列的边缘小钩。虫体中部为角质交配囊,内含1弯曲的大刺和若干小刺。最明显的是虫体中已有子代胚胎,子胚胎中又已孕育有第三代胚胎,称为三代虫。由于三代虫具有胎生的特点,子代产出后,可在原寄生体表寄生,也可移离原寄生侵袭其他寄主。 病症 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流行情况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 上,分布很广,其中以湖北和广东较严重。每年春夏危害鱼苗鱼种。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用含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15,30分钟,以杀死鱼种体上寄生的三代虫。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水温20,30度时,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2,0.5克,防治效果较好。 (3)用含2.5%敌百虫粉剂他池遍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1,2克。 (4)用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水用药0.1,0.24克,防治三代虫效果也很好。 新鳋病 病原 为日本新鳋以及长刺新鳋等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日本新鳋头部呈等腰三角形,两腰有两个波浪形的起伏;第一胸节特大,后缘几乎成圆弧,其余四节急剧减少;生死节膨大如坛状,宽大于长。卵囊中间粗,两端尖细。长刺新鳋与日本新鳋主要不同点为头部半卵形,后缘平直,两侧为均匀的弧形,没有波浪形的起伏。 病症 病鱼身体消瘦发黑,在体表及各鳍条上,特别在背鳍、鼻孔附近及尾鳍上,可看到许多小白点。病鱼常有“浮头”现象。 流行情况 主要发生在鱼种阶段。寄生在青、草、鲤、鲫、鳙、鳜、鲶、金鱼等的鳍、鳃耙、鳃丝和鼻腔等处。在湖北武汉、广东连县和上海青浦均有发现。严重感染时,常引起鱼种死亡。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20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1,25度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在25度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可防治金鱼的新鳋病。 (2)对青、草鱼鱼种的新鳋病的防治,同中华鳋病。 锚头鳋病 病原 是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四种:寄生在鲢、鳙鱼的体表、口腔的叫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叫草鱼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鳃弓上的叫四球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鲢、鳙、乌鳢、金鱼等体表的叫鲤锚头鳋。对鱼类危害最大的多为态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铜状,肉眼可见。虫体分为胸、胸、腹三部分,但各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寄生在鱼体的为 93 雌鳋,生殖季节其排卵孔上有一对卵囊。 病症 锚头鳋把头部钴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钏形虫和藻菌植物寄生,外观好象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好像披着蓑衣,故称“蓑衣病”。此病对鱼种的危害最大,一条6,9厘米长的鱼种,有3,5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以秋季流行最严重。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鱼种在放塘以前,用1/100000,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小时,可杀死全部幼虫和部分成虫。 (3)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隔7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 (4)用4,5根号筒杆枝叶扎成捆,每667平方米水面放7,9捆,浸出汁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钩介幼虫病 病原 是蚌类的钩介幼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每年的8月,蚌卵在母体的外鳃腔内受精后发育为钩介幼虫。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钩介幼虫脱离母蚌,感染鱼类。钩介幼虫在鱼体寄生的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18,19?时寄生6,18天。钩价幼虫吸取鱼体营养发育为幼蚌后,才离开鱼体,在水中长成成蚌。钩介幼虫的身体略呈三角形,有两片壳,壳的腹侧边缘生许多钩,壳内并生出一条细长而粘的足丝。 病症 幼虫就用钩和足丝固着在鱼的鳃和鳍上。遭到钩介幼虫寄生的鱼,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将幼虫包在内面发育,并使微血管阻塞。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内,则使鱼夹摄食能力,从而萎瘪致死。病鱼头部往往充血,出现红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红头白嘴病”。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草、鳙鱼夏花,流行时期在5,6月。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667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饼清塘,清除池塘内的河蚌。 (2)鱼苗、鱼种培育池内不混养蚌类。 (3)发病初期,将病鱼转到没有蚌类的鱼池饲养,可以使病情好转。 藻类引起的皮肤病 打粉病 病原 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而引起的鱼病。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种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中的浮游植物。身体呈肾脏形,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 中央有一圆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纵分裂法形成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动,碰到鱼类就附着于鱼体上,开始过寄生生活,发育为嗜酸性卵甲藻。池塘水呈酸性(pH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它的生长繁殖。 94 病症 病鱿患病初期,在池中拥护成团,体表的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流行情况 打粉病的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以夏、秋两季流行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夏花和刚入池培育的“冬片”鱼种最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鱼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把池水的pH调节到8左右。 (2)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 2、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鱼病,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有时弯成圆形、半圆形、V形、Y形。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菌体长短很不一致,大多长2,24微米,个别长37微米,宽0.8微米。菌体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 病症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的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 流行情况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在4,5月。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在草架的每边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厘米,篓装入100克漂白粉。第2天换药以前,将篓内的漂白粉渣洗净。连续挂3天。 (3)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鳃霉病 病原 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 上的鳃霉,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生长在鳃小片的组织,菌丝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的直径为7.4,9.6微米,平均为8微米。另一种寄生于青、鲢、鲮鱼鳃上,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菌丝的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的直径为4.8, 95 8.4微米。 病症 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鳃霉病的菌丝。 流行情况 现已发现鳃霉病的地区有两广、两湖、江浙、上海及辽宁等地。鲮鱼种对此病最为敏感发病率可达70%,80%以上,且死亡率很高。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7月间为最甚。鳃霉病的流行,除地理条件以外,池塘的水质状况是主要因素,一般都是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又脏又臭的池塘,最易流行鳃霉病。鳃霉病的发生,在广东与采用茶粕清塘和用大草培水培育菌种的方法有关,因为大草在池中发酵腐烂,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所以池中容易爆发鳃霉病。 防治方法 (1)经常保持池水新鲜清洁,适时加入新水,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2)鱼苗鱼种培育池要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粪肥直接沤水法,用生石灰清塘代替粕清塘,可以预防鳃霉病的发生。 (3)发病鱼池立即冲注新水。 (4)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鳃隐鞭虫病 病原 是由鞭毛虫纲的鳃隐鞭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鳃病。虫体柳叶形,扁平,前端较宽,后端较狭;从前端长出两根不等长鞭毛,一根向前叫前鞭毛,另一根沿着体表向后组成波动膜,伸出体外为后鞭毛。虫体中部有一圆形胞核,胞核前有一开头和大小相似的动核。 病症 病鱼鳃部无明显的病症,只是表现粘液较多。当鳃隐鞭虫大量侵袭鱼鳃时,能破坏鳃丝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堵塞,粘液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不面,体色暗黑,鱼体消瘦,以致死亡。但要确诊,还得借助显微镜来检查。离开组织的虫体在玻璃片上不断地扭动前进,波动膜的起伏摆动尤为明显。固着在鳃组织上的虫体不断地摆动,寄生多时,在高倍显微镜的视野下能发现几十个甚至上面个虫体,即可诊断为此病。 流行情况 鳃隐鞭虫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池塘养殖鱼类均能感染。但能引起鱼生病和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草鱼鱼种,尤其是草鱼苗阶段饲养密度度、规格小、体质弱、容易发生此病。每年5,10月份流行。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在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溶液洗浴20,30分钟,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中含药8克。 (2)每立方米池水用其所长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鳃碘泡虫病 96 是由于某种原因野鲤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长卵形,长11.4(10.8,12.0)微米,宽8.5(8.4,9.0)微米;极囊长4.6(4.2,4.8)微米,宽2.8*2.4,3.2)微米。 病症 鱼鳃被野鲤碘泡虫大量侵袭,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胞囊,在鲤鱼种的鳃弓上,寄生大量的野鲤碘泡虫胞囊,使鱼致死。 流行情况 我国南北均有发现,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孢子的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车轮虫病 病原 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这类车轮虫的虫体都比较小,故将它们统称“小车轮虫”。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一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子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上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病症 这类小型车轮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的缝隙里,使鳃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致死。 流行情况 寄生在鳃 上的车轮虫病是鱼苗苗种阶段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全国各地养殖声都有流行,特别是长江、长江流域各地区,每年5,8月间,鱼苗、夏花鱼种常因此病而大批死亡。广东、广西的鲮鱼“埋坎病”其主要病原就是微小车轮虫。此病在面积小、水浅和放养密度较大的水域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大草或粪肥沤水培育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粪肥直接沤水培育鱼苗鱼种,可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2)当鱼苗体长达2厘米左右,每7平方米水面深1米时,放苦树枝叶15千克 ,每隔7,10天换一次,可预防车轮虫病的发生。 (3)每立方米池水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死鳃上的车轮虫。 (4)每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苦树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死车轮虫。 指环虫病 病原 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我国饲养鱼类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 97 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环虫等。虫体扁平,头部前端背面有4个黑色的眼点,口在眼点附近,口下面膨大的部分叫咽,咽后分两根肠管延伸到体后端连接成环状。虫体后端有固着盘,由1对大锚钩和7对边缘小钩组成,借此固着在鱼的鳃上。指环虫是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在虫体的后部有一卵巢,精巢在卵巢的后面。 病症 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流行情况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鸡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分钟,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20克,可杀死鱼种鳃上和体表寄生的指环虫。 (2)水温20,30?时,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2,0.5克,效果较好。 (3)每立方米池水用含2.5%敌百虫剂1,2克全池遍洒,疗效也很好,成本比晶体敌百虫代些。 (4)用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池水用合剂0.1,0.24克,效果很好。 中华鳋病 病原 中华鳋病的病原体有大中鳋和鲢中华鳋。中华鳋雌雄异体,雌虫营寄生生活,雄虫营自由生活。大中华鳋的雌虫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丝上,像挂着许多小蛆,所以中华鳋病又叫“鳃蛆病”。 病症 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它的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的营养以外,它还可能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使鱼死亡。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放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病鱼池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5克,杀死中华鳋幼虫,可以减轻病情。 3、鱼肠道病 细菌性肠道病 肠炎病 病原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细菌为短杆状,两端圆形, 98 单个或几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运动能力。 病症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 流行情况 此病是目前饲养鱼类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很高,一般可达50%左右。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各地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程度,随气候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水平有所差异。在一年中,此病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同时,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流行地区十分广泛。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2)喂大蒜头: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0.5千克含大蒜100克的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3)喂磺胺胍: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饵喂,每天喂1次,连续喂6天。 (4)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 毛细线虫病 病原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鱼的肠中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线状,肉眼可见。卵生,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沉入水底,或附在水草及碎屑上,被鱼吞食后感染。 病症 虫体以头部钻入宿主肠壁的粘膜层内,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发炎,严重时可致死亡。少量寄生,不显病状,感染4条以上虫体,鱼体即消瘦,体色变黑,离群独游,长度1.7,6.6厘米的草、青鱼种,平均感染强度达7.5条时,能引起大量死亡。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种、鲢、鳙、鲮鱼也有感染。 防治方法 (1)彻底干塘,曝晒池底至干裂。 (2)用漂白粉与生石灰合剂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0克,生石灰120克。 (3)发病初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按每千克鱼每天用0.1,0.15克,拌入豆饼粉30克,做成药饵投喂,连喂6天,可有效地杀死肠内毛细虫。 头槽绦虫病 病原 头槽绦虫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九江头槽绦虫主要寄生于草、青、鲢、鳙、鲮等鱼肠道内,马口头槽绦虫寄生于青鱼、团头鲂、赤眼鳟等鱼肠道内。头槽绦虫为扁带形,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两个深沟槽,无明显颈部。每个体节片内均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睾丸不球形,成单行排列在髓层。卵巢块状双叶腺体。 99 卵黄腺散布在皮层。成熟节片内充满虫卵。头槽绦虫卵随着粪落入水中,孵出钩球蚴,为鱼类误食一,即在鱼肠道中发育为裂头蚴,并陆续长出节片发育成成虫。 病症 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草鱼种。流行地区主要在广东、广西,越冬草鱼种死亡率达90%,是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剑水鳋。 (2)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 (3)每万尾鱼种,用南瓜子250克研成粉浆,拌入0.5千克米糠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 (4)每千克鱼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饲料投喂1次,隔4天用同样剂量再投喂1次。 变形虫病 病原 为鲩内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营养体淡灰色,运动活泼,胞质分内外两层,内质比较浓密,具细小空泡,外质透明,能不断伸出叶状伪足,使虫体向前推进。细胞核透明、圆形。当环境不良时,伪足消失,体积变小,不活动也不摄食,分泌一层薄膜把身体包围,形成胞囊,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被鱼吞食而感染。 病症 鲩内变形虫寄生在肠内,由于肠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粘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病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的其他症状。常与六鞭毛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形成并发症。 流行情况 汇报 鲩内变形虫主要寄生在2龄以上草鱼的后肠,长江中下游和西江流域各养鱼地区都有分布,但以两广地区流行最普遍,6,月为流行季节,且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同时暴发。 防治方法 (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鱼池的卫生管理,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入池中。 4、其他器官病 病毒性其他器官病 草鱼出血病 病原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 病症 病鱼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 100 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现象,有全身充血和点状充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鳍基、鳃盖充血,常伴有口腔充血;“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由于该病的症状复杂,容易与其他细菌性鱼病混淆,所以诊断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以免误诊。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有无充血现象,然后用镊子剥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有充血现象,最后解剖鱼体,观察肠道是否有充血症状。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有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 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症的流行季节:5,9月主要危害草鱼,其中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 防治方法 草鱼出血病的病毒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患病的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加上该病毒的抗性强,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目前比较有效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洗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厘米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疫苗0.2毫升,一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每100千克鱼用克列奥一鱼复康50克拌饲料投喂,1天1次,连喂3,5天。在发病季节(7,9月)还可每月用该药2个疗程,每个疗程连用3天,对预防出血病有效。 (3)在发病季节,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每次用15千克生石灰溶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天泼洒1次,也有一定预防效果。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病原 初步查明是由一种颗粒的截面呈六角形的病毒引起的鱼病。 病状 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绿黄色粘稠物。 流行情况 病毒在鳜鱼体内可长期潜伏,在广东省流行于5,11月。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如注射灭活疫苗,不乱用药物,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未进行研究。 细菌性其他器官病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 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症 早期病鱼年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和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充血,有的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腔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肠内没有食物而被粘液胀得很粗,鳔壁充血,有的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但也有病症不明显而突然死亡的,这是由于鱼的体质弱,感染病菌太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病鱼表现为厌食、静止不动,继而发生阵发性乱窜, 101 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患病鲢鱼(示鳃丝腐烂、头部体侧及鳍基充血) 流行情况 初发于江浙一带养鱼老区,80年代以后才蔓延至全国各养鱼区。 防治方法 (1)在鱼种下池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2)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35,50千克对水全池泼洒,并用“出血止”、“出血康”、“渔家东——A”或呋喃唑酮等药物配成药饵投喂(药饵配法可见产品使用说明),连喂3,5天。 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 四极虫病 病原 四极病鱼是由鲢四极虫寄生引起的鱼病。虫体孢子球形,一端有4个形态和大小相似的球形极囊,无嗜碘泡,颖脊直,壳片有8,10条与缝脊平行的雕纹。 病症 患四极虫病的白鲢体躯消瘦,有的体色发黑,眼圈出现充血现象或眼球稍突出,鱼腹和鳍基部变成黄色,有的病鱼与水霉和斜管虫病并发,造成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四极虫主要侵袭鲢鱼胆囊,使胆功能失常,能造成大规模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能杀灭塘底淤泥中的孢子,预防此病蔓延。 (2)每千克饲料拌入0.5,1克呋喃唑酮喂鱼,能降低发病率。 5、非寄生性鱼病 食物缺乏引起的疾病 跑马病 跑马病主要发生在鱼苗至夏花培育阶段,常见干草、青鱼。鱼苗下塘后10多天,鱼苗绕鱼池边成群狂游,长时期不停止,如跑以状,故称“跑马病”。此病主要是由于缺乏食物引起的。多因鱼苗下塘后,阴雨连绵,水温较低,池水肥不起来,缺乏鱼苗适口的饵料。池塘漏水,也能引起跑马病,因漏水影响水质不肥,也能引起跑马病。由于鱼成群结队围着池边狂游不停,造成体力过分消耗,使鱼体消瘦,体力枯竭,最后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1)找出患病原因,如果是因缺乏食物引起的,一是要注意鱼苗放养不能过密,特别是草、青鱼;二是鱼苗饲养10天左右后,需投喂一些豆浆或豆渣等草、青鱼苗适口饵料;如果是因鱼池漏水引起的,要及时堵塞漏洞。 (2)发现跑马病的鱼池,可用芦席从池边向中间横立,隔断鱼苗成群狂游的路线。 不良水质引起的疾病 102 泛塘 泛塘是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而引起的一种鱼病。养鱼水体要求每升水中含溶解氧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鱼就要浮头,甚至发生死亡。泛塘一般多发生在5,9月。每当天气闷热、气压降低、风向由北转南、暴雨过后等情况下,半夜之后最容易发生泛塘。泛塘之前,一般池塘水面出现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鱼虾聚集于池边等。泛塘时塘内鱼群狂游乱窜、翻白,如不及时抢救,会全池死光。 防治方法 (1)冬季干塘清除淤泥;注意投饵施肥,勤捞残渣。 (2)合理掌握放养密度,防止鱼池过密缺氧。 (3)注意巡塘,发现泛塘迹象,立即注入新水,开动增氧机增加氧气。 (4)用黄泥水、明矾水、石膏粉等泼洒,对解除泛塘也有一定的效果。 (5)施放鱼浮灵、“991”和“993”等复方增氧剂。 弯体病 病原 弯体病又称畸形病、龙尾病。 症状 鱼类发生弯体病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中含重金属盐类过多,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新开的鱼池,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溶解在水中,所以鱼种患弯体病的较多,养鱼较久的老鱼池,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大多溶解完了,一般不易发生此病。二是由于鱼缺乏钙质而产生弯体病。患弯体病的鱼,主要的症状是身体呈“S”形弯曲,有的病鱼身体身体有两三个弯曲,有的只尾部弯曲,有的鳃盖凹陷或嘴部上下腭和鳍出现畸形。 防治方法 (1)新开鱼池先养1,2年成鱼,以后再养鱼苗鱼种。 (2)病鱼池经常注入新水,改良水质。 (3)加强饲养管理,多喂营养全面的饵料。 (4)若缺钙质,在5千克豆浆中加0.5千克石灰投喂,效果较好。 103 104
本文档为【实用养殖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9KB
软件:Word
页数:18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0-03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