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PAGE/NUMPAGES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秒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PAGE/NUMPAGES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秒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教学准备: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师:在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还有那旋转计时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你看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过“秒”呢?结合主题图;学生自由发言。(红绿灯转换、赛跑等都用“秒”来计时。)二、互动新授1.秒的认识。(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提问:我们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仔细观察;说说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预设: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还有5个小格……)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准确。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2)认识1秒。提问: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秒”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那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动作;让学生观察。(3)体验1秒钟。①提问:1秒有多长呢?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嘀嗒声”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钟表发出“嘀嗒”声;两次“嘀嗒”声之间是1秒。②1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③在我们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等等。)小结:1秒的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每1分每1秒。(4)探索计量“秒”的工具。质疑: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表达想法:①电子表(或钟);②有秒针的钟表;③秒表。2.自主探究秒与分的关系。提问: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钟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走了60个小格;走1小格就是1秒;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分针走了1个小格;也就是走了1分钟。因此得出:1分=60秒。)3.切身体验1分和1秒。看着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1秒和1分有多长。学生谈感受:生1:1秒特别短。生2: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过得也非常快。……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1)师生合作;教师计时;学生按书上的活动要求进行活动。(2)学生记录活动结果并汇报。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试一试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1)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2)班内交流汇报。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畅所欲言: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秒”经常出现在“倒计时”中。3.1分=60秒……师小结: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时间的计算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2.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钟表)2.提问: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说一说。(“兄弟三人”分别指的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3.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我对对碰。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时刻。4.质疑:我们已经学会看钟面上的时刻;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二、互动新授1.时间的换算。(1)盛泰高尔夫里面的景色非常的美。今天;我有幸被邀请到里面游览了两个小时;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2时=()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生汇报:生1:60+60=120分。生2: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生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2)师:你们真聪明!小精灵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出示课件“做一做”:60秒=()分3分=()秒1分40秒=()秒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2.时间的计算。(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②小组讨论、交流。③方法一: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方法二: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15(分)。方法三: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7:45-7:30=15(分)。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离家的时刻和到校的时刻;然后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在路上走了多长时间。三、反馈完善1.填空。(1)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6经过了()分;时针从数字9走到数字12经过了()时。(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结合实际情况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名汇报;并说说第1小题的解题思路。[答案](1)203(2)4010102.提问:汽车从石家庄开往;9:10发车;下午1:4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上前讲讲解答过程。(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动手拨动指针。)[答案]4小时35分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练习一第3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会正确地换算。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3.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大家了解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1.小组合作;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生1:1时=60分1分=60秒6060生2:时分秒……二、互动新授1.体验1分钟的长短。(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1)课件出示秒表;一起感受1分钟有多长。(2)播放录音:《登鹳雀楼》和《广播体操》;判断所用时间的长短。2.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师: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让学生独立填写。(2)班内交流。3.比较大小。(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3)集体订正。4.计算结束时间与经过时间。(出示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1题。)(1)让学生观察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小组交流、讨论。(3)选出代表;班内汇报。师归纳: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4)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如:①中午11:30同学们在做什么?②第一节课课间休息多长时间?③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用了多长时间?……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先说说钟面上的时刻;然后填写时刻并计算出两表之间经过的时间。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先让学生读一读题;说一说题意;然后解答。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先认一认秒表;然后通过时间的比较;判断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引出问题: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举行。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准备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同学们来到操场排好队;看到开来的一辆辆大巴;兴奋地喊:“我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喽!”。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生1:全校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两个班。生2: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生3:三(1)班有33人;三(2)班有36人;四(1)班有36人;四(2)班有38人。生4:五(1)班有41人;五(2)班有42人;六(1)班有39人;六(2)班有43人。生5:三(2)班的学生人数和四(1)班的学生人数相同。生6:一(1)班的学生人数比一(2)班的学生人数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主要信息板书。二、互动新授1.教学教材例1。提问:(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境图)大巴车开来了;大家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4=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要想求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级两个班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质疑:那么35+34应怎样口算呢?独自思考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1)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3)交流: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小组1:35+30=6565+4=69小组2:30+30=605+4=960+9=69小组3:30+34=6464+5=69师:你们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其中的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2.教学教材例2。探究: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算法;那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出示教材第10页例2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算一算吧!(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9+44=(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3)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计算过程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5)班内展示。(课件展示)30913404707430940479如:39+44=8339+44=8339+44=83或:39+40=7930+40=7030+44=7479+4=839+4=1374+9=8370+13=83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觉得哪种方法适合你;就选用哪种方法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1)、(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可以让学生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②集体汇报、订正。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计算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2题。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教师提出要求:四个小组;每组两道口算题;计算得既准确又快的小组获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某学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的情景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那么;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33+29=23+31=68-4=32-6=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瞧;同学们上了开往世博会的大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3)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4)普通快客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5)动车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6)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钱?……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提问: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真聪明!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1)学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4)教师归纳并板书:65-54=65-48=……交流:你怎样计算出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可以选择一道题。)(1)学生尝试做。(2)小组内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3)班内汇报。①选择“65-54=”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5-4=1;60-50=10;10+1=11师板书: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生2:65-50=15;15-4=11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3:65-4=61;61-50=11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4:65-60=5;5+6=11师板书:凑整法。师小结: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可以和同桌说一说。②选择“65-48=”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65-40=25;25-8=17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2:65-8=57;57-40=17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3:65-50=15;15+2=17师板书:凑整法。生4:15-8=750-40=1010+7=17提问总结:为什么你用15减8;而不是用5减8呢?(5不够减8;所以需要退位。)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这也是用了相同数位相减;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的方法。)交流:把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另找一种方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3.观察对比;完善口算方法。(1)课件出示:“65-54=”和“65-48=”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在口算时可以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第3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380+550=550-380=(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互动新授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呢?(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组织学生汇报: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生2: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但是老师还有疑问:为什么得数的百位上不是8呢?(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出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写上0……)(5)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谁能说说在计算中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2.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2)提问:怎样计算呢?①学生独立思考;试算。②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③全班反馈:生1: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剩下17个十;也就是170。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3)让用笔算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师适当引导:十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当十;所以百位上是4减3。)(4)请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交流笔算需注意的问题。(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小组合作;每人算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看哪个小组做得最认真。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题。(1)第1题: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第2题:先让学生找出要求的问题。接着说一说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后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加、减法的估算第4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清明节”到了;学校要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1~6年级学生到巨幕影院观看电影。你们认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学生回答:(1)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2)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3)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一到六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作出引导和肯定。2.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需要利用“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那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将如何解答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①学生思考。②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③全班交流反馈:方法一:221+239≈400(人)方法二:221+239≈450(人)(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哪种估算的方法合理。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各自的理由。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师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非整十、整百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5页最下面的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估算的过程。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所给数的近似数;并完成习题。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8题。(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在答题纸上。(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方法。(3)集体交流估算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整理和复习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组内交流、整理知识。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细致地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1.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二、互动新授1.尝试归纳总结。说一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内交流反馈与补充。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3)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4)讨论、汇报: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男生计算上面一行;女生计算下面一行。(2)班内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3)教师小结: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用竖式进行计算时;一定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法;别忘了加进上来的数。4.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的情境图。(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解答问题。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小组合作;完成练习。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班内汇报、交流。(3)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测量课题:毫米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估一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测测你们的眼力;请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对猜对的学生给予鼓励。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划长度;教师适时指导。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的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1)引导学生拿出数学课本;对其长、宽、厚进行估测。(2)教师指名汇报自己估测的方法。4.质疑:那么;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直尺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二、互动新授1.动手测量;认识毫米。提问:我们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把尺子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1)在小组内先独自测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测量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2)一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如:数学课本长:26厘米。宽:不到19厘米;差4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比1厘米少4个小格。(3)质疑:测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测量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4)小结: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的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板书:毫米的认识)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你还发现了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生1: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还有许多的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生2:0~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生3:每个厘米都被平均分成了10小份。……(3)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多媒体课件演示: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板书:1厘米=10毫米)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1)量一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做一做: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3)说一说:①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硬币、直尺、校通讯卡、学生出入证……)②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多媒体演示:自动笔、碳素笔的标志0.5mm;0.7mm;天气预报;今日的降水量达到了175mm……)③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订正。(4)猜一猜:我们手中直尺的厚度是几毫米?(1毫米)同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准确。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观察题中的插图;再填空;指名回答。教师强调:先把够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数一数是多少厘米;填上单位是厘米的空;然后把不够1厘米的数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毫米;再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1)让学生独立量一量并填空。(2)集体交流、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测量课题:分米的认识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新朋友”——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米、厘米、毫米。通过学习这些长度单位;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生1:我知道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米”。生2:我知道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势表示)生3:其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我还可以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生4:我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2.揭题: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在生活中;我们量物体长度的长度有时还会用到一个长度单位——分米。1分米有多长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知道了。(板书:分米的认识)二、互动新授1.初步认识分米。(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情境图。)师:同学们;这就是1分米(师用手指课件表示的1分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呢?(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在班内交流。生1:1分米里有10个1厘米;也就是说10厘米就是1分米。生2:从0厘米到10厘米的一段长度是1分米。(课件放大米尺)因此;1分米=10厘米。(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鼓励: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说得太棒了!2.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师: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你能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2)学生动手操作;试着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3)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表示1分米的方法:生1: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指出大拇指对准直尺的0刻度;食指指到10厘米的刻度上;从大拇指到食指之间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生2:左手指着直尺的0刻度;右手指着直尺的刻度10;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师: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了1分米的长度。太聪明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1分米。①量一量:拿尺量一量你表示出的长度;看看准不准。②比一比:同桌互相比一比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或两手之间的距离)。(反复两次)③画一画: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看你画得准不准。④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支自动笔的长度;喝牛奶时用的吸管的长度等。教师介绍身边一些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3.教学“1米=10分米”。(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①让学生思考猜测。②请同学们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米尺或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④小组汇报想法。学生汇报:我们观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一段;1米中一共有这样的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2)师:如果请你给我们所学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你认为应该怎样排呢?(米>分米>厘米>毫米)4.教学例3。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3页例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填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1)小组合作讨论。(2)班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生1:2厘米=20毫米。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也就是20毫米。生2:80厘米=8分米。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也就是8分米。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要求说出思考的过程。教师强调: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7题。(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测量课题:认识千米第3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如《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般的“五指山”;在这座山上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出示课件)咦?拇指峰上住着的是谁呢?瞧!它来了。(点击课件出示:千米)它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二、互动新授1.以题质疑。师:同学们;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要用到千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师:那么;带着我们的疑问;一起来学习、了解千米吧!(板书:千米的认识)2.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1)提问: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现在跟老师一起到操场上去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图)质疑:我们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那么;沿操场走多少圈正好是1000米?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教师课件演示。(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沿操场走2圈半正好是1000米。400+400+200=1000米。)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请你想一想;“1000米”和“1千米”是什么关系?(是相等的关系)(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师:1千米=1000米;读起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先学生自己练读;然后小组内交流停顿方法;互读;最后指名读。师指导读法并范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小结:千米也称公里(板书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2)到操场体验1千米的长度。①教师与学生合作实地测量出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线;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把线连接在一起测量出100米的距离。②让学生亲自走一走;数一数走多少步大约是100米;感知100米的距离。③问:几个100米是1千米?(10个100米是1千米。)那我们来回走10次才是1千米。一起来走走看。④学生走完后;说体会:走得好累呀!1千米比100米远多了……3.认识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用这把米尺连续量1000次正好是1000米。)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米=1000米。4.感知生活中的“千米”。引导: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自由发言:公路边的指路标志上;路边的限速标志上;摩托车、汽车的速度表上;地图上标的比例……根据学生的发言;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标志图片。教师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布置作业:放学后和家长一起走1千米的路程;充分体验1千米有多远。第二天在班上汇报说说自己的感受。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适当长度单位进行填空。3.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2)小组内交流、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测量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第4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提高学生运用米和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小灰灰想要看羊村举行的全羊运动会;可是路上有好几道关卡;小灰灰过不去伤心极了。同学们;能帮帮小灰灰吗?(课件出示练习题)好;我们一起来帮小灰灰过关卡吧。1.把新送到对应的信箱。1千米50毫米60分米1米100厘米1000米5厘米6米2.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现在小火车开来了;只要答对车厢上的题;小火车就会将我们送去羊村。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1米=()分米100毫米=()厘米30分米=()米10厘米=()分米7米=()厘米1000米=()千米3.小火车载着小灰灰很快到了羊村;可羊村的大门紧锁;门上挂着一个牌子“做对下面的题才能进羊村”。让我们看看是什么题吧!(课件出示: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二、互动新授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5:3千米=()米5000米=()千米(1)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2)学生独立思考。(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1000+1000=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2.归纳算法。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1)小组讨论。(2)班内汇报、交流:生1:把“千米”化成“米”;想: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即“几千”米。生2:把“米”化成“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即几“千米”。教师总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末尾添上3个0末尾去掉3个0千米米。3.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小灰灰对你们充满了希望;再解出最后一题;小灰灰就可以看到精彩的全羊运动会了。赶快行动起来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1)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再指名学生回答。生1: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600步;大约300米。生2: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交流: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你是怎样估计的?指名学生回答。(2)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3)小组汇报;集体评价估算方法是否可行。师: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灰灰看到了精彩的全羊运动会。三、反馈完善师:运动会结束了;答对题有礼物带回家。帮小灰灰带上几份礼物回家吧!礼物1:完成教材第27页例5下面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礼物2:完成教材第27页例6下面的“做一做”。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实际估测一下;然后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自己估计的方法(如:沿着教室的长和宽走一走;数一数教室长边和宽边镶了多少块地板砖等);其他同学评价估算方法是否可行。礼物3: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3题。(1)独立完成;做在答题纸上。(2)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强调:不相同的长度单位需要统一后再计算。礼物4: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2)小组内交流、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测量课题:认识吨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概念。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建立“吨”的概念;并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认识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导入:我们经常去超市;在那里会看到各种不同包装的商品;(课件出示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如一袋方便面重100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袋薯片重50克……2.教师指出: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教师板书:认识吨)二、互动新授1.初步了解“吨”。(1)(出示教材第31页例7前两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吊车吊起的集装箱重2吨、火车一节车厢可以装载60吨货物。(2)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用“吨”作单位的标志呢?学生畅所欲言:大桥头上、卡车上、地磅上……2.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质疑:1吨到底有多重?(1)算一算。课件出示: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①小组讨论后汇报:10袋大米重1000千克。②教师课件演示:1袋大米重:100千克;2袋大米重:200千克;3袋大米重:3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2)背一背。让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然后再互相背一背;切身感受一下一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的同学是多少千克?是几吨?学生独立推算后回答:40名这样的同学是1000千克;就是1吨。3.了解“吨”的应用。提问:通常在什么时候;要用“吨”作单位呢?请举例说明。(1)小组讨论;组长记录。(2)交流汇总;比比哪个小组知道得多。①很重物体的重量。如:大象、鲸鱼、人造卫星。②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如:汽车、轮船、火车、吊车。……4.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运用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试着计算。(出示教材第22页例8的题目)(2)全班交流;说一说换算方法。末尾添上3个0末尾去掉3个0汇报:4吨=4000千克;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3000千克=3吨;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有3个1000千克;即3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吨千克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2页例8上面的“做一做”。(1)让学生说一说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2)学生独立填写。(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1吨=1000千克。2.完成教材第32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一说换算思路。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测量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9情境图。师:请大家认真读题;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1.学生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生1:已知有两辆车;一辆载质量(载重)2吨;一辆载质量(载重)3吨。生2:(补充上一位学生说的内容)两辆车要运完8吨煤。生3:在运煤的时候;要求每次每辆车都装满。生4:要求的问题是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二、互动新授1.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要求的问题;让学生一起读一读。(2)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派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安排的方法。教师提示:可以用其中的一辆车运完;也可以用两辆车合作运完。(3)小组合作整理不同的方案;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在答题纸上。(可能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也可能用画图分一分的方法等。)(4)展示成果;找出符合题意的方案。生1:如果只用2吨的车;恰好运4次可以运完。生2:可以用2吨的车运1次;用3吨的车运2次;两辆车刚好一共运8吨。教师对叙述表达清楚的学生加以表扬。2.学习列表法。引导: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清晰地列出来。(1)教师课件出示表格(如下图)。(2)学生按老师的方法在答题纸上绘制表格。(3)小组合作按表格的要求填写完整。(4)指名上前展示;如果派车方案不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5)指名说一说表格上所填写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派车方案2吨3吨运煤吨数①4次0次8吨√②3次1次9吨③2次2次10吨④1次2次8吨√⑤0次3次9吨3.师生一起检验。因为方案①:2×4=8(吨);方案④:3×2=6(吨)6+2=8(吨);所以方案①和方案④都可以恰好把8吨煤运完。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正确方案。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7题。(1)让学生合作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说说自己的想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你们认识这几种野生动物吗?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吗?伴随悠扬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学生回答: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麋鹿和狐狸都属于哺乳类。2.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份统计表;你能从统计表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3.提问: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生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生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生3:我国湿地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二、互动新授1.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哪一个呢?出示教材第37页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1)提问:要想算出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求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我国湿地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列式为:271+122=)(2)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①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②汇报讲解。师:你们和这位同学计算得一样吗?下面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的计算过程。(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讲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271+122393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笔算的
本文档为【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9.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知识改变命运的轨迹
Java开发工程师
格式:doc
大小:574KB
软件:Word
页数:16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9-30
浏览量: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