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8.优课堂 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8.优课堂 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举报
开通vip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8.优课堂 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优课堂·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技法点拨】  1.明确概念所谓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比较阅读意在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比较、综合评判能力。2.明确题型(1)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2)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8.优课堂 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优课堂·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技法点拨】  1.明确概念所谓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比较阅读意在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比较、综合评判能力。2.明确题型(1)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2)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3)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3.明确要领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比较点——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不同点。4.答题步骤【典题示范】【例1】[类型一:相同作家相同题材课内外比较阅读](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点拨】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相同点:都描写了山村清幽、寂静、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赞美之情。(2)不同点:①《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箫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②《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化,《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例2】[类型二:不同作家相同题材课内外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点拨】(1)审题。题干要求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读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开拓了送别诗新的意境。(3)比较。①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都格调高昂,气势宏伟。②《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自始至终全无离别的伤感,抒发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凄恻,到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与豁达,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答案:(1)相同处: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劝慰友人,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2)不同点:本诗字里行间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自始至终全无离别的伤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凄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与豁达,到最后的劝慰,情感起伏大。【例3】[类型三:相似语言表达效果的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醉 太 平刘 过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本词的“更那堪酒醒”与柳永《雨霖铃》中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更那堪”的含义,其次要结合上下文,把握两个句子分别运用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刘词的“更那堪酒醒”,这个不合常理的反问,必须结合本词的主旨来思考,另外“借酒消愁”这种惯常之举对理解本句也有帮助。答案:(1)相同点:两首词都通过“更那堪”来表达词人在常理常情之下,尚且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之下呢?加强了抒情的力度。(2)不同点:①刘词“更那堪酒醒”,更何况哪里能够忍受酒醒之后的清醒呢?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通过醉酒忘却相思。侧面落笔,一个不合常理的反问,使思念之情更浓更痛。②柳词以景衬情。“冷落清秋节”仅仅五个字便写尽秋天的冷清、萧瑟,使离别之情更加伤感。【例4】[类型四:相似话题不同诗作的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  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  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而是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落,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E.刘诗第二句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只用七个字就写尽了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的凄苦、悲凉的处境,是全诗的中心句。【点拨】B项,“粗鲁且不可理喻”有误,应该是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和无奈。E项,“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有误,所写之人应该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而非诗人自己。答案:BE。(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6分)【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答案: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情。【应用体验】1.(2018·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汉寿城春望①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做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指路的路牌。⑤才:隐约。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本诗和杜甫的《春望》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两首诗歌中形象的比较,且属于“同中求异”,即既要答出相同点,也要答出不同点。应找出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场面的特点。《春望》中,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这首诗描写的是战乱中的场景,且所写的是国都长安的景象。《汉寿城春望》中,首联的上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汉寿城,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唯独没有人烟,这是战乱后的遗迹。答案:(1)相同点:都写遥望春景的荒芜、破败和凄凉。(2)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③《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 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6分)答案:(1)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通过描写广宣所居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通过描写隐者采药的山之高深,烘托出隐者的高雅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为侧面描写巧妙设置缘由。(2)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与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用笔俭省。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借自己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不拘俗格(洒脱、豪气);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表现出隐者的飘逸绝尘。3.(2018·黑龙江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而事人”三次遭贬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贬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贬往之地的连州。“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艺术手法的异同。(6分)答案:(1)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2)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尾联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4.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龙宫滩①韩 愈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郴口②又赠(其一)韩 愈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回头笑向张公子③,终日思归此日归。【注】①龙宫滩:在今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省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这两首诗均为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郴口:在今湖南省郴州市。③张公子:即张署。韩愈与张署曾在朝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同遇大赦,两人友谊深厚。韩愈这首《郴口又赠》,就是写给张署的。(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一首诗的开头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浩浩”“汤汤”写水势的浩大,“抑更扬”则写水声的时高时低。B.前一首诗的第三、四句,在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一“疑”一“似”,一肯定一否定,把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得真切自然。C.前一首诗的第五、六句转向写人事。夜宿江滩,连灯光也带着水汽;临近天亮,夜雨送来了一阵阵的寒凉。D.后一首诗以写景开篇。来到郴口,只见江的两岸一座座山峰如剑,直指天宇,而江流水势平缓,江面平静如镜。E.后一首诗中“扁舟斗转疾于飞”一句,写出了江中行船的迅疾。水道曲折,轻舟在水中转弯,其快如飞。【解析】选BD。B项,“一‘疑’一‘似’,一肯定一否定”理解错误;D项,“水势平缓”有误,下句写行船“疾于飞”,则江流必然是湍急的。(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两首诗有怎样的不同?(6分)答案:表达了诗人遇赦北上的愉快感觉和急于返乡的迫切心情。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前一首诗比较含蓄婉曲,是从一宿夜话只谈家乡来曲折表达的;后一首诗则更直截了当(直白),诗中借与张署的笑谈,直接点出了“终日思归此日归”的意旨。
本文档为【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8.优课堂 如何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阅与慧文化
阅与慧文化创办于2016年,三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学习资料免费分享,两年多来,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与好评。2019年开始,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推出阅慧文化校外辅导线下站,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努力促进孩子学习进步。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9-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