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观捷径

内观捷径

举报
开通vip

内观捷径 内观快捷方式 各位虔诚的法友大家好: 这次演讲是纪念玛迦扑加节(Maghapuja)所举办的第四个星期六的开示,我将讨论有关止 观(samatha-vipassana音译为奢摩他和毘婆奢那)的禅修法门。因为上周没开示,所以本 周实际上应该是第三次演讲,虽然今天是第四个星期六,但却是「核子时代的止观禅修法门」 演讲系列的第三次开示。 关于主题 「核子时代的止观禅修法门」这个主题,听起来虽然有点不寻常,但我想使各位对它有 个正确的认知。首先我想传达的理念是:...

内观捷径
内观快捷方式 各位虔诚的法友大家好: 这次演讲是纪念玛迦扑加节(Maghapuja)所举办的第四个星期六的开示,我将讨论有关止 观(samatha-vipassana音译为奢摩他和毘婆奢那)的禅修法门。因为上周没开示,所以本 周实际上应该是第三次演讲,虽然今天是第四个星期六,但却是「核子时代的止观禅修法门」 演讲系列的第三次开示。 关于主题 「核子时代的止观禅修法门」这个主题,听起来虽然有点不寻常,但我想使各位对它有 个正确的认知。首先我想传达的理念是:我们正处于科学时代,因此,我尝试以科学的方式 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正因为我们处在做事要严谨、认真的核子时代,我的解释也不会 轻忽任何事物,更不会含糊笼统地带过。 到目前为止,科学方法所关心的就是从具体的对象开始,也就是以调查、试验和做实验 的方法来研究它。但是止与观的对象是心法(citta)(注一),它既非物质也不具体,要怎么 研究?如何才能使它具体到可以研究、分析及实验?希望你们能尽量将它具体化,如此才能 对它有所了解,否则这场开示将会白费唇舌。假如你们只是毫无目的地盲从,到头来除了死 记一些名相外,将无法从中获益。因此,一定要把它看成是个完整的实体,用心深刻地去了 解它。 「现证」(Sanditthiko)的意思是「用心体会」。今天我们所探讨的,都要用心体会,虽 然探讨的内容本质上是抽象的,没有形体,但由于我们能在心中觉察到它,它就好象有形体 的东西一般。所以,不论是乐受或苦受,确实去感受吧!之后它就会变得很实在,甚至具体 到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请各位在这一点上分享你体解的情形,否则我所说的话, 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 请牢记「核子时代」这四个字,在听讲时,大家应该能明确地体察到我们正身处于核子 时代,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件事,现在并非记忆、推论或遨游在想象空间的时候。因此,让 我们再次确实地想一想,为何我会将这一系列演讲的主题订为「核子时代的止观禅修法门」? (注一)Citta这个词,一方面指心(the heart),它的功能是觉知和感受,因此,它类似 个人的个性和特质;另一方面指心思(the mind),其作用是记忆和思考,它是个人理性的部 分。大多数的时候,我比较喜欢保留原字,不翻译它。 修习止观法门的优点 现在我要再次强调重点:你必须持续不断地用心体会,不要觉得无聊,止观禅修法门是 最最真确的真理,必须要认真地应用和实践。它不只是为了提供一种知识或可背诵的方法, 而是让你去实修的,为什么呢?因为修持它可以解决你实际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一圣谛是:在每次「触」的当下,只要正念和智能不足时,我们就会觉得苦迫。虽然 今天才来听法的人,对这点可能还不太了解,但请记得苦的生起以及我们会持续受苦,都是 因为我们在「触」的当下无所知觉。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由眼、耳、鼻、舌、身和 意等六根与六尘接触,而在这「触」的当下,我们茫然无所知觉。这意谓着我们没有正念、 感觉与智能去透视事物的真实面貌,因而心念会随着各种妄想打转,并导致痛苦,这是另一 个需要好好解释的主题。 事实上,我曾讲过这个主题,从来没听过的人请试着了解:痛苦就是当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对周遭所接触的事物茫然无所知觉时所导致的结果。 如果我们不想做个无明的人,就必须具足正念。在每个「触」的当下都要及时且快速地 提起正念,你必须获得内观的洞察力和智能,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就是由于这种正见的力 量够大,在「触」的当下,正念将会导引出正见;在接触的当下,一个人的内心若有正念和 正见,就不会随着痛苦与无明的妄念团团转;而正念与正见将主导这颗心,引领它朝向不引 起苦的正确思考及推理之路。当然到那个时候,一切应该改正、解决的事,也会立刻解决, 再也没有错误的行为,善果也将产生,我们将不再有痛苦,这就是在「触」的当下保持正念 的重要性,而它殊胜之处是我们将不再受苦。 另一个优点是我们将能把持自己的心。如果我们具有这种觉知力和内观的智能,就能把 持这颗心。「如何把持这颗心」是个牵涉十分广泛的题目,而它对各方面都有利,若能把持住 这颗心,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也不会遇到令人痛苦的事。你看,就有这两个优点。假如 我们能把持住自己的心,那么邪思、妄念就不会轻易生起;若能把持这颗心,我们就能将它 导入正轨,因此,再也不会有痛苦的因素产生。 世尊曾说过更多的优点,但我想提示两个优点就足够了。那就是在接触的当下保持正念, 如果我们在每个接触的当下保持正念,就不会受苦!又如果能把持这颗心,就不会让心徘徊 在痛苦的路上,也不会有任何足以忧愁的因素,或有所谓的后遗症,而那些日夜都在忧虑的 人,最后可能会变成精神官能症的患者──近来罹患此症的人愈来愈多! 虽然我一直待在这儿,但由于有更多患精神官能症的人来此参访,所以,我知道有愈来 愈多的人受到此病的煎熬。这是个不稳定又失控的年代,有更多的人患了这种病症,所以我 才对症下药──「止观禅修法」将能使你有效地避免罹患精神官能症,它的道理在于:假如 我们能把持住自己的心,就能去除一切负面的感觉和妄念。 总而言之,修习止观是为了唤醒我们的觉知,并控制自己的心,以这两个优点对付问题 是绰绰有余了,因为一切问题都和它们有关。假如充分具备觉知与控制心的能力,则一切的 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调伏的心也将是悟道的基石,也就是证得涅盘与阿罗汉的基础所在,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要唤醒觉知并把持住这颗心。我说的就只有这两个重点:保持觉知,并 把持这颗心。 快捷方式法门与完整修法的异同 [快捷方式法门的殊胜] 请注意现在我所说的,修习止观或内观禅修法,是培养正念、调伏自心的方法。要注意 这种说法,请留意细项的步骤,它将如实地告诉你长养正念的方法。请专心听讲,我将逐一 地解释它直到圆满为止。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该注意的几个部分。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在巴利经典中,有许多说明如何行持的细则,因此,完整的止观 禅修法是十分深广的,世尊为那些具有强烈修行动机的人们(例如住在森林里全心地投入修 行的出家人)提供了最详实,几乎是包括全部修行步骤的方法。而且,也特别作了精确而缜 密的说明,那确实是个十分完整、深刻的说明。而那些未出家、不住在森林修行,也不是过 那种清净梵行的一般人要怎么修呢?没错,世尊在世时是有这种人,确实有许多人并没有出 家,没有过丛林生活,他们不是日夜都在修行的比丘,当然不可能做到这些。因此,必须提 供一个简要的快捷方式法门让他们依循,而他们也能藉此达到究竟的目的。这快捷方式法门 就是提供给那些不能遵循完整修法者的另一种法门。 想想世尊说法的时代,那个团体成员最多?当然是一般百姓。能住在森林里,精进禅修 的人并不多,因此,必须有另一种让一般人遵循的修行法门。如此,就有两种不同系统的止 观法门,一种是完整且深广的──关于这种修法,我将另找时间说明;而另一种是简要的快 捷方式法门, 也就是对为数较多的一般人说的。 你也可换个角度来看:是智者多或无明者多呢?当然是凡夫俗子占多数,而且其中还包 括一些了解事物有困难的无明者,或许无明的人比想象中还要多呢!现在我将试着以更浅显 的方式解说这种修法,使一般人甚至是无明的人都可以学习和实践它。我想简要地为一般人 解说它,因为那些还未学佛或未受教育的人,必须要得到足够的知识才能开发自己的智能, 他们应该训练自己,使自己脱离苦海。 总之,如果只是巨细靡遗、深入且非常完整地说明正规的系统,最后我们可能还是一无 所获,因为只有少数够聪明的人才能理解它。因此,必须另有一套符合一般人根器的修持法 门,我暂时称它为「快捷方式法门」。你们不必担心修这法门无法达到究竟的彼岸,我希望你 们能够明白,这个快捷方式可以很有效地引导你们息灭痛苦。 为什么说这是快捷方式?因为你无须经历完整、正规的修持方法,某些方面你不必去经 历,特别是有关超自然和超能力的修习法,甚至是超自然的色界定及无色界定等。在这快捷 方式的修法中,你无须修证这两种禅定,只要修定(samadhi)修到某种程度,而后再直下观 无常、苦、无我等 最高的真理,如此修持,你就可以终结所有的痛苦。 凡是能够达到专注状态的人,就可以进一步修色界定或无色界定,然后便能观无常、苦 与无我。能达到深入禅定,具足各种神通或洞察力,这种境界固然很好、很神奇,但这不是 一般人能修习的,所以我并没有准备要谈这种伟大的修行系统,今天我想要说的只是利益一 般人的捷径法门。 或许你们不认为这简要、有效的修持法可以达到解脱,事实上,它完全有效,可以引导 你们证得想要的目标,虽然你不会成为专家,但依这种方法修行,也将能通达究竟目标。你 虽然不会成为专家,但它对于达成目标是有帮助的,否则你将壮志未酬身先死。至于那些不 是那么有经验的人不要期望太高,否则可能临死还是一无所得,你只要满意于最后终能断尽 烦恼就可以了。因此,以下将说明这种快捷方式法门的几项重点。 [何谓快捷方式法门?] 如果有人问:何谓「快捷方式法门」?我会回答:「除去冗长、不必要的部分就是快捷方 式法门」。想一想在我们的屋里,只要有够吃、够用的生活必需品,我们就能活下去,但我们 往往拥有太多生活上不必要的东西,屋里堆满许多不必要的财物,而我们这些屋主就像是一 群疯子,而房子就像疯人院。你看!竟然有这么多不必要的东西!现在,如果要你把多余的 东西丢掉,只留下必需品,单靠这些物品维生,你非但不会死,反而活得很快乐,不会像你 住在堆满非必需品的屋子时一样,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现代人常喜欢盲从新潮和时尚, 爱买各种广告品,把它们放在屋子里,所以屋内很快就塞满东西,你知道这是没必要的!同 样的道理,禅修法门也是一样,我们的原则是去除不必要的,舍掉它,才能踏上必要之道, 这就是所谓的「快捷方式法门」的原因。 所以如果有人问:「何谓快捷方式法门?」答案就是:「去掉不必要的部分」。它不是一种 完整、正规的说明,也不是巨细靡遗、精致、复杂或神秘的修法,我只会谈到灭苦必备的部 分。 倘若你问:「为什么是快捷方式?」「为何是快捷方式?」如前面所说的,我不希望你们 浪费太多时间,也不想让各位遭受挫败。如果没有快捷方式法门,只有一套供有经验者修习 的完整修法,这修法的运用将受到限制,那些没经验的人就无法修行,因为只有少数精通的 人才能修习。这就是我们需要有一般人及多数人能修习的快捷方式法门的原因。 [快捷方式法门与完整修法的比较]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快捷方式的修法和完整的修法,并看看要如何修快捷方式法门。在 谈到完整的修法时,我们必须从四念处的觉知呼吸开始说起,这方面你们可以参考?安那般 那经?。以下我将比较完整修法和快捷方式法门的异同。 根据完整的修法,有身、受、心、法(自然)等四念处的修法。 就身念处而言,我们所关心的是呼吸,也就是清楚地觉知呼吸。当入息短时,觉知入息 短;出息长时,觉知出息长,然后继续禅修,一直到你明了正是呼吸维系着生命,然后继续 保持呼吸,让气息平缓下来。如此一来,心就不会向外奔驰了,而会出现各种定境,如无色 界定等。事实上,进行上述所说的四念处修持法,是件吃力的工作,但是如果修快捷方式法 门,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规定和练习,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修到一心专注,然后在身体的组成 要素上(如呼吸等),继续禅修。专注于四念处中的任何一种念处都是个大工程,但为了要修 到根本定,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事实上,我们必须达到根本定(appana-jhana), 透过禅定我们会经验到喜(piti)和乐(sukha)等,但修习快捷方式者无须去经历那些(指 喜与乐)。 现在讲第二部分--受念处,此时我们可选择喜悦的感觉作为观照的对象,而事实上, 这是由心中生起的感觉。 这种喜悦的感觉是源于根本定,或者你可以选择观照乐受,而这种感受,事实上,也存 于心中。借着观看而探究乐受的本质,如此你将能了解就是这感受引发心念,之后,你会找 寻方法平息这些快乐和喜悦的感受,直到修行成就。修习四念处是份苦差事,一般人不可能 修习全部的过程,也就是无法以无偏执的态度探究快乐和喜悦的本质,而使它们平息下来。 因此,快捷方式法门提供我们一条道路,也就是当修到一心专注时,就可以观照所生起 的任何感受,这和根本定所产生的感受不同。因此,无论是乐受或是苦受,都要尽力去观察 它们,渐渐地,你会发现感受只不过是一种幻觉(maya)而已--感受就是幻觉。这种简易 的禅修法只要处理一个步骤,但其最后结果却等同观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现在要说的是完整修法中的第三部分--心念处。当念念分明时,我们就会明了心如何 运作,如何使心生起喜悦,如何一心专注以及如何使心放下,这和学习中国杂耍一样困难。 如果修习快捷方式法门,就无须经历四个步骤:首先,深观此心,深观每个起心动念,如此 才能将它看得透彻;接着在当下提振心力,达到一心专注,这必须心思敏锐、修习熟练才能 完成这些步骤。因此,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过程太复杂也没关系,别理它。 接下来要讲的是第四部分--法念处。当我们因观身而到达一心专注时,就可以进一步 观无常。每个苦受、乐受、出入息或任何深观的对象都是无常的,你应该要明了「无常」这 个真谛。 所以,这是从第一部分的身念处跳到第四部分的法念处,我们可以立即见证到无常,可 以体解到身体的无常、生命的无常。因此,无论是出息或入息,都要不间断地观无常,一直 观到你觉得自己已放下爱乐,或放下过去所执着的种种事物,如幸福或生命中所贪爱、所执 着的一切,而变得愈来愈不执着为止,这是因为你已经了解无常的本质。当然,你将会放下 对生命的执着,开始觉得自在,这时特别要深观这种自在的感觉,你也将体解到它无常的性 质;一旦你了解到自己已放下对生命的执着,就必须立即深观「放下」的感觉,直到你的某 些执着消失;进而可以深观「执着消失的状态」,甚至可以深观放下执着的状态,以及远离烦 恼、去除烦恼的状态。这就是观法念处的第四个步骤:远离烦恼。 事实上,你无须再深观已不执取的部分,因为一旦放下,苦就止息了,就可以将苦灭尽, 能做到这样就该满足了,不必再费心作进一步的观察。你应该做的是观无常,观察放下执着 的过程及执着消失的状态(观离欲及灭),这就够了。但是,完整的修法,就得观照解除种种 束缚的情况(观离欲),观你远离了这些和那些烦恼以及获得智能等。 修习快捷方式法门可以节省许多力气,依此快捷方式法门修习觉知力,直到我们达到一 心专注,我们就可以觉知呼吸或周遭的事物,然后再注意当下生起的种种感受,深观它的无 常相。当然,稍后我会为你们解说这些,你也可以详细观察它,但最快的快捷方式是:深观 当下生起的每一种感觉。 一旦能体解无常,你就有很好的成功条件,这就是俗语所说的「胜利就在你这边」。若见 无常,对你就很有利,要尽力专注观察无常,直到觉得已经放舍,自然地放舍执取为止。自 然法则就是:一切感受皆会自行放舍。又依自然法则而言,已放舍的最后也会消失,一个接 着一个消失,一点也不复杂,也非形式化,不会再被执取。我可以保证,只要能见得无常, 就能远离执着,执着就如秋天的落叶般逐一掉落,就是这样。因此,要到达一心专注,深观 无常,体验放舍执取(离欲)及消逝(灭)的感觉,就像秋天的落叶一般。这就是快捷方式 法门!。 然而假使你选择完整的修法,就必须通过四念处,而每一念处又各有四个步骤,因此, 全部共有十六个步骤,这是非常复杂的修习法门,即使花一个月的时间也无法完成。如果将 它编写成书,也是厚厚的一本,所以我们不讨论这一大套完整的修法。 观息法 现在我要说的是快捷方式法门,这快捷方式的修法适合每个人,所以请专心听讲,忘了 刚才我所做的比较,或许你们也已经搞胡涂了,所以无须再作比较。我希望你们了解修快捷 方式法门并不会漏失什么,我也不想再说为什么要修快捷方式法门了。接下来要说明的是如 何修习快捷方式法门。 觉知呼吸的出入 为了避免太过冗长,我将本主题分成两部分,这样比较容易了解。第一部分是觉知呼吸, 第二部分则说明观察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首先,谈到觉知呼吸。它是你(注二)体解的基础,也是未来你接触其它法门的基础, 所以我要先说明它。 现在请深观自已的呼吸。事实上,每个人都必须呼吸,此刻你必须做的就是觉察呼吸, 保持觉知或使心专注于呼吸上,保持觉知,提起正念专注于呼吸上。这时只观看呼吸的出与 入,闭眼或睁眼都可以,端视个人方便,但一定要保持觉知,觉知呼吸的进出、进出。 观察呼吸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和平常不观察呼吸时的感受不同。我们的心通常随着许 多事物,如家畜、农地以及各种色、声、香、味等外尘打转,心到处乱跑,追求各种吸引人 的事物,而这些事物也如钓饵般勾住你的心,现在专注于呼吸的进出、进出,明白吧!这就 是长养觉知力的方法。此时觉知力已经开始增长,如果做到了,你就有觉知力。 你应该知道要直接保持觉知力,运用正念或觉知力观呼吸,你会愈观愈深入、愈彻底。 刚开始你只要知道呼吸的进出、进出即可,心中默念:进、出,不要念出声以免造成干扰。 当吸气时,念「进呀」,呼气时,念「出呀」,也可以只念「进」、「出」,而不念「呀」(ya), 但「呀」本身有它的作用,我稍后会作说明。这并不是一件小事,你知道心不是那么驯服, 它会蠢蠢欲动,不愿专注一处,喜欢到处游荡,因此,凡是观察呼吸进出相状成功的人,他 的觉知力可以说是经过了严格的锻炼,或是他的心已经调伏了。 你必须训练自己,才能对某一感官所缘的尘境(如呼吸)保持觉知。保持觉知,别让心 念随意游荡,我可以给你一个小小提示:要以轻松的态度观察它,这比紧张和严肃地观察效 果要好,因为紧张也是一种执取,所以请放松心情观察呼吸的进出、进出、进出,多花点时 间观察它吧! 当你练习纯熟了,随时可以开始下一步,此时要更仔细地观察呼吸,不管它是长还是短。 假如入息短时,就只要知道它是短的;出息长时,只要知道它是长的。如果你想默念也可以, 就念「短呀」、「长呀」。 因此,这时要训练你的觉知力去观察呼吸持续的状态,无论它是短息或长息,都要如实 地觉知它。第一步时,要默念「进呀」,「出呀」;第二步时,默念「短呀」或「长呀」,或「长 呀」、「长呀」或「短呀」、「短呀」。就像这样,你正训练自己去观察呼吸或长、或短的持续状 态。 接下来是观察气息的粗细,气息沉重即为粗,气息轻缓即为细;当心或情绪激动时,气 息会变粗,盛怒或惊恐时,气息也会变粗,如果没有这些意外,气息就会变细。 当你观察到气息粗时,就会了知气息是「粗呀」,而气息细时,就会了知它是「细呀」。 现在不必管呼吸的进出或长短,因为你已经清楚地了然于心了。因此,若知道气息是粗的, 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你知道粗出息,或粗入息,在觉知气息是粗或细的剎那,也同时知道气息的出入。 你瞧,明了呼吸不必一定是专家学者才能做到,农夫也可以修习。重要的是找个适当的 地方坐下,在适当的地方坐下、放松,不要太挑剔环境,能使你放松的地方就是好地方,然 后轻松盘腿坐稳,这个姿势可以避免跌倒。对!放松地盘坐着,就像个初次学习盘腿的小孩 一样放松,这样就够了。 总之,开始是觉知呼吸的出入,然后觉知气息持续的长短状态,最后再觉知气息的粗细。 这样做并不难,一点也不困难,如果这样也做不来,那你什么都无法做,和猫狗就没什么两 样,不是吗?假如你无法做这些,就像一只小猫,为什么?因为这些已经是最短的快捷方式, 最基础及最最简单的修法了! (注二)关于「你」、「你们」、「你们自己」等的单复数形式,在泰语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在大多数场合中,我比较喜欢用单数名词来翻译,因为禅修课程偏重引导个人。 观「色」与「心」 现在要进入下一个修行步骤,虽说这是一个快捷方式法门,但它依然具有精细、深入与 更进一步的修法。首先,学习觉知呼吸。呼吸是你觉知的对象,呼吸本身属于「色法」,也是 觉知的对象,但是能觉知者则是心(citta),心属于「心法」(mental asset)。现在,就让 我们来觉知心的功能,你将会觉知心念的活动。 当你觉知心念的活动时,可以默念「名呀」;反之,觉知身体的活动时,则默念「色呀」。 例如觉知呼吸时,默念:「色呀」;观察感受时,则默念「名呀」,这样,你就可以了解我所谓 的「名」、「色」是什么意思了。 在觉知呼吸的长短或粗细时,你所关切的是色的行相,这种色法叫做「所造色」(Upadaya Rupa),是指呼吸的种种特性;但若指气息本身,这气息就叫做「大种色」(Maha Bhuta Rupa)。 我们可以觉知到「大种色」,但我们无须这么做,那是没必要的。所以,只要清清楚楚地觉知 呼吸就可以了,也就是关切「色法」的特性即可;反之,觉知感受,就是属于「心法」的部 分。 如果我使用巴利语汇来讲解快捷方式法门,反而较为复杂,你可能会觉得很难记,我们 可能因而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只要觉知自身的「色法」和「心法」就可以了。凡是物质 的东西或与物质有关的就是「色法」;而任何抽象的事物是「名」(nama)或「心」(citta)。 现在你必须学习清楚知道你所觉知之对象的本质,如果觉知的对象是属物质性,就默念「色 呀」;如果是感受性的,就默念「名呀」。 观五蕴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究更深的观察。你们快睡着了吗?有些人可能已经如坐针毡了,如 果不了解我所说的而坐不住是很自然的。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观得更深,如此,你将会变得 更敏锐。现在,我想先让你们知道所谓的「五蕴」,也就是色、受、想、行、识等蕴,我将解 释它们的功能。 我已经说过要觉知呼吸的进与出、短与长和粗与细,另外也谈到「色法」和「心法」及 呼吸是组成「色」(或「色法」)的基本条件。 当你专注观察呼吸时,可能会出现某些感觉,你可能觉得舒适、快乐和喜悦,有时是疼 痛的感觉,这些感觉就构成「受」或「受蕴」。当你觉知感受时,你可以默念「受蕴呀」。现 在你必须知道受蕴是来自实际的体验,而不是个复诵或死背的名相而已。 观察呼吸时,你必须辨识呼吸的长短及粗细等,这种辨识的能力,就叫做「想蕴」,这是 知觉和记忆。当你觉知到「想」时,就默念「想蕴呀」,这是五蕴中另一个属于「心」的蕴, 你必须学着去观察它,如此做时心中就默念:「想蕴呀」。 在觉知中,你可能注意到心中念头的起动,这些念头和想法统称为「行」,行蕴编造出许 多念头,所以,当你觉知到动念时,就默念「行蕴呀」。 现在让我们觉知识蕴。每当你觉知呼吸时,识蕴就会反应在身体、皮肤、鼻子等地方, 这种身体的知觉就叫做「身识」(kaya vinnana)。如果你专注于心的知觉(识),你的知觉力 就会反应在心(citta)上,这个是「意识」(mano vinnana)。我们已经讨论完如何觉知色、 受、想、行、识等五蕴,当意识到五蕴生起时,就要好好地深入观察它们,你应该由实际的 体验来了悟五蕴本质,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现证」【译注一】 觉知身心的五蕴(名色)就是去觉知色、受、想、行和识。所造色和大种色构成了「色」; 受、想、行、识构成了「心」,换句话说,「心」由四蕴所组成。如果你能花点时间和多用点 心,就可以确实记住这些名相,一点也不难,试试看,也许花一天或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背 起来,开始观色、受、想、行、识蕴。即使你是从觉知呼吸开始,也会感觉到受、想、行、 识四蕴的生起,这其中的每个蕴都可以学着去观它。 别忘了当你在观察呼吸时,可能会感受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简而言之,可以 说你正在觉知身心或觉知色、受、想、行、识等蕴。 有做笔记的人很好,你们会记得我所讲的,而没做笔记的人可能就记不得那么多了。我 想,学习这些是要花点时间的。 【译注一】sandittigo可能是sandittiko之误。 观生灭 观身心五蕴后,你可以再继续观「生灭」,而以下要讲的内容,就是观生灭。 觉知呼吸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气息的生起:长息的生起、短息的生起,粗息的生起及细 息的生起,这些特性称为「所造色」,请注意它随时都在生起。当吸气完成时,我们就说这气 息灭了,或者也可以说:这长息、短息、粗息或细息灭了。这意谓着当我们对色、受、想、 行、识等身心五蕴保持觉知时,必然也会观察到它们生灭的状况。当气息生起和消失时,即 意谓着色蕴的生灭;当感受生起时,即意谓受蕴的生起,当感受消失时,就是受蕴消逝;想 蕴也会如此地生起和消失;而行蕴也会生起和消失;当识蕴在运作时,我们说:识蕴生起了, 而当它停止作用时,识蕴就消失了。 现在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生灭的状况,看看这些是如何生起(运作)或消失(停止运作)。 每次看到生或灭时,你无须默念生起或消失,当然,如果你的速度够快,想要默念也可以, 不过刚开始练习时,通常反应没那么敏锐。 因此,这可不是你立即能胜任的事,能如实地默念出当下每个生灭,可能要花数日甚至 数周的时间,才能对你所做的一切保持觉知。这些「生呀」或「灭呀」的状况,都会在色、 受、想、行、识等五蕴里产生,每次你说这些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的时候,必须了解它事实上是在你的知觉 中生灭的。 你必须了解,各种感受是在我们说「生呀」之前产生的,而不是背来的。如果你正在观 察自己的呼吸,事实上,在你告诉自己「生呀」的同时,也必能感知到你正在吸气。假使你 正好体验到气息长或短的状况时,不论它呈现长息或短息,你可以说「长呀」、「短呀」。清楚 了知实际上正在发生的事,这不是一种期待或推测,因此,就这点来说,我们是具有科学精 神的,因为我们处理的是真实的事物,而不是在做哲学的探讨或以逻辑的分析方式推想许多 事情。 因此,当你注意到呼吸的生灭时,就不用说「色蕴生起呀」,这太冗长了,你可以在出入 息中发现一个呼吸的韵律,其它受、想、行、识蕴也一样,所以你只须说「生呀」或「灭呀」, 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确确实实地感受到生灭才这样说。 观无常 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观无常。当你熟悉观察生灭的情况后,将会体悟到一切事物都不是 恒常不变的,当事物不断地生灭时,怎么可能保持恒常不变呢?呼吸也是如此,每个生起都 可以看到三个阶段:生、住、灭,它不是恒常的;相同地,长、短息两者也是变化无常的, 不论你是否观察它,它都是变化的;受、想、行、识也是一样不断地变化而无恒常性。因为 变化,所以很容易就有生、住、灭的情况产生。 因此,深观呈现无常变化的点,每次感受到无常的状况时,可以默念「啊,变化呀、变 化呀」,「无常呀、无常呀」;别忘了,你必须真实感受到才可以说「无常呀」;是的,在你每 次见证到色法、呼吸、身体、气息的长、短、粗、细,以及和呼吸有关的受、想、行等的无 常时,才可以如此默念。 你应当观察自身的本来面目,不可以空口无凭说无常,一定要如实体验到呼吸、受、想、 行、识等无常后,才对自己说「无常」。当你证知了无常的本质后,就会明白五蕴确实是无常 的,你会由衷地体会到这个真理,会看到一切都是「无常呀」、「无常呀」,这就是观无常的部 分。 观无我 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观「无我」。你所看到的只有气息的吸入和呼出,而没有「我」─ ─没有呼吸的主人或生命的拥有者,只有呼吸的生灭与粗细的现象,只有受、想、行、识, 没有所谓的「人」的存在,没有「人」在做这件或做那件事,只有自然的现象存在。 体会无我的意思就是体会呼吸中没有「我」,呼吸的特性是无我,觉知呼吸的心是无我, 以及觉知呼吸时所呈显出的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也是无我。这时,没有所谓的「人」、 「我」或「有情」的存在。当你实际体会到这个真理时,就可以对自己说「无我呀、无我呀」, 或「只有呼吸呀」,「只是色呀」,「只是受呀」,没有一个自我存在。这个「呀」表示你越来越 清楚了,已经明白没有「我」的存在。以后我会谈到「呀」,现在我们只说观无我。这里只有 呼吸、身体、心及受、想、行、识,「无我呀」,「无我呀」。当觉知呼吸而体解到无我时,就 说「呼吸不是『我』呀」;如果你观察到正在觉知呼吸的心念时,就说「感觉不是『我』呀」, 呼吸只是呼吸而不是「我」,这样就够了。你只要吸入或呼出就好;若是气息短,它就只是短, 若气息长,它就只是长而已,这些都不是「我」。 这就是观无我,即所谓的「无我观」(anattanupassi),虽然它并不在《安那般那经》中, 但它也包含在「无常」的章节中。所以佛陀运用了「无常观」(aniccanupassi)、「离欲观」 (viraganupassi)、「灭随观」(nirodhanupassi)、「舍遣观」(patinissagganupassi),但是 并没有提及「无我观」这个名相,因为它已经含括在无常的章节中。这个重点在于人如果能 体解无常,终究也会体解到无我。但是因为我想让各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情,所以就单独 地解说无我的真谛。 当观察呼吸时,我们就会体解到呼吸是无我的。无论呼吸是长短、粗细,都是无我,这 是因为它并非一成不变,而受、想、行、识四蕴也是无我的。因此,当你体解到无我时,就 可以说「无我呀」,随你要观无我的本质多久都可以。注意啊!这部分就是要你观无我,「无 我呀」。 如果你真正体解到无我,那就是瓜熟蒂落的时刻了,你将会对从前所喜爱并想据为己有 的东西感到厌烦,渐渐不再痴迷,也不再那么执着快乐、喜悦及美味的诱惑,甚至对生命也 不再执着,这种减少执取的行为称为「离欲」(Viraga),即「离欲观」(Viraganupassi),这 意谓着我们的心对于曾经疯狂迷恋或拥有的事物,已经开始放下,减少执取了。现在,执着 已经「松脱呀」、「松脱呀」,我们已经「放下了呀」、「放下了呀」、「放下了呀」。 「放下呀」、「放下呀」,如果这种放下的感觉愈来愈深时,自然就会发现心中的某些执取 已经息灭了,「息灭呀」、「息灭呀」、「息灭呀」,这就是「灭随观」。我没有要你说巴利语,因 为对你们而言可能太困难了。 你将见到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所以心放下释然了,如此就可以息灭喜爱与迷恋的感 觉。「息灭呀」,息灭「我」或「我所有」等错误的概念,息灭呼吸、受、想中你所执取的部 分。 你可以停在这儿,只要感受中的事物息灭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不想就此打住,可以继 续修习下一步: 「舍弃」(patinissaga)。「此刻,我已经将曾经执取的舍弃了」,我们已经 舍弃曾经执取的事物,也就是说,我们的执着息灭了,我们过去习惯执着的事物已经息灭而 且消失不见了,这就是「舍弃」的意思。你不必修到这一步,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因此, 所有你曾经认为是可爱的、讨人喜欢的、使人印象深刻的种种事物,可以说都已经舍弃它们 了,「舍弃呀」,这就是舍遣观! 以此方法,你也可以到达究竟目标。虽然它是一般人修习的快捷方式法门,但它终究可 以使我们放下、释然及完全地离弃执着。修习四念处时,每个念处都会经历这四个步骤,或 自动地从这个念处转到另一个念处。当你真正彻见无常后,就会消除以往所执着的一切,然 后舍弃一切执着。 我相信佛陀在世时,并没有说得如此详细。它的重点在于:如果能将心调伏到某种程度, 心就会体验到放下,舍弃从前执取不放的事物,不需要经历全程的步骤和背诵难记的名相, 就可以息灭执取。因此,若有人能一再地从不同的事物中体解到无常,就能体解到无我,然 后心就会释然,自然放下执取的事物,最后舍弃它们,这些步骤可以简单地用「解脱」这个 语词来说明。当一个人彻底见到无常的真面目时,就要对它投以极高的专注力,就像用灯对 准它照射一般,执取就会如树叶飘落般掉落,当然任何的执取都会消失。佛陀有时只用「解 脱」来说明,这词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我们要了解这个名相还包含了体解到无常、无我、 厌离、息灭、舍弃及舍离(throwing back)等能力,你可以同时体解到这些过程。 重点复习 [观息法的步骤] 我希望你们别忘了觉知呼吸可以一路引你走向究竟的目标。我说过将先讲觉知呼吸,而 在身体的姿势、动作方面,还有许多有待说明的。现在讲呼吸,假如你正在觉知呼吸,「吸入、 呼出」,「吸入、呼出」;「短呀,长呀」,「短呀、长呀」;「粗呀、细呀」,「粗呀、细呀」;「身 呀、心呀、受呀、想呀」,专注观察自己实际感受到的,如此六尘就与呼吸有了关连,然后再 观察与呼吸有关的生灭等。 五蕴中属于心法的有受、想、行、识等四蕴,而它们也是会生灭的,当你观察它们的生 灭时,终将明白它们并非恒常不变的,而是短暂无常的,「短暂无常呀」。 当事物总是如此不断地生灭时,怎可能有个不变的「我」或「人」存在?所以说「无我 呀」、「无我呀」、「无我呀」,这不能有口无心,而是打从心灵深处如实说出来的。然后你执取 的感觉会渐渐消失,会觉得松脱,一旦感受到松脱时就说「松脱呀」、「松脱呀」、「松脱许多 呀」,以简短的字词说出你的感觉,「松脱呀」、「松脱呀」,当某些感受松脱殆尽后,你就会体 验到解脱,「消逝呀」、「息灭呀」。当东西从你手中掉落时,就说「掉落呀」,这意谓它们已被 舍弃,「舍弃呀」、「舍弃呀」。 所以这是觉知呼吸的课程,还没说到身体姿势、动作的部分。你知道如何觉知呼吸,这 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觉得步骤太多,也可以略过一些不做,依你自己的想法来做。 总而言之,你观「呼吸呀」,观气息的进出、短长呀、粗细呀、观身心呀、观生灭呀、观 变化呀,这也就是观无常和无我,让执着渐渐消失呀,终结执着呀,舍弃执着呀。 上述任何事都与呼吸有关,当你观察呼吸时,必须感受它们都与呼吸有关,当全心专注 觉知呼吸时,将可以彻底了知事物的本质。换句话说,就是以觉知呼吸为基础,来观察分析 事物。 如果你记不住,可以向朋友复印笔记。第一步要觉知呼吸呀,接着观气息的进出呀、短 长呀、粗细呀;然后观身心呀,呼吸就是色蕴呀,觉知呼吸的感受,感受是心法呀;再来就 是观生灭呀,生呀、灭呀;然后观变化,即无常的状态,也观无我;最后再观此刻执着松脱 了,某些的执着消逝了,你习惯执持不放的事物也松落了,你已经舍弃它们了。 有多少步骤?你有没有从所记下的笔记中算算看:第一步觉知呼吸,第二步觉知呼吸的 进出,第三步觉知呼吸的短长,第四步觉知呼吸的粗细,第五步观身心,第六到第八步是观 生灭、无常及无我,第九到十一步是观执取渐渐消失、息灭及舍弃,事实上,也可以不需要 最后一步,因为当执取的事物消逝时,就表示你已经把它们放下了。现在数数有几个步骤?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共十一个步骤。你可以将它们减少到五 或六个步骤,但完整的修法包含了十一个步骤。 [把持心念就是培养觉知力] 希望你试着禅修,这是使自己保持觉知的方法,能把持得住心念的人,将能达到一心专 注。修习专注的目的并不是为证得色界定或无色界定,不是那样,重要的是正念或观照本身 就足够了。这种一心专注是很好的,世尊也曾赞叹它确实很殊胜,因为它能活用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相反地,假如让它进展到定的状态,例如无色界定,就无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因为在无色界定中,感官不起作用,因此就无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了;但不在定境时,就能 应用这觉知力及一心专注的功能,这就好比钱一样,有钱放着不用,等于没钱,也无法因有 钱而获得好处;如果能善加利用金钱,你就会从中得到利益。 透过这种修习而长养觉知和一心专注是很有用处的。这种一心专注又称「近行定」 (anantariya samadhi),这种定和慧是双胞胎,我们并不直接修一心专注,而是经由前面所 说觉知的方法,它会自动增长,也就是说当一心专注生起时,就能立刻应用它。这就像开车 一样,引擎不会毫无意义地运转,我们激活引擎,脚专注踩着离合器,然后一放离合器,车 就自动向前走。如果我们没事就发动引擎,那我们是疯了,如果发动引挚,车子却不动,那 引挚有什么用?这真是疯狂的行为。所以当激活引擎时,要专心踩放离合器,让车子得以前 进,这就是所谓的「近行定」,这种定生起时,就马上能应用它来禅修和作观。也许有人会说 这样不太有效,别在意他,因为你又不是要费尽心力培养一心专注而成为专家,但也没关系, 因为这种一心专注的情况,就足够我们观「法」并且开悟。 除了我说的之外,别想那么多,努力试试看,一心专注就会进展得很好,而觉知力也将 充分发展,因为你已经学得不间断地观察六尘,因此,在你心中将会产生一种神秘的能力, 就是你不用思考、言说或做任何举动就能生起觉知。这点很重要,在这之后,你的正念将如 闪电般迅速敏捷,无须思考、言说或做任何举动就能觉知,凡是对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 都能念念分明的人,就能解脱。 [修习「呀」(ya)的三种意义] 时间快到了,接下来要讲「呀」的含义。 第一种是无明的「呀」。有人重复发出「呀」,是因为别人要他这么做,他就照做不误, 当然他是真心去念它,依教导恭敬行事,这就是无明的「呀」,有很多的「呀」都属于这类, 这还不如不念的好。有些人以重音发出「呀」,而说「灭呀」、「生呀」、「进呀」、「出呀」,如 果我们是以严肃、执着的方式念诵它,就不会得到什么好处,这就是无明的「呀」。 另一种「呀」是觉知的「呀」,它随着觉知心发出声音,保持觉知而且自然地说「进呀」、 「出呀」,念它时不觉得紧张,这就是觉知的「呀」,在每次出息、入息的当下,清楚地感受 它,就不是无明的「呀」。 第三种是智能的「呀」。当一个人知道呼吸的本质、呼吸与身心运作及呼吸与生灭间的关 系之后,就能了知一切都只是因缘所成的,并没有一个「有情」、一个「人」在感觉或使我们 感觉,这是很好的「呀」,是有智能的「呀」,这个「呀」清楚了知只是因缘条件和合,没有 「人」或「我」存在。这是智能的「呀」,这种「呀」是微细、精纯、明智且深刻的,就用内 观来念「呀」吧! 如果我们正在觉知呼吸,「吸进呀」、「呼出呀」,但是如果我们很紧张地想做得很好,是 因为想表现突出或有成就,就会以严肃的态度念「呀」,那么,当我们以这种方式觉知呼吸, 念「进呀」、「出呀」,「进呀」、「出呀」时,就只是文字游戏,而且也因此分心无法保持觉知。 反之,如果我们清楚觉知呼吸的进出,就会以觉知的方式说出「呀」,我们会柔和地发出 「呀」,念念分明地说「吸入呀」、「呼出呀」,除了呼吸外,别无杂念,这就是觉知的「呀」, 这还不错。 当禅观到达最后的阶段,直到你明了只有呼吸,没有谁在呼吸时,你将会得到一种洞察 力,洞察到你只是自然地吸入和呼出,并没有「人」的存在,这种就是由智能所产生的「呀」。 这个主题十分冗长,但「呀」是很有用而且有意义的,「就是那样呀」,「没有『人』呀」。第 三种意义的「呀」是智能的「呀」,是随着极高的洞察力而来的。 第一种「呀」是无明的「呀」,这种「呀」是随着大众的流行,人云亦云,而如果抱着较 严肃的态度说「呀」,听起来就显得很笨拙;第二种是觉知的「呀」,是觉知外尘后发出的声 音;第三种是觉悟的「呀」,此时已经清楚地知道没有「我」或「无我」的本质,每个动作都 只是依照自然、缘起的法则而生起,就是这样,这就是智能的「呀」,在「呀」的声音中蕴藏 着圆满的觉知与洞察力。 再说一次,第一种「呀」是笨拙而盲从的「呀」,只是个耍嘴皮的念法,第二种「呀」是 觉知的「呀」,第三种「呀」则是圆满智能的「呀」。以上是对「呀」这个主题的说明。 我发现很多人拙于使用「呀」,如此将无法从中获得益处,那种用法并不恰当,也不如法。 断除禅修当下生起的障碍 [对治妄念] 现在要谈到禅修须知的问题,也是你们必须知道的课题。当我们观察某一外尘时,问题 可能就会随之产生,譬如观呼吸时,可能会有杂念的干扰,这杂念生起的干扰,也就是心跑 掉了。心被新的外尘所吸引,这也可以说被某种外尘所干扰,这里说的外尘可能是个念头, 或是五根中的任何一根与外尘的接触,或突如其来的声音,或只是有人走过的声音等,这些 都会同时干扰我们的禅修。当新的外尘拉走我们的注意力时,我们要很有智能地观照它,然 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外尘并不重要,全然地放下它们。 禅修时如果我们听到突如其来的噪音,不要惊慌,也不要动摇心念。只要确认:「那是噪 音」即可,而它不久就会消失,我们的心也会回到觉知呼吸上。假如禅观时,想起往事及自 己所爱或所恨的人等,也可以观察这些杂念直到它们消失为止,然后杂念就会消失。然而, 观照杂念要观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应该知道心念终究会消失,也应该知道这些杂念就是干扰, 如此,杂念就会渐渐地瓦解,而我们则再度回到禅修上,回到我们分心、出轨的那个点上, 重新再出发。 因此,无论是人、事、物或精疲力尽、疼痛等的干扰,我们都应该面对它,直到它完全 消失为止,然后我们再度开始修习觉知力。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稍后再说明。 总之,我们应该欢迎禅修中的干扰,我们应彻底地观照这些干扰,直到它们消失为止, 这些干扰不会延续太久,因为它们只是极微小的事,它们终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花点时间 处理后,我们就可以再回到原来禅观的对象上,再次如法地觉知所选定的外尘。 [噪音的处理] 现在又出现一个障碍,那就是噪音。某些无知的禅修指导者深受外界声音的干扰,因此 费尽心思地去找那些制造噪音的人。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即使在噪音之中也能禅修,你必 须迫使心去观察所选择的外尘,而不去理会其它的外尘。 举例来说,好比我们坐火车,车厢内挤满了乘客,铁轨又不断地嘎嘎作响,在此情况下, 你依然可以禅修,觉知呼吸的进出。在你回家的路上试试看,不论在普吉(Phuket)或其它 地方,你可以在从曼谷回猜耶县(Chaiya)的路上做做看,不管多吵杂或多拥挤都没关系。 如果你家紧邻碾米厂,而碾米厂又不停地工作,当你禅修时,可能一点也听不到其它的 吵杂声,你只会听到自己呼吸进出的声音。如果你家正位于车水马龙的路旁,就随它去,你 一样只专注觉知自己的呼吸就好了。 寺庙里也会举行某些法会,当然,法会也会有许多的吵杂声,但你依然可以照常禅修; 也就是说,即使你正处在举行法会的道场中,一样可以禅修,在最吵杂的人潮中仍然可以禅 修。 如果保持正念的意愿很强,在收音机或乐器旁也可以禅修,只要真心专注于觉念,即使 开着收音机或有一堆小孩在玩闹,你都不会在意的,即使是大雨倾盆而下或雷电风雨交加也 一样。 别愚蠢到无法容忍一点儿的噪音,然后就要别人安静,否则自己就动怒,与人争执不休。 要知道,别人可能会因此反击你,并打你的脑袋瓜,瑜伽行者如果这么爱争吵,可能早就被 打死了。 当我参观印度阿育王寺时,我看到几位在家的瑜伽行者在寺后的岩石旁禅修。他们相当 独特,从夜间禅坐到白天,虽然,那里有许多游客来来往往,衣袖不断拂过他们的头,他们 却完全不觉得被干扰。他们不是乞丐,也不讨钱,你知道乞丐会在他们面前放一块布,他们 是真正的瑜伽行者,而且是在家人,即使在人群中他们也能禅修,此情此景让我感到惭愧不 已,因为我常埋怨这、埋怨那,无法安稳地坐着。那时我才明白,只有意志力真的很坚强的 人,才能做到这番境地。 所以别埋怨吵杂声,不要愚痴地只想如何改变外在的世界,而不调伏自己的心念,把心 念调伏了,外在也就会安顿就序,好好调伏自己的心念吧!那么即使站在引擎旁边,住在碾 米厂隔壁也听不到吵杂声。坐火车时,合上眼禅修吧,不需要让别人知道你正在做什么,也 许他会以为你在睡觉,那也无妨,这样一来,就不再有任何障碍困扰我们,那些会造成干扰 的也无法干扰。即使你在禅修中有干扰出现,你的自制力也不会被破坏,而且你将明白如何 处理干扰的问题,而干扰也会消失,你也能再重新开始禅修。 内观快捷方式修法的原则 我在此所解说的都是基本原则,是你们必须知道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随时随地都可以 用,你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及前面所说的步骤修行,也可以觉知你们想觉知的对象,重点在 于你要观照,才能了解它的本质。你应该学习去分析它的「色」与「心」的行相,也要了知 五蕴生灭、无常及无我的本质,然后你将体会到执着渐渐消失,直到完全息灭为止,你只需 要将无常看个够,然后一切随顺自然,就会生出离欲的感觉,最后不再有任何执着。 这就是所谓的「快捷方式法门」。虽然是「快捷方式」,我们也讨论了一个小时之久,如 果要说得更简短,只说一个字的话,那就只能用在特殊个案的偶发事件上。举例来说,传说 有个人去顶礼世尊,世尊只对他开示几句话,他就开悟了。这也就是说此人已经准备好了, 在他心中已经万事具备,犹如饱满的果实只等瓜熟蒂落般,轻轻一碰就掉落了。他已尝尽人 生百味,遍历许多的生灭和得失,也走过了二元对立的两个极端,由于经历了这么多,使他 接近成熟圆满的境界,所以只需稍微提醒,他就开悟了。 这类即将圆满的人,并没有经历快捷方式法门,他的修法已超越快捷方式,只听世尊几 句开示随即开悟,这意指他的心智虽未成熟,但已将成熟。 注意啊!快捷方式不是要将一心专注发展成禅定,当一心专注到达某种程度,我们就可 以开始观照外尘。我们选择觉知呼吸,觉知呼吸的特相及其生灭、无常和无我的状态,加上 呼吸时生起五蕴中的任何一蕴。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受蕴,如果你能于受蕴中彻见无常,就可 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每件事物都会呈显在感受上。当爱一个人时会疯狂地爱;恨一个人时则 咬牙切齿,因此,如果你能在受蕴中觉察到无常或无我,那么一切尘埃终将落尽,你也可以 经由修习此法放下执着,这也就是称它为快捷方式的原因。快捷方式法门包含二到三个步骤:
本文档为【内观捷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501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7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02-21
浏览量: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