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禅定

禅定

举报
开通vip

禅定 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 解開其中意,便是西來祖。 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现将意念专一、集中的意识锻炼过程勉强分为若干阶段介 绍之: (一)意念集中阶段。练功的初级阶段,对意念专一、集中的要求是精神集中(或 称集中精神),使练功的内容和要求成为意识活动的中心内容,此阶段虽然未把 非练功的意念完全排除,但它不居主要地位。实际上也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练功 内容上来。? 然而有很多人不能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因之需要借助一定的锻炼方法。? 1.观球法:端身正坐,正...

禅定
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 解開其中意,便是西來祖。 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现将意念专一、集中的意识锻炼过程勉强分为若干阶段介 绍之: (一)意念集中阶段。练功的初级阶段,对意念专一、集中的要求是精神集中(或 称集中精神),使练功的内容和要求成为意识活动的中心内容,此阶段虽然未把 非练功的意念完全排除,但它不居主要地位。实际上也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练功 内容上来。? 然而有很多人不能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因之需要借助一定的锻炼方法。? 1.观球法:端身正坐,正前方一米处(与目等高)悬一球(最好是青色或黑色, 金黄色亦可),直径约1厘米,两目凝视之,不眨眼。此过程中可能会有流泪或 流鼻涕现象,不要理它,任其自然,持续5~10分钟即可。初视球时,会不自觉 地不断地眨眼,练几天后就能习惯。尔后观球时,或觉球体变大,或觉其变小, 颜色也会发生各种变化(实际上没有变化)。最后会觉得球体消失,空无所有。 此时,精神就达到了初步集中的境界。? 2.观线香法:端身正坐或直立,手中拿一支点燃的线香,臂似直非直,靠指腕的 旋转力,使点燃之香火头做环形运转,所画园环直径不超过一市尺,两眼凝视点 燃的香火头。紧随其运动轨迹,不能有瞬间脱离。香火头的运动速度要由慢至快, 而后由快至慢。一般5~10分钟即可。练此宜在黑暗的屋中,光线越暗越好,这 样可以看不到香体本身,只见点燃的香火头,对凝炼精神效果好些。? (二)意念专一阶段。这是练功中级阶段的要求。把意念活动完全集中到练功的 内容上。这就是传统气功中所说的收视返听阶段。?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1.何谓收视返听:常人的感觉功能多是感受外界刺激。练功至中级阶段,务必使 各种感觉机能指向自身的体内,尤其是眼看、耳听的机能都要集中到自身之中体 察体内变化。就称为收视返听。? 2.收视返听的锻炼方法:此练法必须建立在意念集中之基础上,开始多从静功入 手,如练三心并站庄。把意念专注于特定部位,如混元窍(腹中脘穴深处)或上 丹田,一般不守下丹田,意念想着该部位,闭着眼“观看”该部位,耳听着该部 位,舌尖指向该部位。把周身的感觉也引向该部位。若选混元窍,则默念“灵” 字音(由一声转二声),细心体察混元窍内的动触感。那个难以名状的感触部位 即是收视返听的目标。若选上丹田(神机宫),则默念“神(shén)机(ji)”二 字,细心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印堂深处的动触(动触部位的高低因人而异),体察到动触后,把 它作为收视返听的目标。在驱使眼、耳、舌、意集中于目标时,要遵从“似守非 守”、“若有若无”的原则。古人告诫,“不可以有心守,有心守则着相;不可以 无心守,无心守则落空。”当收视返听达到一定程度后,先是意念专一,继而进 入一种“豁豁然空”的特殊感觉(当时除此感觉外皆无所知),这时意念活动已 返回到了意元体的参照系自身(但尚未穿透参照系),亦即佛家旧说中的“明心”。 ? 当“明心”境界呈现后,再收视返听就非常容易了。因为在未“明心”以前,收 视返听是逆常人习惯——意念驰于外——而动,即从外向里压;“明心”之后, 已经认识到意念的发源处,因而收视返听是从发源处向里“牵拉、收引”,从而 形成感官至“中心”的意识流。与前相较,可以用“负压”作喻,所以容易进入。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意念集中与收视返听在实际锻炼中往往是相辅为用的,并不 一定是达到意念集中后才进行收视返听。不啻如此,收视返听也还需要在日常生 活中锻炼,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的习练,不能正式练那收视返听,而是加强对眼、 耳、口的控制能力,如眼视物,注意力转向目的物不可急骤,而要徐缓转移;耳 听音时,不要倾神而听,尤其是众音相杂时,勿顾及太多。视物、听音都不要移 神于外,保持神守于内,口勿多语。尤其勿戏谑语、无亵渎语。因这类语言不唯 乱气,而且乱心,言谨则气定心一。言之专一,易使心意专一。若能于生活中致 力于耳目口的锻炼,使心神安于内,则一身之精气神自然趋向内,此即古说“神 返身中气自回”之理,苟能如是,则收视返听也就不难了。? 收视返听的效果,随意念集中的目标而异,有的强化气机,有的强化形体,有的 敏锐感知机能⋯⋯智能功所选的混元窍(或神机宫)则与性功的玄关窍相近。收 视返听之结果,开始时可导致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于一处,达到意念 专一。尔后意念专一过渡到“明心”境界,有一个质的变化,传统气功认为这是 一个从事到理的变化。即从收视返听这个有形迹的事入手,达到体认到空洞无涯 的虚明之理的境界。有两种情况:一是上述的从渐变到质变。收视返听的锻炼按 意识指令进行,当视、听“收”、“返”到极点后,收返的意识指令对视、听即失 去作用,若继续“收”、“返”,就将返回发放意识指令自身。因为意识发出去的 收、返指令,与往回收、返的意识动作合二为一了,此即古说的“能收”、“所收” 合一。如果意念专一以后,不继续进行收返,则很难进入“明心”境界,然而此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时的收返切不可着相着意,若着相着意于收返,则易出现幻觉,即古说之着魔。 如何恰到好处,既要收返,又不着相着意,首先是停止发放对视、听“收”、“返” 的驱使意识指令,使视、听等功能进入自然状态,指令不再外放到各效应器官, 使意元体恢复其本具之虚灵之体性。尔后,意识发出的指令是指向指令自身,从 而体认到“能发”、“所发”、“能收”、“所收”本是一如,了无二致。此过程是从 事到理的渐法。另一情况则属于顿法。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人,听老师讲述“明 心”的实质是意识收归意元体本身,当即体认到那种“虚灵”的状态。这一过程 不是经收视返听锻炼得来,而是当下开悟,所谓“一说即是”。有收视返听的指 令,就达不到这一境界,因为人已形成的旧习惯是意元体发放的任何指令都是指 向意元体以外的,而“明心”却是要体察意元体自身。只有在发放指令处与发放 指令时,使意识指令受到控制不外放而是指向自身,只有意识活动在萌动的一刹 那,就形成体察意识,而不是运动思维或逻辑思维,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能在进入“明心”境界时,同时达到“见性”(关于“见 性”的景象将在第四阶段中叙述,此不赘)。? (三)内视阶段。这里所说的内视,不是一般练功所说的收视返听的内视,亦不 是有透视功能的内视,而是达到“明心”程度后,神居于内,从内向外视自己周 身各部,此即古人所说的“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心视也”(郭 庆藩注《庄子》引俞樾语)。这是练功进入意念专一、集中的高级阶段的开始。 这时意元体的功能正经历着向高能级的跃迁,意识力的穿透能力大幅度提高,可 以进入身体各组织,“观察”其内部变化。? (四)收视意元体阶段。当内视自身肉体内部比较清晰后,又当收神而视意元体 自身。此时的视与内视阶段又有不同,内视阶段尚未完全摆脱常人的视物的心理 感觉。此时的内视,只是意念的趋向微细变化而呈现的结果,它与“明心”时的 内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的差异,不仅意元体的体和用都已发生了变化,而且 收视进入了意元体之中,突然呈现出内外无别、质地均匀的特殊状态,人体自身 亦成了一个无分别的整体与虚空结合在一起。若说它是一种实在,则人体内外都 是一种无分别的实在,但又难以名状其实有特性;若称其为虚灵,则人体内外皆 灵通无碍,但又非一无所有。此即佛家所称的“见性”之功。古德一句“圆陀陀、 光灼灼”,不知贻误了多少修炼者。道家炼养派把结大丹的“神入气中、气包神 外”的“圆陀陀、光灼灼”谓之见性。密宗则把修成之明点谓之见性,实则都尚 在我执中翻筋斗。? 当意元体的察知功能查获到意元体的质地均匀无别的特性时,其察知功能达到了 无微不入的境地。对意元体这种通透力,任何客观事物均不能拦阻,似乎万物之 区别已经消失,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境界。至此,功夫 尚需高竿进尺,只有把意元体再充斥于自身毫末之内,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之境地。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末学窃以为,初入佛门,首先应澄清以下几点对佛教的认识: 1)佛教不是迷信。佛菩萨不是神仙,不要把佛菩萨当作偶像去崇拜、去乞求。佛是我们的老师, 教给我们如何去认识真理、如何去解脱烦恼;菩萨是我们的榜样,给我们示范如何学、如何修、 如何行才是如佛理、契佛法。因此,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佛,就应该认真学习佛的教导,深入经 藏,以树立起自己的正知、正见;修行,就应该以诸佛菩萨为榜样,大慈、大悲、大愿、大行。 2)修学佛法,就是修学降服自己无始以来的虚妄、颠倒之心。若有朝一日真正地明心见性,则 距成就为时不远矣!所以,当自己知道、明了自心的刚强难化、虚妄不宁时,那也是修行的进步, 较之愚痴迷惘地沉沦于颠倒妄想之中而不自知,应是可喜可贺,不是可叹可悲。 3)“降服其心”,从不住于相入手。《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 法相。亦无非法相。⋯⋯”应明白,诸法无我,诸行无常。 4)佛法博大精深,初学宜循序渐进。毋希求一夜顿悟,也不可能一夜顿悟,除非是上根大器之 人。因此,我辈学人,当脚踏实地,忌好高骛远。记得,前些时日,佛教天地论坛有位“向莲花” 师父,发过一个偈子:“心愿为止,耳尘为耻,耻止相摄,名为敦伦;行尺所尺,体力所力,力 尺并进,谓之尽分。 ”当为我辈修学借鉴。 5)如法修学很重要,因此,皈依三宝、选择修学的法门,是学佛所必须的。法门的选择,须依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缘、依根器。一般,净土法门,是最为方便,亦可普摄上、中、下各根器。是故,多有禅净双修、 密净双修的。 6)所谓“无师自通”,我辈学人当慎之又慎!佛制戒律,未证言证乃大妄语,罪无可赦。见性 当有印证、证果当有授记。即使是当真成佛作祖,亦不可显神通、不可自称是佛菩萨,神通一显、 家底一亮,立即示现涅槃。佛之所以制此戒律 ,想是为防末法,一些别有用心的骗子扰乱佛法。 在这里讲个故事,现在很多寺院里供奉大肚弥勒佛,其来历或可给我们一些启迪:唐末五代后梁 时,浙江奉化一带有位很出名的出家师父,人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在世时,开朗豁达,行 乞云游,行踪不定,当时,很多人都认识这位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三年,布袋和尚(法号“契此”) 端坐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了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 不识”。说完,立刻圆寂了。后人尊他为弥勒佛的化身。因此,我辈学子,当明是非,当正听闻、 正思维、正知见、正精进,莫拿自己和他人的慧命当儿戏,否则,自误误他,难逃因果,悔之晚 矣! 南无阿弥陀佛! 三宝弟子 松光合南!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本文档为【禅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319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02-22
浏览量: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