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拜倫式英雄”與“超人”原型——拜倫文化價值論

“拜倫式英雄”與“超人”原型——拜倫文化價值論

举报
开通vip

“拜倫式英雄”與“超人”原型——拜倫文化價值論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 拜伦文化价值论 蒋承勇 内容摘要: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 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他以 �自然人�的率真狂暴地撞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 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 他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化倾向,实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倾向。拜伦通过 �拜伦 式英雄 �形象表达了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把个性自由与解放 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拜伦...

“拜倫式英雄”與“超人”原型——拜倫文化價值論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 拜伦文化价值论 蒋承勇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摘要: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 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他以 �自然人�的率真狂暴地撞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 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 他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化倾向,实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倾向。拜伦通过 �拜伦 式英雄 �形象表达了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把个性自由与解放 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拜伦倡导了一种新文化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与尼采的 �超人哲学�有精神联系。 关键词:拜伦 ! 拜伦式英雄 ! 尼采 ! 超人 ! 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T itle: The ByronicH ero and the Archetype o f Superm an: On Byron∀ s CulturalV alues Abstract: Lord Byron w as in nature passionate, se lf�indulgen,t frenzied, se lf�respecting, self� contemptuous, fu ll of hatred and de fian,t w hich influenced the const itution of his cu ltura l person� ality. In v irtue of the innocence o f natura l man, he struck v io lently against modern c iv ilization w hich had a b ig hard shell to the po int that no other romant ic poets had ever revolted aga inst it so comprehensively, deeply and tota lly. The amora l tendency o f h is cultural personality, how ever, w as a romant ic ant i�c iv iliza tion att itude. Byron expressed his doub t about and rebellion aga ins,t through � Byron ic heroes�, the va lue system ofW estern tradit iona l c iv ilization; there fore, he de� ve loped the thought of ind ividual freedom and liberat ion. Byron advocated a new cu ltural va lue w hich can be assoc iated w ith � Superman Philosophy� of Friedrich N ietzsche in its spiri.t Key words: Lo rd Byron! Byronic hero! Friedrich N ietzsche! Superm an! cu ltural values Author: Jiang Chengyong is pro fessor and Ph. D. superv isor at Zhe 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5, Ch ina) . H is f ie lds o f interests areW ester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 ture. Em ai:l jcy@ tzc. edu. cn 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上看,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拿破仑。从文 化变革的意义上看,启蒙运动孕育了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以拜伦的出现标志着它的 高峰。拿破仑凝结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理想及其结果, 拜伦则把启蒙运动以来对旧文化 的批判推向了高潮。这两个人物似乎是没什么可比性的, 然而, 当拜伦死的时候,法国有学 者曾经指出:本世纪的两大伟人 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弃世了 (罗素, #西方哲学史 ∃ 300)。当时的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也总是 �把拜伦和拿破仑相提并论 � (罗素, #西方哲学 史 ∃300)。其实,从文化变革的角度看, 拜伦确实堪称精神文化领域里横扫一切的 �拿破 仑 �,他引领了一种新的、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他描绘了现代 �超人�的原型。 一、心理秉性 %文化人格%非道德倾向 罗素在评价拜伦与卢梭时指出了两者的深刻区别: �卢梭赞赏美德, 只要是纯朴的美 德,而拜伦赞赏罪恶, 只要是霹雳雷火般的罪恶 � (罗素, #西方哲学史 ∃303)。 �赞赏罪恶 �, 这不仅是拜伦与卢梭的区别,也可以说是拜伦与自启蒙运动到他那个时代所有文化人的区 别。 乔治%戈登 %拜伦贵族出身,其独特的经历构建了他独特的文化 心理结构,我们似乎 有必要特别把握拜伦三种心理秉性。 其一,激情、放纵、狂暴:家族气质与个人心理秉性。拜伦的祖父约翰 %拜伦是海军上 将,人称 �天不怕地不怕的拜伦 �, 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拜伦的叔叔性格古怪, �被人唤作 &魔鬼勋爵 ∀ �,这个家族的气质在他身上 �以最恶劣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 (勃兰兑斯 135)。 他生活放荡又喜欢争斗,曾被判杀人罪,当地的人怕见他就像怕见麻疯病人一样。 �他的武 器从不离身,每个口袋里都装着一支枪 � (莫洛亚 11)。拜伦的父亲曾作为近卫军军官服役 美洲, 他英俊潇洒,年轻时被人们称为 �疯狂的拜伦老兄 �。 �他曾经勾引卡马森侯爵的妻子 和他私奔到美洲,在她的丈夫和她离婚后同他结婚,花光了她的全部钱财,并肆意虐待她, 使 得她婚后没几年就抱恨死去。以后, 拜伦上尉带着女儿奥古斯达返回英国, 从纯粹改善处境 出发, 又同一位富有的苏格兰女继承人凯瑟琳 %戈登小姐结婚,从而使她成了迄今还享有世 界声誉的诗人的母亲。刚一举行婚礼,拜伦上尉就开始挥霍他第二个妻子的财产。在一年 的时间里,他便把二万四千镑财产花得只剩下三千镑 � (勃兰兑斯 314)。拜伦 3岁时, 他父 亲离家出走,后死于他乡, 此时已身无分文。拜伦的母亲是 �热情的和神经质的 � ( Long 466) ,她的家族史上, �企图自杀或下毒谋害他人者不乏其人 � (勃兰兑斯 315)。她的祖先 �第一代是溺水死的, 第二代是被害死的, 第三、四代因杀人被绞死。凯瑟琳的血液里带有 疯狂暴虐的因素。丈夫出走后,这种因素被激发了, 她时而把跛足拜伦视同掌上明珠, 时而 又抄起菜盘向拜伦头上掷去� (徐葆根 247)。由此可见, �难以控制的激情是拜伦双亲身上 全都具有的特点,只是在表现方式和强弱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 (勃兰兑斯 315)。这种家族 气质, 无论从先天遗传的角度, 还是后天影响的角度,都使拜伦本人也带上激情、狂放、任性 的心理秉性。 �诗人的血管里流有狂暴的血液 � (勃兰兑斯 316) 。 其二,自卑、自尊、仇恨、反抗:先天跛足与个人心理秉性。据说是因为拜伦出生时的医 疗事故,使拜伦患上了先天跛足残疾。拜伦与他的父辈们一样,相貌英俊,但不幸的是,他偏 偏又是个瘸子。人们常常这么议论: 这孩子多么漂亮啊! 可惜是个瘸子! 同学们常常对他 的跛足投之以冷嘲热讽,连他任性的母亲也常常骂他 �小瘸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的 某种生理缺陷被长期强化后,会造成后天心理的缺陷。原本自尊心极强、性情狂暴的拜伦, 常常会因遭人议论、讽刺而造成极大的心理痛苦, 从而激起强烈的反抗与仇恨,心底里却又 极度的自卑、压抑与忧郁, 这无疑又会强化他狂暴的性格。自卑、反抗、报复、仇恨,常常使他 有自杀与杀人的愿望。 �从七岁起,他就在衣袋内揣上了儿童手枪 �(莫洛亚 12) 。以后, 和 56外国文学研究 ! 2010年第 6期 他的叔父 �魔鬼拜伦�相仿,常常身带手枪 尽管那是玩具枪, 却在潜意识中体验犯罪的 快感。可见,跛足的缺陷促使他形成强烈的自尊、自卑、反抗、仇恨、狂暴、忧郁的心理秉性。 其三,放纵情欲与 �自然人 �心理秉性。拜伦自称有一百多个情人, 天下女人一张嘴, 从 南吻到北,这似乎是一种调侃式的自嘲。但事实上,拜伦一生确与众多的淑媛靓女有柔情蜜 意的浪漫。 �从诗人少年时代初恋的玛丽 %恰沃斯到最后表示愿意陪他一同去支持希腊民 族独立斗争的黛莱莎 %基齐奥里,中间有缠人的卡洛丽娜 %朗勃,放浪的奥克斯弗尔夫人; 腼腆的金发少妇弗朗切丝,跟他有一夜之欢的克莱尔%克莱赫蒙; 威尼斯商人之妻玛丽亚和 有天后朱诺般身段的玛嘉丽塔 � (莫洛亚, �译者序� ) 。其实, 还应该包括他的同父异母姐 姐奥古丝塔。从世俗的眼光看,拜伦与众多的女性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他无疑是一个风 流的 �唐璜�,乃至多情的 �恶魔�。不过,就拜伦自己来说, 他如此的放纵, 一方面有一种罪 感,一方面又将它看成自然而然的事,而且, �拜伦每爱上一个女人, 就荒唐地希望遇到一颗 美丽的心灵 � (莫洛亚 31) ,似乎他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他与同父异母姐姐奥古丝 塔的爱,更让人不可思议。这显然是违反了人类古老戒律的乱伦行为, 然而, 在深感罪恶的 同时, �拜伦又从中感受到强烈刺激的乐趣� (莫洛亚 56)。至死,他仍然觉得奥古丝塔是他 交往过的女人中最心爱的一个。难怪, 他写给奥古丝塔的诗被莫洛亚称为是他的作品中 �最美丽的篇章�: �我不出声,∕也不书写,∕我不低唤你的名字。∕这爱情里有罪孽, ∕这 名字里有痛苦。∕我脸颊上∕那滴滚烫的泪水,∕让我恍见沉埋心底的∕思想的深 ∋∋� (莫洛亚 70)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尽管有天大的罪恶 他与奥古丝塔之爱的罪恶就已经 是惊人的大事 拜伦仍要去追觅与罪感、痛苦相伴的那分幸福与甜蜜,而且他几乎把这一 切的追求看成是自然而然的。 拜伦在情爱生活上,颇有古希腊人的遗风 追逐情欲而不视之为 �恶 �。在这个意义 上,拜伦将自己 �放逐 �回 �自然�,从而拥有了远离文明的 �自然人 �心理秉性。拜伦的以上 三大心理秉性,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它们共同作用从而决定着他在文化人格取向上的走 向: 第一, 激情、放纵与 �自然人�心理秉性,使他采取了无拘无束甚至情场游戏式的情感生 活方式,形成自然式的情爱与古老的道德文明之间的对抗。由此, 拜伦自己在深深的罪感中 吮吸着甜蜜的同时,传统的道德则投之以 �情魔 �与 �唐璜 �的骂名。第二, 自尊、反抗、狂暴 等心理秉性使他追慕拿破仑式的英雄,憎恶一切压制人性的外在权威和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他孤高 自傲, 又同情柔弱者; 他支持弱小民族争取自由独立、反抗暴君,又崇尚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 义。第三, 反抗与 �自然人 �心理秉性使他性格率真, 进而蔑视虚伪的道德, 尤其与英国贵族 上流社会的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格格不入,所以他成了贵族阶级的叛逆, 成了这个阶级的眼中钉。第 四,仇恨、狂暴、孤傲的心理秉性使他在反抗强权, 企求人类之爱的同时,又在孤独无助时产 生极端的恨,陷入极度的悲观与绝望。 总之,特殊的心理秉性影响着拜伦文化人格的构成,他以 �自然人 �的率真, 去狂暴地撞 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 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他单枪匹马,冒着枪林弹雨, 怀揣一颗率真的心, 向 �文 明社会 �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当那些 �文明 �的面具被他刺得千疮百孔、丑态百出时,他就成 了 �文明 �的 �恶魔 �。因此, 拜伦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倾向, 实则是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 倾向。拜伦在追求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他在寻求一种全新的文化价值理想,那就是 �拜伦式 的英雄 �。应该说他自己就是此种 �英雄�! 57蒋承勇: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 拜伦文化价值论 二、�拜伦式英雄�与 �超人�原型 文学史上著名的 �拜伦式英雄�, 其孤傲、反抗、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是为人熟知的。当 我们把拜伦及 �拜伦式英雄 �放到西方文化史, 特别是人文价值观念演变的历史长河去看 时,我总觉得他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个人反抗的英雄 �, 而代表着一种极富反传统意义 的文化价值理想,并且总让人联想到尼采及 �超人�。 (一 ) �成为你自己 � �自我�内涵的扩延。浪漫主义者崇尚自然,喜欢讴歌大自然的 美,故此,浪漫主义被称为是 �自然主义�。但在讴歌大自然方面,拜伦似乎并非最典型的。 不过, 他的作品也有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其间流露出诗人的崇拜之情。甚至可以说, 拜伦 及 �拜伦式英雄�们极少赞美人类, 却对大自然充满了赞美之情, 乃至赞美他那心爱的宠物 狗。不过,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不同,拜伦描写大自然常常是伴随着主人公的孤独, 让自然 成为孤独中的人与之交流的对象,自然成了主人公的伙伴,抑或是孤独者的避难所。在拜伦 的笔下,孤独者每每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反抗者,大自然狂烈而宏伟的壮景兴许更能宣泄他胸 中的郁愤与孤独感,滔滔的大海、滚滚的江河或巍巍的山峦, 它们广渺、宏伟乃至狂野衬出了 人物的遗世独立、不可扼止的强烈激情与生命意志。拜伦的自然描写中体现了独特的人文 追求。 �拜伦式英雄 �往往在与世决裂后,漂泊于自然山水之间。恰尔德 %哈洛尔德就是不愿 屈服于那个 �吵吵嚷嚷,拥挤而杂沓的人群 �,而宁愿在大海与山川之间游荡: �独个儿徘徊 在悬岩和瀑布旁边,∕这并不孤独;而只是跟妩媚的大自然谈心,∕∋∋没有人来爱我们, 也 无人值得爱恋,∕作为一个不倦怠的人世的过客 � (拜伦 106, 168)。哈洛尔德说能与 �大自 然谈心 �,因而 �这并不孤独 �, 其实不然。由于 �没有人来爱�我, �也无人值得爱恋 �, 又不 肯曲意奉迎,那只能忍受孤独, 与自然为伴。他自知是一个 �最不适合与人群为伍的人 �, 因 为他做不到 �随声附和∋∋决不肯让他的思想屈服于他自己所反对的一切而随波逐流 � (勃 兰兑斯 362)。使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没有 �奉承过那恶臭的气息 �, 未曾向它的偶像屈膝下 拜,没有装着一副笑脸去应酬周旋,也未曾对庸众的喧嚣随声附和。 �成为你自己!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 当成为你之为你者。��成为你之为你者! ��成为你自己:这一呼吁只被少数人听信, 并且只 是对于这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才是多余的� (周国平 143)。这是尼采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 中,一再发出的同一呼吁, 也是尼采对真实的 �自我 �与个人主义的呼吁。 �成为你自己 �, 就 是要找回真实的 �自我 �。寻找 �自我 �, 张扬个性,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共同人文追求。然 而,不同的是,尼采要寻找的 �自我 �, 不是通常浪漫主义者所寻找的普遍人性意义上的 �自 我 �,而是 �极少数 �强力意志者 即超人式的 �自我 �。 �在尼采那里,真实的 &自我 ∀有两 层含义。在较低的层次上,它是指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个人的生命本能, 种种无意识的欲 望、情绪、情感和体验。在较高层次上便是精神性的 &自我 ∀ ,它是个人自我创造的产物 � (周 国平 141)。通常浪漫主义所寻找的 �自我 �大致上就是尼采所说的 �较低层次 �的 �自我 �, 他们主要追求人的感性内容的回归、实现与外现。 �较高层次�上的 �自我 �是精神性的, 是 生命意志对自我的一种创造与超越。在这个意义上, �自我 �不是一种先验的先在, 而是在 行动中赋予生命的新的意义。于是, �成为你自己�就要居高临下于你的生命, 做自我生命 的主人,不惜将生命作孤注一掷的牺牲,进而创造新的意义。因而, �成为你自己 �要甘于承 58外国文学研究 ! 2010年第 6期 受孤独与痛苦,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战胜痛苦, 用生命的蓬勃战胜人生的悲剧。实际上, 尼采 �较高层次�的 �自我�是超人式强力意志的体现。所以,尼采认为, �成为你自己 �, 只是极 少数人才有可能的。 �拜伦式英雄 �近乎 �极少数人�。他们无疑有尼采所说的较低层次的 �自我 � 这与 其他浪漫主义诗人描述的 �自我 �类同; 然而他们还有 �较高层次 �上的 �自我 �, 这表现在 �拜伦式英雄 �的 �哲学化灵魂�中。孤独中的 �拜伦式英雄�并不希望以自我放逐式的漂泊 去企求获救,也不希望通过政治的与社会的有形反抗改变孤寂的境遇, 而是要通过承受孤独 及其痛苦去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 他们在遭逢命运多舛时诅咒人类, 倍感人的悲哀与世界 的悲哀,表现出 �悲观情绪 �,但依然傲然独立, 不同生活妥协。诗剧 #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 德,明知死神即将降临,却不愿意通过接受忏悔进而使灵魂超度天国,也不愿意将灵魂卖给 魔鬼而获生。 �曼弗雷德像他&活着的那样 ∀独自死了:不肯借神力到天国去,也不肯随魔鬼 到地狱去。� �反叛着宇宙间任何东西的 &自我 ∀ 执拗的意志力量,是这个性格的魅力所 在 � (王化学 106)。这与同样追求自我的浮士德有了天壤之别, 这差别的本质在于: 曼弗雷 德最终的行动选择,依然是为了 �自我 �的确证,而不是别的目标, 他在主动地选择自我中创 造了 �自我�,赋予了 �自我�新的意义,他的悲剧式反叛体现了 �超人式 �的强力意志。因为 �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强者不求自我保存,而求强力, 为强力而不惜将生命孤注一掷 � (周国 平 89)。可见,同样是崇尚 �自然 �, 在自然中寻找自我, 拜伦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赋予 �自 然 �与 �自我 �的人文意义是不同的。 (二 ) �生成之无罪 � 传统善恶观的颠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一个充满自然原欲 的人, 而且, 正是来自这无穷生命欲望的内在张力 常常表现为 �恶 �的驱动,使他不断地 去追求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 �满足于永不满足 �的人,从而显示出他的不断扩张的 �自我 �。 然而浮士德的矛盾在于:无穷的生命欲求必须受制于外在的社会道德律令, 这种道德律令要 求他在善与恶的天秤上保持平衡,这最终导致 �自我 �的分裂 灵魂向天堂飞升与向地狱 沉落的反向运动。浮士德就永远处于无穷的自然欲求与不可违抗的道德律令之间二律背反 的困惑之中。( 拜伦笔下的 �拜伦式英雄�的自然原欲在 �超人式�的强力意志牵引下,一个劲地往社会 道德律令的相反方向飞奔,致使善恶的天秤倾斜, 他们也就被公众道德指责为无道德的 �恶 魔 �,一个个如#海盗∃中的康拉德: �他遗留下一个名字, /给后来千秋万世, /只有一种美 德, /却有一千种罪恶� (徐葆根 251)。然而,即使如此,这些 �海盗式 �的 �英雄�们虽不无罪 感,却一方面自我承受起罪责, 承受起公众道德指责,另一方面又我行我素,至死不悔, 真可 谓:明知行有罪, 偏要复行之。这里,曼弗雷德依然是极好的例证。饱学多识的领主曼弗雷 德孤世独立且内心痛苦不堪,就因为年轻时犯了乱伦罪:他与自己的妹妹爱丝塔蒂相爱, 致 使后者死亡,成了乱伦的牺牲品。罪感与痛苦同爱丝塔蒂的影子始终伴随着他。他自知自 己罪孽深重,但依然渴求这罪恶的爱。他的痛苦主要不是来自罪感与悔恨, 而是来自这罪恶 造成了他永远失去所爱的人。既然他有深深的罪感,那他就应该为此忏悔, 并且不再有这种 罪恶的情感。然而事实是:他虽有罪感,却依然渴望这种爱, 他活着的唯一愿望是能见着她, 他不顾一切寻求的仍然是对她的爱! 因而在他的深层意识中,他并无真正的、自觉的罪感, 如果说有,那只不过是公众道德压给他的,他也并不愿意接受。曼弗雷德的骨子里头是一个 非道德主义者。这与拜伦自己相似, 也许他写此剧正好是为了表明他的非道德观点, 表明他 59蒋承勇: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 拜伦文化价值论 对自己的同父异母姐姐奥古丝塔的爱! 如何理解曼弗雷德及拜伦的此种执拗乃至 �厚颜无耻�? 合适的解释是尼采的 �生成之 无罪�。尼采对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作了彻底的否定。他的这种否定, �最主要 的论据来自自然,这就是&生成之无罪 ∀的观念。自然和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 万物都属于 永恒生存着的自然之 &全 ∀ ,无善恶可言。&万物以永恒之泉水受洗而圣化, 超于善恶之外; 善恶只不过是掠影,是阴翳, 是流云 ∀ � (周国平 209)。由此而论, 与生俱来的人的原始欲 望,在自然生成的意义上是无所谓善恶的。而且,在尼采看来,生命原是一股快乐之泉,自然 原欲的冲动本来就不可遏止,而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则与生命为敌, 把人类的这种生命的快乐 看成是罪恶,使人类始终背着犯罪的恐惧,导致了生命力的衰弱进而走向颓废。于是, 他以 �生成之无罪 �否定了传统道德的根据, 也就否定了道德对生命的意义。当然, 尼采并不主 张放纵情欲,而且他知道, �道德生活是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坐标体系,人不能不对自己的 行为作出道德评价和道德批评,这样人才能对自己怀有一种信心, 这种信心是人作为人而不 是象动物那样生活所必需的� (周国平 215)。所以, 他否定旧道德, 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摆 脱罪感,把人从扼制生命的道德桎梏中解放出来, �赤裸昂然于太阳之前� (周国平 215) , 富 有活力而且快乐地生活着。他说: �我们必须摆脱道德, 以便能够道德地生活。��只有生成 之无罪才给我们以最大的勇气和最大的自由� (周国平 216)。而 �要道德地生活 �, 则必须 从自然与生命出发制订一种新道德, �我们必须扬弃道德, 以便贯彻我的道德意志, 在我们 毁坏了道德之后,我们愿意道德性的继承人� (周国平 216)。可见, 尼采的非道德主义并非 无道德,而是要在否定旧道德之后创立一种以自然与生命为核心的新道德。 �尼采用自然 和生命取代道德,然后又把自然和生命为新的道德原则, 向基督教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 � (周国平 217)。我们暂且不说尼采的新道德原则是否就 �道德�,但他毕竟让后人对重新审 视生活和自我提供了新视野,而且其动机是道德的和善的。 可以肯定,尼采的 �生成之无罪�及其新的道德原则,就是在今天,我们也依然无法为曼 弗雷德、康拉德等 �拜伦式英雄 �以及拜伦本人的乱伦行为开脱并洗清罪恶。然而, 这并不 是笔者费如此多的笔墨说这番道理的目的。拜伦作品中的乱伦之爱虽有好几处,但这也不 过是拜伦情爱描写的极端化的例子。就形而上的生活道德逻辑来看,这种爱绝对是违反人 类天律的恶与犯罪。然而,从形而下的文化、哲学和人文意蕴的意义上看, 拜伦屡屡描写乱 伦的罪恶故事,其意义是不能不细加寻思的。由这种极端例子推延到 �拜伦式英雄 �不无放 纵的对情与欲的追逐,再推延到他们生活态度与方式的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从不与世俗陋习 和伪善道德妥协,其中无不表现出人性的自然本真状态,无不表现出他们对传统道德文明的 否定, 因而也就无不带有尼采及其 �超人�的非道德倾向。这些 �恶魔式�的 �拜伦式英雄 � 对西方传统的道德是有颠覆性意义的。 (三 ) �伟大的蔑视者是伟大的敬慕者 � 爱与憎的交混。�超人 �哲学一开始就是一 种个人主义哲学,它强调个体生命的创造与超越, 就是要让 �自我 �充分显示甚至扩张, �成 为你自己�, 同时又超越他人, 显示个性。然而, 因为每个个体的生命意志其强弱程度是不 一样的,即使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己,世界充满了色彩与活力,但事实上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 太阳。因此, �超人�总是 �极少数人 �, 他们难免总要与 �众人 �相对, 成为高高在上的 �主 人 �。所以, 尼采式的 �超人 �观念和个人主义, 虽有发展人的个性的一面,但又常常被误解 为排斥社会、蔑视群众。 60外国文学研究 ! 2010年第 6期 我们不敢说尼采的理论客观上没有这种负面成份,但尼采的本意并非如此。在理论与 文化逻辑上,尼采作为一位文化哲人,是出于让人的生命从旧道德文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 提出 �超人�理论,并以 �超人 �为新人的人格理想鼓舞人们去争取文化意义上的人的自由与 解放的。他的 �超人�理论的比照对象,自然也就是沉浸于旧道德染缸的 �众人 �。如果他在 抨击旧道德时难免流露出对 �众人�的批评甚至蔑视,那不能因此就认为他反人类乃至仇视 人类。如果尼采对 �众人�有 �蔑视�, 那也是出于对人类的爱与关怀,因而这是一种 �伟大的 蔑视, 爱的蔑视, 对最蔑视者其实最爱 � (周国平 242)。正如鲁迅所说的 �哀其不幸, 怒其不 争 �。尼采曾说: �我爱人类,而当我克制住这种欲望时, 就最是如此� (周国平 242)。尼采 是怀着对 �类 �的意义上的人、大写意义上的 �人 �的高度的爱与崇敬,渴望与追寻着更完美、 强健的 �人�的形象,因而对人的生存现状不满 正如鲁迅对现实国民性的不满 所以 他不得不说:人啊,你们目前这样也算是人么? 在这 �伟大的蔑视 �背后难道不是暗含了对 人的 �伟大的敬慕 �么? 这同样可以用之于解释他描绘的 �超人 �的离群索居与傲视一切。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此去解释拜伦及 �拜伦式英雄 �的 �恶魔 �式的愤世嫉俗, 但两 者也绝非毫无相似之处: �拜伦式英雄 �宁死也不肯屈服于他们鄙夷的社会, 特别是英国那 恶臭熏天的上流社会,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 �人 �的人格。他们珍爱自己作为 �人 �的人格, 其实是对 �人 �的一种爱心。 拜伦在悲观绝望时常常厌恶人世, 在孤独激愤凄凉中 �为颂扬自己的爱犬而不惜咒骂 全人类,同时立下遗嘱 (但后来取消了 ),希望自己死后和他唯一的朋友这条狗埋葬在一起 � (勃兰兑斯 324- 325)。其实这只能证明他那时处境的凄戚至极。他对下层工人和被压迫 人民寄于无限同情,为了他们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笔下的强盗们虽然有时杀人 成性, 不无邪恶, 但骨子里总是激荡着火一样的爱与深深的同情心。例如, #异教徒 ∃中的主 人公威尼斯人骄傲任性,目空一切,报复心之重到了残忍的地步,但他又光明磊落,以至于宁 愿自己去忍受最野蛮的酷刑,也不愿去杀死一个正在熟睡的仇敌。在 #莱拉 ∃、#柯林斯的围 攻 ∃中, 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对希腊人民的深深的爱与同情, 对人间苦难的同情。�拜伦式英 雄 �往往对心爱的女人表现出猛烈而不顾一切的爱。 #海盗 ∃中的康拉德杀戮成性, 仇恨人 类,然而他对梅朵拉的爱却是如此真诚、深挚而美丽。此类的爱几乎发生在每一个 �拜伦式 英雄�身上。其实,在这孤独的世上,这种爱外化出的是他们作为 �人 �之爱的情愫, 代表了 他们追求的人性美的理想。正如勃兰兑斯所说,拜伦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自我, �却代表了普 遍的人性;它的忧愁和希望正是全人类的忧愁和希望� (勃兰兑斯 371)。 拜伦作品中的 �海盗�与 �恶魔�式人物的故事, 之所以读来动人心魄, 主要也是因为这 些人物身上潜在而狂烈的爱恨情感。因此,表面上这些人物是如此的愤世、厌世甚至恨人 类,其实是因为他们太爱人类了,爱之至极就会对丑的普遍存在痛心疾首,诅咒便由此而生, 但骨子里是爱之太深了。爱之弥深, 恨之弥深。无论是尼采或 �超人 �, 拜伦或 �拜伦式英 雄 �,这种以 �恨�表现的爱是对人类本体的、深度的爱。 三、关于拜伦的人文沉思 �立意在反抗,指归在行动 �。鲁迅的话点出了拜伦作为一位民族解放运动斗士的精神 特征。他是 19世纪以至此后为自由与解放而斗争的人们的一面旗帜。拜伦去世后在欧洲 大陆出现了 �拜伦热 �, 诗人们把能像拜伦一样为反压迫、争自由而献身视为最高的荣誉。 61蒋承勇: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 拜伦文化价值论 这在欧洲文学史上是罕有的。拜伦用自己的行动及诗歌作品与被压迫者在感情上紧密地联 结在了一起。从社会政治革命和民族运动的层面上看, 拜伦的意义是被人们充分认识的, 尤 其在我国。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拜伦的创作在对大自然的描绘上也许不如华兹华斯和济慈 那样精细优雅,在诗歌艺术上也没有太多的独创性的贡献。然而,浪漫主义的诗歌作为 �强 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就感情的强烈性而言, 似乎只有拜伦的创作才是名符其实的, 而此前 的诗人都只不过是一条条涓涓的细流、弯弯的小河,到了拜伦这里则汇成了奔腾的大江或波 浪滔天的大海。对此,勃兰兑斯作过这样的描绘: �在拜伦的诗歌里,河水汹涌翻腾, 浪花如 千堆白雪,轰隆隆的咆哮声奏出了一首直冲云霄的乐曲;在那奔腾的怒涛当中,形成一个又 一个湍急的漩涡,它们撕碎着自身以及阻挡着它们去路的一切, 最后,它们的侵蚀甚至把坚 硬如铁的岩石也从底里掏空� (勃兰兑斯 456)。毫无疑问, 拜伦代表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高峰。正如罗素所说, �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者大概要算拜伦 � (罗素, #西方的智 慧 ∃233)。 从西方文化史的角度看,拜伦同样是一条奔腾的大河,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峦。他激情回 荡的诗作,犹如阵阵狂飙, 卷起汪洋大海中的滔天波浪。 �融合成一个彻底浪漫主义者的各 种要素,他无一不备, 如造反、抗拒、蔑视常规、轻率、高尚的行为等 � (罗素, #西方的智慧 ∃ 233)。他实可谓是欧洲精神文化界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 �拿破仑�。他引发了人们恒久的 人文沉思: 拜伦描绘的 �自我�以其强烈的超越精神与生命意志,拓新了欧洲近代自文艺复兴 运动以来文化人所追寻的人的 �自我 �的内涵, 这是一个从西方传统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而 又傲然屹立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更为高大强健的 �自我 �。他没有哈姆莱特的犹豫软弱, 也不 似浮士德那样想扩张又前顾后盼困惑重重,而像尼采笔下的 �超人 �负重向前。 拜伦通过 �拜伦式英雄 �的形象把个性自由与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 那些离群索居的个人奋斗者在维护人格独立与尊严的抗争中丰盈了 �自我 �, 张扬了个性, 证明了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标示了个人对于社会的神圣性。然而他们的过失甚至罪恶 以及由此而生的痛苦乃至绝望, 也向人们标示了个性自由的相对性,放纵的自由乃是 �自 我 �的地狱! 拜伦及 �拜伦式英雄 �身上表现出的非道德倾向,意味着拜伦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 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 因为道德是文化与文明的核心, 实际上拜伦的反叛也是超 出道德领域而波及了整个文化与文明。拜伦故然不可能像尼采那样自觉地在否定旧道德时 又试图去重建新道德 实际上尼采也未必重建成功, 但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崇尚古希腊 的酒神精神,流连于古希腊神话那没有罪感的世界。他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展示了带有古希 腊特征的文化价值观,这些人物也就被旧道德公众逼入了孤独之境。这种在道德与文化上 的强烈反叛,才是拜伦被斥之为 �恶魔 �的根本文化根由,而这恰恰是拜伦具有的最深刻的 文化价值意义。 拜伦与 �拜伦式英雄�是远离公众的, 有时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但他们是爱人类的, 这种爱既有普罗米修斯式的急切,也有耶稣基督式的深沉∋∋ 至此,我们可以说,拜伦在文化意义上是可以与社会政治意义上的拿破仑相媲美的: 拿 破仑带来了政治自由的欧洲的新时代;拜伦则倡导了一种新文化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以 62外国文学研究 ! 2010年第 6期 后被尼采进一步培育张扬后以 �超人哲学 �形式走向了现代。难怪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西方 哲学史 ∃中讲述拜伦时多次提及尼采,他指出: � 尼采对拜伦始终是非常同情的。有时候拜 伦也偶尔比较接近尼采的观点。伟大人物在尼采看来像神一样;在拜伦看来,通常是和他自 己在战斗的泰坦。不过有时候他也描绘出一个和&查拉图士特拉 ∀不无相似的贤人 &海 盗 ∀ � (罗素 299)。笔者认为,就两位伟人的精神联系的事实而论,罗素讲的 �偶尔�、�有时 候 �应该改为 �常常�才是。可以这么说: 拜伦是尼采的精神先导, �拜伦式英雄 �是 �超人 � 的原型! 注解)Notes∗ ( 参阅拙文: �浮士德与欧洲&近代人 ∀价值核心�, #外国文学评论∃ 2( 2007): 115– 123。 引用作品)Works C ited∗ 安德烈% 莫洛亚: #拜伦情史∃,沈大力 董纯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年。 [ M auro is, Andre. Don Juan and the L if e of Byron. T rans. Shen Da li and Dong Chun. Be ijing: China Federation o f L iterary and A rt C irc les P ress, 2001. ] 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下卷 ), 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 [ Russe l,l Be rtrand. A H istory of W es tern Philosophy. V o.l 2. T rans. H e Zhaow u, et a .l Beijing: The Comm ercial P ress, 1997. ] 罗素: #西方的智慧∃,温锡增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 Russe l,l B ertrand. W isdom of the West. T rans. W en X izeng. Be ijing: The Commerc ial P ress, 1999. ]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四分册 ) ,刘半九等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 [ Brands, Georg. Ma in Curren ts inN 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V o .l 4. T rans. L iu Ban jiu, et a .l Be ijing: Peo� p le∀ s L iterature Pub lish ing H ouse, 1997. ] 拜伦: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杨熙龄译。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9年。 [ By ron, G eo rge Go rden. Child eHarold∀ s P ilgr im age. T rans. Y angX iling. Shangha :i Shanghai L ite rature and A rt Pub lish ing H ouse, 1959. ] Long, W illiam J. Eng lish L iterature. L ondon, 1991. 王化学: � #曼弗雷德∃与&世界悲哀 ∀ �, #外国文学评论∃ 3( 1989): 101- 106。 [ W angH uaxue. �M anfred and &W orldW oe∀ . � F oreign L iterature R eview 3 ( 1989): 101- 06. ] 周国平: #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 [ Zhou Guop ing. N ietz sche: A t the Turn of the C entury. Shangha :i Shangha i Peop le∀ s Publish ingH ouse, 1986. ] 徐葆根: #西方文学: 心灵的历史∃。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年。 [ Xu B aogeng. Western L iterature: A H istory of the Soul. Beijing: T singhua UP, 1988. ] 责任编辑: 杜雪琴 63蒋承勇: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 拜伦文化价值论
本文档为【“拜倫式英雄”與“超人”原型——拜倫文化價值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23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9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30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