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ppt课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ppt课件(第3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卷第9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1、指南制定的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ppt课件
(第3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卷第9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1、指南制定的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我国的DVT诊治水平,指导各级医院的DVT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表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原发性因素(表1)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Ⅴ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纤溶酶原缺乏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蛋白S缺乏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Ⅻ因子缺乏ⅧⅨⅪ因子增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继发性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小板异常损伤、骨折手术与制动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长期使用雌激素高龄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肥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表1)吸烟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克罗恩病狼疮抗凝物肾病综合征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血液高凝(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重症感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3、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发生率为20%~50%。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4、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4.1辅助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多普勒超声检查螺旋CT静脉成像MRI静脉成像静脉造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4.1辅助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表2)。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无需使用造影剂。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4.2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2)。DVT诊断流程见(图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肿瘤1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1近期卧床>3天或近4周内大手术1沿深静脉走行的局部压痛1全下肢水肿1与健侧相比,小腿周径增大>3cm1DVT病史1凹陷性水肿(症状侧下肢)1浅静脉侧支循环(非静脉曲张)1与下肢DVT相近或类似的诊断-2注:总分为各项之和。临床可能性评价:≤0为低度;1~2分为中度;≥3分为高度;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流程DVT诊断流程见图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1早期治疗5.2长期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1早期治疗抗凝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1早期治疗5.1.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1)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起始剂量为80~100U/kg静脉推注,之后以l0~20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的国际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比值(INR)保持在1.5~2.5。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epa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在使用的第3~6天应复查血小板计数;HIT诊断一旦成立,应停用普通肝素。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低分子肝素:出血性不良反应少,HIT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临床按体质量给药,每次100U/k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3)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如阿加曲班):相对分子质量低,能进入血栓内部,对血栓中凝血酶的抑制能力强于普通肝素。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更适合使用。主要适⽤于急性期、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第三版指南已删除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每日1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对肾功能影响小于低分子肝素。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4)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凝血功能的INR。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药效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治疗首日常与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联合使用,建议剂量2.5~6.0mg/d,2~3天后开始测定INR,当I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小时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20mgQD*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推荐: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直接使⽤新型⼜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低分⼦肝素联合维⽣素K拮抗剂,在INR达标且稳定24h后,停低分⼦肝素。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分⼦肝素抗凝,也可以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服抗凝药物。高度怀疑DVT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直接Xa因⼦抑制剂(利伐沙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1早期治疗抗凝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1.2溶栓治疗(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首次剂量为4000􂀂U/kg,30分钟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60万~120万􂀂U/d,持续48~72小时,必要时持续5~7天。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系统溶栓的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效果,在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减少PTS发生。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溶栓治疗过程中须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时间(TT),FG<1.0􂀂g/L应停药,TT的INR应控制在2.0~3.0。推荐: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1早期治疗抗凝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1.3手术取栓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推荐: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行手术取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1早期治疗抗凝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1.4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DVT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后同时矫正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可以提高通畅率,改善治疗效果,减少PTS的发生。推荐:成功行导管溶栓或切开取栓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50%,建议首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解除髂静脉阻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1早期治疗抗凝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1.5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PE的发生,长期置入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和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率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关注。推荐: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2)急性DVT,拟行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术者;(3)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venacavafilter,IVCF)绝对适应证1.已经发生肺栓塞(PE)或下腔静脉及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下述情况之⼀者:1).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者;2).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3).充分的抗凝治疗后仍复发PE和各种原因不能达到充分抗凝者。2.PE,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3.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游离漂浮血栓或大量血栓。4.诊断为易栓症且反复发生PE者。5.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经导管溶栓和⾎栓清除者。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年6月第45卷第3期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venacavafilter,IVCF)相对适应证主要为预防性滤器置⼊,选择须谨慎。1.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形成,包括:1).闭合性颅脑损伤;2).脊髓损伤;3).下肢多发性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等。2.临界性心肺功能储备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慢性肺动脉⾼压伴高凝血状态。4.⾼危险因素患者,如肢体长期制动、重症监护患者。5.⽼龄、长期卧床伴⾼凝⾎状态。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年6月第45卷第3期5、治疗5.2长期治疗:DVT患者需长期行抗凝等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和(或)血栓复发。抗凝治疗(1)抗凝的药物及强度,(2)抗凝的疗程其他治疗(1)静脉血管活性药物,(2)物理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2.1抗凝治疗(1)抗凝的药物及强度: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等对预防复发有效。低标准强度治疗(INR1.5~1.9)效果有限,而且不能减少出血的发生率。高标准强度治疗(INR3.1~4.0)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抗血栓治疗效果,相反出血的风险增加。推荐:如果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2.0~3.0,需定期监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抗凝的疗程:(2)抗凝的疗程:根据DVT的发生情况,抗凝的疗程也随之不同:①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如外科手术)的首次发生的DVT患者,3个月的抗凝治疗已经足够;②对危险因素不明的情况下首次发生DVT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疗程为1~2年与3~6个月的抗凝治疗效果,发现延长疗程能够有效地降低VTE的复发率,但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对于此类DVT患者是否进行长疗程的抗凝治疗应充分考虑其利弊后再决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③伴有癌症的首次发生DVT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3~6个月后,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④具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的首次发生DVT的患者,复发率较高,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的治疗是有益的;⑤反复发病的DVT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对预防复发和控制血栓蔓延也是有益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指南推荐: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初发DVT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3个月;危险因素不明的初发DVT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6~12个月或更长;伴有癌症并首次发生的DVT,应用低分子肝素3~6个月后,长期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对于反复发病的DVT患者和易栓症患者,建议长期抗凝,但需定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治疗5.2长期治疗:DVT患者需长期行抗凝等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和(或)血栓复发。抗凝治疗(1)抗凝的药物及强度,(2)抗凝的疗程其他治疗(1)静脉血管活性药物,(2)物理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5.2.2其他治疗一、静脉血管活性药物:(1)如黄酮类、七叶皂甙类等。前者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从而改善症状。后者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2)类肝素抗栓药物:如舒洛地特,有硫酸艾杜多糖和硫酸⽪肤素两个主要成分,有较强的抗⾎栓作⽤,同时具有保护内⽪、抗⾎⼩板和抗炎作⽤。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二、物理治疗:包括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两者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指南推荐:对于慢性期患者,建议服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并长期使用弹力袜;有条件者,可使用肢体循环促进装置辅助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DVT的临床分期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慢性期:发病>30天;本指南提及的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指南制定的背景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本文档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4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精品资料库
初级护师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1-20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