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举报
开通vip

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

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2021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着受教育权(4)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促进)作用(政治功能)(1)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可以促进民主(3)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古代教育的特征:1.学校的产生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出现阶级性4.教育出现道统、专制、刻板、象征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3.文字的产生4.国家的需要双轨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术性很强,属学术性的一轨。.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补衔接。不利于教育普及。单轨制:美国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学校体系是由被划分成不同阶段的单一的学校系统构成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到相应的教育阶段就学,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最大程度的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普及。分支制:一个国家的学校体系在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的一定阶段由单一的学校系统构成,而在此后的阶段(初中或高中以后)开始分化的多种学校系统,又被称为分叉型学制。教育目的的理论1、社会本位论:(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2)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2、个人本位论:从个人本位的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等3、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2)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4)机器大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5)人的发展是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教育的功能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托方面全面发展(3)实现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精神/教育任务/教育目的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三个层次,三者的关系——抽象到具体)1.国家的教育目——一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一一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师的教学目标一一微观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2、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后)1教育要适应自然,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1632年发表了《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关于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关于教学制度: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关于教学思想: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关于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赫尔巴特教育思想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教育学的建立。1原则: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2理论: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3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4阶段: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其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杜威教育思想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3中心:新三中心论:学生、活动、经验4个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主张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5步教学法:1创设疑难情景;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5验证这个假设。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未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①顺序性一循序渐进④互补性一长善救失②阶段性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③不平衡性一抓关键期⑤差异性一因材施教**教师职业的特点一一教师角色的多样性1.传道者2.授业解惑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2.创造性(教育机智)3.示范性4.长期性(长效性)5.空间的广延性和连续性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补充)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引路人。(二)学生为本1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2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三)能力为重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生学习1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念,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2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3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二)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如一般教学法知识。.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三)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设计2、组织和实施3、激励与评价4、沟通与合作5、反思与发展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①关注生存阶段:——(我)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花大量时间去搞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②关注情境阶段:——(班级和课堂教学效果)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③关注学生阶段:——(所以的学生,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实施因材施教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的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小学学校管理体制(补充)——校长负责制:1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2决策指挥权3干部任免权4用人权5奖惩权6财经权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计划4、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5.伦理原则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一一最常用2.调查法一一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的方法主要有:1.观察2.谈话3.言谈4.问卷.实验法一一人为的控制的效果(确定因果性联系,创设某种环境,控制某种条件).个案法一一长期的跟踪研究(某个特定的).比较研究法一一(教育现象两个对比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历史法一一发生,发展,变化(历史事实过程)*7.教育行动研究法——1.(实际工作者)教师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3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实践中*8.教育叙事研究——“质的研究”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学校管理的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原则3.民主管理原则4.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原则学校管理过程计划(起始)一一实施(中心)一一检查一一总结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一一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一一绩效为管理的最重要标志1.沟通的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2)控制功能(3)激励功能(4)情感交流功能学校沟通的形式一一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及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核心)3.教学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小学的组织机构1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群众性组织:少先队,学生会,教育工会,教代会.行政性组织: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事务性组织:教研室,年级组,班级,教育科研组织课程的类型(一)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二)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四)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1)从学生的需要、个性和兴趣出发设计课程,是学生本位、经验本位。(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1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目的明确2分量适当,难易适度3要求明确,完成时间明确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听课方法》》》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作业方法的指导1.先复习后写作业2.仔细审题3.认真表述4.细心检查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自律品质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到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的效应。.CIPP评价模式是指背景评价C、输入评价I、过程评价P、成果评价P的缩写制约课程内容(目标、开发)的因素1社会2儿童3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一一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一一九年一贯,并设置综合课程.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一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一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一一发展性评价。.实现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一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课程目标: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二)课程内容: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三)学习方式: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四)学校文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环节1.总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2.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高中以分科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综合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6.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研究性学习一一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自然、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导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一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从参与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活动.劳动技术教育一一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一一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步骤:(1)确定主题(2)问题导引一一主题呈现(3)活动计划一一特别提醒(4)活动实施一一真实记录(5)活动总结一一感受收获(6)活动评议一一评一评(7)活动扩展一一跳一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而有效的进行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极为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彼此互助,最后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综合运用已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活动。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考试改革的重点.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考试机会、多种考试方法.做好考试结果分析,不得公布成绩.以综合成绩作为考试和招生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能6人际智能7自我认知智能心理学知识感觉一一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联觉4.感觉后像5.感觉补偿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一一经验和意义不同2知觉的选择性一一对象和背景双歧图,背景和主体不一样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3知觉的整体性一一部分和整体没有连接的地方不上去4知觉的恒常性一一条件和对象印象中的颜色一、/汪忠.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选择的)和集中(保持的),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紧密联系,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能保持人们对事物作出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反映,是人们活的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治理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注意的分类一一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的努力程度: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一一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特点,强度,新颖,运动,对比)客观条件:刺激物特点,强度,新颖性,运动变化和对比关系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影响有意注意的条件(目的,兴趣,意志)1.对活动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对事物的间接兴趣3.个人已有的经验与意志品质注意的品质一一1.注意的范围一(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一(时间的长短)3.注意的转移一(马上投入下一节课)4.注意的分配一(一边一边)记忆记忆一一过去的经验头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识记一一记忆的开端记持一一巩固再现一一回忆与再认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特点:时间极短,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容量较大:920个比特形象鲜明.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贮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容量有限:一般7±2个组块意识清晰.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根据信息加工和存贮内容的不同:①记述性记忆一一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实践②程序性记忆一一如何做事情的记忆*遗忘一一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者错误回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随后便趋于平稳。(负加速)遗忘的曲线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线”遗忘在学习开始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的规律。1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2一般来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3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无意义材料最易遗忘。4一般来说,保持和原来学习程度大致成比例,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小。5材料的起首和末尾部分要比中间部分记的好。这叫系列位置效应。遗忘的原因A: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彳惠、桑代克B: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所致。代表人物:詹金斯、达伦巴希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C: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D: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数量和学习程度3.学习任务的长久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态度教学中如何组织复习防止遗忘/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第一、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第三、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第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第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第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遗忘.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思维一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联系。思维的种类(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划分①直观动作思维(实际操作)②具体形象思维(想象思维)③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符号)(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①直觉思维(猜测)②分析思维(分析后对解决做出结论)(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①聚合思维(求同,集中一个正确的答案)②发散思维(求异、辐射寻求各种答案)(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①再造性思维(常规性、按现成的方法和程序,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②创造性思维(新颖、独特。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划分①经验思维②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三特征:流畅性(数量多)、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核心,与众不同)想象的分类.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空想和理想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感分类:1.道德感一一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理智感一一智力活动,求知和真理3.美感——审美标准.双趋式冲突一一二者选其一(都想要).双避式冲突一一二者避其一(都不想要).趋避式冲突一一既吸引又排斥(一个想要一个不想要).多重趋避冲突一一两种以上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一一人心不同(2)稳定性一一三岁看老整体性一一人格(4)功能性一一命运5社会性个性心理.双要一一内在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动机一一内部推动力量.兴趣一一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地情绪体验.能力与智力一一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流体能力(20岁高峰)与晶体能力4.认知、操作与社会交往能力5.人格与性格6.气质一一先天形成1.兴奋型(胆汁质)2.活泼型(多血质)3.安静型(粘液质)4.抑制型(抑制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级到高级1生理需要一生存的基础需要2安全需要一安全感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小学生)4尊重需要(小学生)一自尊与受到尊重5自我实现需要一一最高级,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据支配位置,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性格我一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1态度2意志3情绪4理智心理学流派(一)精神分析:费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二)行为主义:华生;行为;环境决定论(三)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潜能、自我意识(四)认知心理:人脑=电脑、信息加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一一循序渐进,不能陵节而施、拔苗助长.阶段性一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我补性一一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一一因材施教.不平衡性一一抓住关键期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注意发展特点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较弱。(二)记忆发展特点3记忆时间逐渐增长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三)想象力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予现实性。3创造性成分增多。(四)思维发展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3思维的创造性逐渐增强(五)情绪情感发展特点1丰富性不断扩展2稳定性逐渐增强3深刻性不断增加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道德阶段02——无道德;无规则。.他律道德阶段28岁一一服从权威;规则不可改变;抵罪式惩罚;道德现实主义。.自律道德阶段811、12岁一一平等(绝对)规则可改变;有回报的惩罚;道德相对主义;他律和自律的分水岭。.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一一利他主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一一(1)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3)912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一一(1)早期的符号功能(2)自我中心感(3)思维的片面性(4)守恒概念没有形成(5)集体独白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一一(1)守恒概念的形成(2)思维可以逆转(3)去自我中心(4)思维去集中化(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具备命题思维(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5)思维具有灵活性(6)具备了反思能力影响问题解决因素①问题的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④原型启发⑤情绪与动机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一一其中3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3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4开展培养创造性的课程5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2)早期的经验(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4)个人勤奋的影响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1、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2、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3、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小学生想象的发展.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1树立效仿的榜样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小学生品德的培养方式1有效的说法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5价值辨析小学生学习方法辅导1学习计划2预习方法3听课方法4复习方法5写作业方法的辅导。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逐渐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的愿望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和表(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5)发挥家长的作用(6)个别指导(7)建立良好评价标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1)广泛性(2)实践性(3)阶段性(5)模仿性小学生学习动机特点。1外部动机为主向内部动机为主转化。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化。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级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和父母的夸奖3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自我意识一一自我评价1独立性逐步提高。2笼统评价到个别属性(具体)3评价内心品质具体抽象,外显行为内部世界4稳定性逐步增强学生文化的成因(补充)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社区的影响5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动机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我一求知>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一一在班里有地位>附属的内驱力一一获得别人的赞赏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1)动机强调与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克斯一一多得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趋向成功的倾向一一50%隹度避免失败的倾向观点:在特定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趋向,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如果很容易获得成功,反而会减低他的学习动机。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挑战性。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韦纳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注意六个因素的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将成败归因于努力(可控)等因素。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学习动机的培养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2?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3?设置榜样?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已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有可塑性;不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把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有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要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第四,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内部动力。2主观能动性影响着个体对环境因素的选择。3个体主观能动性使得人的发展的成为现实。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遗传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经典实验饿猫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一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①获得与消退②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的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2)惩罚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刺激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3、可逆性阶段(810岁)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这一时期也称为自律期或自主期,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4、公正阶段(1012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努力的程度、坚持性以及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蓝图)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学习观①实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4提倡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珀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材料的逻辑意义主观:适当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联系的的倾向性;积极主动使之发生相互作用。(3)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1)强调人的自主性、整理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体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最要。(2)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3)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目标。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1)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学习是渗透的、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2)主要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主张废除教师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1)真实或真诚(2)尊重、关注和接纳(3)移情性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2、学生观(1)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3、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教学观1、探究学习2、支架式教学3、情境教学4、合作学习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内容4教育方法小学德育的意义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2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障小学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治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4、少先队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等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品德结构1知即品德认识》》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情即品德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3意即品德意志》》人们为实现一点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彳惠意志是调节品彳惠行为的精神力量4行即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外部表。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小学德育的目标和任务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因素构成小学道德发展的特点1逐步发展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和协调性3自觉纪律逐渐形成品德的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4.自身道德认识和态度小学生品德的培养方式.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5.价值辨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前进。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1)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比较肤浅、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从只是注意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从简单依赖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4)从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小学道德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一一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法发展。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一一进行德育要循序渐进、以理服人,要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一一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一一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的要求发展。贯彻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材施教原则一一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一一即重视思想教育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识(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3)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6)开展小组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1.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2.学习心理辅导3.智能辅导4.情感和意志辅导5.个性心理辅导6.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小学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2、榜样示范法》运用要求:选好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运用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4、指导实践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运用说服法的要求:1.有目的和针对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态度真诚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运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1.选好示范榜样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的实质3.激起对榜样的倾慕之情4.激励学生自觉的以榜样来调节行为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的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3.要坚持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把奖励和教育相结合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尊重与理解学生4学生主体5个别化6整体性发展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一一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一一宏观;微观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管理、了解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方法:1.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2.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3.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2)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建立学生档案4.班会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与总结8.个别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对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善于发掘“闪光点”4因材施教5持之以恒对优等生的教育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对中等生的教育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2.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3.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自信心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如何培养班集体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培养良好班风的措施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认识2.严格行为规范3.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4.正确实施奖惩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建立健全班级制度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3.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主要内容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协调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操行评定的要求.内容全面2.主体多元3.过程发展4.语言规范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1)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的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2)评价的内容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3)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班级管理的模式(一)常规管理》(规章制度)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二)平行管理(马卡连柯)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三)民主管理(人人参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本文档为【202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yeyecapt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2-06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