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内文言文通假字

课内文言文通假字

举报
开通vip

课内文言文通假字课内通假字 1、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种树郭橐驼传》 2、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3、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当天、当年) 6、两股间浓血流离(流离通淋漓)《促织》 7、缦立远视(缦通慢)《阿房宫赋》 8、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项脊轩志》 9、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0、吾今且报府(报通赴) 11、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12、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13、蒲苇纫如丝(纫...

课内文言文通假字
课内通假字 1、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种树郭橐驼传》 2、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3、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当天、当年) 6、两股间浓血流离(流离通淋漓)《促织》 7、缦立远视(缦通慢)《阿房宫赋》 8、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项脊轩志》 9、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0、吾今且报府(报通赴) 11、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12、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1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又坚韧) 14、槌床便大怒(槌通捶,用拳头敲) 15、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16、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17、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暗沉沉的) 18、虽与府吏要(要(yao)通约)《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9、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20、须行即骑访名山(须通需)《梦游天姥吟留别》 2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通毕,尽,完全) 22、太山不立好恶(太通泰) 23、明主不厌人(厌通餍,满足) 24、知才乐水(知通智,智慧)(乐读yao) 25、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混混通滚滚) 26、是之取尔(尔通耳,罢了) 27、正善治(正通政,为政)《诸子喻山水》 28、不辩牛马(辩同“辨”辨认) 2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同“墟”,所居之处) 30、人卒九州(卒同“萃”,聚集) 31、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32、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大同“太”,大的)《秋水》 1 33、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3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前赤壁赋》 36、可与不(不通“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疑问语气) 37、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38、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9、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 40、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4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42、肉袒伏斧质(质通锧,铁砧) 43、设九宾于廷(宾通傧) 44、请奉盆缻秦王(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廉颇蔺相如列传》 45、振之威怒(振通“震”,威吓) 46、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谏太宗十思疏》 47、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 48、其知.弥精(知通智,智慧或知识(不通假))《新序》二则 49、公宜少.从众(少通稍,稍微) 50、酒酤于市(同“沽”,买酒)《训俭示康》 5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52、合从缔交(从通“纵”) 5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54、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57、孝公既没(同“殁”,死) 5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呵”,喝问)《过秦论》 59、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6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师说》 6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6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石钟山记》 63、虽有槁暴(有通又) 64、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6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66、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劝学》 67、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68、成五采(同“彩”,彩色) 69、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70、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71、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7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7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5、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 76、不者(“不”通“否”) 77、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7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鸿门宴》 79、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同“俱”,全,都) 80、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 8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笏于带,绅:带) 8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83、道中手自钞录(钞同“抄”,抄写)《<指南录>后序》 84、岁亦莫止(莫:同“暮”) 85、彼尔维何(尔通尔) 86、维常之华(华同“花”) 87、猃狁孔棘(棘:同“急”) 88、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89、一月三捷(捷通“接”,交战) 90、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91、我行不来(通“勑”,慰勉)《采薇》 9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 9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归去来兮辞》 94、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95、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96、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陈情表》 97、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 98、以间敝邑(间通“闲”,休息) 99、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餍”,满足甘心) 100、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隳”损害,毁坏) 101、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102、乡师而哭(乡通“向”)《秦晋殽之战》103、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10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10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10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107、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 108、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109、驰召毉(毉通“医”) 110、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苏武传》11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伶官传序》11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1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1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11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16、嘑尔而与之(嘑同“呼”,吆喝) 117、无若宋人然(无通“毋”,不要)《孟子二章》118、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 119、霾两轮兮絷四马(霾通“埋”) 120、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国殇》121、毋吾以也(以通已,止) 122、莫春者(莫通“暮”) 123、鼓瑟希(希同“稀”) 124、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侍坐》125、虽趣舍万殊(趣同“趋”,往,取) 126、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像)《兰亭集序》高考链接: 2009年上海高考卷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004年高考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6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名(命名 ) (2)臣故畜牸牛畜( 养 ) (3)公诚愚矣诚( 确实(或:真 ) (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使……正(或:整理好 ) 细解:词义的解释,一是靠平时积累,掌握常用虚词、实词的基本义项和用法(包括活用),二是靠基本的语法分析,弄清某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1)“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动词,“命名”之意。(2)“畜”是通假字,同“蓄”,“饲养、养”(3)“诚”,确实、的确(4)“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B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细解:考词的用法辨析。B项“何为以公名之”是个疑问句,宾语前置,A“为”是动词,“是”;B“为”是介词,“因为”;C“为”是动词,“是”;D“为”是动词,“作、为”:A C D中的“为”都是动词。B项“为”是介词,因为。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答案: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答案: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细解:第(1)句中“使”应解释为”假使”;“在上”指主持政权;“为理”指做法官;“安”表疑问,译为“怎么”。第(2)句“见”译为“被”,“暴”译为“欺负”,“与”译为“给”。把古文句子译为现代文,必须译准关键词,补出重要省略成分,理顺特殊 句式,并使文句通畅。 (1) 中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的通顺;(2)中重点词:“见”“暴”“与”,兼顾被动句。这两句话都要翻译为假设关系复句。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答案:C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细解:桓公以为愚公是愚者,有“桓公曰:‘公诚愚矣!’”为证。管仲不认为他是愚者,有“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为证。本题考理解判断。解这类题目,应当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语句。从此题来看,应当选择C项。本题A项陈述显然错误:桓公并没有听懂愚公的真正意思,而管仲则理解他是对社会不满而故作愚语。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 ,“修政”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________ 。 (2分) 答案:狱讼之不正完善法制 细解:“请退而修政”是紧接“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因此“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狱讼之不正”现象的存在。“修政”的内容也当然是指法制建设。考理解归纳。答案要从文中提炼、推论出来。题目问的是管仲,当然到他的话中去找答案。从文中可知老人所“知”的,即管仲所忧的,即“狱讼之不公”;“修”就是要变“不公”为“公”。 偏义复词 1、奉事循公姥 .. ..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 ..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 6、其日牛马 ..嘶 高考链接:2003年秋季高考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请)苟.不得其情(如果) 亟.命别迁一室(赶快\急忙) 细解:先看重点词语注解——束手:无计可施;骤:一时间;肩舆:轿子;擘:分开;开合:睁开;咬:伤害。《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里的“延”,“请”“邀请”解词除了把握词的常用义项外,还必须作具体的语法分析。“延默庵诊之”一句省略主语“少年”;“延”是“少年”的行动,是动词“请”。“苟不得其情”与后面句子是假设关系,所以“苟”不可能是“苟且、随意、胡乱”,而是“如果、假如”。“亟命别迁一室”中“亟”修饰动词“命”,突出紧迫性,所以是“急忙、赶快”之意。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1分)答案:病因。 细解:考查“指代”。指代的对象一般在前,前有叙述交代,后才能用代词指代。所以“余得之矣”中的“之”的指代在前文中。“余得之矣”,是“我明白了(他生病的)原因”,观前文,这原因是“漆气熏人”。又在后文得到印证,“盖其人为漆所咬”。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细解:翻译古文。翻译古文原则上要直译,字字落实,尤其是关键词语不可漏译、错译。第一句中的“盖”揭示原因,所以应译为“是因为、因为”。“开合”在此句中偏指“开”,因为“肿”,不得不“以手擘目”,不是闭不上而是睁不开。这两点清楚了,译文就没有问题了。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答案: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细解:“奈……何”是“把……怎么办?”“对……怎么办?”“为医者”,即“行医者、医生”;“戒”是“告诫、劝告”或者“警告”之意。于是便可译为“对(以前来治病的)医生叫我不要吃东西的告诫怎么办?”(或“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医生曾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翻译时,重要的省略成分要补上,古代特殊的句式要按现代文要求调整顺序,活用的词要翻译准确,通假字要按本字解说。 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答案: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细解: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什么,然后又观察什么?从文中“进食”、“饮啖”等词可找到“饮食”的答案;从“室中”、“一室”中可找到“居室”的答案。文中最后有句归纳“盖其人为漆所咬”(可能是“皮肤过敏症”)。所以,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为漆所咬”。
本文档为【课内文言文通假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19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