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

举报
开通vip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 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文白对照 卷下 【原文】 1二十三年乙未 23予五十岁,春二月,予从京师回海上,即罹难。初,为钦颁藏经,遣内使回送之,先是上素恶内使以佛事请用太烦。其一至东海。时内庭偶以他故触圣怒, 4将及圣母左右,大臣危之。适内权贵有忌送经使者,欲死之,因乘之发难。遂 56假前方士流言,令东厂役扮道士,击登闻鼓以进,上览之大怒,下逮。以有送 7经因缘,故并及之。 8予闻报,乃会众曰:“佛为一众生,不舍三途。此东海乃蔑戾车地,素不闻 9有三宝名,今予教化十二年,三岁...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 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文白对照 卷下 【原文】 1二十三年乙未 23予五十岁,春二月,予从京师回海上,即罹难。初,为钦颁藏经,遣内使回送之,先是上素恶内使以佛事请用太烦。其一至东海。时内庭偶以他故触圣怒, 4将及圣母左右,大臣危之。适内权贵有忌送经使者,欲死之,因乘之发难。遂 56假前方士流言,令东厂役扮道士,击登闻鼓以进,上览之大怒,下逮。以有送 7经因缘,故并及之。 8予闻报,乃会众曰:“佛为一众生,不舍三途。此东海乃蔑戾车地,素不闻 9有三宝名,今予教化十二年,三岁赤子皆知念佛,至若舍邪归正者,连乡比户也。予愿足矣,死复何憾,第以重修本寺志未酬,可痛心耳~”及离即墨。城中士民老少,涕泣而送,足见人心之感化也。 10及至京师,奉旨下镇抚司打问。时执事者先受风旨,欲尽招追向圣母所出诸名山施资,则不下数十万计,苦刑考讯之下。予曰:“某愧为僧,无以报国恩,今安惜一死,以伤皇上之大孝乎,即曲意妄招网利,奉上意以损纲常,殊非臣子所以爱君之心也,其如青史何~”以死力抵之,止招前众布施七百余金。愿请上查内支籍,及查前代赈之外,果无稽。上意遂解,由是母子如初。及拟,蒙圣恩 1 本年谱文,曹溪本置于卷上之末,毛本置于卷下之首,令依毛本划分。 2 海上:指山东即墨。 3 钦颁藏经:指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孝定李太后向憨山颁赐《大藏经》一部。参看本年谱万历十四年。 4 指孝定李太后。 5 东厂役:毛本作“东厂番役”。 东厂是明朝廷的监察机构、特务机构和秘密警察机构。番役:兵士。 6 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鼓,官民有冤屈或重要情报,可叩击登闻鼓上朝直奏。 7 关于憨山大师获罪的原因,据福徵《憨山大师年谱疏》(以下引用简称《年谱疏》),此事最直接的原因与孝定李太后与明神宗为立储之争有关。 8 蔑戾车:梵文Mleccha,又作篾隶车,毕篥车、弥离车,意译为边境之地,或下贱之种。 9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 10 镇抚司:锦衣卫下属负责侦缉的机构,分为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门负责皇帝交办的案件,可以自行逮捕、侦查、拷问甚至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关批准。 11矜察,坐以私创寺院,遣戍雷州。 于是年三月下狱,时京城诸刹,皆为诵经礼忏保护。其衲子中有燃香、炼臂, 121314持咒以加护之者。安肃郑大司马范溪公子,在金吾,素未相识,特设燕,会在朝缙绅请救,以至涕泣,诉其无妄,无不为法门惜者,乃见一时人心为法之如 15此。在狱八阅月,供馈者,唯侍者福善一人。 冬十月,发遣南行,朝士大夫,多亵服策蹇相送以津济者。出都日,侍者福 16善同衲子二三人随行。十一月,至南京,江上别老母,作《母子铭》,携孤侄可久往。 1718初,与达观师过石经山,因思禅门寥落,谓曹溪,源也,必源头壅阏,乃 19志同往以浚之,以予事未果。达师先往候予匡山,予被难时,师正居天池,闻报大惊曰:“憨师已矣,则曹溪之愿未了也~”师遂先至曹溪,然后至京相报,竟 20奔走往,回至聊城。闻予将出,遂回金陵以待。予至,则相别于江上旅泊庵中。师意欲力为白其枉。予曰:“君父之命臣子之事无异也,况定业乎,师幸勿言~”临歧把臂,曰:“在天池闻师难,即对佛许诵《法华经》百部,以保无虞,我之 21心,师之舌也。”予唯唯谢别,师为作《逐客说》以送之。 11 私创寺院:据《年谱疏》,当时牢山海印寺创立时,系由孝定李太后批准,未请示明神宗,所以有“私创”的罪名。憨山所作《径山达可禅师塔铭》(《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七)说朝廷流放他的同时还拆毁了海印寺,年谱这里没有提到此事。雷州:雷州在广东西南部,因偏僻荒芜,历代受贬谪的重要罪犯常流放于此。 12 陆梦龙《憨山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录》附):“初师在海上,即墨黄生纳善,年十九,参究坚切,胁不至席。对大士破臂燃灯,保师速还。火发疮痛,日夜危坐,持观音大士名,三月乃愈。痂痕结大士像,眉目身衣,宛然如画。求随师出家,师不许。”参看本年谱万历十七年。 13 安肃郑大司马范溪即郑洛(1530,1600),字禹秀,号范溪,河北安肃(今属徐水)人。时任兵部尚书,故称“大司马”。 14 金吾:金吾禁卫军,皇帝的侍卫部队。 15 福善,字知微,山东莱州胡氏子,万历十五年由其父胡来贡(顺庵)送至海印寺,依憨山为侍者。他是憨山诗文著作的主要收集者和保存者,也是《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的主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者。参看本年谱卷上万历十五年注及《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一《题三山真侍者行脚卷后》、卷三十二《书金刚经颂后》。 16 《母子铭》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六。《序》云:“清因弘法致难,上干圣天子怒,声若雷霆。私念老母,闻之必惊绝矣。乃蒙恩宥不死,遣戍雷阳。道经故乡,迎老母于江上,一见欢喜谈笑,音声清亮,胸中略无纤毫滞念。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忧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但人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相与侍坐,达旦即作永诀。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亦与汝长别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顾。余因感天下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乃为之铭。” 17 达观师,即真可(1543,1603),号达观,晚号紫柏老人。石经山,在今北京房山区境内。憨山与真可于万历二十年同游石经山,“盘桓四十昼夜”,见年谱上卷万历二十年。 18 曹溪,广东省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修行四十馀年。故曹溪被视为佛教禅宗南宗的起源地。柳宗元《曹溪大鉴禅师碑》云:“凡言禅,皆本曹溪。” 19 匡山,即庐山。有天池景观,旁有天池寺。 20 金陵,指南京。 21 紫柏真可《逐客说》,今文集中未载。 【白话】 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 我五十岁。春二月,我从京师回到山东即墨,随即遭遇灾难。起初,太后恩赐《大藏经》,派遣送经使四处送经。此前,皇上就因为爱惜经费,向来厌恶皇太后的内臣过于频繁地为佛事请拨经费。送经使中有一人来到东海,这时,他在内廷因为某些别的缘故偶然触怒了皇上,而且牵连到太后身边的人,大臣们都深感危机。正好有宫内的宦官权贵对送经使心存忌恨,想置他于死地,便趁这个机会发难。于是假借从前那些道士们的流言,指使东厂的士兵假扮成道士,敲击登闻鼓向朝廷递送状纸。皇上览阅状纸后,大发雷霆,颁布了拘捕令。因为我这里曾经受赐过大藏经,所以拘捕令也牵涉到我。 我听到消息后,召集僧众对他们说,“佛陀哪怕为了一位众生,都不舍弃三途之苦。东海这地方本是穷荒落后之地,这里的人从来没听说过三宝之名。如今经过我十二年的教化,连三岁童子都懂得念佛,至于那些改邪归正的人,家家户户,村村落落都有啊。我的心愿已经满足了,死又有什么遗憾呢,只是重修本寺的计划没有实现,实在非常痛心啊。”就这样,我离开了即墨。城里的官民,男女老少都含泪相送,足以证明人心都已经受到了感化。 到了京师,奉圣旨将我送到镇抚司拷问。负责办案的人预先收到密旨,要将过去太后向各名山佛寺施舍的钱财全部追回来,数额高达数十万。在酷刑拷打审讯之下,我说,“我愧为和尚,未报国恩,今天岂能因怕死而伤了皇上的大孝之心,即使我假意招认牟取财富,顺从皇上的意思而损坏国家的纲纪伦常,这也不是为臣子的爱戴君主应有的态度。这样做,怎么向历史交代,”于是,我以死相抗, 只承认收受了以前信众布施的七百余金。我请求皇上清查内廷的支出帐簿和以前山东地区赈灾的记录,果然没有发现什么错误。于是皇上怒气消除,与太后和好如初。在讨论处置我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承蒙皇上施恩明察,以私自创办寺院的罪名,将我流放到雷州(今广东西南部)戍守边关。 我于本年三月被捕下狱时,京城各佛寺都为我诵经礼忏,以祈求保佑。弟子中有人燃香烧臂,持咒保护我,大司马安肃郑范溪的公子在禁卫军供职,与我素不相识,却专门设宴召集朝廷官员,请他们救我。郑公子声泪俱下,陈述我的冤屈,在座的人无不为佛门叹惜,可见一时间人心竟是如此地尊重佛法。我在狱中八个月,只有侍者福善独自照料我的日常饮食。 冬十月,我启程前往南方。很多朝廷官员都穿着便装、赶着驴子来送我。离开京师那天,侍者福善和两三个弟子随行。十一月,到达南京,在长江中的船上与老母亲辞别,我作了《母子铭》。别后,带着父母双亡的侄子可久一起南行。 此前,我与达观师经过石经山时,想到曹溪是禅宗之源,禅门之所以如此衰落,一定是源头堵塞了,因此有意同行,前往曹溪疏通源头,后来因为各种事情而没有成行。达观师先是去了庐山等候我,我被关押的时候,大师正住在天池寺,听到消息后大为震惊,说,“憨公完了,同往曹溪的愿望实现不了,”于是大师先去了曹溪,然后到京城向友人通报,奔走相救,随后又回到聊城。他听说我即将出狱,又回到金陵等候我。我到了金陵,在江边旅住的庵寺中与他作别。大师准备尽力为我辩白冤情,我说,“这事与世俗中君王驱使臣子、父亲驱使儿子是相同的,何况也是我注定的业报,大师最好不要说了。”握手告别的时候,大师说,“在天池寺听到法师受难,我当即在佛前许愿诵《法华经》百部,以保佑你脱离危险。我以心许愿,你用舌头还愿吧。”我连声与达观师谢别。达观师于是作《逐 客说》一篇为我送行。 【原文】 二十四年丙申 222324予五十一岁,春正月,过文江,访邹给谏。庐陵大行王性海,礼予于江 25上,请注《楞伽》。二月,度大庾岭,至岭头,观慧明夺袈裟处,以诗吊之,有“翻思昔日宵行客,何似今朝度岭心”之句。因见行人汗血,乃属一行者,立舍茶庵于岭头;见路崎岖难行,令道者劝修之,不数年为坦途。 至韶阳,入山礼祖,饮曹溪水,偈曰:“曹溪滴水自灵源,流入沧溟浪拍天,多少鱼龙从变化,源头一脉尚泠然。”见祖庭凋敝不堪言,遂凄然而去。 2627抵五羊,囚服见大将军。将军为释缚,款斋食,寓海珠寺。 28时大参周鼎石公讲阳明之学,率门生数十人过访。坐间,周公举“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发问头。比众中有一称老道长者,答云:“人人知觉,日间应事时是如此知,夜间做梦时亦是此知,故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周公曰:“大家都是这等说,我心中未必然。”乃问予曰:“老禅师请见教。”予曰:“此语出何典,”公曰:“《易》之《系辞》。”连念数句,予曰:“此圣人指示人,要悟不属死生的 22 文江:在江西泰和县境内。 23 邹给谏即邹元标,字尔瞻,号南皐,江西吉水人。他曾担任过谏议大夫,故称为“给谏”。他从万历十八年起至此时,一直居家讲学,没有出仕。《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三《与达观禅师》第五书:“尔瞻闻之,即迎过铁佛庵中相见,机语甚投。此君根器猛利,况得休郎为前茅,不一言之下,则向之坚壁旗鼓,不觉自偃,顿然翻案,大非昔日邹君也。”卷三十七有《过铁佛庵赠邹尔瞻给谏》诗,当作于此行之中。 24 王性海即王尔康,字道安,号性海居士,庐陵人,四戒居士。憨山有《庐陵净土庵受王性海诸居士斋,因怀汪使君》诗,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七。又卷十三《与达观禅师》第五书:“会王性海,此君天然道骨,不意末法尘劳中有此上根利智,将来成就法缘不浅。因留连二日而别。”卷十五有《与王性海大行》书二通。 25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三《观楞伽宝经阁笔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草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三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据福徵《年谱疏》(万历四十一年疏),曾金简在他所著的《楞伽宗通自序》里提到,憨山入粤时,曾氏曾于螺山与憨山相会,请憨山注解《楞伽经》,后来憨山曾将《楞伽笔记》寄给曾氏,曾氏的《楞伽宗通》曾参考憨山笔记。所以福徵怀疑憨山作《楞伽笔记》到底是受曾金简之嘱还是应王性海之请。 26 大将军:此处未言名姓。时任广东总兵为王化熙。据憨山《与达观禅师书》(《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三)云:“至五羊,谒总镇王公,囚服见之。此公意气甚高,亲见降阶释缚。乃云:‘公物外高人,况为朝廷祈福,致此奇祸,何罪之有,吾辈正中心感重,岂可以寻常世法相遇。’固让不可,竟留款叙移时,斋食而退。”较《年谱》为详。总镇即总兵。囚服,据《年谱疏》引《憨山外纪》云:“当日在行伍,名蔡德清。蓄发、留长髯,便中带东坡巾。自五十岁遣戌日始,至六十九岁,始对圣母灵主披剃,去髯、发,返僧服。” 27 海珠寺在广州城南。《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有《丙申二月抵广州寓海珠寺》诗。 28 大参:参政官的别称。周鼎石即周汝登,字继元,别号海门,又号鼎石,嵊县(今属浙江)人。当时他在广东任按察佥事。他是王阳明的后传弟子,晚明著名的会儒释而汇通之的学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有《与周海门观察》书二通,卷十八有《与周海门太仆》书一通。 一着。”周公击节曰:“直是老禅师指示得亲切。”众皆罔然,再问。周公曰:“死生者,昼夜之道也,‘通昼夜’则不属昼夜耳。”一座叹服。 2930先是诸护法者,以书通制府大司马陈公,遣邮符津济之。三月十日抵雷州, 31着伍,寓城西之古寺。 夏四月一日,即开手注《楞伽经》。 32时岁大饥,疫疠横发,经年不雨,死伤不可言。予如坐尸陀林中,以法力 33加持,晏如也。时旱,井水枯竭,唯善侍者相从,每夜半,候得水一罐,以充一日。饿夫视之,得一滴,如天甘露也。城之内外,积骸暴露。秋七月,予与孝 34廉柯时复,劝众收拾,埋掩骴骼以万计。乃作济度道场,天即大雨,平地水三尺,自此厉气解。 八月,镇府檄还五羊,寓演武场。时往来作《从军诗》二十首。初过电白之 35苦藤,岭道之门户也,乃作铭,建舍茶庵。 36豫章丁大参右武,以诬谪广海,至,素相慕,遂莫逆。 【白话】 二十四年丙申,1596年, 29 制府大司马陈公,指陈大科,字思进,号如冈,南通州(今属扬州)人。当时任两广总督。 30 邮符:发给在途人员的凭证,沿途验证后可以享受官方驿站提供的食宿和交通工具,如车、马、轿等。 31 着伍:登记入伍,编入军籍。《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三《与雪浪恩兄》第二书:“弟至即从行伍,寄身古寺,宛是头陀;荷戟辕门,居然马卒,始知幻技儿幻出种种相耳。” 32 尸陀林:梵语音译,意译为寒林或荒林,后指弃尸之所。 33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五《与屠赤水》:“蒙恩谴炎海,于丙申春仲抵戍所。时值其地连遭三灾,真同火宅,日坐尸陀林中,披阅《楞伽》,于无生之旨,脱然自信。始知此事,不从外得,本自具足。” 34 柯时复:字复元,雷州人,成化年间举人。《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与周海门观察》第二书:“柯孝廉于五月省中相见,如再生人。此君根性猛利,能于忧愁疾病关头,顿然打破生死窠窟,真豪杰士。„„将来海表正法命脉,实赖此君,愿佛力加持以色力康强。”卷十五有《柯复元孝廉》书二通。《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三《观楞伽宝经阁笔记》:“与柯孝廉复元,率诸父老掩胔骼,至四千头有奇。建盂兰会,说幽冥戒,普济之,时天乃雨而疠随止。遂令蔑戾车地,大生欢喜心。无乃借性海一滴,润此焦枯乎,” 35 苦藤:在广东电白县西。《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三《电白苦藤岭化城庵记》:“万历丙申春二月,予之雷阳,道过电白。西二十五里许,曰苦藤岭,见茅茨施茶结缘者。余以乍入瘴乡,炎蒸毒人,心闷力疲,适见津梁,欣然如入化城也。乃解衣盘礴,熟睡而起。诘其所因,乃善男子易真潭,集善士十余辈同设。以兹地为罗旁后户,昔未平时,盗贼出没,道路阻塞;今虽平,犹为畏途。况当琼雷喉舌地,行者戒心。下有汤泉滚滚,履如蹈镬,故藉茶以慰往来。非演法也。”参看卷一《示优婆塞易真潭》、卷四十《高州电白县苦藤岭建施茶庵疏》。 36 丁右武即丁此吕,字右武,又字勺原,江西新建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故称“大参”。《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五《答邹南皋给谏》第二书:“所幸与右武时相往来,真天涯骨肉,一食不忘。非独道义相裨,即所资给,亦损口分卫,性命相依。此段因缘,大非浅浅。此公肝胆照人,犹如秦镜,遇物应机,洞彻五内。其为载道,最称上根利器。”卷十六有《与丁右武大参》书四通,卷三十二有《丁右武大参浮海四诗跋》、《为右武书七佛偈题后》,卷三十七有《问丁右武大参病》偈一首,卷四十八有《丁右武、王惟吾同游星岩诸胜未还赋怀》、《怀丁右武大参》诗。 我五十一岁。春正月,渡过文江,拜访邹给谏。庐陵居士王性海在江上礼见我,请我注解《楞伽经》。二月,我翻过大庾岭,在那里看到慧明争夺六祖袈裟的故地,作诗凭吊,有“翻思昔日宵行客,何似今朝度岭心”两句。我见路上行人汗中带血,便嘱托一位修行人在山顶设立施茶庵,又看到道路不平,行走困难,便让修行人在庵边劝过路行人合力修路。不到几年时间,这里的道路就变得平坦畅通。 我到了韶阳,进山参拜六祖,饮了曹溪之水,作了一首偈子,“曹溪滴水自灵源,流入沧溟浪拍天,多少鱼龙从变化,源头一脉尚泠然。”看到祖庭那样残破不堪,我心中凄然,默然离开。 我到达广州,穿着囚服拜见总兵大将军,将军为我解开枷锁,用斋饭款待我,安排我住在海珠寺内。 此时,周鼎石大参在这里宣讲王阳明的学说,他率领门生数十人来拜访我。坐谈时,周公举出“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这句话提问。在座的有一位被称为“老道长”的人回答说,“人人都有觉知。白天应付事务时是这样觉知,晚上做梦时也是这样觉知,所以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周公说,“大家也都是这么说,可是我心里总觉得不对。”于是他问我,“请老禅师开示。”我问,“这句话出自什么经典,”周公答,《易经》的《系辞》。”他连念了几句,我说,“这是圣人指示人们,要觉悟到不生不“ 灭的本性。”周公鼓掌称赞道,“只有老禅师开示得最为贴切。”在座的人都迷惑不解,继续发问。周公说,“死与生,相当于昼与夜。‘通昼夜’,就是不属昼夜了。”在座的人莫不叹服。 临走前,诸位有心护法的官绅向总督陈公上书请求通融,陈公给我签发了可以享受官方驿站服务的邮传令符,沿路护送。三月十日,我抵达雷州,编入军籍, 住进了城西的古寺之中。 夏四月初一日,我便开始动手注解《楞伽经》。 当时本地大闹饥荒,瘟疫横行,一年没有下雨,死伤的人不计其数。我如同坐在尸陀林中一般,佛力加持下,我安然无恙。天旱,井水都枯竭了,福善一个人跟着我,每天要到半夜,才能等到井里蓄起一罐水,用它来维持一天的饮用。在饥渴的人看来,喝下一滴也如同饮了天上的甘露一样。雷州城内外,遍地都是尸骨。秋七月,我和举人柯时复一起,劝说众人收拾遗骸,掩埋尸体数以万计,然后作济度道场超度祈福。于是天降大雨,平地落水三尺之深,瘟疫之气从此消除。 八月,总兵府发文召我回广州,住在演武场内。我在往来的路上,作了《从军诗》二十首。第一次经过电白县的苦藤,这里是出入南岭的要道,我在这里作了一篇铭文,并建了一座施茶庵。 江西丁右武大参,因受诬陷被贬谪来到广州。我们两人互相倾慕,从此结为莫逆之交。 【原文】 二十五年丁酉 予五十二岁,春,正月,时会城死伤多,骸骨暴露。予因令人收拾,埋掩亦数千计。乃建普济道场七昼夜,丁右武身为之佐。先是粤人不知佛,自此翕然知归。 夏四月,《楞伽笔记》成。 因诸子有归依者,未入佛理,故著《中庸直指》以发之。 初,上下见予为罪僧,甚易之。时制台大司马如冈陈公,法极严,无敢私诣者。先因有谈者,予未往见,即遣人候之甚勤。是年九月,同右武往诣之,及门 役报,止之。及回,是晚亲往拜予于舟中,携茶食坐谈,漏三下,人皆惊异。后 37对诸当道极称之曰:“僧中麟凤也~”即谕三司往拜之。自是岭南皆知僧为重矣。 【白话】 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 我五十二岁。春正月,当时省城广州的死伤者也很多,尸骨暴露在野外。我劝令众人收拾掩埋尸骨,数以千计,然后做了七昼夜的普济道场,丁右武从旁协助我。过去广东人不知信佛,从这时开始争相皈依。 夏,四月,《楞伽笔记》完成。 我看到一些学习佛法的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佛理,所以著述《中庸直指》一书,以启发他们。 刚来的时候,省城上下人士见我是一个带罪的和尚,都看不起我。总督陈如冈大司马法令极为严厉,没有人敢私自拜见他。之前我曾听人说起过他,但没有去见他,他却殷勤地派人前来问候我。本年九月,我和丁右武一起去拜见他,他听府上的守门人报告后,没让我们进去。当天晚上,他亲自乘船来拜访我,并带来茶食,在船上坐谈到三更才离去,人们都感到惊异。他后来对当局官员极力称扬,说我是“僧中鳞凤”。他还令下属的三司官员都来拜访我。从此以后,岭南人都知道僧人的尊贵了。 【原文】 二十六年戊戌 38予五十三岁,春,正月,时侍御友轩樊公,以建储持议,谪雷阳。初访予 37 三司:指地方衙门的下属机构。 38 樊友轩,即樊玉衡,字以齐,号友轩,湖北黄冈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御史,故称“侍御”。樊氏后因事贬任无为县判官,不久调任全椒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因书请早册立皇嗣事触怒神宗及贵妃, 于五羊,予校《楞伽》稿。公问予:“雷阳风景何如,”予拈经卷示之曰:“此雷 39阳风景也。”公叹异,即为疏募刻之。 4041海门周公,任粤臬盐道时,问道往来,因摄南韶,属修《曹溪志》。粤士 42子向不知佛,适周公阐阳明之学,及集诸子,问道于予。有龙生璋者,闻予议 43论,心异之。归谓其友王生安舜、冯生昌历曰:“北来禅师说法甚奇。”二子俱 44来请益,予开示以向上事,谛信不疑,切志参究。二生素有德业者。相率归依法门者日益众,自是始知有佛法僧矣。此后法化大开,三生之力也。 45每忆达师许经之愿,酬之未便也。其夏,始构禅室于垒壁间,将拟大慧冠 464748巾说法,乃集远方旧依弟子性融、如乾等,法性菩提树下弟子通岸、超逸等 被判戍雷州府。《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有《与樊友轩侍御》书。 39 《憨山老人梦游录》卷二十三《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戊戌冬,侍御樊公友轩,以建储议谪雷阳,与余同伍。道过仙城,问雷阳风景何如,余笑曰:‘在人不在境。’因出草示之曰:‘此余雷阳风景也。’公叹曰:‘信光明幢哉~愿广法施。’遂为疏募众梓之。” 40 南韶:当时广东的南雄州和韶州,今广东韶关地区。 41 《曹溪志》:全名为《曹溪通志》,今有明万历刻本残本流传,笔者未见。清康熙中《重修曹溪通志》卷首有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两广总督陈大科序、万历二十七年(1599)吏部右侍郎杨起元序、万历三十二年(1604)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前广东按察司佥事周汝登序。周序云:“既入五羊长千,憨山清公恩遣在省„„因以属之,而公首肯。明年余入贺北走,又明年志成,公寄示,且命以序,余辞而公命无已。„„余入岭表在万历丁酉,别清公以戊戌,志成在己亥、庚子之间;而余序在甲辰云。”有学者考证其书当成于万历二十六年,周汝登所说“志成在己亥、庚子之间(1599,1600)”,乃因周氏已离开广东,不明具体情况。参看印永清《明清两代的〈曹溪通志〉》一文(《曹溪水》2010年第3期)。《重修曹溪通志》前又有康熙十一年(1672)肇庆知府史树骏序,云:“曹溪之有《通志》,自憨大师始也。” 42 龙璋,广东人,秀才。憨山到曹溪南华寺后,曾聘请龙璋在寺中教习四书。 43 王安舜,字性父,号醒东,广东番禺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万历四十八年时任御史。他是憨山的俗家弟子,曾受聘在南华寺讲习四书。憨山逝世后,参与憨山著作的编辑。《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八有《与王醒东侍御》书一通。 冯昌历,字文孺(或作文瑞),号启南,广东顺德人。《憨山老人梦游录》卷十三《与达观禅师》第六书:“粤孝廉冯生昌历,乃此中弟子上首。”又卷十六《与周海门观察》第二书:“独顺德冯生昌历,此子少年,灵根颇深,乡党一时归重。无问老少,及门者咸师事之。”又卷十八《答钱受之太史》第七书:“山野岭南之行,所得印心弟子一人为冯昌历者,即四先生逸书之一也。惜乎早逝。”据钱谦益《初学记》卷二十四《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龙、王二人都是冯昌历的弟子。《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五十一题下皆署:“菩萨戒弟子僧本昂、冯昌历、僧知融日录;宰官弟子王安舜、刘起相纂辑”。卷十七有《冯启南孝廉》书一通。 44 向上:禅林用语,指由下至上、从末至本。自末进于本,谓之向上,自本下于末,谓之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工夫,称为向上门,又称逆卍字(即卍),属于自利门;反之,自悟境顺应而入迷境,示现自在之化他妙用,称为向下门,又称顺卍字,属于利他门。 45 垒壁:指军营演武场。 46 大慧禅师冠巾说法:大慧禅师即宋僧宗杲(1107,1163),字玄晦,号妙喜,又号云门,赐号大慧禅师,卒谥普觉禅师。宗杲五十三岁时,因与主战派张九成等人交往密切,遭到主和派秦桧等人打击,贬谪湖南衡阳,后又迁往广东梅山,直至六十七岁,方始“蒙恩自便”,获得自由。在南方十多年,始终坚持弘法立说。憨山与大慧禅师相似经历,心情亦同,故摹仿大慧禅师冠巾说法。《题十二首卧病诗后》(《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沙门从戎,昔亦有之。如大慧禅师戍梅阳,冠巾说法;寂音尊者戍崖州,笺注《楞严》,二大老以如幻三昧。予少年驱鸟乌时,即知其事,想见其人。不意予年五十时,亦遭此难,蒙恩赐谪雷阳,其地盖在二老之间。自惭非其人也,然恒思其风致。初至戍所,即注《楞伽》。盖有感焉。所寓之时与境,未审较昔何如。而以僧体慧命为怀,一念保持,兢兢弗忘。自谓禅道佛法,不敢望二老门墙;至若坚持法门,孤忠耿耿,实有啮雪吞毡之志。”寂音,即宋僧惠洪,初名德洪,字觉范。号冷斋、寂音等。 47 性融即悟心,字性融,《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示宗远禅人住山》:“余窜海外之五年,庚子春。宗远绍禅人同庆堂福自南岳来,时悟心融、佛岭乾二子皆在伴。老人以食息相与,结夏垒壁,将半,复移居东 数十人,诵《法华经》,为众说之。至《现宝塔品》,忽悟佛意要指,娑婆人人目 4950前即华藏也。然须三变者,特为劣根渐示一斑耳。遂著《法华击节》。 右武性急烈,负慷慨,知敬僧,而不知佛法。将归,予送之舟中,重下钳锤515253,公翻然大悟。乃字之曰觉非居士,示之以铭,及作《澄心铭》以警之。 【白话】 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 我五十三岁。春正月,侍御史樊友轩因为建议册立太子的事情,被贬谪到雷 华。解制后,各辞去。”卷三十八有《送悟心融首座还京口》诗,当作于此时。卷四十八又有《送悟心融首座二首》诗,则作于广东。另卷三十八有《寄融首座》偈一首。性融后来担任南华寺旦过寮堂主,憨山有《曹溪旦过寮融堂主》,见《曹溪中兴录》。 如乾:原为五台僧人,曾往山东即墨海印寺参访憨山,后去庐山东林寺。憨山入粤后,如乾又往广州参访并陪伴憨山。憨山恢复自由后,如乾重回东林寺。《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有《示佛岭乾首座刺血书华严经》法语。 48 法性寺位于广州西北部,又称制旨寺、制旨道场,始创于东晋。唐代时,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寺依印宗法师剃度,并在寺中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明成化八年,敕赐“东孝禅寺”匾额,故又称东孝寺,是当时管理地方佛教事业的“僧禄所”。 通岸即智海,号通岸,他是憨山粤中弟子之一,曾担任曹溪南华寺监寺书记。《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有《智海岸书记》(作于万历四十三年在衡山时)。 超逸即修六,号超逸,他也是憨山粤中弟子之一。《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首楞严经通议序》:“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卷九有《示修六逸关主》,卷十四有《与关主修六逸公》书二通,卷三十七有《示修六逸公掩关金轮峰》,卷四十八有《送修六逸公归家山》,卷五十二有《题门人超逸书华严经后》。 49 意谓三变秽土为净土。又作三变土净、三变土。释迦如来于灵鹫山讲说《法华经宝塔品》时,为供养多宝塔,故集合十方分身之诸佛,并以神力三度将娑婆秽土变为清净国土。据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所载,释迦如来讲说法华经时,多宝如来之宝塔由地踊出,佛即由多宝如来之宿愿,聚集自己散于十方说法之分身,先将娑婆世界变为净土,唯除此会之会众,其余之诸天人皆移至他土,然犹不能收尽一方所分之身,乃更于八方,各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为净土,又移诸天人至他土,然犹不能容尽,乃更于八方,再度各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为净土,又移诸天人至他土。法华文句卷八下解释三变土田乃由三昧之力,而此三昧有三义,初变娑婆,是背舍能变秽为净;次变二百那由他,是胜处转变自在;后变二百那由他,是一切处于境无阂。又初一变表示净除四住,次一变表示净除尘沙,后一变表示净除无明 50 《憨山老人梦游录》卷十三《与愚庵法师》第三书:“昔被遣之日,紫柏老人在匡庐,对三宝立愿。愿诵《法华》百部,以求加被,今还着于本人。因率诸弟子了愿于穹庐,诵持之余,为众敷演。标其大旨,名曰《击节》。” 51 钳,铁铗;锤,铁锤。两者均为锻炼金属所必使用之器具。禅宗用以比喻师家教导弟子之严格。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七答张提刑(大四七?九二八中):‘师家于逆、顺境中示以本分钳锤。’碧岩录卷五第四十二则载述‘洞山无寒暑’之垂示(大四八?一八?上):‘要明向钳锤,须是作家炉?。’此外碧岩录卷五第四十五则录有赵州万法归一之垂示(大四八?一八一下):‘疾焰过风,奔流度刃。拈起向上钳锤,未免亡锋结舌。’,碧岩录卷一第六则、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七, 52 《憨山老人梦游录》卷十六《与丁右武大参(字觉非)》:“此后愿公第一入忍辱法门,做省心工夫,作放下事业。回视从前半生行脚,都是梦事,一口吐尽,不留丝毫。赤力力〒(足孛)跳,打起精神,踢翻窠窟,揭出斩新日月,别立生涯,如此方始是大丈夫,盖天盖地,不负生平之气象。自有天龙拱手,魍魉潜踪。此正修天爵,则人爵自至。以此较之虚浮想相,与作真实不朽之功德者,盖霄壤矣。如是可名觉非居士。”卷十三《与达观禅师》第五书:“右武真奇男子。前冬别时,顶门一针,渠自云痛彻至踵,顿然翻案。不慧因赠之曰‘觉非居士’,今已大非昔人矣。” 53 所作《觉非铭》和《澄心铭》,均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七。 州戍守边关。他初次来广州拜访我,我正在校阅《楞伽笔记》文稿。樊公问我,“雷阳那边风景如何,”我拿起经卷给他看,说,“这就是雷阳风景。”樊公惊叹不已,马上写文疏募集善款为我刻书。 周海门在广州担任按察兼盐道使时,时常和我往来,请教佛法,现因兼管南韶道,又嘱托我撰写《曹溪志》。广东省的读书人素来不知道佛法,恰好此时周公宣讲王阳明的学说,聚集了不少读书人,向我问学。有一位书生名叫龙璋,听到我的讲解后,感到很奇异,回去后告诉他的学友王安舜和冯昌历说,“北方来的禅师说法很新奇。”王、冯二位书生便一起来向我请教,我以禅门里的“向上”义理启发他们,他们深信不疑,下决心认真参悟。二位学生都是平日很有德行的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一起皈依佛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从此知道了有佛、法、僧三宝。此后本地佛法昌盛,应归功于上述三位书生的努力。 我经常记着达观师所许要诵读《法华经》百部的誓愿,一直没有找到回报的机会。当年夏天,我在军营里设了一个禅室,准备模仿大慧禅师,戴冠披巾而说法,于是召集从远方随行而来的旧日弟子性融、如乾等人,以及广州法性寺菩提树下的弟子通岸、超逸等数十人,读诵《法华经》,我为众人作讲解。讲到《现宝塔品》,突然悟到佛陀的究竟用意,人人眼前的娑婆世界即是华藏世界,然而仍然需要用三种演变来演示其过程,之所以如此,是要为钝根之人充分展示渐悟的轨迹。我于是著述了《法华击节》一书。 丁右武为人性情急躁,气节慷慨,能够尊重僧人,但并不理解佛法。他即将返回,我送他上船,用种种方式大力为他开示佛法,丁公听后豁然大悟。我给他取法号为觉非居士,并作了《觉非铭》一首,又作《澄心铭》一首以给他作警示。 【原文】 二十七年己亥 予五十四岁。春,刻《楞伽笔记》成,为众讲一过。乃印百余部,遍致海内法门知识,并护法宰官,且令知予处患难中未忘佛事,抑恐死而无闻,将托言以 54见志,冀垂不朽耳。有不见谅者,以予为妄。 粤俗固好杀,遇中元,皆杀牲祭先。至时,市积牲如积薪,甚惨也。予因作 55盂兰盆会,讲《孝衡钞》,劝是日斋僧放生,用蔬祭,从者甚众。自后凡丧祭大事,父母寿日,或祈禳,或拜忏放生斋素。未几,则放生会在在有之,而为佛法转化之一机也。 56时惠州少宰复所杨公,往与予有法门深契,久以忧归。今秋乃访之,至之日,公已卒于茔所,诘朝将入山,公灵已至城矣。予即往视殓,为求棺椁,以周 57旋之。值潮阳道观察任公陪直指于惠阳,请游西湖,登东坡白鹤峰而归,有歌 58一首。归即欲掩关却扫矣。 【白话】 二十七年 己亥,1599年, 我五十四岁。春天,《楞伽笔记》刻板完成,我为僧众讲了一遍,然后印刷一百多部,分送各地佛门高僧和护法的官员大吏,让他们知道我虽身处患难之中, 54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三《与梅翁本师》:“向于《楞伽》一卷,句不能读。幸藉此地,足可究心。初至戍所,坐尸陀林,即安心观照,随以所得,笔而记之,不觉终轴。今夏为众敷宣一周,其闻者亦无多舛。自信颇不妄谈,即不敢以著书见志,聊足为忏悔之资,且见某于造次颠沛,亦不敢忘佛事。”又卷十五《与管东溟佥宪》:“一入瘴乡,不数日即以《楞伽》为佛事。三年之内,手著诸书。在干戈壁垒间,不敢一息懈怠。所以急欲了此公案者,自念久居塞北,走尽天南,人间极品炎寒,俱已备历;顾此蕞尔之躯,何当受此烧煮,志有待而形已消,日虽长而生已短,苟不努力强持一息,以法为命,诚恐一旦委填沟壑,即与草木同枯朽矣。„„是以不知羞惭,亦不计其可否,但任因缘而就。傥一言有契佛祖之心,当知音之赏,则夕死亦足。何暇顾雌黄、审得失,以适众口之辨哉。明公知我者,其不以我妄乎,” 55 盂兰盆会: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译“解救倒悬”。佛经中有大目连犍救母故事,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以超度亡魂、拜祭先祖为内容的民间习俗,七月十五日,燃放焰火、在河中放莲花灯等,称“盂兰盆会”或“盂兰盆节”。 56 杨复所即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广东归善(今属惠州)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任南京礼部右侍郎,故称之为“少宰”。万历二十六年因母丧归乡,即所谓“久以忧归”。杨曾为憨山所撰《曹溪通志》作序,《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有《与杨复所少宰》书一通。 57 观察任公,即任可容,字子贤,号养弘,南直怀宁人。万历五年(1587)进士,时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巡岭东兼海防道。直指:朝廷派往地方的巡视专员或督察专员。 58 西湖、白鹤峰,皆在惠阳(今广东惠州)。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被贬惠州,在境内山中古白鹤观地基上买地数亩,“作屋二十间,规作终老计”,次年移居于新屋。后人因称此山为白鹤峰。歌一首,《憨山老人梦游集》中未见。 仍然没有忘记佛法事业。而且我担心默默无闻地死去,所以要借此书来明示我的心志,希望完成不朽之业。有些人不理解我,认为我这是无用之举。 广东风俗喜欢杀生,凡遇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家家都要杀生祭祀祖先。每年这个时候,市面上被宰杀的牲畜到处堆积,一派惨象。我便设立盂兰盆会,演讲《孝衡钞》,劝告市民在这一天设斋供僧、放生、用蔬菜祭祖,很多市民都听从了我的劝告。此后百姓家中凡有丧祭大事,父母寿庆,或祈福禳灾等活动,都礼佛拜忏,放生吃素。不久,民间到处都有放生会,这便成为以佛法转化本地风俗的一个转折点。 惠州少宰杨复所,以前与我法门契合甚深,他因为守孝回家很久了,而我直到今年秋天才去拜访他。到惠阳那天,才知他已经在先人墓庐前过世,次日清晨就要入山下葬,灵位已到了惠州城。我马上赶去参加他的入殓仪式,并为他求取棺椁,作种种应酬。正好遇上潮阳道观察使任可容,他陪同朝廷专员也到了惠阳。他请我游览西湖,登上苏东坡曾到过的白鹤峰,我作了一首歌。归营之后,我便准备闭关谢客了。 【原文】 二十八年庚子 5960予五十五岁。时榷使初出,地方震荡,加以倭警,人心惶惶。予即散诸弟子,闭关绝迹,深以避之。 59 榷使:由朝廷派遣到各地管理专卖贸易和征收税赋的官员。明神宗时,为了控制和剥削地方财税收入,大量派遣太监担任矿使、税使或矿税兼管的榷使,四处搜刮地方财政和民间资产,如广东的采珠业、苏州的纺织业以及盐业、矿业都在重点搜刮范围。据《广东通志》卷六《大事编》:“二十六年戊戌,遣开采少监李敬至粤。”《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一万历二十七年二月戊午条和卷三百三十六万历二十七年六月己丑条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明神宗分别派遣内监到广东榷税,其中内官李凤负责“开采雷州等处珠池兼征市舶司税课”,而御马监监丞沈永寿则“往广东开矿征税”。李凤所署职衔为“钦差总督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任期是万历二十七年(1699年)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沈永寿到广东后不久又往广西征收矿税。 60 万历时期,日本军队除了大举进攻朝鲜,明朝多次出兵朝鲜与日本军队作战外,在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多次发生倭寇入侵引起的战争。 61粤人素苦闽海之白艚运米,恐腾贵也,时以为乱。新军门,闽人也,公子 62舟次海上。适大将军请告将行,税使正畜意侵之,偶有白艚数只,即藉口以大将军为公子资行也,嗾市民遂大哄。顷刻聚数千人,投砖石打公子舟,几破;围 63帅府,持戈相向甚急。时三司府县,皆赴端州行节礼,会城无一正官,卒无解 64救者,势变在呼吸也。大将军危之,无已,乃令中军,诣关前求解。予甚不可曰:“无神术也。”中军跪泣曰:“师即不念兵主,独不念地方生灵乎,”予闻之惕然,无奈,遂破关往诣税使者,从容劝化,开晓其意。使者闻予言,果悟,乃令自行招安,以散乱民。时予先往,大言于众曰:“诸君今所欲食贱米耳。今犯大法,当取死,即有贱米,谁食之耶,”众闻之愕然。顷令至,帅府围即解,会城遂以宁。父老感予,欲尸祝之。时三司正在军门饭,闻报民作乱,皆投箸而起,及回,业已安堵,然皆知予之意也。时观察任公闻之,乃以书报予曰:“憨师不出,其如地方何,憨师既出,其如憨师何,”予亦自知此后无宁日矣。 6566秋七月,南韶观察惺存祝公,延予入曹溪。予乘兴遂入山,为六祖奴郎矣。 67时新制台戴公,知予安乱民,深德之,意欲一见,谕大将军,将予往诣之。及见,礼遇甚优,即留款斋。因辞往曹溪,公遂愿为护法,且令有事即白。予始得安心焉。 【白话】 61 白艚是明代广东、福建沿海一种木帆船,以铁力木制成,涂白色,故名“白艚”。船头两边各绘一只两眼。白艚不用桨橹,纯靠张帆使风,风停则止。白艚多为运输船只和渔船,明代在海战时,有时也征用白艚,装上火炮、飞石、灰罂等武器装备,用作战船。 62 大将军指王化熙。参看本谱万历二十四年注。 63 当时两广总督军门设于端州。 64 关,指憨山在军营所立的禅室,参看本谱万历二十六年“垒壁”注。 65 惺存祝公即祝以豳(1551,1632),字耳刘,号惺存,又号灵苑山人,浙江海宁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时任广东佥事、南韶道观察使。憨山《赠曹溪行脚僧》诗(《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七)《引》云:“南韶观察祝公,下车之初。痛念祖庭荒废,极意整顿,且自号为‘曹溪行脚僧’。”卷十六有《与祝惺存观察》书一通。 66 奴郎:奴仆。《憨山老人梦游集》卷首《憨山老人自赞》:“若非佛祖奴郎,定是觉场小贩。”又卷三十二《题台山竹林师卷后》:“老人昔居金色界中,独与竹林老汉眉毛厮结,临行将把粪埽帚子委托叮咛:‘为作曼室奴郎。’”又卷五十二《示曹溪旦过寮融堂主》:“嗟余老矣,愧不能再为六祖作奴郎。”憨山应官府之请进入曹溪过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曹溪中兴录?中兴因缘》:“一时当道,汲汲拯救之。初制府大司马陈公,欲予匡救正之,未既;而观察海门周公,甚留心祖道,方从事于此,顷即入贺去;继巡道祝公,乃极力致予。因是寺僧某等,相率来归,请授具戒,坚意恳请。予应之,于庚子秋九月入山。即以祖庭为 较详。 心,遂拚舍身命,一一综理。”述事67 戴公即戴燿,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福建长泰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时新任两广总督。 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 我五十五岁。这时朝廷特派的税务专员新上任,地方官员和民众不堪重负,局势不稳,加上沿海一带倭寇入侵频繁,到处人心惶惶。我便遣散了众位弟子,自己闭关不出,以避开人间的是非。 福建的白艚船常来广东运米,造成本地米价飞涨,广东人历来深受其苦,常常为此生事作乱。新任军门是福建人,他的公子把船停在海上。正巧原任总兵大将军离任将要启程,朝廷特派的税务专员蓄谋要加害于他。偶然有几条白艚船停在海上,专员便以此为借口,说是大将军为新军门公子送行的船只,唆使市民闹事,民众于是一哄而起,顷刻之间聚集了数千之众。人们抛投石块打中公子的船,船差点被打破。闹事的人又手持武器包围了大将军的帅府,情势很危急。当时省府三司和府县的长官,全都去了端州军门府参加节日宴会,省城没有一名正职官员,没有人出来维护局面,事件一触即发,刻不容缓。大将军深感危机,却拿不出办法,便指派中军,到我的禅室请求帮助。我坚持不肯答应,说,“我没有神通。”中军跪在地上哭求,说,“大师即使不念及大将军,难道也不念及地方的百姓吗,”我听了这话,大为警醒,无奈之中破关走出禅室,前去拜见专员,从容地向他解说,劝他充分认识事件的严重性。专员听了我的劝说,果然想通了,便同意让大将军自己出来安抚作乱的百姓,让他们解散。命令未下,我先到现场,对闹事的百姓大声喊话,说,“各位今天的行动,无非是要吃到低价的米。但是你们的行为触犯了国法,罪该处死,就算有低价米,给谁吃去,”那些人听了都惊愕不已。稍后,专员传下令来,解了帅府之围,省城恢复了平静。城里的父老乡亲感激我,把我奉为偶像。当时三司官员正在端州军门府就宴,听说省城百姓闹事,都丢下碗筷赶回省城。等到他们回到城里,事件已经平息,他们都能理解我的本意。观 察使任公听说后,给我写信说,“憨师不出关,地方怎么办,憨师出了关,憨师自己怎么办,”我也知道从此之后将不得安宁了。 秋七月,南韶道观察使祝公,请我入住曹溪,我便乘兴前往,进入祖山,从此成为六祖的奴仆。新任总督戴公知道了我平息乱民的事情,赞赏这是大功德,想要见我一面,便请大将军带我一起前往拜见。见面后,戴公极为礼遇,特意为我准备了斋饭。我向戴公告辞,前往曹溪,戴公表示愿意担当护法,并让我有事随时通告他,这样,我便安下心来。 【原文】 二十九年辛丑 予五十六岁。春正月,见四方流棍集于山门,开张屠沽,秽污之甚,积弊百 68余年矣。坟墓率占祖山,僧产多侵之,且勾合外棍挟骗,寺僧无敢正视者。予叹曰:此心腹之疾也~苟不去,则六祖道场终将化为狐窟,卒莫可救矣,奈何无法处也。予纵居此何为哉,熟虑之,无已,乃往白制台戴公。公曰:“无难也,予试为师力行之。”即下令本县坐守,限三日内尽行驱逐,不留一人,铺店尽拆,不存片瓦。自此曹溪山门积垢,一旦如洗。 公因留予斋,坐谈间,公曰:“六祖腥膻,予为师洗之矣。目前地方生灵涂炭,大菩萨有何慈悲以救之乎,”予曰:“何谓也,”公曰:“珠船千艘,率皆海上巨盗,今以钦采,资之以势,罢采之日不归,横行海上,劫掠无已,法不能禁, 69此其一也。地方开矿,采役暴横,掘人之墓,破人之产,在在百姓,受其毒害, 70甚于劫掠。由是民无安枕矣,为之奈何,”予曰:“此未易言也,姑徐图之。” 68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曹溪中兴录?驱流棍以洗腥秽》:“四方流棍,聚集山中,百有余年,牢不可破;而俗人坟墓,皆盈山谷,视为己业矣。始也起于佣赁,久则经营,借资于僧。当山门外起造屋庐,开张铺户,屠沽赌淫,日滋其害。而愚僧不察,与之亲狎夤缘,交相为利,故僧之所畜多归之。噬啮日深,则谋为不法,于是多方诱引,以酒色为坑阱。盲者一堕其中,则任其食啖,膏脂尽竭。以故僧之田地、山场、房屋,因是而准折者多矣。顷则附近豪强,亦垂涎其间,乃通同衙棍,互相架构,以包奸为词,讦告道府,借为口实,以张骗局。耸动上司,骇心惊听,遂以为实。乃具申军门,令下,将庄居尽行折毁,僧不如法者驱逐。时奉令者无良,信其耳目,以为奇货。乃亲入山蹋勘,每至一庄居,备估其值,输半乃免。由是寺僧尽入网罗,业已失其半;而祸方滋蔓,不遑一息安堵。” 69 采役:官方规定的开采劳动任务,由百姓分担。 70 当时南海合浦一带采珠业,都由朝廷直接控制,地方无权干涉。明代历朝皇帝都有采珠令,又因为伤害 71采使者李公,颇有信心,是年秋,至曹溪进香于六祖,留山中数日,闻法 72甚喜。予因劝为重兴祖庭之布金檀越,慨然力荷之。徐密启之曰:“开采为害于地方甚矣,非圣天子意也。采船急设约束期,往来过限以罪。矿罢开采,尽撤其差役,第令所司,岁额助解进,秋毫无扰于民,可乎,”采使唯唯,力行之,由是山海地方,一旦遂以宁。公深感之,以书谢予曰:“而今乃知佛祖慈悲之广大 7374也。”以此护法之心益切,予因是得以安心曹溪。开辟祖庭,改风水道路,选 7576僧授戒,立义学,作养沙弥,设库司清规,查租课,赎僧产,归侵占。一岁之 77间,百废具举。 【白话】 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 我五十六岁。春正月,我看到曹溪祖庭附近,四方流氓恶棍都混杂在山门之内,开酒肉店,污秽不堪,这种流弊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坟墓占掉禅宗祖山的土地,寺庙财产多被侵占,本地人还与山外流氓恶棍内外勾结,挟迫诈骗香客, 民众、引起风波而罢采。史载,神宗时太监李敬在两广担任珠池监时,中饱私囊,据说他“采珠七八年,岁得珠近万两”,他与此时担任广东税监的太监李凤不和,李凤在广东也以贪暴著称,据说总计“乾没(贪瞒)五千馀万,他珠宝称是”。当时的吏部尚书李戴等人曾上书,认为李凤、李敬等人的贪婪和勾心斗角,引起地方动乱,民众不安。参看《明史》卷三百五《宦官传》、卷二十一《神宗本纪》二万历二十五年。 71 采使者,管理海上和矿山开采的长官,一般由朝廷直接委派。李公,即李凤,参看上年注。 72 檀越,即施主。 73 憨山进入曹溪后大力整顿南华寺,前后费时两年. 74 憨山入曹溪之后,见寺庙周围全为地痞流氓及当地商贾侵占,便想以改变祖庭风水为由,限制外来闲杂人员在曹溪居住经营,“于是乘改风水,将山门大路东西填塞,移置溪边,直出水口为通途。如是则向之市店,皆围于山门之内;而往来者不便于食宿矣。”(《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中兴曹溪录?驱流棍以洗腥秽》但是这个办法仍然无法使闲杂人离开,最后不得不通过官方强制拆迁,才使曹溪归地清静。 75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中兴曹溪录?选僧行以养人才》:“师初至,首以作养人才为急。即选合寺僧众,四十已上者,听其自便;若四十已下者、二十已上者,每房一二人,在寺安居,日日登殿,逐日四时功课讽诵、祝延圣寿。误者各罚有差。于是集者得百余僧,俱为授戒。从此晨昏钟鼓,经声相续不断,俨然一胜道场,僧徒亦知有本业。” 76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中兴曹溪录?选僧行以养人才》:“师至寺之初,即选众中有通问学、堪为师范者本昂等三人,乃劝合寺僧众,凡有行童二十已下、八岁已上者,尽行报名到住持,拘集在寺。立三学馆,分三教授,教习经典。一年之中,有通二时功课者。乃延请儒师孝廉冯生昌历、茂才龙生璋、梁生四相,教习四书,讲贯义理。其束修供馈,师自备之。如是三年有成者,乃为披剃为僧,总入禅堂,以习出家规矩,令知修行读诵书写经典,各有执业。即今禅堂诸僧,皆吾师作养之人才也。又谓佛法所贵,熏闻成种,岭南久无佛法熏习,以乏种子,故信心难生。先教诸得度沙弥,书写《华严》大经,一以法缘广大为最胜种子,二以借书写摄持之力,资初心观行,以助入道资粮。初则二三人,已而人人相望发心。不十年间,书此经者,已成十余部矣。此吾师作人之功灼然者也。” 77 关于憨山在曹溪整顿寺规、清理资产等举措,可参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中兴曹溪录?复产业以安僧众》、《严斋戒以励清修》、《清租课以裨常住》、《免虚粮以苏赔累》、《复祖山以杜侵占》等节。 寺里的僧人们无人敢与之面对。我叹息这才是心腹大患,如果不加以清理,六祖道场终将变成狼狐洞穴,最后无法收拾啊。我如果拿不出办法来,纵然住在这里,又有什么作为呢,仔细思考后,不得不向制台戴公求助。戴公说,“这个不难,我来帮助大师解决吧。”他随即下令本县县官坐守此地,限期三日,将流氓恶棍全都驱逐,不留一人,将酒肉店铺全部拆毁,不留片瓦。从此曹溪山门持续多年的肮脏局面,一洗而空。 戴公留我用斋,坐谈之中,他对我说,“六祖祖庭所染的污垢,我已经为大师洗净了。而眼下地方百姓受苦受难,大菩萨有什么慈悲之术救助他们呢,”我问,“您说的是什么事情呢,”戴公说,“两广有采珠船千艘,船主都是些大海盗,现在朝廷钦命采珠,作他们的后援,他们更加得势。停采后他们不按时回归,在海上横行霸道,掠夺过往船只,地方法规无法禁止他们,这是第一桩。地方开采矿产,管理采矿的朝廷专使肆意横行,挖掘百姓的祖墓,破坏百姓的房产田产,四方百姓都深受其害,比遭遇强盗抢掠更惨,平民百姓都不得安宁。大师对此有什么办法呢,”我说,“这个不容易改变,只能慢慢想办法。” 采矿使臣李公,笃信佛法。这年秋天,他来曹溪向六祖进香,在山里逗留了几天,听我说法,法喜充满。我请他担任重建祖庭的布金檀越,他慨然应允了。我私下里慢慢给他提建议说,“开采矿产,对地方的危害很大,这不是圣明天子的本意。另外,采珠船应该有一个约束期限,如果来往超过期限就应该治罪。各地矿业开采完成后,应该把管理差役的人都撤走,仅规定地方政府每年按数护送上缴矿产,这样对于百姓就不会有丝毫损害。如此可行吗,”李采使一一答应,并尽力施行。这样,矿山、海上和地方官民,都很快获得了安宁。戴公非常感动,写信感谢我说,“我今天才知道佛祖慈悲之力如此广大。”他由此更加用心护持佛 法,我也因此更加安心地住在曹溪。 我在曹溪拓展祖庭,改变祖山的风水和道路,选僧授戒,设立义学,培养沙弥,制定寺庙仓库和司务的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清查田租收入,赎回原来卖掉的寺庙财产,收回原被侵占的山林田地。一年之内,百废俱兴。 【原文】 三十年壬寅 7879五十七岁。是年,重修祖殿,培后龙,改路径,以屠肆为十方旦过寮,予 辟神道,移僧居,拓禅堂,创立规制。 【白话】 三十年壬寅,1602年, 我五十七岁。这一年里,我在曹溪重修六祖殿堂,在祖殿后山培高土基以延龙脉,改变入山出山的通道,将原来的酒肉店铺改为外来行者过夜歇宿的临时住所,开辟祖塔神道,改迁僧舍,拓展禅堂,制订各种寺庙管理的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 【原文】 三十一年癸卯 80予五十八岁。冬十一月,达观禅师在京师遭“妖书”之厄,逮下狱,讯,以为予之故,因此又及之。予心知不免,安心以待。荷圣恩宽之,京院有通行。 78 由于多年的破坏,曹溪祖庭殿堂后的山坡已经塌陷,憨山认为从风水角度来讲对祖庭不利,于是发动僧人挑土培山,每人每天十担土,可以详细阅读《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曹溪中兴录》中的《培祖龙以完风气》一节。 79 十方旦过寮:为外来行者过夜歇宿的临时住所。《憨山老人梦游录》卷五十二《示曹溪旦过寮融堂主》:“老人未到曹溪之日,闻衲子至者,无安居息肩之所,求其一饮一食而不可得,率皆旋行托钵,僧房皆闭门而不纳。即得米升合,又无炊鬻,皆拾薪就涧,或得一食而行。老人忧之,乃逐屠沽之肆辟为接待十方禅堂。别立斋厨,以便其食;所需皆取给于内堂,必使周足。听其饥者食、渴者饮、劳者息、病者调理、污者浣濯。任其久近,随其去来,是以业海而为乐土矣。” 80 “妖书”之厄,指明神宗与孝定李太后、郑贵妃之间为择立皇太子而引起的所谓“立储”事件。 【白话】 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 我五十八岁。冬十一月,达观禅师在京城因所谓“妖书”一案,被捕入狱,审讯时,因为他以前为我鸣不平的原因,所以又牵涉到我。我心里知道难免株连之祸,但仍安心静待。蒙皇上恩惠从宽处理,京城按察院下达通告到了广东。 【原文】 三十二年甲辰 81予五十九岁。春正月,以达师之故,通行至按院,檄予还戍所。遂去曹溪, 82往雷州。因忆达师云:“《楞严》说七趣因果,世书无对解者。”予曰:“《春秋》 83乃明明因果之书耳”。遂著《春秋左氏心法》。 【白话】 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 我五十九岁。春正月,朝廷因为达观禅师事件,行文至广东按察院,按察院下文命令我回到原来的戍边之地。于是我离开曹溪,再次前往雷州。记得达观禅师曾说过,“《楞严经》中所说的七趣升沉轮回的因果,世间典籍中没有与它相对应解说的书。”我说,“《春秋》便是显明因果的书。”于是我写下了《春秋左氏心法》。 【原文】 81 京院:指按察院。通行,行文通知。 82 七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仙、天的七趣。从天道中分出一个仙道。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楞严经》卷八及卷九中,佛祖详细讲述了众生在七趣中升沉轮回的业因。 83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春秋左氏心法序》:“《楞严》殚研七趣,披剥群有,而总之所以澄心;《春秋》扶植三纲,申明九法,而总之所以传心。《易》之吉凶利害、忧虞悔吝,《楞严》之四生十二类、生天堕狱,左氏之兴亡善败、与夺功罪,总皆一心之自为感应而已。乃独以左氏为异,岂不冤哉,某用是深慨,悯末学之无闻,特摅愚见,著为是编。” 三十三年乙巳 84予六十岁。春三月,渡琼海,访东坡桄榔庵、白龙泉,求觉范禅师遗迹不 8586可得。寓明昌塔院,作《春秋左氏心法序》。游石山,作《琼海探奇记》、《金 87粟泉记》。夜登郡城,索然若无人烟者,唯城西郭,少有生气。予因谓诸子曰:“琼城将有灾,急禳之。”人以为妄。及予渡海方半月,地大震,城东壁连门陷,城中官舍尽倾塌。明昌塔倒,压予所居楼尽碎。予行时,郡士夫苦留之,予不肯止。若不行,则予亦为灰粉矣。是时人以为异。因月夜渡海,观琼之胜概,予以为仙都,乃十洲之一云。 夏四月,制府檄予回五羊。秋七月,至曹溪。去时祖殿已拆,修造工未止, 88归则完者十之六七,所负工料将千金,毫无出。予化两内使施,尽偿之。复修 89五羊青门长春庵,为曹溪廨院,为六祖办供之所。 【白话】 三十三年乙巳,1605年, 我六十岁。春三月,我渡过琼州海峡,在海南岛访寻苏东坡留下的桄榔庵、白龙泉等遗迹,想寻找惠洪禅师的遗迹,却没有找到。我住在明昌塔院,写下了《春秋左氏心法序》一文。游览石山,写下了《琼海探奇记》、《金粟泉记》二文。我在夜里登楼眺望琼州城,景象萧条,似乎是一块没有人烟的地方,只有城西门附近,有一点点生气。我于是对当地的士子们说,“琼州城不久将有灾难,应该赶快诵经祈福。”人们都认为我说的是妄语。之后,我离开海南岛才半个月时间,琼 84 桄榔庵在今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之南。 85 觉范禅师,即宋僧惠洪(,,1128)。政和元年(1111)因受张商英、郭天信等牵涉,被刺配崖州(今属海南三亚)。惠洪至海南后仍不忘佛事,并有论经著述。其《首楞严经合论后叙》云:“政和元年十月,以弘法婴难,自京师窜于朱崖。明年二月至海南,馆于琼山开元寺。寺空如逃亡之家,坏龛唯有此经。余曰:‘天欲成余论经之志乎,自非以罪戾投弃荒服,渠能整心绪、研深谈而思之耶,’属草未就,蒙恩北还。”(《续藏经》第壹辑第十八套第一册,95页)参看本谱万历二十五年注。 86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四《琼海探奇记》。 87 金粟泉,在海南琼州。《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三《琼州金粟泉记(并铭)》。 88 两内使,即本谱万历二十九年所记之“采使者李公”(李凤)和沈永寿。 89 廨院:驻城办事机构。长春庵后名廨院寺,在广州市内,清代犹存,见清仇巨川纂《羊城古钞》卷三《寺观》。 州便发生大地震,东面城墙和城门一起陷塌,城里的官衙住房全部倒塌。明昌塔也倒了,将我曾住过的楼阁全部压碎。我离开时,当地官员富绅苦苦挽留,我不肯住下。如果我当时不离开,也将被压成灰粉了,当时人们认为我很奇异。 月夜渡海,远望海南岛美丽的风光,我觉得它像一个仙都,是神话传说中所说的“十洲”之一。 夏四月,总督府下文调我回广州。秋七月,我重回曹溪。去年我离开曹溪时,祖殿已拆除,开始重修,今年回来,工程完成了六七成,欠下的工程款将近千金,一点也没有着落。我向两位朝廷专员化缘,将工程欠款全部还清了。另外还在广州的青门修建了长春庵,作为曹溪祖山驻省城的廨[xiè]院,专门负责置办供养六祖祖庭的财物。 【原文】 三十四年丙午 9091予六十一岁。春三月,度岭至南州,候丁右武,谢张相国洪阳公。以予在难时,公居亚相,知予之难始末最详,相与一时力救之,予心感焉。今公居家,故往谢公,欢然道故,集诸子,款斋于江上之闲云楼,坐中,公曰:“人皆知憨师为大善知识耳,不知大有社稷阴功也。”众闻之悚然,问公。公言其概,一座 9293动色。时有诗六首。回过文江,访邹给谏,留数日。至章贡陈贰师将军留署中,病期月,有《卧病诗》十二首。归曹溪。 9495至秋八月,皇长孙生,有恩赦:凡在戍老疾,及诖误者,俱听辩明释放。 90 南州:旧指江西。此处指江西南昌地区。 91 张相国洪阳公,指张位(1539,1621),字明成,号洪阳,江西新建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曾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后因“妖书”案,被革职为民。革职后,隐居南昌南湖之湖心亭,取名杏花村(今名杏花楼),筑闲云馆,藏书万卷。 92 邹给谏即邹元标。此时正乡居于吉水老家。 93 章贡,在江西赣州。 陈贰师即陈剑南,字文绩,又字贰师。《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七有《丙午夏日,自曹溪乞食度岭至虔州,因热致病寓陈文绩将军池亭,时观鱼戏新水,清猿啸月,鹤鹿依人,宛若深山相与,夜坐感怀,赋诗五首》。 《卧病》诗十二首未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有《题十二首卧病诗后》一跋。 94 皇长孙:即明熹宗朱由校。 969798予在例,乃往告军门,准行勘;复之雷州道,勘明应赦,按察司类造候题, 99遂开伍。 【白话】 三十四年丙午,1606年, 我六十一岁。春三月,我度过大庾岭来到江西,等候丁右武,一起去张洪阳那里致谢。昔日我有难时,张公身为右丞相,对我的案件始末知道得最为清楚,他与其他人联合,尽力解救我,我心中十分感激。张公现在退居在家,我特地前往感谢他。见面之后,他很高兴地和我谈起往事,并请众乡亲朋友作陪,在南湖上的闲云楼设斋招待我。座中,张公对大家说,“人们只知道憨师是一位大善知识,却不知道他为国家积有大阴德啊。”在座的人听了这话,都很惊异,询问张公,张公作了简略介绍,在座的人无不动容。当时我做了六首诗。后来,我又南渡文江,拜访了邹给谏,在他那里住了几天。又前往章贡,陈贰师将军留我住在他的公署里。我在那里患病将近一个月,写有《卧病诗》十二首。病后回到曹溪。 秋八月,皇长孙出生,朝廷为此发布恩赦,凡因贬谪戍边的老弱病人,或因各种原因导致错误处理的人,经过辨别和重审之后都可予以释放。我也属于恩赦的范围之内,于是前往总督府请求重审,总督府同意重新审查,我又前往雷州道,该道重审后认为确实应该赦免,由按察司登记造册上报后统一批复。这样,我便脱离了戍边军籍的身份。 95 《明史》卷二十一《神宗本纪》二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卯,以皇长孙由校生,诏赦天下,开宗室科举入仕例,罢采广东珠池、云南宝井。” 96 在例,指属于统一处理的范围。 97 行勘,调查案件。 98 类造候题:类造,按类别登记造册;候题,提交相关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以待批复。 99 开伍,脱离军籍。与本谱万历二十四年“着伍”,一入一出,同为专有名词。《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一《示曹溪海月珊监寺》:“余于丙午八月二十日,即蒙恩诏许为僧。” 【原文】 三十五年丁未 予六十二岁。春三月,予告回籍,制府檄韶州府,安置曹溪。予住山中,时得为诸弟子说法。予幼读《老子》,以文古意幽,苦艰涩,切究其旨,有所得。 100俗弟子请为之注,始于壬辰属意。每参究透彻方落笔,苟一字有疑而不通者, 101决不轻放。因此用功十五年,携于行间,至今方完。 【白话】 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 我六十二岁。春三月,我请求回原籍,总督府下文到韶州府,将我安排在曹溪。我住在山里,时常为弟子们说法。我从小读《老子》,因为文章古奥,意义深邃,读起来觉得很困难,于是下功夫深入研究《老子》的意旨,有不少收获。俗家弟子们请我为《老子》作注解,我从壬辰年开始便留意于此。写作时,对内容进行透彻研究之后我才肯落笔,如有一个字词尚有疑义或没有完全通晓,决不 因此,这个注解用了十五年的功夫,行程中一直带在身边,到这时才轻易放过。 全部完成。 【原文】 100 壬辰,即万历二十年(1592年)。 10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注道德经序》:“予少喜读《老》、《庄》,苦不解义。惟所领会处,想见其精神命脉,故略得离言之旨。及搜诸家注释,则多以己意为文,若与之角,则义愈晦。及熟玩《庄》语,则于《老》恍有得焉。因谓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也。以《老》文简古而旨幽玄,则《庄》实为之注疏,苟能悬解,则思过半矣。空山禅暇,细玩沉思,言有会心,即托之笔,必得义遗言,因言以见义。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始于东海,以至南粤。自壬辰以至丙午,周十五年,乃能卒业。”《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六《径山杂言》:“读书不细心体认,不得其用。予注《老子》,至‘天之道,其犹张弓乎’,更数日思其合处不可得,乃从他借一弓并弦,张而悬之壁间,坐卧视之。又二日,忽悟‘张’字对‘弛’字说,弓弛时,弣高而有余,弰下而不足,则无用也;及张而用之,则抑高举下,损弣补弰。上下均停,可以命中。天道全以动为用,主施而不主受,适合之也。‘重为轻根’二句,亦稽数年,不敢草草解。正当南行之日,孤坐舟中,情景无聊,‘轻重’、‘静躁’之解恍然目前。始悟太上语旨,盖身试之而后见,未可谓纸上陈言无真味也。故《道德》一注,历十三年乃脱稿,非草草也。” 三十六年戊申 102予六十三岁。议修曹溪大殿。春二月,冯元成公,吴中人,任岭西道,因访予入山,宿,遂梦大士现身,有感。诘朝入殿礼佛,至三大士前,见两栋摧朽,惊谓予曰:“何不修此,”予曰:“工大费多,力不及耳。”问曰:“费几何,”予应以若干。公曰:“无难也,吾试为之。”归白制府戴公。公曰:“殆哉~见孺子将入井,必匍匐往救之,况佛菩萨处此危地,不动心,非夫也。”乃诘所费,即以予言告。公曰:“犹未也。”即发南韶道,往勘估计,且令请予以议之。予往见公,公慨然欲独为鼎建。予告曰:“若劳公家之费,恐不便。苟依法门故事,庶几可耳。”公曰:“奈何,”予请以募众为之。公属岭西道为疏十二簿,三司、道 103府各置一扇,随意施舍,总会于府,解归于一,无庸归僧,如此则不劳而易集。 104公从之,不期月,而集将千金。予躬往西粤采大木,至端州,制府留修宝月台,乃别委官采办。冬,宝月台成,予作记。材木俱积于端江之浒,次第运之。 105106冬十一月,初,安南贼破钦州,戴公请王师远讨,因核论罢。 【白话】 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 我六十三岁。我与同道商议重修曹溪大雄宝殿。春二月,吴中人冯元成,此时担任岭南道台,来到山里拜访我,留宿山中,晚上梦见观世音菩萨现身,心感必然有所指示。第二天早上进大殿礼佛,径直走到三位菩萨像前,看到殿顶两根栋梁朽坏,很吃惊地问我,“为什么不修理大殿,”我说,“工程太大,耗费太多,我力不能及。”冯公问,“需要多少费用,”我回答了所需数目。冯公说,“这个不难,我 102 冯元成即冯时可(约1546,1621),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今属江苏吴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此时担任广东按察司佥事。 103 扇:即一份疏文。公开募捐的疏文写成折扇形,一扇即一折。 104 采大木:据《年谱疏》,原准备从粤西地区采购铁梨木作大殿栋梁,价值三千金。后因戴燿罢官,放弃原来计划。 105 安南,今越南。钦州,今属广西。据《广东通志》卷六《大事编》,上年,安南瑶民领袖翁富率部攻钦州。 106 因核论罢:朝廷考察落实情况,罢其官职。据《年谱疏》,安南瑶民起事,攻入钦州,官军溃败,朝廷准备追究戴燿的责任。憨山禅师亲自前往瑶民地区劝阻,瑶民退出钦州境。戴燿上表朝廷,请求出师征讨瑶民,朝廷审察情况,从轻处理戴燿,仅罢了他的官,没有治罪。憨山在自述中为戴燿遮掩遮过失,没有详说其中曲折。 试着来办。”他回去之后,向总督戴公报告,戴公说,“真危险啊,人们见到小孩将要落井,都会爬过去救他,何况佛菩萨处在这样危险的境地,如果见了不动心,不算是大丈夫。”他询问需要多少费用,冯公便把我提出的数目转告给戴公,戴公说,“这还不够吧。”当即委托南韶道台前往勘察评估,并让我前往面议此事。我去见戴公,他很慷慨,表示官府可以独力出资助建。我对他说,“如果动用官府财力,恐怕不便。若能依照法门惯例施行就可以了。”戴公问,“那要怎么办理呢,”我请求向民间信众募捐。戴公责成岭西道写出募捐疏文十二份,向省府三司机构及道、府各发一份,人们随意布施,由总督府汇总,统一收集交付,不必交给僧人。这样可以不费太多手续,而且集资比较容易。戴公采纳了我的意见,不到一个月,募到捐款将近千金。我亲自前往粤西地区采购用作栋梁的大木料,到了端州,戴公留我在那里主持修建宝月台,另外委派官员采购木材。冬天,宝月台修建峻工,我作了纪文。此时木材已经集中采购完毕,堆放在端江岸边,陆续启运。 冬十一月,此前,安南,即今越南,瑶民攻破钦州,戴公上表请朝廷发兵远征,朝廷经过调查落实,仅罢免了戴公的职务,作为处理。 【原文】 三十七年己酉 107予六十四岁。春二月,予自端州运木回,阻风于羚羊峡。游端溪,有《梦游端溪记》。 木运至濛江,予即入山,方集众经营之。时众中不肖者数僧,遂作孽抵牾之,因鼓众为乱,如叛民。予见而叹曰:此予重违佛教,乃着相之过也。众方鼓噪,予独坐堂上,焚香诵《金刚般若》。至“佛说四见,即非四见”,忽然大悟,遂著 108《金刚决疑》。稿成,众寂然。此不肖者,不见信予心,乃为奸人误之,益危 107 羚羊峡:在今广东肇庆境内,与三榕峡、大鼎峡同称端江三峡。 108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刻金刚决疑题辞》:“予自幼能诵,而长不解。每思六祖大师一言之下顿了 109惧。遂讼于按院,准行司理。 110予是时飘然出山听理,船居于芙蓉江上者二年,资斧已竭。时别驾项公楚111112东,抱关于浛江,邀予往。江行,遭风破舟。及至,复大病几死,公延医力 113救之。及回郡,乃卧病于旅邸,将期年。 【白话】 三十七年己酉,1609年, 我六十四岁。春二月,我从端江押运木材回曹溪,在羚羊峡因遭遇到大风雨而受阻。我游览了端溪,作有《梦游端溪记》一文。 木材运到濛江,我回到寺中。在组织僧众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有一两个不肖的僧徒,捏造事实抵制我,并唆使僧众们闹事,与叛民无异,我见此情形,叹息说,“这是我又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这是着相的过失啊“。僧众们正在起哄,我一个人独坐禅堂,焚香读诵《金刚般若经》,读到“佛说四见,即非四见”一句,忽然大悟,便写下《金刚决疑》一文。文稿完成,闹事的僧众们也安静了下来。那些不肖之徒不信任我,是因为被奸人所误导,他们越来越恐慌害怕。于是向按察院告状,按察院接受了诉讼,由司理官承办。 我于是从容出山,听候审理。我住在芙蓉江的船上,长达两年,盘缠不够用。当时别驾使项楚东正在浛[hàn]江督关,邀请我到他那里去住。我乘船而往,遭遇 此心,何世无超悟之人,由正眼不开,返为性障。因住曹溪,偶为大众发挥一过,恍然有悟;而言外之疑。顿彰心目。信乎此法离文字相,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因拈示一斑,以当法施。”隐约道出作此文时受人怀疑之情景。 109 司理:负责办理诉讼案件的法官,此时韶州府司理官姓蒋。 110 芙蓉江:即韶州曲江,因江边有芙蓉山,故名。 111 项楚东,即项桂芳(1571-1651后),字楚东,浙江嘉兴人,监生。此时任韶州府通判。《年谱疏》附录《赞年谱并序》云:“嘉禾弟子项桂芳,与大师韶阳日夕把臂。迨奉檄洭州,因儿早逝,伤心抱疴,几无起色,特延大师过洭,乞解脱之法。未几,大师抱恙,官舫医药,半载始愈,得了南华一案。此皆诸同寅合力主持公论,司理不能挠,置主者于法。” 112 浛江,又作浛洸、浛洭,在今广东英德县境内。 113 旅邸:此处指羊城长春庵,即曹溪驻省城之廨院长春庵。 大风,船只损毁。到了浛江,又患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项公为我请医救治,保住了性命。回到广州,我抱病在长春庵住了将近一年时间。 【原文】 三十八年庚戌 114予六十五岁。是年,船居于江上。秋,七月,直指按部至郡,访及予。时司理闻之,方为理,返坐予罪。直指大不然,驳之云:“某大有功于六祖者,向所舍为常住计者。今奸僧得利,而返罪之,是谓平等法门乎,”复行本道严究之。由是本府亲诣山中,按僧之所开状,逐款审之,尽妄言无当也。所诬侵常住八千 115余金,予初立常住库司清规,置有号票,凡一应钱粮收支,有监寺书记,秋毫出入,皆执号票为据,不妄发也,至是,历年执事僧当官研核查算,以号票为准,无分毫及予者。时上下内外,方信予之不妄也,事乃白。当道重怒其僧,予力为 116解之。再三请予留住山中。时予心已厌倦,故力辞之,以禅堂付弟子怀愚掌之,予即飘然长往。 【白话】 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 我六十五岁。这一年,我住在江上的船中。秋七月,朝廷专员巡视至韶州,问及我的情况。当时司理官正在办理我的案件,听说朝廷专员到此,便指控我有罪。专员却不以为然,驳斥司理官说,“憨山师是对六祖立有大功的人,以前他所得的布施钱物都是为寺庙的日常开支而准备的。现在那些奸僧得了利,反而归罪于憨山师,这能称得上是公平执法的衙门吗,”朝廷专员命令本地官府严格追究 114 这次由朝廷派来的巡察官员姓王,名字未详。 115 号票:相当于现代的对帐凭单。 116 禅堂指曹溪南华寺宝林堂。怀愚,字图修(一作“圆修”)。《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示怀愚修禅人》:“学人图修(嘉兴藏五卷本、耿继茂本作“圆修”),自吴中一钵走瘴乡,侍余二载馀。余于戈戟场中而作佛事,修精持一念,作务为众先,昼夜无倦,始终如一日。余时时冷眼覷之,颇有衲子气息,念末法向袈裟下提持此事者,难得其人,心甚爱之。”同卷另有《示怀愚修堂主》法语一则,三十七有《示怀愚修堂主》偈一首。 责任者。于是韶州府知府亲自到山中,按闹事僧徒状纸所列的帐目,逐项审核,都是一些毫无根据的妄言。他们诬陷我侵吞日常经费八千余金,然而我初来时便制订了常住库司的规章制度,设置了对帐凭单,所有一切钱粮收支,都由监寺记录,一点一目,全以凭单为据,从不随意乱发。审核时,历年的执事僧当着官府的面清理核查,以凭单为准,没有一分一毫牵涉到我个人。这时寺院上下内外的人,才相信我并没有过错,案情真相大白。本地知府对诬告我的僧人大发雷霆,我尽力帮他们化解。他们再三挽留我继续住在山中,而我此时已心生厌倦,所以坚决推辞,将禅堂交给弟子怀愚掌管,自己飘然离去。 【原文】 三十九年辛亥 117予六十六岁。春三月,居端州鼎湖山养病。初,奉赦候题,向无直指覆命, 118故延至今。复蒙重勘明,始销,听自便。时诸士子,相依请益,遂述《大学决疑》。 【白话】 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 我六十六岁。春三月,我住在端州鼎湖山养病。万历三十四年,我蒙恩赦,等候批复,一直没有得到朝廷专员的回复。拖延到现在,才由有关部门奉命查明,宣布撤销处分,恢复自由。此时,一群读书人追随我,向我请教,我于是为他们写了《大学决疑》。 117 鼎湖山:一名天湖山,在今广东肇庆境内。当时鼎湖山白云寺,为憨山弟子宝贵(字本净)集资重建,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鼎湖山诗后序》,参看卷二《示本净贵禅人》。卷三十五《自赞》第二首:“形似片云,太虚不住;来去无心,随风一度。坐鼎湖之高峰,笑曹溪之露柱。任他苦海波翻,自信肝肠铁铸。回看火宅炎蒸,何似白云深处。”当是此时在鼎湖山白云寺养病时所作。 118 万历三十四年,憨山因朝廷恩赦脱离军籍,但仍然在等待按察院的最后批复。 【原文】 四十年壬子 予六十七岁。居长春庵,为诸弟子说《起信论》八识、百法,请述《直讲》119120。向以《法华击节》文义联络不分,学者难会,乃著《品节》。 【白话】 四十年壬子,1612年, 我六十七岁。我住在广州长春庵,为弟子们讲《大乘起信论》的八识、百法,他们请我口述《百法直讲》。我一直觉得以前所作的《法华击节》文章粘着,条理不分明,读者难以理会,于是就写下了《法华品节》。 【原文】 四十一年癸丑 予六十八岁。为诸弟子于长春庵结夏,讲《圆觉经》,方半,即发背疽,甚重,医不能治,几危。大将军汉冲王公,业为予治后事。时粤人梁杏山者,酒人也,素以医疡名,偶至视之,曰:“甚矣,少迟则莫救矣~幸安心,无伤也。”乃 121纯采草药以敷之,随手奏捷,犹如弄丸,刻期取效。至冬乃痊,予为文以谢之。 119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刻起信论直解后序》:“予向纂旧《疏》,去繁就简为一贯,既而语似欠顺,故祖《疏》义为《直解》,就本文而疏通之。直欲学者从此一门而入,则教可离言得义,而禅亦不堕邪途,是救末法之大关键也。此《解》,见者多喜其直捷。” 120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妙法莲华经通义后序》:“予丙申三月至行间,越戊戌,乃结法社于五羊青门垒壁间,集弟子数十辈,讽诵《法华》,以了前愿。众请讲演,至《现宝塔品》,了然如睹家中故物,即信此为示佛知见。及至《神力》后八品,古判为流通,予深见其非也。遂以‘开示悟入’四字判其全经,后乃入佛知见也。时会听者,各各踊跃欢喜。罢讲,请笔之,因为《击节》。遂以四字通一经始终之旨,法门闲有许可者。予以文远义奥,恐初学难窥,越壬子岁,粤弟子众请益,仍为《品节》以会其义。” 12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一《赠良医杏山梁先生序》:“予放岭海十有八年,驱驰炎荒,饱饮瘴烟。顾有漏形骸,自非金石,日见衰朽,诸病交作。癸丑夏六月,偶患背疽若覆盂,楚痛难堪,医者束手,谈者皆推梁先生。先生天性好饮,凡以病告,初不计利,终不伐功。居乡里,循循谦让,有古人风。予病笃时,市人告予仆曰:‘闻尊者恙,得梁先生即愈矣。’言未讫而先生到,若神灵所邀。即请先生视之,曰:‘此蜂窠疽也,形如蜂窦;窦,日生三子,若日久则层叠侵骨,不可治矣。幸早,发药,可无虑。’先生治之之术多方,言痛痛止,言肿肿消,言腐腐溃,随病应手,无不立效。药无金石,咸用众草。予视先生之治病痬,洞见肺腑,技若弄丸,克期收功,若有神焉。” 122此疽盖自初坐禅时所发,知是冤债,以诵《华严》告假者。每向于书写、读诵《华严》则窃发,随祷而止。即至粤中,已两举不成,此患在身四十八年矣。初起时偶忘之,且不知为疽也,遂成大疾。其冤业酬偿,盖以身试之不爽也。 123十月,疾愈。初,与衡阳曾仪部金简为方外友,向有南岳休老之盟,书以十数,未能也。今特具书,专门人旋湛来迎,遂杖策而往,乃去粤。 124初,予至粤时,法性弟子相从者数十,久之渐零落。唯通炯、超逸,以风波患难疾病相从,未离左右;通岸,常往来。今将行,皆不舍。则岸、逸力担簦以从,携侍者福慧、广益、广成度岭。以是年十一月至湖东,遂以居。先是,弟 125子福善携侍者深光,北归探亲,至是不数日,亦追至。 【白话】 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 我六十八岁。夏天,我在长春庵和弟子们结夏安居,为他们讲《圆觉经》,才讲到一半,突发背疽,很严重,医生都束手无策,我生命垂危。大将军王汉冲已经在为我准备后事了。有广东人梁杏山,喜好饮酒,以医治疡[yáng]症著名。他碰巧看到我的病,说,“很危险,再迟就没得救了,所幸可以放心,不会有事的。”于是他全用自采的草药来敷治,象古代宜僚抛丸神技那样得心应手,当即见效。到了冬天,我的病就基本好了,我特地作了一篇文章谢他。这个背疽,从我开始坐禅时初发,早知道是个冤业,是当年因为许诵《华严经》而借的债。自那以后, 122 “以诵《华严》告假者”,参看年谱卷上嘉靖四十四年(1565)。 123 曾金简即曾凤仪,字舜征,号金简,自号南岳山长,湖南耒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礼部祠祭司郎中,故称“仪部”。时已退休家居。他曾往山东即墨海印寺拜访憨山。《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与曾金简仪部》书二通。 124 若惺字通炯,号寄庵,憨山大弟子。他是《憨山老人梦游集》的主要编辑人,也是《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初录》的记录者和收藏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甲辰春奉檄还戍舟泊支江逸炯二公启南羽仲仲迁诸子过讯因示》当作于此前稍早时,《结夏法性若惺炯公蕉园》,当作于此时。卷三十七有《送若惺炯公礼普陀》,卷三十八有《若惺炯首座远来相讯因示》。 125 此次福善回家探亲,当因其父胡来贡病危,不久胡来贡逝世。《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三《祭大中丞顺庵胡公文》:“是岁五月,公走尺素,慰我于万里;我遣侍者,讯公于七月。我乐怀公诗则曰:“酷似维摩病里身。”书至而公已示疾矣。公把我书、诵我诗,时公在口,期月而逝。”卷三十八有《示深光侍者省亲》偈,当亦作于此时。 每次书写或者读诵《华严经》,这背疽就会偷偷发病,但随我祈祷,便会止住。我到广东以来,它已经两次发作未遂。这病在我身上已经四十八年了。这次初发作时,我偶然间忘记了,不知道发的是背疽,所以酿成大病。冤业之债必须偿还,对此我已经亲身体验,没有差错啊。 十月,我大病初愈。此前,我与衡阳曾金简仪部结为修行朋友,曾有一起到南岳养老的约定。他曾写过十多封信催我前往,我都没能兑现。这时,他又专门派遣门人旋湛来接我,我于是执杖而行,离开了广东。 我初到广东时,法性寺弟子随我学习的有数十人,慢慢都已散去,仅剩通炯、超逸两人,我在患难或疾病之中,他们都一直跟随我,不离左右,还有通岸,也时常往来。现在我将要离开,他们都舍不得我。通岸、超逸两人担着行李,与侍者福慧、广益、广成三人跟我一起翻过南岭,于本年十一月到达衡阳湖东,在这里住了下来。此前,弟子福善带着侍者深光回北方去探亲。我到达衡阳不久,他们也追随而来了。 【原文】 四十二年甲寅 126予六十九岁。予去粤时,诸弟子不能追随者,思慕之心益切。时冯生启南等,以书来延褔慧,以代予座。是年,即遣褔善送慧还粤。 127128暮春,游德山礼祖,有诗四首。访冯元成公于武陵,有诗二首。会龙参 126 冯启南即冯昌历。《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与冯启南孝廉》:“善孙从北回,不久将同蠢禅入粤,可一悉也。”善孙指福善,蠢禅当指福慧。《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示慧侍者》:“侍者福慧,早从老人出家。初见老人时,一蠢蠢物耳。别去一十年,兹来更蠢蠢也。独尝喜其蠢蠢中,有惺惺不蠢处,此侍者以此蠢不蠢为命根。今来又五年,其蠢日增,其不蠢者亦潜滋暗长也。由是人视侍者蠢,侍者亦自视蠢更蠢,而人人不自知其为蠢也。今年夏老人从西粤回山,侍者忽出蠢状,老人大笑:其蠢无出头时。” 127 德山礼祖,指前往德山乾明寺礼拜德山宣鉴禅师。宣鉴禅师(782,865),唐剑南西川(今属四川简阳)周氏子,二十岁出家,研习北禅。后归依禅宗,嗣澧州龙潭寺崇信禅师,后住朗州(今属湖南常德)德山寺。《德山礼祖四首》,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 128 武陵,指今湖南常德武陵源一带。游武陵诗二首,未见载于《梦游诗集》中。《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四《游芝山记》:“乙卯秋九月,参知冯公从武陵移镇湖南,驻节永州,招予为九疑之游。以是月晦至。” 129130知朱陵受荣王斋,大善寺众僧请说戒。冯公与诸同道,各捐资修昙华精舍。 131回衡阳,舟过湘潭,晤包仪甫。 132夏四月,还湖广,闻圣母宾天,随建报恩道场。有恩诏,乃对灵主披剃谢恩,还僧服。 《楞严经》自东海立意著《通议》,久蕴于怀,未暇述。今夏五月落笔,五 133十日稿成。 134十一月,精舍就,有《山居诗》。时门人悟心、颛愚来省。 【白话】 四十二年甲寅,1614年, 我六十九岁。我离开广东时,那些不能追随我的弟子们,思念之情日益强烈。这时,学生冯启南等写信来,要求福慧回去代替我的讲席。本年,我便让福善送福慧回广东。 暮春,我到德山参拜宣鉴祖师,作诗四首。在武陵拜访冯元成,作诗两首。 此行当沿湘江自衡阳经长沙,过桥口(今湖南望城乔口)西行,经龙阳县(今湖南汉寿县)至常德,途中有《湘江即事》、《宿桥口》、《过龙须湖宿兔子口》、《过天心湖》、《龙阳县》诸诗,均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 129 龙参知朱陵,未详。荣王,指明第三代荣王朱翊鉁(1555,1612)。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封就藩来到湖南常德,万历四十年(1612)死于常德。此次受斋当为朱翊鉁超度祈福之事。 130 大善寺,在衡山。明崇祯末年毁于火,今所存寺为清代重修。 131 包仪甫即包鸿逵,字仪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三十九年任湘潭县知县,四十五年离任。 132 孝定太后死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或因远隔京师,信息迟滞,又憨山本人自上年夏至冬患疾卧床,愈后不久即启行离粤赴衡山,不久又去常德一行数月,行色匆匆,故至此时方闻消息。 133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首楞严经通议序》:“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烛之,豁然有得。及至东海,枯坐三年,偶阅此经,一夕于海湛空澄、雪月交光之际,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花影落。是夜秉烛述《悬镜》一卷,乃依一心三观,融会一经,谓迷悟不出一心,究竟不离三观,以提大纲。但以理观为主,于文则略。如华严法界之设,意在得义而言可忘也。说者又以文字为障,不能融入观心,犹以为缺。故予久有《通议》酝籍胸中。及投炎荒,虽波流瘴海,而一念不忘者二十余年。万历甲寅,投老南岳,寓灵湖之万圣兰若结夏。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入室请益《悬镜》,触发先心,遂直笔成帙。广发一心三观之旨,题曰《通议》。盖取《春秋》经世先王之法,议而不辨之意,所谓‘议其条贯而通其大纲’。” 134 颛愚,即颛愚观衡(1578,1645)。他曾于万历三十七年在端州拜访憨山,熊文举《颛愚和尚塔铭》(《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附录)记颛愚:“丙辰,建五台庵于双清矶。是年复省憨山和尚于衡阳湖东寺,山亲书源流,当堂付嘱,偈曰:‘法意檐前草,拈来覆大千。付君须自重,花发利人天。’俄顷,复曰:‘老僧有双径之行,此座非子不能担荷。’师作礼坚辞,归五台。”(正印撰《行状》略同)此偈未收入《憨山老人梦游集》中。此时颛愚在衡山养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有《示颛愚衡禅人(丙辰)》。据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三《憨山大师托身辩》。颛愚曾著《曹溪中兴憨大师传》,其中大谈一些有关憨山的灵异之事,“诸方颇疑其诞”。《年谱疏》作者福徵亦曾与驳斥。颛愚所作传记有一部分留存于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五《海印憨山大师遗事记》中。 正好龙朱陵参知在南岳为荣王举行斋戒仪式,大善寺的僧人们请我说戒,冯公与当地各位官员,一起捐款为我修建了昙华精舍。我从常德回衡阳,船过湘潭时,在那里会见了包仪甫。 夏四月,我回到了湖东,听说太后升天的消息,立即建立报恩道场。太后曾对我留下恩诏,要恢复我的僧籍。我于是面对太后灵位,披上袈裟,剃发,谢恩,重新穿上了僧服。 我在东海时就发愿要写作《楞严经通议》,一直在心中酝酿,没有时间动笔。本年夏五月,我开始动笔,五十天后完成了这部文稿。 十一月,昙华精舍落成,我作有《山居诗》。此时,门人悟心、颛[zhuān]愚二人前来看望我。 【原文】 四十三年乙卯 予七十岁。春,为众说《楞严通议》。夏,四月,著《法华通议》,以虽有二 135136《节》,全文尚未融贯,故重述之,亦五十日稿成。说《起信论》。纂《起信 137略疏》。 秋七月,游南岳,登祝融,有诗。重阳,冯公自武陵移守湖南,复招予同游 138方广;回郡,公同巡道吴公生白过访湖东,谈及《楞严》,吴公大喜,即与诸 135 二《节》指《法华击节》和《法华品节》。 136 《憨山老人梦游记》卷十九《妙法莲花经通义后序》:“粤弟子通岸、超逸二人相从,先于甲寅请述《楞严通议》。庵成,众请就讲演一周。逸辈复请述《法华通义》,将会《品节》以通全经也。予自念老朽,无益法门,傥一言有当,嘉惠后学,于入佛知见,未必无助。于乙卯六月朔属草,至八月朔搁笔。但宗《华严》始终,融之以理观,统一代时教而归之性海,以见吾佛出世,以大事因缘之本怀。其后六品,判为入佛知见,虽违古作,而理实有宗,非敢妄谈。以信佛心,则不必取准于人也。其文多率意矢口,殊为草略。弟子性融,乃久踞法坛者,相与校核,三越月而成,然非敢为妙契佛心。至于文字般若,亦赞叹持经之一端也。智者苟不以人废言,请虚怀以观,予有望于知言者。” 137 《憨山老人梦游记》卷三十二《刻起信直解题辞》:“此论乃禅宗关钥,为大教之宏纲也。„„故法门学者,舍此而求悟入,是却步而求前也。贤首旧《疏》,精详委悉;而长水《记》,亦浩瀚无涯,浅识者茫无归宿。予先取本疏,略去繁科,纂成《疏略》。”据此,《起信略疏》应名为《起信疏略》,今日流传本全名为《大乘起信疏略》(二卷),署为“唐法藏造疏,明德清纂略”。 138 吴生白即吴中伟,字境虚,号生白,浙江海盐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时任湖南按察司佥事。他在《奉挽憨翁大和尚》(《憨山老人梦游集》附录)第四首云:“满月当年一试参,归依初地忆湖南。„„金版译穷 属捐资刻之。礼八十八祖道影,吴公大赞叹,乃命画士临小像册,请予各为传赞139。 140141142冯公到任,未几,即请予游九疑。冬十月,至零陵,留过冬于愚溪。 【白话】 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 我七十岁。春天,我为众人讲说《楞严经通议》。夏四月,我写下《法华通议》。因为虽然有《品节》和《击节》两部著作,但仍然没有对全经融会贯通,所以我重写新著,也用了五十天时间,完成文稿。我又为众人讲解《大乘起信论》,撰写了《起信论疏略》。 秋七月,我游览了南岳,登上祝融峰,写了纪游诗。重阳节,冯公从武陵调到湘南任职,路过衡阳时又邀我一起游览方广寺。回衡阳后,冯公与巡道吴生白到湖东拜访我,谈起《楞严经通议》,吴公很喜欢,随即与下属官员一起捐款刻印。我们一起礼拜八十八祖道影,吴公十分赞叹,当即命令画工临摹了一本小像册,请我为各像撰文传赞。 冯公去湘南上任不久,便请我游览九疑山。冬十月,我抵达零陵。冯公留我在愚溪过冬。 经几部。银钩书就祖千函(自注:予曾刻师《楞严通议》,师亦为予手书《祖像赞传》)。”,即指此次过访。 139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题诸祖道影后》:“久闻大内藏有历代诸祖道影。新安高士丁云鹏者,丹青之妙,不减僧繇、道子。偶得内稿本八十八尊,达观禅师命画四堂:其一置西蜀峨眉,其一置金陵祖堂,其一置匡山五乳,一置南岳。曾仪部金简居士,请归湖东。观察备兵吴公生白,一日过访,随喜见而叹曰:‘此真光明幢也~’会荆门画士史采,善肖像,遂命临一册。窃睹公丰彩高远,有翩翩出尘之度,故望影而归命,盖亦曾亲近入室中来。„„故为集诸祖略传,各为赞以致公,将为家传心印也。”参看本年谱万历四十八年注。 140 冯时可此年任提举上湖南道兵备,驻永州。 141 九嶷山在湖南西南部。 142 零陵,在湖南西南部。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愚溪原名为冉溪或染溪,唐柳宗元贬谪永州时,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其中有“愚溪三记”。他在《愚溪诗序》中说:“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故更之为愚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九有《愚溪》诗一首。 【原文】 四十四年丙辰 予七十一岁。春正月,归自零陵。 143初,达观禅师入灭之次年,予弟子大义,请灵龛回南,缁白弟子奉供于径山之寂照庵,今一纪矣。予难忘法门之义,向欲亲往一吊,故香亦未遣也。适闻 144葬期,必欲一往。且金沙有东禅之迎,遂乘兴而往。 145146147将行,花药寺众僧请斋,为续法系。过梅雪堂,吊逊庵宗师。 夏四月,离湖东,有《去南岳解嘲》诗。 148149端午,至武昌,礼大佛,游九峰,礼无念禅师塔。 150151六月,至浔阳,游东林,有《怀古》诗。登匡庐,吊彻空禅师,避暑金 152竹坪,注《肇论》。因见其山幽胜,有归隐之意,遍览诸胜。 153七月,游归宗,登金轮峰,礼舍利塔,有诗。适有僧某者以五乳相送为静154155室,及予登览,观其地不广,其境颇幽,遂受之。时江州孝廉邢来慈,愿为 156布金檀越,即捐资五十金,为予买山,故遂予投老之意焉。适浮梁陈赤石大参 143 太义字宗,为憨山早年弟子,曾侍憨山二十馀年。憨山被贬雷阳后,大义留在北方。后又至广东寻师,憨山劝其仍回原处。后大义前往匡山拜访紫柏真可,并为真可料理后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有《促小师大义归家山侍养》法语,卷三十七有《命小师大义读楞伽》偈语。嘉兴藏五卷本卷一有《示小师大义》法语一篇,其他版本未录。 144 “金沙有东禅之迎”,指江西南昌金沙东禅寺准备迎接憨山前来寺中长住之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示东禅浪崖耀禅人》:“金沙东禅寺,太史念西王公之所建也,以浪崖耀公主之。适闻老人有双径之行,特专嗣南容公,来请经。营安居,将为老人林歇地。九月既望,老人适至。”又卷二十五《金沙重兴东禅寺缘起碑记》:“丙辰春,耀公集诸檀越,致书请予主其社,以休老焉。予以吊达大师未了缘,喜而应之。” 145 花药寺在衡山南部。《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有《将东游赴花药寺斋二首》诗。 146 法系指宗门按某一固定的谱名为僧人命名传承,当时花药庵的谱系用字已经用完,请憨山再制定一个谱系,按这个谱系为僧人命名。 147 梅雪堂在花药寺内。逊庵宗师指栖霞寺第二十三代主持慧昂禅师,他曾在衡山住过。《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八有《过花药寺梅雪堂逊庵宗师故居》诗。 148 九峰山在今武汉市洪山区境内。大佛指唐铸铁佛,高四米,在洪山南麓宝通寺内。 149 无念禅师即深有(1544,1627),字无念,湖北麻城熊氏子。十六岁出家,云游四方,遍参诸山,与李贽、袁宏道等交游甚密。后携徒众往黄蘖山(即今河南商县黄柏山)创立法眼寺,并在此圆寂。葬于寺西二里许,徒众为造息影塔,塔庙称“祖师庙”。 150 浔阳,九江的古称。东林,指东林寺,在今江西九江市庐山西麓。《东林怀古》诗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七。 151 彻空禅师,参看本谱卷上万历四年谱文。彻空禅师逝于庐山黄龙潭,《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有《祭匡庐彻空师文》,卷四十八有《挽匡山黄龙彻空师二首》诗,当作于此时。 152 金竹坪在庐山西南。万历七年(1759)恭乾仁敬法师在此创立千佛寺,四十六年在寺中圆寂。《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有《庐山金竹坪千佛寺接待题辞》,作于恭乾圆寂之后。 153 归宗,指庐山归宗寺。 154 据《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书元旦大雪歌跋》,此僧为彻空禅师的弟子憨宗珏,《跋》云:“顷予逸老匡山,初得憨宗珏公,指五乳以栖之。公乃彻师(引都按:指彻空禅师)之的骨孙,公视予如若翁。” 155 邢来慈即邢懋学,湖北黄梅人,万历十三年孝廉。据《江西通志》卷九十六,他“近居九江,博学高才,举孝廉,不愿计偕,创长松馆,延紫柏大师与江中明林半偈侄士俊等,效远公净业故事,归宗寺赖以复兴。” 156 陈赤石大参即陈大绶,字长卿,一字端卿,号赤石,江西浮梁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时任福建布政司 闻予至,亦至山相访,闻予有意匡山,发愿为护法。 157158秋八月,出山至黄梅,礼四、五祖。访汪司马公,入紫云山留旬日,汪 159公愿作匡山建造檀越,拉荆国主、袁使君等为七贤社。别,去桐城,访吴观我 160太史、吴本如中丞,欲建庵以留。游浮山,有歌。截江登九华。 十月初,抵金沙东禅寺,晤于、王、孙氏诸君。顷,出金沙,即之双径。过曲阿,令尹东里王公,问法于观音山。蒋墅贺氏,迎于家之别业,留数日,备舟送之。过梁溪,游惠山,仪部景逸高公诸君,斋于邹氏园。娄东王孝廉,张九复 161诸居士,迎于关上,舍其家,礼请法要。过吴江,晤周、沈诸公于接待院。石 参议,故称为“大参”。 157 四祖指道信禅师(憨山惯称其为“马祖”),五祖指大满禅师弘忍。湖北黄梅县双峰山有四祖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原供道信禅师真身于寺内。明正德十四年,肉身自焚,得舍利无数,葬于“慈云塔”中。黄梅县东山有五祖寺,弘忍禅师(憨山惯称其为“黄梅”)佛骨葬于寺内,又称东山寺。两寺相距约二十公里。 158 汪司马即汪可受(1559-1620),字以虚,号静峰,又号以峰、黄莲居士等,湖北黄梅人。万历十年进士。时任兵部右侍郎,故称“司马”。《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有《与汪静峰司马》书三通。紫云山在黄梅县北端,汪可受在此创巢云庵。据《黄梅老寺中山志》载:“巢云庵在双峰之南,明汪静峰司马所创也。延万辉师首众,请石门、憨山二大师讲法。” 159 荆国主即朱由樊(,,1622年),万历三十九年袭封荆王,为明朝第九代荆王,在位十二年,死谥“定”,故称荆定王。时荆王府在湖北蕲州。 袁使君即袁懋贞,字九济(或作九漈),号寤白居士,江苏泰州人。时任南康府知府。《憨山老人梦游记》卷四十七有《感遇诗奉酬南康袁使君(有引)》。 七贤社,《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答蕲州荆王》书云:“幸故人汪司马公,以法眼相看,愿结十贤,同入莲社。欲贤王为上首,曾托左右致意,想未达睿听。”故知原计划为“十贤社”,以荆王朱由樊为首,后未成功。 160 吴观我太史即吴应宾(1564—1635),字尚之,一字客卿,号观我,安徽桐城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故称“太史”。吴应宾后以目疾告归,长期居于乡里。他与憨山渊源甚深,憨山过世后肉身先供于庐山法云禅寺,吴应宾受福善之请,作《大明庐山五乳峰法云禅寺前中兴曹溪嗣法憨山大师塔铭》。他与当时佛教高僧大德多有往来,并为莲池祩宏、朗目本智等尊宿作过传记。《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八有《答吴观我太史》书三通。 吴本如中丞即吴用先,字体中,一字本如,号余庵,又号浮渡居士,安徽桐城人,吴用宾之子。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曾官都御史巡抚四川,故称“中丞”。他曾与紫柏真可交游二十馀年,曾积极参与《嘉兴藏》的编纂刻印工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与吴本如祠部》书,当作于此前。 161 令尹东里王公即志道,字东里,福建漳浦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时任丹阳县知县。《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有《过曲阿喜逢王东里明府》诗,当作于此时。卷八有《答王东里明府》书三通,当作于此后。 观音山在江苏丹阳县城北。 蒋墅镇在江苏丹阳。 贺氏,当即贺学仁,字知忍,号虚屋,江苏丹阳人。《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与贺知忍中翰》书,卷三十一《刺血书金刚般若经跋》:“居士贺学仁氏,刺血书写《金刚般若》,以报其亲。”卷三十九《此光楼说》:“曲阿曰鹤溪,为紫柏大师演化地。居士贺氏,聚族而奉师最谨。„„老人自岭外走双径,会大师入塔期,取道溪上。诸长者居士,见老人如见师,悲喜交集,斋款连日。” 梁溪、惠山,都在今江苏无锡境内。 仪部景逸高公即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云从,改字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故称其为“仪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被贬任广东揭阳典史,上任七月便回无锡家居。 娄东,即今江苏太仓。 王孝廉、张九复居士,未详。 接待院,指吴江接待寺十方院。《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五有《吴江接待寺十方常住记》,即指此接待院。卷二十七《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师初过吴江,沈周二氏,聚族而归之。”当指此沈、周诸公。卷七有《示 162门颜生生居士候迎于淞陵,乃迎过其家,备斋资以随行。 163长至月望,至寂照庵。十九日,为达观师作茶毗佛事。时大师弟子缁素俱集,予先为文以祭之,预定是日无爽。二十五日,手拾灵骨,藏于文殊台。弟子 164165法铠随建塔,予为塔上之铭,以尽生平法门之义焉。遂留山中度岁,为禅堂 166167168衲子小参,有《参禅切要》。铠公请益相宗,为述《性相通说》。诸请益 169者,各为说法语。作《担板汉歌》。 170171172吴门居士朱白民、王芥庵,朝夕聚谈,法喜为乐。时虞山钱受之太史、 173严天池中翰,以书见招;武林金中丞、虞吏部诸缙绅,皆具书来迎。时以岁暮 吴江沈居士》,疑亦沈氏族中人。 162 石门、淞陵,都在今江苏吴江市境内。 颜生生,憨山为其取法名为福坚。福徵《年谱疏》本年疏云:“颜生生,桐乡县人,居石门„„闻本师东来,命舟往迎于淞陵,历双径、云栖、湖上诸山。所在同征随侍最久,命名福坚。后本师还,过石门,生生延至家中,有梨园,本师命演《拜月亭》,设大供,先择侍从受具戒者,始得与席,余悉禁止。一时列坐,有巢松、一雨、智河、闻谷、古德、佛石、德宗、心宗、玄津、某某诸名宿。„„越日,征在法舟启问:‘看戏不碍戒律否,’本师叹曰:‘大难说。他人一日不犯戒,一日是不犯戒;我日日不犯戒,日日是犯戒~’”(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三《海印憨山大师遗事记》略同)《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有《示颜福坚》一偈,卷三十七《菩提庵八景》偈语引云:“庵在嘉禾之石门,颜生生居士所建,为智河行公安居。予之径山,过此,因而有题。” 163 茶毗佛事,指遗体焚化仪式。 164 法铠(1561,1621),字忍之,号澹居,江苏江阴赵氏子。三十三岁出家,依紫柏真可剃度学法,入天目山潜修三年,又在宣城闭关习道,后复依真可,蒙印可。后入浮山住持。真可逝世后,法铠主持料理真可后事,并继承其编刻《嘉兴藏经》之遗愿,多方努力,讫未成功。事迹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八《径山化城寺澹居铠公塔铭》。又卷七有《示澹居铠公》、卷十二有《寂照铠公请益(八则)》、卷三十五有《澹居铠公赞》、卷四十八有《寄浮山澹居铠公》诗。 165 塔铭,即《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七《径山达观禅师塔铭》。 166 登堂说法为大参,小参则指不定时的说法,话头相对随意。 167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有《示参禅切要》。 168 《性相通说》,首见于毛褒刻四十卷本之卷三十四,憨山所作《性相通说序》亦在卷三十四卷首,而毛褒刻本卷首总目录“《性相通说序》”列于卷十“序”类,并标示“见卷二十五”,乃标示错误。乾隆大藏经改四十卷本为五十五卷本,并将《性相通说》抽出,另作一种刊印,而其总目仍照抄毛褒刻本,亦标示作“见卷二十五”,以误传误且误上加误。其后各种版本,如卍续藏本(台湾新丰新编卍续藏经第127册、涵芬楼影印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三十二套第二册(总633))、中华大藏经(第83册)等皆沿袭乾隆大藏经之误。《禅宗全书》(北京图书馆2004年版)将卍续藏原本目录影印于书中,又另编新目录,每卷仅列一篇篇名,《性相通说序》未见书中。北京图书馆横排简体标点本,全书目录重新编排,《性相通说序》已不见于目录,正文亦不见于书中。今特考订更正于此。 169 《担板汉歌》,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七。 170 朱白民即朱鹭(1553-1632),初名家栋,字白民,号一念禅、又号西空居士(《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八《云栖大师了义语序》作“心空居士”)、西空老人,江苏苏州人。 171 王芥庵即王在公(,,1627),字孟夙,江苏昆山人。万历二十二年举人,选授高苑知县。 172 钱受之太史即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故称其为“太史”。他曾为憨山著述修改文字,憨山过世后,作《大明海印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又作《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序》,为憨山著作出版流传贡力甚多。《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八有《答钱受之太史》书七通,第一通云:“昨云慈航曾待于锡山,当面错过,大为怅然。适辱慈音远及,法供种种,捧诵再三,弥感情至。益令妄想飞越,足不容缓。但雨雪连绵,少晴,出山尚有云栖一行,湖上无多留连。归次吴门,必入毗耶之室。”当作于此时。 173 严天池中翰即严澂(1547——162)字道澈,号天池山人,江苏常熟人。宰相严讷之子,曾任中书舍人,故称其为“中翰”。《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与严天池中翰》书一通。 金中丞即金学曾(1573,1620),字子鲁,号省吾,浙江钱塘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十年后以右 未应。 【白话】 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 我七十一岁。春正月,我从零陵回到衡阳。 此前,达观师在京师圆寂的第二年,我的弟子大义将大师的灵龛运回南方,大师的出家、在家弟子们将灵龛供于径山寂照庵中,至今已经十二年。我难忘法门情义,一直准备亲自前往凭吊,所以连香烛都没有派人送去。正好听说已经选定葬期,所以我必须为此走一趟。加上江西金沙东禅寺也在邀请我,于是我乘兴而往。 临行前,花药寺众僧邀请我赴斋会,为他们印证延续宗门法系。我顺便来到梅雪堂,凭吊了逊庵宗师故居。 夏四月,我离开湖东,作有《去南岳解嘲》诗。 端午日,我到达武昌,礼拜了宝通寺内的大铁佛,又游览了九峰山,并礼拜了无念禅师的息影塔。 六月,我到达九江,游览了东林寺,作有《怀古诗》。然后登上庐山,凭吊了彻空禅师的灵塔。随后来到金竹坪避暑,在那里注解《肇论》。我看到庐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便萌生了归隐此山的想法,于是游遍了山中名胜。 七月,我游览了归宗寺,登上金轮峰,礼拜了舍利塔,作诗一首。恰好有某僧人表示要将五乳庵送给我作为静室,我特意来登山游览,觉得这地方虽不大, 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故称其为“中丞”。此时已退居家乡。 虞吏部即虞淳熙(1553年,1621),字长孺,号德园,又号六梦居士浙江钱塘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故称其为“吏部”。《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与金省吾中丞》书、《与虞德园吏部》各一通。同卷又有《与虞素心吏部》,疑亦致虞淳熙者,作书时间稍早。 环境却很幽雅,便接受了。当时江州邢来慈孝廉愿作布施檀越,马上捐资五十金,为我买山地,这样就遂了我来庐山养老的心愿。恰逢浮梁陈赤石大参得知我来了,也到山中拜访,他听说我想在庐山住下,便发愿承担护法的责任。 秋八月,我出庐山,抵达黄梅,礼拜了四祖和五祖的寺庙。随后拜访汪司马,在紫云山逗留了十来天。汪公愿意担当建造庐山寺院的施主,并拉上荆王、袁使君等人结成七贤社。我别过汪公,便前往桐城,拜访吴观我太史和吴本如中丞,他们准备建造庵寺留我长住。我又游览了浮山,作歌一首。然后渡江,登上九华山。 十月初,抵达金沙东禅寺,会见于氏、王氏和孙氏诸君,随即离开金沙前往径山。途中经过曲阿,丹阳县令王东里在观音山上向我问法。蒋墅镇的贺氏把我接到他的别墅,留我在那里住了几天,然后又专门备船送我。我渡过梁溪,游览了无锡惠山,高景逸仪部等人在邹氏园中设斋招待我。娄东王孝廉、张九复等居士们在城关上迎接我,安排我在他们家里住下,向我执礼问法。过了吴江之后,在接待院里会晤了周、沈诸公。石门镇的颜生生居士在凇陵等候,接我到他家歇息用斋,并准备了物资随我而行。 十一月十五日,我到达径山寂照庵。十九日,为达观师举行遗体火化仪式。当时大师的出家、在家弟子们都齐聚这里。我已事先作好了祭文,祭文中的日期预写这一天,居然准确无误。二十五日,我亲手拾起大师的灵骨,安葬于文殊台。大师的弟子法铠随即为他建造了骨塔,我写了塔铭,以尽我法门之义。仪式结束之后,我在径山留下来过年,为禅堂的衲子们作小参讲演,作有《参禅切要》。法铠专门向我请教了法相宗的教义,我为他写作了《性相通说》。其他人向我问法,我也分别为他们说了法语。作了《担板汉歌》一首。 吴门朱白民、王芥庵二位居士,与我日夜畅谈佛道,法喜充满。此时虞山钱受之太史、严天池中翰,曾写信邀请我去,武林金中丞、虞吏部等绅士也都有书信来迎接我。因时间已到年末,我没有答应他们。 【原文】 四十五年丁巳 174予七十二岁。春正月元旦,为众说戒。下双径,吊云栖。时缁白弟子千余人,久候于山中,留二旬,每夜小参问法,各各欢喜。发挥莲池大师生平密行, 175弟子闻之,至有悲泣,谓予发其人所不知者,乃请作塔铭。出山时,玄津法师176177178、谭生孟恂同郡中诸缙绅居士,留请净慈宗镜堂。日绕数千指,为说大戒, 179作《宗镜堂记》。时诸方名德,俱集于湖上,偕谭生问法,各申诘难,时谓东 180南法会之最胜者,昔所未见也。乃游灵隐、三竺、西山诸名胜,赞扬放生三池,乃行。时城中宰官居士,具舟放生饯别湖上,且具状请留云栖,乃有三年之约。 181182183184过檇李,岳石帆仪部、项楚东别驾,乃予旧知,晤于楞严禅院。适麟 174 云栖,指杭州云栖寺莲池祩宏禅师(1535-1615),浙江仁和沈氏子。后人将他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蕅益智旭并称明代佛教四大高僧。莲池禅师逝世后埋骨于双径寺中。《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二《祭云栖大师文》,当作于此日。 175 《云栖莲池宏大师塔铭》,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七。莲池禅师生前,憨山曾有《寄云栖大师》诗(卷四十九);其他相关诗文有:卷十九《云栖老人全集序》、《云栖大师了义语序》、卷三十一《题云栖大师小像》、卷三十五《云栖大师赞》等。 176 玄津法师即大壑玄津,雪浪洪恩弟子,时为杭州净慈寺宗镜堂住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六有《示玄津壑公》。卷十七有《答杭城诸宰官》系此时所作。 177 谭孟恂即谭贞默(1590,1665),字孟恂,号埽庵,又号道一居士、髯道人等;法号福徵,字梁生,浙江嘉兴人。他是《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疏》的作者。 178 绕指,聚众说法。指,手指。“日绕数千指”,即每天聚集数百人。 179 《西湖净慈寺宗镜堂记》,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五。宗镜堂在云栖寺内,为玄津大壑所创,并将雪浪洪恩的骨塔移置于堂后。卷三十四《永明大师赞(有序)》、卷三十六《宗镜堂结修证道场约语》等,亦作于此时。 180 灵隐寺、三竺寺、西山寺皆在杭州。放生三池即西湖三潭。《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有《筑三潭护生堤引》,卷四十《湖心寺重建放生普愿成佛塔疏》:“广度众生之行,无逾放生一门。在昔天台大师,次则永明大师。尝为吏时,将官钱买生放,以致不死。此目前众人皆知者。自后至今,唯云栖大师能效二师之行。其西湖古为放生池,今但浚三潭,筑堤作池,取多分之一耳。且西湖从昔以来为歌舞地,实酒池肉林之所。今湖中有此三池,所放众生,充满其中,是从业海中变出极乐佛国也。” 181 槜李,古城名,在今浙江嘉兴。 182 岳石帆仪部即岳元声(1557—1628),字之初,号石帆,浙江嘉兴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争论皇子立储之事,被革职,此时正居于故里。据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五《海印憨山大师遗事记》(福徵《年谱疏》略同)云:“岳司马石帆在仪部时,值大师罹难,抗言申救。至是,谒见于嘉兴金明寺。岳问曰:‘中庸素富贵四句,大师作么解,’师曰:‘素是张白纸,画个纱帽便做个纱帽,画个乞儿便做个乞儿。’岳惯以禅理作戏论,嘿然而退。”《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有《与岳石帆计部》书二通。 183 项楚东别驾,见本年谱万历三十六年注。 185186溪沈旅泊,迎过其家,座中,忽询先大师云谷和尚塔,不知何许。居士即告曰:“近,近~栖真里许耳。”予大喜,是暮即过其寺,礼先师塔。见寺最幽胜,而塔院颇荒寂,予凄然久之。恨行匆匆,不能料理,敬托沈君代为之缉。且属置长生田,以赡香灯。凡一往所经随手之作,玄津壑公、谭生孟恂汇为四卷刻之,名《东游集》。 187188回至吴门,巢松、一雨两法师,请入花山,游天池、玄墓、铁山诸名胜。 189寒山赵凡夫、文文起、姚孟长、徐仲容、徐清之诸公,问道于观音山。冯元成、 190191192申玄渚二宰官驾于家。将行,弟子洞闻、汉月,钱太史、王季和、瞿完初迎 193至常熟。遂至虞山信宿,拂水太史送至曲阿。贺知忍父子侄,候于奔牛之三里194195庵,请留园中结夏,力辞之。归山,贺知忍居士,以八十八祖道影送予,乃 184 嘉兴楞严寺,紫柏真可曾计划在此编刻嘉兴藏经,后移往径山寂照庵。此时楞严寺正印刷经藏。 185 沈旅泊即沈豫昌(1571,1624),字尔侯,号定凡,又号旅泊,浙江嘉兴人。《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有《示旅泊居士沈豫昌》。 186 云谷和尚即云谷法会禅师(1500——1575),嘉善怀氏子。憨山在栖霞寺时曾依云谷禅师习禅,故称其为“先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有《云谷先大师传》。传云:“师生于弘治庚申,世寿七十有五,僧腊五十。弟子真印等,茶毗葬于寺右。„„前丁巳岁,东游,赴沈定凡居士斋。礼师塔于栖真,乃募建塔亭,置供赡田,少尽一念。” 187 巢松、一雨两法师,据《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雪浪法师恩公中兴法道传》,二僧都是雪浪洪恩门下弟子,又据卷三十八《示素璞禅人(有引)》诗,憨山在南岳时,巢松、一雨二人有意迎接憨山至吴门终老,曾派遣素璞禅师前往迎接。卷十四有《与巢松一雨二法师》,卷三十七有《寄巢法师》、《寄雨法师》各一首,卷三十八有《答雨法师寄法华新疏》、《答巢雨二法师》、《挽巢松法师》。 188 花山、天池山、玄墓山、铁山,都在今苏州境内。 189 赵凡夫即赵宦光(1559,1625)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江苏太仓人,居于苏州寒山。 文文起即文震孟(1574,1636),初名从鼎,字文起,号湘南,别号湛持,一作湛村,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徵明的曾孙。 姚孟长即姚希孟(1579—1636),字孟长,号现闻,江苏吴县人。他是文震孟的外甥。 徐仲容即徐冽,字仲容,江苏吴县人。万历三十一年举人。 徐清之即徐溶(1597,,),字清之,江苏太仓人。 190 冯元成即冯时可,见本年谱万历三十六年注。此时任湖广布政司参政。 申玄渚即申用懋(1560,1638),字敬中,号元渚,江苏吴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此时任兵部职方郎中。 191 洞闻即法乘(1551,1623),字洞闻,号雪柏,江苏吴江李氏子。初依华山铁嘴兰风为侍者,再依紫柏真可习禅,得法名。后至广东礼憨山,受金刚宝戒,此时在苏州兴福寺住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有《洞闻乘禅人》,卷三十八有《读达师洞闻字说》。 汉月即法藏(1573,1635),字如密,号汉月,江苏无锡梁氏子。十八岁于扬州德庆院出家,后礼紫柏真可习禅,三十七岁依古心余馨受具足戒,此时在苏州三峰山清凉寺住持。年谱此处称汉月为憨山弟子,据黄宗羲《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南雷文集》卷六),憨山曾有意收揽法乘洞闻为门下弟子,而法乘未予认可。《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四有《与汉月藏公》。 192 王季和即王宇春(,,1625),字季和,江苏常熟人。曾依紫柏真可为幅巾弟子。《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与王季和》书一通。 瞿完初即瞿纯仁(1566,1619),字完初,江苏常熟人。瞿氏曾创建拂水山庄,后归钱谦益为书斋。此处所言“拂水太史”即指钱谦益。《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七《寄钱太史受之》,当作于此后不久。 193 曲阿是江苏丹阳的古称。 194 奔牛堰即今属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镇。 195 贺知忍即贺学仁,见上年注。贺氏之子侄名字未详。贺学仁有子名世寿(,,1651)字函伯,又字玉伯、中冷、山甫;崇祯二年因避皇太子讳改名贺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户部郎中,万历四十年因语侵权贵被贬职外调。另据陆林《〈文章辨体汇选〉四库提要辩证》(《文学遗产》2008年第三期)一文, 196197高士丁云鹏笔,予遂受之。送至京口,受三山缁白斋;于大彻堂为众说戒。罢,即扬帆返匡山。 198以五月一日,过白下江上一宿,见一二故人。五日,至芜湖,缮部刘玉受 199督关,因款留,请作《异梦说》。崔吏部鹤楼,追晤于江上。以五月十六日, 200舟次星渚,抵归宗寓居。时汪司马公业先具资,为予修静室。六月十五日,即 201命弟子福善,经营五乳开工,于十月始成一室,乃得安居。 【白话】 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 我七十二岁。春正月,元旦,我为大众说戒。随后从径山下来,往五云山凭吊云栖莲池大师。出家和在家的弟子们近千人,已在山中等候许久。我在那里住了二十天,每夜为大众作小参说法,大家都非常欢喜。我宣讲和总结了莲池大师的生平事迹和对佛法深密的行证,弟子们听后深有感触,有些人甚至哭泣不已,说我所讲的,很多是他们从前不知道的奥义。他们请我为莲池大师作了塔铭。离开五云山时,玄津法师、学生谭孟恂和本地乡绅居士,请我留住净慈寺的宗镜堂,堂中每天聚集数百人,我为他们说大戒,并作了《宗镜堂记》一文。当时各地高僧也齐聚杭州,与谭生一起问法,互相辩论探讨。大家都认为这是东南地区最盛 贺学仁有侄名承恩等。 196 丁云鹏(1547年,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他擅长画人物、佛像,以精工见长。《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四有《与丁南羽》书一通。丁云鹏所作《十八尊者图》,憨山亦曾为其作赞,见卷三十三。此处所叙贺学仁(知忍)赠送《八十八祖道影》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九《南岳重兴天台寺建诸祖影堂序》云:“予与曾公(曾凤仪)为法门知己,久期终老南岳。癸丑冬月,长公扶摇携乃翁书,迎予往湖东,予应命至。则见诸祖道影八十八轴,乃达观禅师命丹阳弟子贺知忍,资请丁南羽高士名笔也。有三堂,其二置五台、峨嵋,此一专为南岳者。向久藏贺氏。庚戌间,曾公游南海,道过曲阿,贺君属其请归南岳。”此时由贺氏将道影亲交憨山。参看本年谱万历四十三年注。 197 三山,指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大彻堂在金山寺内。 198 白下,即南京。 199 刘玉受即刘锡玄(清朝典籍因避讳,书为刘锡元),字玉受,号心城,又号归何主人,法名道护,江苏吴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进士。刘氏何时担任“缮部”即工部缮部之职,未详,此时任芜湖关尹。《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有《答刘玉受缮部》书一通,作于天启三年(1623)。 《异梦说》即《读异梦记》,见卷二十五。 200 星渚,指今江西省星子县城,自长江登庐山,多在此地登岸。 20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七《与汪静峰(可受)司马》书第二通:“仰承檀施为山林护法,五乳数椽,去冬已就安居。何意余生,得遂高卧,万山积雪,一径云封,不减清凉寒岩彻骨时也。” 大的法会,前所未有。我在杭州游览了灵隐寺、三竺寺和西山寺等名胜,并到西湖三潭放生池参观,写了赞文。临行时,本地长官和居士们在西湖上准备了放生船,为我送别,并专门写了聘状,请我长住云栖寺,我与他们约定三年之后再来杭州。 我经过嘉兴,岳石帆仪部、项楚东别驾两位老朋友,与我在楞严禅院会面。麟溪人沈旅泊接我到他家中,座谈之中,我忽然问起先大师云谷和尚的墓塔,不知在什么地方。沈居士马上告诉我说,“很近,很近!离栖真寺大约只有一里路。”我大为欢喜,当天傍晚就到了寺中,礼拜先师的墓塔。看到栖真寺虽然清幽殊胜,但塔院却很荒凉,我心里凄然,久久不乐。叹行色匆匆,不能亲自收拾料理,便拜托沈君代我整理塔院,并请他购置长生田,以供养香灯费用。这段时间在途中随手所作的诗文法语,经由玄津法师和谭孟恂两人汇集成四卷,刊刻流通,名为《东游集》。 回到苏州,巢松、一雨二位法师,邀我上花山。我游览了天池、玄墓、铁山等名胜。寒山人赵凡夫、文文起、姚孟长、徐仲容、徐清之等居士,在观音山向我问法。冯元成、申玄渚[zhǔ]两位长官在家中设斋招待我。临行前,弟子洞闻、汉月,以及钱太史、王季和、瞿完初等迎接我到常熟,便在虞山钱太史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钱太史送我到丹阳。贺知忍和他的子侄晚辈,在奔牛镇三里庵等侯我,请我留在他的园林里结夏安居,我谢绝了。回到花山,贺知忍居士将八十八祖道影画册送给我,这是高士丁云鹏的手笔,我欣然接受。他们送我到京口,三山地区的僧人和居士在这里设斋款待我,我在金山寺大彻堂为大众说戒。讲完后便登舟返回庐山。 五月初一,我经过金陵,在长江上住了一晚,会见了一两位老朋友。五日, 到达芜湖。刘玉受缮部在这里督关,他设斋款待我,请我写《异梦说》一文。崔鹤楼吏部,乘船追到江上与我相见。五月十六日,船到星渚,我回到归宗寺的住所。汪司马已经先筹备好资金,为我修建静室。六月十五日,我便派弟子福善负责营建五乳寺,破土动工。十月,建成一个居室,我于是安居下来。 【原文】 四十六年戊午 予七十三岁。吴下诸居士,捐资为予建逸老精舍。是年,始修五乳佛殿、禅堂。三月,浮梁大参赤石陈公入山,结新安仪部中素鲍公、星子刑部我齐夏公为 202203十友,助建造资。长至月,殿堂就。 【白话】 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 我七十三岁。吴中的各位居士捐款为我建造逸老精舍。这一年,开始修建五乳寺的佛殿和禅堂。三月,浮梁陈赤石大参来到庐山,与新安的鲍中素仪部、星子的夏我齐刑部等结为十友,共同募集修寺资金。十一月,殿堂落成。 【原文】 四十七年己未 204予七十四岁。春正月,启讽《华严经》长期,为众说《法华通议》。夏, 202 中素鲍公即鲍应鳌,字山甫,安徽徽州(古称新安)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此时任礼部祠祭司郎中,故称其为“仪部”。《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八有《与鲍中素仪部》书三通。 我齐(当作“我斋”)夏公,疑为夏应台,江西星子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天启三年(1623)任广东按察副使兼提督学政副使。刘起相《本师憨山大和尚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附录):“天启壬戌(1621)起相同堂主本昂等,坚请师南还。以癸亥(1624)冬示寂于曹溪。五乳眷属、知微善公欲迎灵龛归庐,龛前拈阄三拈皆得‘留’字。于时宗伯萧公捐赀,会本道我斋夏公、韶府张公,暨远近缁白弟子及十房僧道,崇建塔院。”知夏氏天启三年正在广东任上,与本年所云“我斋夏公”相合。 203 五乳峰法云寺,据福徵《年谱疏》,初名木石庵,后改名为法云寺,可参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五《庐山五乳峰法云寺记》。 204 长期,禅林讽经时间依性质、对象及地点不同而有长有短,长期指时间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讽经活动。 讽是带腔调的朗读,类似于唱颂。 说《楞严》、《起信》、《金刚》、《圆觉》、《唯识》经论。秋七月,属南康郡守袁公为记,以五乳为十方养老常住。 205八月望,予闭关谢缘,效远公六时刻香代漏,专心净业。每念华严一宗将 206207失传,清凉《疏钞》皆惧其繁广,心志不及,故世多置之,但宗《合论》。因思清凉乃此方撰述之祖,苟弃之则失其宗矣。志欲但取《疏》文,提笔大旨, 208使观者易了,题曰《纲要》,于关中批阅笔削始。 【白话】 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 我七十四岁。春正月,我开设讽诵《华严经》的长期道场,为大众讲说《法华经通议》。夏天,讲说《楞严经》、《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圆觉经》和《唯识》等经论。秋七月,我请南康郡知府袁公撰写《五乳寺记》,将五乳寺作为十方僧人养老常住之地。 八月十五日,我宣布闭关,谢绝一切事缘,仿效慧远禅师每日六时以刻香代替沙漏、计时念佛的做法,专修净土。我经常担心华严宗教义将要失传,清凉大师的《疏钞》卷轶浩繁、篇幅极广,学者因为心力不足,都望而生畏,大家都不 205 远公即慧远(334,416),晋代高僧,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崞县东部)贾氏子。二十一岁出家,魏孝武帝太元三年(378)率徒来到庐山定居,初住匡山龙泉精舍,后于庐山东林寺圆寂。庐山有有白莲池,慧远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结白莲社。古人以漏壶计时,称为刻漏。慧远在庐山修行时,以燃香代替漏壶,每根香平分六段,以代六时。《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六《涌泉寺湖心寺十二时念佛规制》:“然见佛必从忆念而至。妄念日夜无间断时。特以念佛断之。此远公之匡山莲社。六时刻漏所由作也。” 206 清凉《疏钞》,指唐清凉澄观(737年,838)所作的《华严经》注疏,原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原各为单行。明嘉靖时,妙明禅师将其合刻,称为《华严疏钞合本》,共八十卷。清凉著作是中土佛教讲解《华严经》的权威著作,他也因此被称尊为“华严疏主”。 207 《合论》,指《华严经合论》。唐李通玄(635,730)著有《华严经论》四十卷及《十明论》一卷,唐宣宗大中年间,志宁将李通玄两书合二为一,使人易读。北宋乾德五年(967),慧研又对志宁所编的合本进行整理,成为一百二十卷本。 208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八《与吴观我太史》第二书:“切念华严一宗,为吾佛根本法轮;清凉为此方著作之祖,其《疏》精详,真万世宏规。但《钞》文以求全之过,不无太繁,故使学者望洋而退。士大夫独喜《合论》明爽,率皆仇视,而义学亦将绝响矣。尝谓《论》固直捷,唯发明大旨;至于精详文义,或未及的指说者之意也。切慨此大法失传,其如将来法眼何,不但心游法界,安于理观;即文字师亦绝无人矣。山野自少留心于此法门,今嗟老矣,掩关山中,注意研穷。欲单观《疏》文,提挈纲要,去繁取简,务明大旨,在不失作者之意。既去其钞,又刈其科,直取发明本文,似为易了。虽不能如《论》之宏肆,而因《疏》明《经》,适有以通说者之意。或于《疏》义不续者,间亦出愚意,但取脉络贯通,亦不敢附赘。此亦山野老年作忏悔地,且为来者申法供养耳。” 敢研究,只学习相对简单的《华严经合论》。我以为,清凉大师是中国讲解《华严经》的祖师,如果放弃他的《疏钞》不学,华严宗的宗法必定要失传。因此我下决心作专门著述,只选取清凉大师的疏文,从中提炼出主要旨意,使读者容易理解,题名为《华严经纲要》,在闭关期间开始读阅、批注、整理。 【原文】 四十八年庚申,即泰昌改元 209予七十五岁。春,课余,侍者广益请述《圆觉》、《起信》直解、《庄子内 210七篇注》。夏,病足疾。秋八月,麻城仪部无异陈公、安义吏部明衡徐公、星子刑部浔上吴公、江州使君景邺陆公、南康郡守九济袁公、司理仲达李公入山问211212道。向之分巡湖南吴公,转粤臬,入曹溪礼祖,托山中弟子寄乞诸祖传赞。 213予病中为纂小传七十馀首,各系以赞,复为亲手书之。 初,予去曹溪之南岳、住匡山,业已八年。而曹溪僧深思予归,僧等数数问讯,欲请之而未能也。适吴公赴任,便道入山,见予重兴之功,嗟叹久之。众僧因具白所以思予归、请之不能之状,吴公欣然为作护法,即具书往请。合山大众, 209 《圆觉经直解》书后,憨山于“天启二年(1621)仲夏望日”所作《刻圆觉经直解》云:“凡学佛者,莫不以此(《圆觉经》)为指南。昔圭峰禅师,着有《略疏》,则似简;别有《小钞》,若太繁。„„予山居禅暇,时一展卷。深有慨焉。于是祖《疏》义而直通经文,贵了佛意而不事文言,故作《直解》,以结法缘。草成,适新安觉我居士程君梦旸,闻而欣仰。乃因居士吴启高特请以梓之。”(此文《憨山老人梦游集》未收,见台湾新文丰版《卍续藏》第十册)《起信论直解》,见本年谱万历四十年注。 210 《庄子内七篇注》,今名《庄子内篇注》,见乾隆大藏经(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三册)。卷首云:“一部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外篇皆蔓衍之说耳。学者但精透内篇,得无穷快活,便非世上俗人矣。” 211 麻城仪部无异陈公即陈以闻,字无异,又字奇生,号石泓,湖北麻城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时任礼部主事(明泰昌元年即本年官修《礼部志稿》卷四十二称陈以闻“天启三年由工部调任”,误),故称其为“仪部”。《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八有《中秋喜陈祠部无异入山见访》诗。 安义吏部明衡徐公即徐大相,字觉斯,号明衡,江西安义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时任吏部稽勋主事。 星子刑部浔上吴公,疑为吴道长,字瘦生,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待考。 江州使君景邺陆公即陆梦龙,字君启,号景邺,浙江山阴人(今属绍兴)。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此时任广东按察副使,故称“使君”。 南康郡守九济袁公即袁懋贞,参看本年谱万历四十四年注。 司理仲达李公即李应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此时任御史,故称其为“司理”。 212 吴公即吴中伟。参看本年谱万历四十四年注。天启元年任广东右布政司。 213 今所流传《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嘉兴藏》新丰版三十一册、《卍续藏》一四七册)前有憨山所撰《诸祖道影传赞题辞》(《憨山老人梦游集》中未收),文云:“予度岭之南岳,寓湖东。乙卯秋,兵宪吴公同大参冯公过访,因设像瞻礼。吴公大生欢喜,欲临小册,以便随奉。适遇荆门丹青史采,公命摹写,予因得一册。比欲为传赞,未能也。及予投老匡山之四年,庚申徂夏,以旧婴湿疾举发,痛不可忍,药石无效,无可抵者。乃考《传灯》、《统记》诸书,纂为小传,各系以赞,力疾书之。凡一举笔,寂尔忘身,不知所痛。及冬方完,其痛亦止。” 214及本省乡缙绅士子同其请状,至匡山哀乞之;粤弟子侍御王省东,亲入山请之三次,予时力以病谢。 【白话】 四十八年庚申,即泰昌改元,1620年, 我七十五岁。春天,功课之余,侍者广益请我讲述《圆觉经》、《大乘起信论》两种《直解》和《庄子内七篇注》。夏天,我患了足病。秋八月,麻城的陈无异仪部、安义的徐明衡吏部、星子的吴浔上刑部、江州的陆景邺[yè]使君、南康的袁九济郡守、李仲达司理等来到庐山问法。此前在湖南任职的吴中伟调到广东担任右布政司。他到曹溪礼拜六祖,委托曹溪弟子寄信请我撰写诸祖师的传赞。我抱病纂写了祖师小传七十多首,每传都写有赞词,并亲笔为他书写。 此前,我离开曹溪到南岳,后又住进庐山,已经八年时间。曹溪的僧人们都盼望我回去,他们多次前来问候,想接我回去却又没有成功。恰好吴公赴任途中顺便到曹溪山中,看到我重建曹溪寺庙的成果,赞叹不已。僧人们便向他介绍了想请我回去而又无法请动的情况,吴公听后欣然表示要充当护法人,随即写信来邀请我回去。曹溪所有的僧众,以及本省乡绅和学生们联合撰写请状,派人到庐山来请求我。广东弟子王省东侍御,亲自三次来到庐山邀请我回粤,我都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谢绝了他们。 【原文】 天启元年辛酉 予七十六岁。夏,为众请,说《楞伽笔记》。冬十月,弟子孝廉刘起相、陈 214 王省东即王安舜,参看本年谱万历二十六年注。 215216迪祥、陈迪纯、梁四相来讯。时前任韶阳观察祝公,今转粤海道,同吴公具书再至匡山,予复以病谢。 【白话】 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 我七十六岁。夏天,我应大众的请求,讲说《楞伽经笔记》。冬十月,广东弟子刘起相、陈迪祥、陈迪纯和梁四相等四位举人来庐山问候我。前任韶阳观察使祝公,此时又调到广东海道任职,他与吴公一起致信庐山邀请我回广东,我仍然极力以有病为理由谢绝了。 【原文】 二年壬戌 217予七十七岁。力提《华严》纲要,草就。大众请说《楞严》、《圆觉》、《金刚》、《起信》、《肇论》诸经论。 218吴公朝觐回,又遣书,意更切。韶阳太守三星张公,特书专堂主本昂至。予情不获已,意必一往,于是年冬至月十日出匡山,度彭湖,有诗。未几,掌院 219南皋邹公北还,寻予入山。时予已抵吉州,会萧太史拙修,马季房、曾尧臣、 215 刘起相,号中当,广东顺德人,冯昌历学生,万历四十三年(1614)举人。曾于广州依憨山习禅。曾参与料理憨山后事,著有《本师憨山大和尚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一文,末署“崇祯十七年十月吉日,原任江西瑞州府推官,顺德菩萨戒弟子刘起相顿首谨识”。刘氏又参加《憨山老人梦游集》编辑工,《梦游集》各卷署“岭南弟子刘起相重校”;卷五十、五十一署“宰官弟子王安舜、刘起相纂集”。 陈迪祥,广东顺德人,冯昌历弟子。曾参加广州长春社,依憨山习禅。憨山逝世后,天启七年(1627),他曾持憨山行状拜访钱谦益,请钱氏作《大明海印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陈氏还曾参与憨山著作的编辑工作。《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十九、卷五十、卷五十一署“长春社弟子陈迪祥、梁四相同较”。 陈迪纯,广东顺德人,陈迪祥弟,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 梁四相,字仲迁,憨山为其改字不迁,广州人,冯昌历弟子,曾参加广州长春社,依憨山习禅,万历四十二年,憨山作《示梁仲迁》,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卷三十九《不迁字说》,亦为梁氏而作。梁氏在曹溪曾应憨山之邀,为沙弥教习四书,后参与憨山著作编辑。 216 祝公即祝以豳,参看本年谱万历二十八年注。 217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憨山生前未能流行。后由弟子深光、广益谋划刊刻,金声(1589,1645)曾赞助其事,并作文题于卷首。此书收入卍续藏,见台湾新文丰缩印本第八册。 218 张公即张星轸,号三星,又号如是道人,江苏金山(今属常熟)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天启二年任韶州府知府。 219 邹公即邹元标。他自万历十八年(1590)遭母忧回乡后,一直家居,在其故里主持吉水仁文书院,并讲学于吉安青原会馆与白鹭洲书院,以及匡庐白鹿洞书院,主持讲会前后长达三十余年。明光宗即位,召为大理卿,不久晋升刑部右侍郎,于天启元年四月北上还朝。 220221刘韶也、贺可尚、刘转华诸公,问道于自燕山房。 222腊八,度岭;望日,入曹溪。 【白话】 二年壬戌,1622年, 我七十七岁。我全力写作《华严经纲要》,基本完成。大众请我讲说《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和《肇论》等经论。 吴公从京师朝觐回到广东后,又写信来催我回广东,心意更加恳切了。韶州知府张三星专门派曹溪南华寺堂主本昂来到庐山接我。我感到盛情难却,必须前往了,就于本年十一月下庐山,渡过彭湖,有诗作。不久,庐山白鹿书院掌院邹南皋从北方回来,到山中寻我,我当时已经到达吉州。在那里,我会见了萧拙修太史,马季房、曾尧臣、刘韶也、贺可尚、刘转华等居士在白燕山房向我问道。 腊八日,我度过庾岭。十五日,抵达曹溪。 【原文】 附录:曹溪中兴憨山肉祖后事因缘 五乳峰法云寺住持、前东海那罗延窟侍者褔善记录云: 三年癸亥 天启 师七十八岁。居曹溪禅堂。韶阳郡守张公洎合郡宰官人士入山请师说法。春 220 萧太史拙修即萧云举(1554,1627),字允升,号玄圃,又号拙修,原籍江西泰和,寄籍于广西宣化县(今南宁市)。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故称其为“太史”。萧氏时任礼部尚书,故又称为“宗伯”。据钱谦益《大明海印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萧云举曾为憨山作塔铭,今已无考。 马季房即马犹龙,字季房,江西庐陵(今属吉安)人。参看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十七《马季房小传》。 刘韶也,刘转华,皆未详。疑其中之一人为刘同升(1587,1646),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水人。待考。 曾尧臣即陈文饶,江西泰和人,时与马季房齐名。 贺可尚(或作上)即贺中男,字可上,江西永新人。与马季房等友善。 221 自燕山房,疑作白燕山房。白燕山在江西吉州(今吉安)境内。《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所记当即此处。 222 岭,指庾岭。 三月,五羊法性诸弟子至,师时专以法施为心。先为说大戒,次说《起信》、《唯 223识》、《楞严》。夏五月,吉州茂才马季房、孝廉王伟奏过讯。 224秋八月,祖师会罢,遣侍者谢方伯吴公,将行,师嘱云:“佛祖弘化,贵乎时节因缘,缘与时违,化将焉托,一期事毕,吾将归矣。”众皆罔措,皆以师为欲归匡山之言也。赋《中秋无月有感》诗一首。重阳后,为侍者深光书《山居诗跋》云:“老人虽慵于笔研,恐一息不来,又作来生欠耳,若以诗字观之,则辜恩多矣。” 冬十月朔日,弟子通炯从匡山至,遍问五乳常住大众,洎山中诸刹耆旧,心 225甚欢喜。时弟子净泰请作《自赞》一首,备述生平大意。初三日,少宰玄圃萧公,入山过访,剧谈三昼夜,甚欢;求法要,遂作法语二则、诗三首送之。六日,萧公出山,嘱云:“公为社稷苍生仰望,前途珍重。”时萧公尚图再晤之期,师云: 226“山僧老矣,四大将离,与公再晤之缘,当在龙华会上矣。”别归方丈。初八日,遂示微疾,大众问候,但云:“老人劳倦,非病也。”初九日,举药,不肯进。曰:“吾行矣,药奚为。”侍者广益见此言,惊问曰:“和尚脱若不讳,有何付嘱,”师斥云:“汝侍老人有年,如何作这等见解,汝等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切实念佛。”益又曰:“和尚不示一言,何以遵行,”师曰:“金口所宣,尚成故纸,我言何用,”遂不示一字。 十二日,乃师诞期,缁白弟子云集。韶阳太守三星张公,入山送紫叵罗禅衣,为和尚寿,相与坐谈竟日。及晚,张公出,是夜即三唤水沐浴,次早即唤取张公所送禅衣披,与张公作别。张公再过榻前,师云:“山僧行矣,多谢大护法盛心。”张公云:“大师法身无恙,不佞地方守土,即是主人,一切皆在不佞。”师微笑, 227合掌称谢。日午,张公别去,即唤侍者取净水漱口,云:“今日乃截断葛藤。” 223 王伟奏即王绩灿,字伟奏,江西安福人。万历四十三年举人。 224 八月初三日为禅宗六祖慧能忌日,曹溪地区每年举行纪念仪式,称祖师会。 225 净泰,字木庵,曹溪南华寺僧人。憨山未入曹溪时,净泰即曾往广州拜访,劝说憨山前往曹溪。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二《南华寺修建华严道场千日长期碑记铭》及《曹溪中兴录?清租课以裨常住》。卷四十七《木庵歌》为净泰而作。后任曹溪南华寺监寺,《曹溪中兴录》卷下有《示曹溪素林裕、木庵泰两监寺》。《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四收有憨山《自赞》三十一首。憨山集版本中,崇祯二年庐山木石庵刻本(五卷本)及顺治十七年(1656)耿继茂刻本集首均无像赞或自赞。顺治十七年毛褒刻四十卷本集首刻有憨山画像,上题《自赞》(威威堂堂)一首,此后卍续藏等都把这篇赞词置于集首。福徵《年谱疏》(顺治曹溪影堂刻本)书首亦有憨山画像,别录《憨山临化自题曹溪影堂法像》,也就是这首“威威堂堂”《自赞》。福徵注云:“真迹在曹溪憨山寺”。 226 弥勒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将来下降人间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法会,普度人天,叫做“龙华会”。 227 葛藤:禅林用语。指文字、语言一如葛藤之蔓延交错,本用来解释、说明事相,反遭其缠绕束缚。此外,又指公案中难以理解之语句;更引申作问答工夫。玩弄无用之语句,称为闲葛藤;执著于文字语言,而不 仍唤汤沐浴更衣,大众围绕念佛。嘱云:“汝等勿得惊惶,当依佛制,不得披麻服孝,勿得悲哭,一心念佛。”正申时,师端坐而逝。是夜,毫光烛天,群鸟悲 228鸣,缁素哀恸,声撼山谷。 化去,端坐三日,面皙唇红,手足绵软,如入禅定。遣报张公,即差官遣吊,封龛。时萧公别方五日,尚在雄州,闻师之报,悲哀竟日。更闻化去因缘,遂喜曰:“大师乃圣位中人,若非生死关头了彻,何以有此~”即撰挽章遣吊,复捐资百两,为文嘱南韶二郡太守,为建影堂。匡山五乳法属闻讣,弟子福善等,遵师遗命,即走曹溪,扶大师灵龛归五乳,建塔于师自卜之地。时彼中影堂已就,衲子固留。善等复报社中吴太史、吴中丞、盛方伯、王孟夙、缪慕台诸宰官,具书 229当道,以请会总制武我何公、本道善长王公,檄府送龛归匡庐,给符验路资。于乙丑年正月二十一日发行,二月二十八日抵匡山之五乳峰法云寺。 【白话】 附录,曹溪中兴憨山肉祖后事因缘 五乳峰法云寺住持、前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记录, 天启三年癸亥,1623年, 师七十八岁。师住在曹溪禅堂内。春正月,韶阳知府张公及全郡的官员士绅都来到曹溪,请师说法。春三月,广州法性寺的各位弟子前来问候,师当时仍然专心说法。四月,师先为大众说大戒,然后讲说《大乘起信论》、《唯识论》和《楞严经》。夏五月,吉州马季房秀才、王伟奏孝廉来曹溪问候师。 秋八月,一年一度的纪念六祖慧能大师的祖师会结束之后,师派侍者前往省 得真义之禅,称为文字禅,或葛藤禅。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大四八?一七一中):“古人葛藤,试请举看~”此外,出曜经卷三中,以葛藤比喻烦恼。,古尊宿语录卷六睦州和尚语录、正法眼藏葛藤章 228 缁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着紫黑衣,俗人多着白衣,故号僧俗为缁素。 229 盛方伯即盛万年,字恭伯,浙江秀水(今属嘉兴)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时任江西按察使。 缪慕台,未详。 总制武我何公即何士晋,字武莪,江苏宜兴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时任总督两广军备兼巡抚广东,故称“总制”。 本道善长王公,未详。 城感谢方伯吴。侍者临行时,师嘱咐说,“佛祖弘法,贵在时机因缘,如果因缘与时机不合,该依托什么来弘法呢,我这一阶段的事务已经完成了,我要回去了。”大家听了不知所措,都以为师所说的“回去”是指回归庐山。师作了《中秋无月有感》诗一首。重阳节后,师为侍者深光撰书《山居诗跋》,说,“老人家虽然懒动笔墨,怕的是一口气上不来,又要欠来生的债。你若仅仅当成诗句文字来看,那就太过辜负我的苦心了。” 冬十月初一日,弟子通炯从庐山来到曹溪,师详细询问了五乳寺常住僧众和庐山中各寺院长老高僧的情况,心里非常高兴。那天,弟子净泰请师作《自赞》一首,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全面概括总结。初三日,少宰萧玄圃[pǔ]到曹溪山中来拜访,他们不停地交谈,连续谈了三昼夜,十分欢喜。萧公向师请求法语,师作了法语二则、诗三首送给他。初六日,萧公离开曹溪山,师嘱咐说,“国家和百姓都寄希望于您,希望您珍重自己的前途,”当时萧公想预订会晤之期,师说,“山僧我老了,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与您再次见面的机缘,应当在未来弥勒佛的龙华会上了。”与萧公分别之后,师回到方丈室中。初八日,师觉得微微不适,众人前来问候,师只说,“老人倦了,不是病了。”初九日,侍者请师用药,师不肯进药,说,“我要走了,药有什么用呢,”侍者广益听到这话很吃惊,问师说,“和尚如果有万一,有什么嘱托么,”师批评他说,“你侍候我也有几年了,如何还是这般见识,你们应该考虑的是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当切实念佛。”广益又说,“和尚不给我们留下一句话,我们依据什么来遵行您的教导呢,”师说,“金口宣讲的法,尚且成为故纸,我说的话又有什么用呢,”就这样,师没有留下一个字。 十二日,这一天是师的生日,出家和在家的弟子们齐聚曹溪。韶阳知府张三星进山来,送来紫叵[pǒ]罗禅衣为和尚拜寿,师和张公整天坐在一起谈话。到了 傍晚,张公才走出来。夜里,师三次叫侍者打水沐浴。第二天早上,师招呼侍者拿来张公所送的禅衣,披在身上向张公道别。张公再次来到禅榻前,师说,“山僧要走了。多谢大护法的盛情,”张公说,“大师身体没问题。我是一方长官,也就是一方主人,一切都是我的本分。”师微笑合掌道谢。中午,张公告辞别去。师便招呼侍者取来净水漱口,说,“今天要截断葛藤了。”再次招呼打热水沐浴、换衣。大众围绕师念佛。师嘱咐说,“你们不要惊惶,要按照佛门制度,不要披麻戴孝,不要哭泣,要一心念佛。”正申时,师端身正坐,就这样圆寂了。当天夜里,曹溪上空光芒映天,鸟群悲哀地鸣叫着。僧俗二众悲伤哀哭,声震山谷。 师圆寂后三天,依然面色白晳,嘴唇红润,手足柔软,如入禅定一般。寺中派人向张公报告,张公随即派遣官员前来吊唁,封闭龛口。当时,萧公辞别登程才五天,还在雄州城内,听到消息,整天沉浸在悲哀之中。稍后他又仔细询问了师化去的前后因缘,转悲为喜,说,“大师是圣位之人,如果不是彻悟了生死之关,怎么可能做到这样,”随即撰写挽章,派人前来曹溪吊唁。又捐银百两,写信嘱托南雄州和韶州两州知府,为师建造影堂。 庐山五乳寺弟子们接到讣[fù]告,弟子福善等人遵照师的遗命,随即来到曹溪,准备扶送大师灵龛回归五乳寺,在师生前自己选定的地方修建塔墓。当时曹溪影堂已经建成,曹溪弟子们坚持要留师在曹溪。福善等人便向庐山青莲社中的吴太史、吴中丞、盛方伯、王孟夙、缪[miào]慕台等长官们报告,请他们专门写信给何武我总制、王善长知府,行文通知韶州府护送大师灵龛回归庐山,并发放邮符路费。大师的灵龛于天启五年乙丑正月二十一日登程,二月二十八日抵达庐山五乳峰法云寺。
本文档为【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 地藏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9KB
软件:Word
页数:7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