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举报
开通vip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 密 级: U D C : 本校编号: 1065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 地方自治制度 研究生姓名: 周 周 周 周 华 华 华 华 嵩 嵩 嵩 嵩 学号: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9 9 9 9 0 0 0 0 3 3 3 3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2 2 2 2 0 0 0 0 1 1 1 1 3 3 3 3 7 7 7 7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李 ...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中图分类号: 密 级: U D C : 本校编号: 1065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 地方自治制度 研究生姓名: 周 周 周 周 华 华 华 华 嵩 嵩 嵩 嵩 学号: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9 9 9 9 0 0 0 0 3 3 3 3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2 2 2 2 0 0 0 0 1 1 1 1 3 3 3 3 7 7 7 7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李 李 李 李 胜 胜 胜 胜 渝 渝 渝 渝 职称: 副 副 副 副 教 教 教 教 授 授 授 授 校外指导教师姓名: 职务职称: 硕 硕 士 士 申请学位等级: 硕 硕 士 士 学科: 法学 专业: 法律史 论文提交日期 : 2 2 2 2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年 年 年 年 3 3 3 3 月 月 月 月 1 1 1 1 8 8 8 8 日 日 日 日 论文答辩日期 : 2 2 2 2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年 年 年 年 5 5 5 5 月 月 月 月 2 2 2 2 0 0 0 0 日 日 日 日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也不包含获得 西 南 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 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有关保留 、 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 。 特授权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 并采用 影印 、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磁盘 。 ( 保密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2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试 论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时 期 河 南 宛 西 地 方 自 治 制 度 O O O O n n n n t t t t h h h h e e e e W W W W a a a a n n n n W W W W e e e e s s s s t t t t o o o o f f f f L L L L o o o o c c c c a a a a l l l l A A A A u u u u t t t t o o o o n n n n o o o o m m m m y y y y o o o o f f f f H H H H e e e e n n n n a a a a n n n n i i i i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n n n n j j j j i i i i n n n n g g g g N N N N a a a a t t t t i i i i o o o o n n n n a a a a l l l l G G G G o o o o v v v v e e e e r r r r n n n n m m m m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P P P P e e e e r r r r i i i i o o o o d d d d 作 者 姓 名: 周华嵩 指 导 教 师: 李胜渝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L a w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渗透 , 自然经济的衰微, 传 统的道德 观念和乡规民约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广大农村地区积贫积弱, 乡村建 设与改革问题 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改变现状, 众多不同背景、 不同 理念的爱国人 士提出了很多改革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主张, 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造活动 , 以期探索出 农村发展乃至 整个国家发展的出路, 乡村建设运动一时风起云涌 。 在不改变原有的生产 关系的前提下 , 这些运动的本质多是对经济和社会进行改良。 笔者的家乡在宛西,宛西自治运动是以彭禹廷、别廷芳等地方精英为首在镇 平、 内 乡、浙川、邓县四县发起的,运动持续了十年之久,他们把以“自卫、自治、自富” 为 主要内容的“三自主义”作为运动的理论指导,采取种种措施改良政治、经济、教育、 军事和社会风气, 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 宛西地方自治的情形被父辈口口相传, 耳濡 目染, 笔者便产生了想全面了解那段历史的想法 。 通过对宛西自治史料的搜集、 整理和 分析, 发现虽然由于地理位置, 发起人的知名度等原因, 宛西自治的影响在全国不及同 时代其他乡村改革运动,但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 当时, 地方社会秩序失序 , 为了保境安民, 对抗严重扰民的土匪和过往的各路军阀 势力,宛西自治领导者才组建起了民团这个以当地农民为主要来源的强大地方武装。 有 了“自卫”的能力后,再以民团作为军事后盾,积极争取政治权力,建立自治政府, 在 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把自治理论付诸实施 , 实现 “自治” 、 “自富” 。 重视培养和任用当 地的人才, 一定程度上的 “ 与世隔绝 ” , 使得宛西自治在实行过程中带有浓厚的封闭性 、 内向性的色彩。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先以历史学为基础, 客观还原历史原貌, 然后再从社会 学和法学 的观察视角探究宛西自治运动措施实施的细节。 本文的结构是首先定位宛 西自治运动发 生的年代, 把它定格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结合宛西的地理位置和当 地的社会现状 谈改革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其次是重点对自治的理论基础 、 具体内容和 如何开展进行分 析,然后总结“ 治乱世用重典 ” 的别廷芳的法律思想,最后总结运动成败 的经验教训 。 希 1望能客观的评价那段珍贵的历史, 为今天的缩小城乡差距 , 大力推动农 村建设提供有益 的启示。 关 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宛西自治;三自主义 2A b s t r a c t T he 1920s a nd 1930s , w i t h t he pe ne t r a t i on of c a pi t a l i s t i ndus t r y a nd c om m e r c e , t he de c l i ne of t he na t ur a l e c onom y, t he t r a di t i ona l m or a l va l ue s a nd t he vi l l a ge r e gul a t i on w a s a t t a c ke d by a n unpr e c e de nt e d i m pa c t .O n t he poor a nd w e a k va s t r ur a l a r e a s , r ur a l c ons t r uc t i on a nd r e f or m w a s one of t he hot i s s ue s i n C hi ne s e s oc i e t y. I n or de r t o c ha nge t he s t a t us quo, m a ny di f f e r e nt ba c kgr ounds a nd di f f e r e nt c onc e pt of pa t r i ot i c pe opl e put f or w a r d a l ot of r e f or m pr ogr a m s a nd i de a s a nd c a r r i e d on a va r i e t y of r e f or m a c t i vi t i e s , i n or de r t o e xpl or e a w a y out of r ur a l de ve l opm e nt a s w e l l a s t he ove r a l l na t i ona l de ve l opm e nt , R ur a l R e c ons t r uc t i on M ove m e nt w a s s ur gi ng one o' c l oc k. B ut t he na t ur e of t he s e c a m pa i gns a r e m os t l y on t he e c onom i c a nd s oc i a l i m pr ove m e nt , t he pr e m i s e doe s not c ha nge t he e xi s t i ng r e l a t i ons of pr oduc t i on. T he a ut hor ' s hom e t ow n w a s i n W a nxi , t he W a nxi a ut onom y m ove m e nt i s i ni t i a t e d P e ng Y u- t i ng, B i e l oc a l e l i t e s l e d by t he f our c ount i e s i n t he t ow n l e ve l , w i t hi n t he t ow ns hi p, Z he j i a ng a nd S i c hua n, D e ng C ount y, t he c a m pa i gn l a s t e d a de c a de - l ong, t he y put t o " s e l f - de f e ns e , s e l f - gove r nm e nt , s e l f - r i c h" a s t he t he or e t i c a l gui da nc e f or t he m a i n c ont e nt s of t he doc t r i ne a s t he m ove m e nt , t a k i ng va r i ous m e a s ur e s t o i m pr ove t he pol i t i c a l , e c onom i c , e duc a t i ona l , m i l i t a r y a nd s oc i a l c l i m a t e , w hi c h ha d a s i gni f i c a nt i m pa c t i n t he l oc a lT he s i t ua t i on of W a nxi l oc a l s e l f - gove r nm e nt w a s s pr e a d by t he f a t he r s m out h t o m out h a nd m ona s t e r i e s , I ha ve gi ve n r i s e t o t he i de a of a c om pr e he ns i ve unde r s t a ndi ng of t ha t hi s t or y. T hr ough t he c ol l e c t i on, c ol l a t i on a nd a na l ys i s of W a nxi a ut onom y hi s t or y, f i ndi ng t ha t due t o t he r e a s ons of ge ogr a phi c a l l oc a t i on a nd s pons or vi s i bi l i t y, t he i m pa c t of W a nxi a ut onom y w a s l e s s t ha n t he ot he r vi l l a ge s of t he c ont e m por a r y r e f or m m ove m e nt i n t he c ount r y, but i t ha s i t s ow n di s t i nc t i ve l o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t t ha t t i m e , t he l oc a l s oc i a l or de r di s or de r e d , i n or de r t o pr ot e c t t he vi l l a ge s a nd a ga i ns t a s e ve r e di s t ur bi ng ba ndi t s a nd pa s t w a r l or ds f or c e s , t he W a nxi a ut onom y l e a de r s f or m e d t he vi gi l a nt e gr oups t o l oc a l f a r m e r s a s t he m a i n s our c e of s t r ong l oc a l m i l i t a nt s .W i t h t he a bi l i t y t o " s e l f - de f e ns e " t o t he m i l i t i a a s a m i l i t a r y ba c ki ng t o , a c t i ve l y f i ght i ng f or pol i t i c a l pow e r t o e s t a bl i s h a n a ut onom ous gove r nm e ntW i t hi n i t s s phe r e , put t i ng a ut onom y t he or y i nt o pr a c t i c e a nd r e a l i z i ng t he " a ut onom y" a nd " t he r i c h"E m pha s i s on t r a i ni ng a nd a ppoi nt m e nt of l oc a l t a l e nt , a c e r t a i n de gr e e of " i s ol a t e d" , m a ki ng W a nxi a ut onom y i n t he i m pl e m e nt a t i on of t he pr oc e s s w i t h a s t r ong c l os e d a nd w i t hi n c ol or1T he r e s e a r c h m e t hod i s ba s e d on t he hi s t or i c a l s c i e nc e , obj e c t i ve l y r e s t or e t he hi s t or i c a l a ppe a r a nc e , t he n e xpl or e t he W a nxi a ut onom y m ove m e nt m e a s ur e s f r om t he obs e r va t i on a ngl e of t he s oc i ol ogi c a l a nd l a w s c i e nc eT he s t r uc t ur e of t hi s pa pe r i s t o oc a t e t he e r a of t he W a nxi a ut onom y m ove m e nt , f r e e z i ng i t i n N a nj i ng N a t i ona l i s t gove r nm e nt , t he r e i gn of t he ur ge nc y a nd ne c e s s i t y of r e f or m c om bi ni ng w i t h t he l oc a t i on a nd t he l oc a l s oc i a l s i t ua t i on of W a nxi f i r s t l y. S e c ond l y, f oc us i ng on t he a na l ys i s t o t he t he or y of a ut onom y , t he s pe c i f i c c ont e nt a nd how t o c a r r y out , a nd t he n s um up t he B i e l e ga l t hi nki ng t ha t i s s pe ndi ng t r oubl e d t i m e s w i t h he a vy pe na l t i e sF i na l l y , s um m i ng up t he m ove m e nt e xpe r i e nc e s a nd l e s s ons , hopi ng t o e va l ua t e t he pr e c i ous hi s t or y obj e c t i ve l y, pr ovi di ng us e f ul i ns pi r a t i on f or t oda y' s r ur a l de ve l opm e nt t o na r r ow t he ga p be t w e e n ur ba n a nd r ur a l a r e a sK K K K e e e e y y y y w w w w or or or or d d d d s s s s : T T T T h h h h e e e e N N N N an an an an j j j j i i i i n n n n g g g g N N N N at at at at i i i i on on on on al al al al G G G G ove ove ove ove r r r r n n n n m m m m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P P P P e e e e r r r r i i i i od od od od ; W W W W a a a a n n n n W W W W e e e e s s s s t t t t A A A A u u u u t t t t on on on on om om om om ou ou ou ou s s s s ; T T h h r r e e e e - - au au t t on on om om y y S S oc oc i i al al i i s s t t T T h h r r e e e e - - au au t t on on om om y y S S oc oc i i al al i i s s t t 2目 录引 言 1 一 、自治运动之时代背景 2二 、自治运动的内容 4(一)“三自”主义理 论的缘起、演进 4(二)“三自”主义理论的内容 6(三)“三自”主义理论的实践 81.政治方面 8 2.教育方面 11 3.经济方面 12 4.军事方面 16. 5.社会管理方面 17三 、别廷芳的法律思想 1 8. (一)重刑主义 18. (二)有治人,无治法 19. (三)调解息讼 20. 四 、自治运动的影响评价 2 0 (一)贡献 20. 1.勇于抗战,保卫家园 20. 2.发展教育,启蒙民众 22. (二)运动失败的原因 231.地方武装独立,得不到中央支持 23 2.改良性质的运动行不通 24 3.未形成制度,人亡政息 25. 4.地方主义,严重排外 26参 考文献 2 7 致 谢 2 8 1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引 言 今河南省的南阳市,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楚国, 被称为宛邑, 秦朝时名为宛 县 , 隋朝 1 时又叫上宛,后来被人们简称为宛。 “宛西”是对南阳西部的邓县、镇平、内乡、 淅 川等县的统称。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以镇平县彭禹廷、 内乡县别廷芳为首的宛西自 治派, 领导带动当地农民发起了宛西地方自治运动 。 这场运动是以彭禹廷创立的 “ 三自 主义” 理论, 即 “自卫、 自治、 自富 ” 观念为指导, 最终的目的是建立起一个 “夜不闭 2 户、 道不拾遗, 村村无讼 、 家家有余” 的理想社会 。 整个运动持续了十年 , 历时良久 , 虽然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 但那段历史至今在自治运动的开展地??笔者的家乡广 为 传 诵 。 宛 西 自 治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它 不 像 同 时 期 取 得 较 大 影 响 的 其 他 地 方 的 乡 村 建 设 运 动, 由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发起 , 在得到国民党中央政府或者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许 可后, 才划定一个区域开展活动。 它是在当地地方精英的带领下, 以当地农民为主要来 源, 组建强大的地方武装??民团, 有了 “自卫” 的力量, 然后再以民团作为军事后盾 , 积极争取政治权力,建立自治政府,把自治理论落实到自治政府统治的地域 范围中去, 实现 “自治” 、 “自富 ” 。 这些使得宛西自治在实行过程中带有浓厚的封闭性 、 内向性 的色彩。 1 程相山等:“解读档案中的‘宛西自治’”, 《中国档案 》 ,2005 年 11 期。 2 徐有礼:“宛西自治:一场夭折的区域现代化实验 ”, 《中国现代史》 ,2003 年 2 期。 1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自治运动之时代背景 民国初年, 中国灾难深重, 中央集权衰弱无力, 各种军阀势力 “你方歌罢我登场” , 为了争夺更多的地盘和更大的势力范围经常各方角逐, 争相搜刮地方 , 聚敛民财。 于是 , 很多时代精英,仁人志士,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使命感,积极探索, 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乡村建设运动并不是偶然才发生的事情 , 它的发生是民族自觉心理 推迫出来的,这里的民族自觉指得是人民自力更生的觉悟。中国人中农民占大多数, 并 且他们生活在农村, 民族的基本力量大都蕴藏在农民的身上 , 所以要谋求 自力更生就必 须要在农民身上想办法, 走乡村建设这条路 。 所以乡村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设乡村 , 3 而在于建设整个中国社会”。 正当城市在这一时期由于在各种因素的带动下工商业大发展, 在地域面积大小上占 绝对优势的农村却积贫积弱, 自然经济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 , 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差距 拉大, 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也拉大 。 农村显得生产凋敝 , 没有生机和活力 , 传统的 小农经济面临挑战, 旧的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 并且, 这一时期 , 由于一战结束不 久, 整个社会获得了暂时的稳定, 没有大的战事, 为各种社会改良思想付诸实践提供了 绝好的机会。 于是, 全国各地陆续涌现和开展波澜壮阔的乡村建设运动 。 地处中原的宛 西地区之所以会发生自治运动,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 首先, 土匪占山为王, 祸害乡里。 宛西地区位于陕西 、 河南、 湖北三省交界的地方 , 与其他内陆省份和沿海省份的情况不同, 这里一直相对落后和闭塞, “ 人情仍然安于固 4 陋 ,风 气 迄 今 尚 未 开 通 ” 。 境 内 有 秦 岭 、 伏 牛 山 脉 绵 延 起 伏 , 还 有 大 片 的 丘 陵 , 形 成 一 个南阳盆地, 交通不便 , 离铁路干线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都比较远 , 和省会开封也相距 三百多公里之遥, 与外界联系较少, 经济跟本省其他地区比都要相对滞后。 当时国民党 的军事力量有限, 只在铁路沿线城市严密布防 , 对于偏远的宛西地区鞭长莫及, 地主和 土豪恶霸横行乡里, 土匪也把这里当避难所 。 人们走投无路了, 于是聚众拉杆, 民变四 起。 据统计, 1925 年 , 河南的土匪超过了五万人, 而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部分都在豫西 3 任恒伟: “‘乡土中国’”的道德困境??解读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乡土小说 ” ,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2009 年 第 3 期。 4 王天奖:“简论别廷芳与宛西自治”, 《中州学刊 》 , 2001 年 5 期。 2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山区活动。 宛西的内乡、 淅川、 镇平、 邓县都有大股的匪徒, 每股匪的人数少则几十上 百, 多则数千 。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内乡县志中记载当时的土匪来来往往 , 或是称为 5 大帅, 或是称作老架 , 地方上早已没有一片安宁的净土可寻了 。 1929 年 8 月 26 日晚 , 土 匪 头 领 张 大 先 、 杨 小 黑 等 人 带 着 六 千 多 匪 众 摸 黑 攻 进 了 镇 平 县 县 城 , “ 烧 掉 九 千 多 间 6 房屋„„县长郭学骥 、 建设局长杨守勤 都死于 此次劫 难,还掳走 11000 多人。 ” 人们流 离失所, 为了躲避匪患 , 在山上修起山寨 , 这是一种纯粹用来防御的碉堡 , 根本抵挡不 住土匪的强攻和侵袭, 人身安全仍然得不到保障 。 老百姓拖家带口的东躲西藏, 每天都 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谈起土匪就为之色变 , 对土匪简直是恨之入骨。 为了剿匪和保境 安民而成立的临时组织为后来建立民团奠定了基础。 其次, 军阀混战, 压榨百姓。 如前所述, 正因为国民党政府把主要军事力量分布到 铁路沿线城市, 无法对宛西进行严密的控制, 所以大大小小的军阀趁机对自己的占领区 兴风作浪。 但同时, 他们又无力有效和长时间的占领这个地方 , 总是刚上 了台, 又被别 的势力逐走,所以他们也无心搞地方建设,维持一方安定。想的只是如何巧立名目, 从 这个地方榨取更多的财富和征集更多的兵丁,扩充自己的实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不但不去剿匪, 而且兵祸甚于匪祸 。 无休止的压榨 , 摊派各式各样的税款 , 使老百姓对 政府彻底丧失信心, 不再抱有幻想。 军阀和地方士绅联合起来统治地方的传统模式尝试 失败, 士绅要想得到保护 , 就要被敲诈勒索 , 当地的士绅也不堪重负 , 由刚开始想跟军 阀联合需求庇护,到后来各自组建私人武装看家护院,地主家拥有枪支团丁成了常事。 再次, 自然灾害频繁 , 民不聊生 。 人祸已经让老百姓的生活朝不保夕 , 难以为继了 , 又偏偏遇上天灾不断。 1926 年 8 月 14 日,黄河南岸东明刘庄决口,决口宽四十余丈, 水 势 东 泻 , 流 入 巨 野 县 赵 王 河 , 宽 15 里 , 金 乡 、 嘉 祥 二 县 全 被 淹 没 。 1933 年 8 月 10 日, 黄河再一次决口 , 大洪峰奔流而下 , 河南温县 、 武陟、 长垣、 兰封 、 考城 5 县多处 决 口 , 受 灾 面 积 达 到 6592 平 方 千 米 , 受 灾 人 数 达 到 273 万 人 , 其 中 死 亡 人 数 为 1270 0 7 人 。财 产 损 失 折 合 成 当 时 的 银 元 计 价 达 到 2.70 亿 元 。 此 外 还 有 各 式 各 样 的 虫 灾 , 冰 雹 霜冻, 相继为害, 动辄颗粒无收。 中原地区人多地少, 平时尚且是勉强糊口, 大灾过后 , 饿殍遍野, 卖儿鬻女, 人竞相食, 靠吃草根、 扒树皮过活。 农村的自然经济已然到了破 产、崩溃的边缘,农民生活极度穷困,不堪一击了。 5 黄建华:“别廷芳与内乡乡村建设1930?1940 ”, 《河南大学》 , 2009 。 6 程远潜: “权力利益网络碰撞中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宛西自治1929??1941”, 《 南昌大学学报》 , 2008 年。 7 石春先等:“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效益分析”, 《人民黄河 》 , 1996 年 11 期。 3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自治运动的内容 (一)“三自”主义理论的缘起、演进 宛西自治运动, 是由彭禹廷发起倡办的 。 彭禹廷 1893 ?1933 , 原名延忠, 又名锡田, 字禹廷,河南省镇平县人 , 幼读书,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 , 后来辞去官职回到 8 家 乡 剿 匪 、 平 乱 。 起 初 只 是 应 民 之 请 , 单 纯 剿 匪 , 但 慢 慢 地 彭 禹 廷 在 其 剿 匪 平 乱 的 生 , 涯中深深感受到现在民众的痛苦 不是单单剿灭了土匪就能解决的。 即使治理好了匪徒作 9 乱, 还是不能救穷 , “必须得有治本的方法 ,健全的人才,才能奏效 ” 。 从此他不再单纯 的把目光放在防匪、剿匪活动上,而是转到了探寻如何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上去。 当 时, 全国各地的乡村改革与建设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 , 并分别有各自的理论基础。 191 5 年 翟 城 村 试 办 自 治 , 开 了 地 方 自 治 的 先 例 , 推 动 乡 村 自 治 登 上 了 历 史 的 舞 台 。 1918 年 以 来,阎锡山为了提高山西的行政效率,加强管理,提出并推行了“六政三事” 。“六政” 包 括水利、 禁烟 、 种树、 蚕桑、 天足和剪发 ; “三事” 包括种棉 、 造林和畜牧 。 这些山西村 1 0 建制度,被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推广确立为全国性的制度。 梁漱溟认为之所以会兴起乡村改革建设运动, 是因为乡村遭到了破坏, 而引起乡村 破 坏 的 原 因 从 表 面 上 看 是 天 灾 人 祸 和 社 会 风 气 产 生 了 变 化 , 最 根 本 的 原 因 却 是 政 治 问 题。“虽然造成乡村破坏的,或有天灾,或有人祸,或有国际因素,或有国内因素, 貌 似有很大差别。 但若细细考量起来 , 天灾其实并不能怪天 , 这都是由于未尽人事 , 这个 责任其实都在政府。 所以人祸和天灾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 ; 国际上对我们的侵略和压迫 也不能怪别人, 根本原因是我们自己不够强大 , 不能应对环境。 „„所以国内的因素和 国际上的因素本质上也是政治问题。 因此, 中国乡村的破坏总体上说完全在于政治的破 1 1 坏 。 ” 晏 阳初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兴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中国的衰败归根到底是中国农村的衰败引起的 。 “ 关系到中国今 日生死的不是别的, 是民族的衰老 、 堕落和涣散, 本质问题还是在 ‘ 人 ’ 身上 。 这是中 8 万新芳:“彭禹廷乡村建设教育思想与实践”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5 期。 9 万新芳:“试论彭禹廷“三自主义”理论的实践途径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3 期。 1 0 万新芳:“宛西自治‘三自主义’‘理论群体’初探”, 《史学月刊》 ,2002 年 10 期。 1 1 周燕来:“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2 期。 4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国人害了几千年的, 很复杂的病 , 已经到了生命垂危, 有没有起死回生的方药来救命的 1 2 问题。 ” 农村运动 , 就是对着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 。 所以说中国的乡村改革建设运动 , 是肩负着对整个民族进行改造的重要使命的。 为什么对整个民族进行改造的使命要交给 乡村改革建设运动承担呢?因为中国当时有四万万人口, 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要占全国 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单从这个数量比例关系上看 , 民族改造的对象, 理所当然的也 要 重 在 农 村 。 此 外 , 还 有 陶 行 知 提 倡 的 “ 生 活 教 育 ” , 黄 炎 培 主 张 的 “ 农 村 教 育 ” 等 众多理论。 但是有的地方虽然打着 “自治” 的旗号, 却并不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 , 最终 也因得不到农民支持而失败。这么多有关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积极探索和理论主张, 给 彭禹廷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让他有机会从各种自治活动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 在此 基础上, 他结合宛西地方的实际情况, 创立了 “三自” 主义理论, 并且切实有效的亲身 去推行实践这一理论。 彭禹廷之所以把 “ 三自主义” 理论作为其开展宛西自治运动时的理论指导, 是有其 深刻的原因的。 宛西自治运动跟当时其他的乡村改革建设运动相比, 也有其自身的独特 之处。 它不像其他地方的乡村建设运动 , 由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发起, 在得到国民党中 央政府或者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许可后, 才划定一个区域开展活动。 宛西自治地方地 处中原,隶属河南省。河南省是产粮大省,全国的交通枢纽,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战 略位置非常重要, 国民党政府不希望这里有自治力量存在, 自治武装的存在对其统治构 成了威胁。 它是以怀疑和敌视的态度看待宛西自治政府的 , 这个 “宛西实验区” 并没有 得到国民党当局的承认和认可, 是种 “非法” 的存在状态 。 所以, 要想在宛西推行自治 , 必须找到一件 “合法的外衣” , 即孙中山的地方自治精神和三民主义理论。 否则, 宛西 自治是不可能开展下去的。 在孙中山的理论体系中 , 他认为, 要打破中国长期以来的专 制制度, 就要效仿西方民主 , 把官治变成民治 , 要实行民权主义, 就要先实行地方自治 。 并且他强调的地方自治是以县为单位的, 民主的目的是为了民权和民生 。 他指出, “ 地方 1 3 自 治不仅是个政治组织 , 也 是一个经济组织 ”, “ 建 设之首要在民生 ” 。 彭 禹廷认为自 己的“三自主义”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所以积极的把自己的 “三自主义” 向 “三民主义” 靠拢, 认为后者为前者奠定了理论基 础 , 为 自 治 实 践 提 供 了 指 导 , 后 者 是 前 者 在 地 方 上 的 缩 小 和 具 体 化 。 “ 民 为 邦 本 , 本 固 1 2 任恒伟:“‘乡土中国’的道德困境??解读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乡土小说”, 《广西民族大学》 ,2009。 1 3 万新芳 : “宛西自治‘三自主义’‘理论群体’初探”, 《史学月刊》 , 2002 年 10 期。 5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邦 宁 ” , 先 从 小 范 围 的 建 设 乡 村 、 富 民 入 手 , 然 后 再 带 动 整 个 国 家 的 改 革 富 强 。 如 此 积 极的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可见彭禹廷是在努力的为自己的地方自治运动寻求庇护。 而 宛西自治之所以能存在和开展, 凭借的不仅仅是理论庇护 , 更重要的是宛西自治派精英 们凭借着??自己组建的, 由当地农民为主要来源的强大地方武装 ??民团, 对抗着来 自国民党政府势力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使其权力无法渗透, 从而获得了一个长达十年的 生存活跃期, 让这里可以暂时不受国家权力的约束控制。 然后在这个用军事手段争取来 的试验田里建立自己的自治政府, 把自己的自治主张付诸实施 , 建立理想的家园。 这种 发展模式是当时全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 与以彭禹廷、 别廷芳为代表的自 治派领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三自”主义理论的内容 1930 年 9 月 27 日,镇平民团首领彭禹廷召集内乡民团首领别廷芳、 邓县民团首领宁 洗古、 淅川民团首领陈重华相聚内乡杨集 , 举行军事联防会议 , 商讨联合自治 , 史称 “ 杨 集会议” 。 会上就如何共同对付匪祸和怎样实现地方自治达成共识 , 认为各县单凭手中 握有的少量民团, 谁都无法填补宛西地区权利的真空 , 四县只有团结起来, 从发动最底 层的民众入手, 集中武力 , 才能对付匪乱 , 自治才能有望成功。 四人制定的自治目标是 初级阶段达到野无旷土、 村无游民、 人无不学、 事无不举、 家家都有饭吃、 人人都有衣 1 4 穿 。 高 级阶段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村无讼、家家有余。会议制订了《十条公 约》,包括:工兵农合一 ,统一指挥 , 抚恤划一 , 弹粮自筹 , 清丈田亩,整编保甲 , 普及民教 , 建保健所,行会议制,务实去虚。 《 五不办法 》 ,包括: 不纵匪泥法,不偏 听诬陷,不奔走说情 , 1 5 不浪费公帑,不拂逆民情。 会议还成立了宛西四县地方自治委员会和联防办事处 , 分别 由彭禹廷和别廷芳担任主任。宛西自治就开端于此次会议,从此,镇平、内乡、邓县、 淅 川 等 地 区 的 自 治 有 章 可 循 , 在 “ 十 条 公 约 五 不 办 法 ” 的 约 束 下 , 相 互 协 调 , 共 同 推 进 。 之 , , 后不久 彭禹廷又发表了 《告宛属十三县同胞书 》 这标志着宛西地方自治开始正式实行 。 “三自主义” 即 “自卫” 、 “自治” 、 “自富” 。 自卫就是用自身的力量 , 安定社 会秩序, 防卫不良势力的侵害 。 人类的历史 , 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 , 有自卫力量的才能 1 4 程相山等:“解读档案中的‘宛西自治’”, 《中国档案》 , 2005 年 11 期。 1 5 万新芳:“试论彭禹廷‘三自主义’理论的实践途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年 3 期。 6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 1 6 生 存;没有自卫力量的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要自卫。 抵 抗国际间的侵害,就需要全 国民众都能武装自卫; 抵抗匪徒的侵害 , 就需要全县的民众都能武装自卫。 民国十六年 以前,土匪布满内乡,七十二座民寨,破的只剩下七座。自倡办民团,削平股匪后, 才 1 7 有 现在的安定。要保障内乡的长治久安,就要人人自卫。 寓 兵于农、化兵于工,把普 通民众武装起来,组成民团,剿灭土匪,保卫安全。 自治就是自己管理自己, 是区别于官治 、 绅治的民治, 也是彭禹廷地方建设理论 的 核心。中华民国已有二十五年的历史,表面上是一个民主国家,实际上人民没有组织, 没有力量, 等于散沙一盘, 所以国家又贫又弱。 孙中山先生说: “兄弟所主张的地方自 治, 是把地方上的事情交给本地方的人民 , 让他们自己去治, 政府不去干涉, 如果 160 0 多个县, 县县都可以这样, 中华民国就自然成立了 。 ” 中山先生又说: “如果全国的人 1 8 民 ,不能自治,而总是去依靠官治,那么,中华民国就永远也不能成立 ” 。 可 见自治 是何等的重要, 只有地方上的人民 , 各尽自己的义务 , 各献自己的能力 , 一起去办地方 上的事务, 满足公共的需要 , 方能推进地方自治 。 彭禹廷认为在自治初期 , 由于大多数 民众受着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 一直是把政治权力全部交付给官僚 , 根本没有自治意识 或者自治意识很薄弱, 没有能力承担地方建设的重任 。 所以, 首先是必须要在当地有进 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宣传带领和启蒙下, 去除愚昧、 迷信和对地方恶势力的畏惧, 知道 “自治” 为何物。 等民智开化了以后 , 开始民选, 使 “主权在民” , 当地民众能够真正 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管理地方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和监察等事务中去 , 完全取代国 民党政府下派的地方政府, 使他们形同虚设, 贪官污吏不能徇私舞弊, 鱼肉乡里, 从而 使地方权利完全归地方所有。 为此 , 彭禹廷改变了自治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 在镇平县 设 立 了 “ 自 治 办 公 处 ” 和 “ 自 治 委 员 会 ” , 规 定 了 它 们 的 职 权 范 围 是 “ 第 一 , 审 核 全 县 各地方自治机关的预、 决算方案。 第二, 审议 决定 郑伟家庭教育讲座全集个人独资股东决定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时党支部关于注销分公司决定 地方自治的规则。 第 三, 审议决定 地 方上应当进行改革的事项。 第四, 审议各机关各区提出的建议, 以及人民提出建议的 事 项。 第五, 决定如何对 地方服务人员违法失职 行为进行处分。 第六 , 推选十区办公处处 1 9 长和各股主任。” 自富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生产, 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满足自己的需要, 增加经 1 6 西峡县档案局: 《地方自治:第二册第一课自卫的意义》 。 1 7 西峡县档案局: 《地方自治:第二册第二课自卫的重要》 。 1 8 西峡县档案局: 《地方自治:第二册第四课中山遗训》 。 1 9 徐有礼:“宛西自治:一场夭折的区域现代化实验”, 《中国现代史》 , 2003 年 2 期。 7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要改善自身的生活或公共的生活,需要以自身的力量来奋斗, 不能靠天, 不能靠人, 只能靠自己。 穷是社会上的病根, 不去除这个病根, 其他任何措 施都无从谈起。 俗语有云 : “ 饥寒起盗心 ” , “ 穷则思乱 ” , 盗贼蜂起, 追根究底都只 是因为穷。 农村日益破产, 民生日益凋敝, 水利不自己去兴, 没有人替我们去兴 ; 森林 不自己去造,没有人替我们去造;农业自己不去改良,没有人会去替我们进行改良; 坡 2 0 地 和河田,自己不去开阔,没有人会去替我们开阔。 自 富主义,就是救穷的主义。人 尽其力, 地尽其利, 从而使村村都有余 , 家家都能自给 , 老幼、 鳏寡、 孤独和残废不能 自理的人, 皆有所养; 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 地方上的人民都各自贡献能力, 本此目标 , 2 1 以 求个人的社会的生存发展。 如 果家家都能自耕自食,自生自养,自救救人,那么国 家必定大治。 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自卫”是“自治”“自富”的基本保障,“自富” 是 “自治”的目标和“自卫”的物质基础,“自治”是“自卫”“自富”的政治前提。 以 自卫捍卫自治,以自治推进自富,以自富促进经济发展,从根源上彻底摆脱穷和乱。 (三)“三自”主义理论的实践 1 .政治方面 彭禹廷认为自治改革当从政治入手, 改革了政治, 才能发展教育, 进而改进农村的 经济, 提高生产力 , 可见政治在他的 改革体系中占据着相当基础性的作用。 这个政治是 从组织民众开始的, 发动下层民众 , 从乡村建设起步 , 奠定基础 , 通过小范围的进步来 逐步带动大区域乃至全国的现代化。 (1)摆脱旧有的官、绅治理模式 虽然国民政府在县一级地方的控制力量相对薄弱, 但还是设有专门的县一级政府机 构进行监控的。 首先, 宛西自治派根据各县自身情况 , 要么解散县府或架空县政府的权 力, 要么赶走或杀死县长 , 使政府机构有名无实 , 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 发挥不了任何作 用, 然后成立自己的各级领导机构 , 行使一切政治、 经济 、 军事权力。 其次, 打破旧式 2 0 西峡县档案局: 《地方自治:第四册第三课 自养的重要》 。 2 1 西峡县档案局: 《地方自治:第四
本文档为【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宛西地方自治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24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