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举报
开通vip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步虚韵①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②。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光体③。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④。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⑤。 [注解] ①步虚韵:道教经韵之一。此段步虚韵词,原为《道藏·太上老君戒经》中众神赞叹老君戒法之赞词。此段词产生较早,大概是汉魏时作品。 ②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有版本为有念无不启。此二句言:一切诸法皆称为道,乃有百官及万八千种,并是六天及三界之道。大道者,无形无象,洞玄虚道,无时不在,理无不应,故云大也。契谓感也。此明持戒念道,有心即感。念念不止,以至道成,摸非念...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玄门日送晚课注解 步虚韵①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②。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光体③。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④。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⑤。 [注解] ①步虚韵:道教经韵之一。此段步虚韵词,原为《道藏·太上老君戒经》中众神赞叹老君戒法之赞词。此段词产生较早,大概是汉魏时作品。 ②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有版本为有念无不启。此二句言:一切诸法皆称为道,乃有百官及万八千种,并是六天及三界之道。大道者,无形无象,洞玄虚道,无时不在,理无不应,故云大也。契谓感也。此明持戒念道,有心即感。念念不止,以至道成,摸非念力。 ③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光体:欲多则神浊,气清则质炼,炼质成真,莫不由戒也。遂成金刚体,是言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坚真,无复朽败者也。 ④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生死轮转无休,与三涂对治,故云难也。自非成真,莫能超者也。五苦是地狱中溟冷,镬汤、铜柱、刀山、剑树也。解脱即超三界,无复苦缘也。亦谓五道为五苦者也。 ⑤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上清法也,众法所穷,故云,归太上经也。诵说既竟,法缘略显,今将说戒,故令静念稽首而受也。 下水船① 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披霞衣累劫修。 五色祥云生足下,九头狮子导前游。 盂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寻师千处降,爱河常作度人舟。 香供养十方救苦天尊 [注解] ①下水船:为道教经韵之一,为阴韵。救苦天尊,身披紫霞之衣。驾五色祥云。骑九头狮子。一手执盂瓶,一手执柳枝,常救济幽魂,破诸大狱。 大启请① 种种无名是苦根,苦根除尽善根存②。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③。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④。若皈圣智圆通地,便是生天得道人⑤。 [注释] ①大启请:全真道教经韵之一。 ②种种无名是苦根,苦根除尽善根存:种种,许多的意思。无名,无名义,无正当理由。这里泛指无名之想,无名之欲,无名之相等。苦根,罪苦之根本。善根,善根园满之根。此二句是说许多无名相的假设、假相皆是罪苦之根源。除掉这些根源,便是善良圆满根源的存在。 ③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但,如果的意思。凭,凭借。慧剑,智慧之宝剑,这里指道教的回光返照,照见自己元神。元神即慧剑也。轮回,即生死轮回。五苦门,按《道藏·太上玄灵大梵斗仪注》言:“色累苦心门,爱累苦神门,贪累苦形门,华累苦精门,身累苦魂门。” ④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道即混元无极大道。无心,即无为自然向道之心。度:普度。有情,即有向道学道之情。方便,即道教所提倡的利人利物方便之门。 ⑤若皈圣智圆通地,便是生天得道人:有版本为升天得道人,意同。若皈:若要皈依;圣智圆通地,圣上之智慧,圆融贯通之法。便是,就是。得道人,得到道的真谛的人。 开经偈①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②。豁落洞玄文, 谁测此幽遐③。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④。 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⑤。超凌三界途, 慈心解世罗⑥。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⑦。 [注释] ①开经偈:即开经前的赞语。此段赞语是赞叹救苦天尊的。 ②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寂寂,无为的、遥远的、无声的。无宗,即无有宗祖,无有源头。峙,直立,耸立。劫仞阿,仞阿,即高大无比。此是言天尊来自无为的先天。高高的耸立,经历了许多劫运。按《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言:“切以德性常湛真,理惟惟寂,虽混成而有物,而虚廓无联机感所及冥然。” ③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豁落,是道教术语,有开阔、豁达,空虚、深邃等意,如李白诗:“七元洞豁落,八角輝星虹。”洞玄文:幽邃玄妙的文字。测,知道,预知。幽,深、遐、远。谁测此幽遐,即谁能测知他的深远道理呢? ④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孰,谁。计,计算。一旦进入了大乘之路,谁能计算出经历了多少年劫呢? ⑤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既不生长,也不灭亡。莲花者,借指救苦天尊济拔也。 ⑥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超凌,超拔凌驾。三界,即天、地、人三界;或曰欲界、色界、无色界,皆可。慈心,即天尊救世之心。解,解救。世,世界。罗,诸多之意。此言天尊慈悲之心解救诸多世间众生。 ⑦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真人,修道成仙之人。无上德,无上崇高之道德。世世为仙家,世世为仙人。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⑴ 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⑵。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⑶。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⑷。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⑸。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⑹。初发玄元始,以通详感机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⑻。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⑼。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⑽。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⑾。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⑿。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⒀。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⒁。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⒂。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⒃。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在大洞经⒄。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⒅。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辰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⒆。 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行十方界,普济度天人⒇。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21)。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22)。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23)。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24)。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25)。上登朱陵府,下人开光门(26)。超度三界难,径上元始天(27)。于是飞天神王,无鞅数众,瞻仰尊颜,而作颂曰(28):天尊说经教,接引於浮生(29)。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30)。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31)。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32)。 尔时,飞天神王,及诸天仙众,说是诵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33)。 [注释] ⑴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太上救苦经》,为道教济幽度亡类道经,在度亡道场中常用。经以五言韵文写成,赞颂太乙救苦天尊拔众生脱离迷途,超出三界;称众生若能悟得虚空,超出万象,即得解脱生死,免受轮回之苦;又谓众生“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念诵此经不息,可致“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太上,至尊至大之意。道教以太上为最高之辞,用以称呼神仙体系中最上、最高、最尊之神。太上一词原指最古之世,《礼记·曲礼》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道教用以指尊神,如太上老君。洞玄,为道教经书分类法三洞部的第二部(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洞,意为幽深而不可测。玄,意为微妙而不可尽。比喻奥旨远邈,深如洞玄,非玉虚之夙挺,不能通达。《云笈七鉴》卷六称:“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无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据《道藏经目录》凡例:为三界之上太上道君所出,号洞玄经。凡称太上道君所流传和后人托名道君所作经书,均予收入。灵宝,即灵宝天尊,又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为道教三清尊神之第二位。《大洞真经》云:灵宝天尊盖玉晨之清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矣。经,即径也,常也,欲使诵念之人依此路径常行之也。 ⑵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尔时,指灵宝天尊讲经的时候。救苦天尊,又称太乙救苦天尊,为玉皇大帝左右侍者之一,协助玉帝统御万类。他由东极青玄上帝化生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受苦受难者只要祈祷或呼喊天尊的名号,就能得到救助。“十方界”,即十方三界,为道教的空间概念。十方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方和下方。三界指天界、地界、水界。道教认为宇宙虚空即由十方三界所构成。 此句言救苦天尊为元气所化,洁身无相,积炁成真,散复为炁,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弥漫八极,无所不在,无所不存,所以称其“遍满十方界”。 ⑶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常,恒常,永远。威神力,惊人的力量。洞阳子注解时称这种神力莫大于元炁,元炁之远,独秉造化之权。众生,泛指一切生灵。包括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物,谓之四生。道教认为不仅仅是人,而且花草树木,禽兽虫鱼,蛇飞蠢动,有情有信,皆含育元炁而生,元炁在则柔弱滋养而生,元炁去则坚强枯槁而死。 此句言救苦天尊以惊人的神力,救拔一切生灵。 ⑷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觉,领悟。 此句言众生因沉迷于声色,嗜欲无忌而困于迷途之中,得天尊之救拔而离开迷途,然而众生对度化没有领悟,犹如盲人,虽有日月之大光明,莫能见之。 ⑸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我,指救苦天尊。本,原来,本来。太,太空。无,虚无。领,领域,范围。 此言救苦天尊原本由元炁所化生,处于太空虚无之中,犹如橐轮翕张不息,常人于无间,其救度众生的范围无可限量。 ⑹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庆云,象征吉祥的云气,这里指太和至妙之炁,又称卿云、景云。《晋书·天文志》:“瑞气,一曰庆云,亦曰景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萦轮炁,是谓庆云,亦曰景云,此喜气也,太平之应。”“祥烟”,亦指太和之妙炁。“生门死户”,为人生死存亡之关窍,刘一明注《悟真篇》曰:“须将死户为生户,莫将生门为死门。” 此句言在救苦天尊的救助之下,众生打开了生死户之中,穷通塞之端究,造化之妙使,通天地阴阳二炁往来升降之不穷。 ⑺初发玄元始,以通详感机:初,始初,开始的部分。发,产生。玄元始,为玄炁、元炁、始炁三炁。《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道授以微炁,其色有三:玄、元、始炁是也。玄青为天,始黄为地,元白为道也。三炁之中制上下,为万物父母,故为至尊至神。自天地以下,无不受此炁而生者也。”《云笈七鉴》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空洞》:“上炁曰始,中炁曰元,下炁曰玄。玄炁所生出乎空,元炁所在出乎洞,始炁所出生于无。故一生二,二生三,三者化生,以至九玄。从九返一,乃人道真。炁清成天,滓凝成地,中炁为和,以成于人。三炁分判,万化禀生。”通,通感。机,枢机。 此句言大道始初产生一炁,一炁化玄、元、始三炁,三炁化为三清,三清诞而万物生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若能逆而行之,采炼玄、元、始三炁,在庆云祥烟相交感之际,就会得到天地造化之枢机。 ⑻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救,敕免。一切罪,所有的罪过,洞阳子注曰:“一切罪莫大于死罪。”度,济度。一切厄,所有的灾难,洞阳子注曰:“一切厄莫大子死厄。”超,超度。自然,自然而然。 此句言救苦天尊敕免众生所有的罪过,济度众生所有的灾难,令众生道成名列仙班,届时仙卿玉女麾幢,仙童鼓乐,逍遥上清。上上渺渺,大罗之声,诸天梵炁,荡荡至清。 ⑼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承,承受。伏,制伏。魔精,妖魔鬼怪。 此句接上句,言众生得到超升以后均承受得非凡的法力,可以用来制伏妖魔鬼怪。 ⑽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空中,为玄窍之异名。元萧廷芝《金丹大成集》认为玄窍“在人头上。工夫容易,下手难寻。若不遇时师,摩顶授记,皆妄为矣。”洞阳子注曰:“空彼万法而妙用,在中故曰空中。景焕烂,返视独见故曰何灼灼。”泥丸,又称泥丸宫,即上丹田,其穴为百会,在头顶正中。运周天火候,缘督后升至泥丸止,循任前降至丹田止,以收还精补脑之功。《黄庭内景经》曰:“泥丸百节皆有神。”“泥丸夫人当中立。”“泥丸九真皆有房。”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曰:“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居脑中。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道枢·平都篇》曰:“丹田之上,辟方一寸,是为玄丹之宫,脑精泥丸之魂宫也。夫能脑中圆虚以灌真,万穴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洞阳子注曰:“泥丸在两眉间,直入三寸为脑血之琼房,鬼精之玉宝,百灵之命宅,津液之山源,一名上一赤子,乃形躯之上神,故曰泥丸仙。”依现在生理学言,泥丸宫位置正当头部的松果腺体,具有内分泌机能。由三叶组成,各叶功能不同,与人身体发育、生命力强弱、智力高低、生殖器官功能代谢等有密切关系。 此句意为:玄窍中什么东西那么明亮闪耀,是泥丸之仙。即言修炼之人所采取的一种炼精补脑的功法。 ⑾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紫云,为水火之炁,称水火既济,化为紫云。水指心液,火指肾阳。心肾既济而氤氲,产生纯阳之炁,炁乃化为紫云。《崔公入药镜》元王道渊注曰:“心假戊己真土擒制迫逐,得其真火之升,真水下降,同归土釜,水火既济,结成金丹,一炁纯阳,与天齐寿。”覆,覆盖。黄老,指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于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中心。陈撄宁《黄庭经讲义》曰:“‘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人之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三宝,道教谓精、炁、神为三宝,并称之为上等大药。《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神、炁、精为入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神、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精,又称元神、元炁、元精,后天三宝即思虑神、呼吸气和交感精。修炼之用,为先天三宝;常人之用,为后天三宝。然后天三宝由先天三宝炁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成矣。 此句言修炼之人,采太和之妙炁,令心液和肾阳在体内既济,化为紫色云炁。云炁下行,覆盖于下丹田,使己成为至人,接着内视返听,凝其神,呼吸太和,袭其炁,逆流运珠,聚其精,三宝凝积于神室(下丹田)之内,皆化为神。 ⑿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还,返还。将,到。上天炁,即先天炁。一指元炁。《武术汇宗》曰:“何以谓先天炁?元气是也。此炁从无极判来,伏于肾阴中,杳杳冥冥,静而不动,长生之灵药,超劫之至宝,而为后天呼吸吹嘘之气,亦无形影可见。古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人在胎中未受形之先,在胎中先受此炁,后生两肾,两目,由此生心肝脾肺,九窍生肢,次第而成有象。”一指元始祖炁。《崔公人药镜》:“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元王道渊注曰:“先天炁者,乃元始祖炁也。此祖炁在人身天地之正中,生门密户,悬中高处,天心是也。神仙修炼,止是采取先天一炁,以为丹母。”九天,亦曰天谷,犹上丹田,即脑宫。《道法会元》卷七十六曰:“内经云:天谷元精,守之自真。言人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天谷元宫,乃元神之室,灵性所有,是神之要。”即泥丸宫别名。《道枢·神景篇》:“天谷者,泥丸之宫也。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黄焉。斯元神之府也,谷神真一之至灵者也。其为吾之性欤?而心为其用焉。”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顶中泥丸,名曰乾顶,一名天谷,又号内院,婴儿成形,升驻于此。丹书名曰上田,此处是也。” 此句言讲人身内的后天气炼成先天炁,上行到上丹田泥丸之宫,使宫中谷魂得以盈满,下行至下丹田黄庭,使魂神得以清灵,故老君曰: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一者炁也)。 ⒀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救苦,此言救苦,实为自救也。苦不自救,孰能救之。诸妙神,为人体内诸神。人修上乘之道,贵在全其神,神全者光而不耀;守其全神,神光即会缠绵,化生万神,所以称诸妙神。 此句言人若能见苦自救,守其全神,超越厄难之外,回风混合,结百神于己身,即是善见救苦,于天上而不可分。 ⒁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天炁,即先天炁,又名道炁、祖炁、大药、金丹,为神炁的先天状态。修炼者即以此先天炁为丹母。崔希范《入药镜》曰:“先天炁,后天炁,得之者,常似醉。”王道渊注解说:“先天炁者,乃元始祖炁也。此祖炁在人身之正中,生门密户,悬中高处,天心是也。神仙修炼,止是采取先天一炁,以为丹母。”彭好古注曰:“人之未生,混混沌沌。惟脐中一点真炁,与母命蒂相通。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及哇的一声,而炁落丹田矣。呼接天根,吸接地轴。而先天元始祖炁,未尝不充溢于其中。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一炁之流行;非先天之炁,无以见后天一气之主宰。此炁在人身天地之中,生门密户。藏则为炁,形则为气。”李攀龙注曰:“先天一炁即真铅,产在虚无太极前。恍惚杳冥中有象,方知造化极玄玄。”张三丰《玄要篇·先天一炁歌》曰:“生来本是先天炁,隐在形山人难遇。”伍守阳《金丹大指》曰:“夫道,道即一也。一即先天也,先天即太极也。……故未有天地,先有太极,太极乃天地之祖炁,万物之母炁。”李含虚《道窍谈·先天直指》:“先天者,超乎后天之上,最初最始,为本为元,盖一炁之尊称也。但此先天之炁有三端,先天之名有二义。”所谓二义:“先出于天者,一也;先原于天者,二也。”所谓三端指:“先出于天者,比天更早,为生天生地之先天也。此炁包鸿炁之体,初名太无,天地未分,先有此气。此其先出于天地,故曰先天。此一端也。先原于天者,从天而起,为生人生物之先天,此炁含氤氲之象,潜行太虚,人物未产,先有此炁。此其先原于天地,亦曰先天,此二端也。至于生天生道之先天,合前二义兼有之。此气从虚无中来,称太乙,金丹假此而后成,曰祖,曰始,曰含真。可与先出于天、先原于天者,为三相类,故亦号为先天,此三端也。”内丹修炼主要是修此先天炁,但也须凭借后天气配合,柳华阳《金仙证论·风火经》曰:“先天之炁,不得后天之气,则不能招摄转运。”后天气为呼吸之气,先天炁为元炁,写作“炁”,为炼精化炁中精气合凝之代号。 此句言天人合一的境界。称人炼得元始之祖炁,则骨肉轻清,顶生圆象,隐显自然,始能为自然人。 ⒂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自然,既是道教对道的表述,又是其修炼理论的一个基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以自然无为为法。道之尊,德之贵,不受任何东西的钳制而常自然。天地间的一切皆自然而然,以无为为法则,应顺其本来的自然,不可有意作为,也不受人格神意志的制约。可见自然是产生道的根本,也是道的本性,同时也是宇宙万物的本性。在道教炼养理论中,旨在强调通过修炼合于自然之道,方可得道长生。在合于自然之道的修养实践中,炼养家认为修养有高低层次之分。《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曰:“守虚无者,得自然之道,不复上天也,常在世间变化,见死生,为世人师。守神者,能炼骨肉形为真人,属天官,当飞上天,此谓中自然也。守气者,能合阴阳之气以生毛羽,得飞仙道,名曰小自然。”空洞,这里指泥丸宫。 此句言天道犹法自然,人亦不例外。人若能法道自然,即会产生无身之身,比于赤子,像道一样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同时脑宫圆虚而适真,似帝君(神)居之。若能守其神,摄心动也。守神不失,与神为一则忘其所守迹。一炁精通,超乎万象之表,使神游于太空之境,则廓然遍体皆虚空。 ⒃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委炁立,指一种立身之炁。《太霄琅书》炼度秘文四要:“一曰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列子曰:生非我有,是天地之委和也。察其始也,本无我体,因委天地,父母二气立,故曰委炁立。元始以一炁分制天地,运化阴阳,为万物之本。周子所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和而生木火金水土者,亦此。 此句言人本无体,因委天地父母二炁而立,后知己身由炁而生,不当暴逆其炁,使之天关急宜运天炁以归身,使绵绵不绝而胎息,归根顺受其炁,自然久视。接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宇宙在乎手,万物化乎身,能使形化于炁,炁化为神,神化合于道,道合于自然,以法入道,法固易成,一法苟得,万法俱成。道成则顶负圆光,身有光明。 ⒄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在大洞经:三十六,指三十六部尊经,道藏经书的总称。道藏经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每洞又分为十二部(类),故合称三十六部尊经。《道藏经目录·道教宗源》曰:“天宝尊说经十二部,为洞真教主;灵宝尊说经十二部,为洞玄教主;神宝尊说经十二部,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南宋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四曰:“灵宝大法是为三洞祖教,自五劫开化之后,玉清洞真、上清洞玄、太清洞神,三洞四辅符箓,皆因赤书玉字纪经咒而成之……次于诸天说灵宝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箓。世俗止言洞真十二部,洞玄十二部,洞神十二部,三洞合为三十六部,殊不知各有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洞阳子注曰:“斯言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也。元始天尊于龙汉元年,出洞真十二部经,演九圣之道。太上道君于赤明元年,出洞玄十二部经,演九真之道。太上老君于上皇元年,出洞神十二部经,演九仙之道。计八千余篇,结飞玄之炁,五方紫篆焕于太霄,八角垂芒辉于碧落。天真皇人按笔书之。” 此句言三十六部尊经秘传于上天,紫微金阙,无极高真,与十神五老,共同翊卫;元始天尊与诸天上圣,每日三朝其灵文,未传下世,所以称天上三十六。后元始天尊复以三十六部尊经秘传于龙宫,以镇海岳洞天,所以称地下三十六。 ⒅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归命,指性命合一,形神圆融。《性命圭旨·性命说》曰:“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太上尊,泛指先天神。 此句言归神、归命于太上,须臾不离于道,则神明护之,大福随之,动于吉会,能消除一切罪厄。 ⒆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辰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此为十方诸天尊之称呼,亦称十方救苦天尊、十方太圣、十方大神、十方至真等。有时在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前加多喜国土或后加九炁天君,在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前加大福堂国土或后加三炁天君,在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前加大浮黎国土或后加七炁天君,在北方玄上玉辰天尊前加西那国土或后加五炁天君,在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前加妙乐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在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前加难圣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在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前加宛黎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在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前加郁丹禅善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在上方玉虚明皇天尊前加均天国土或后加一炁天君,在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前加郁察国土或后加九垒土皇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九九、《无上秘要》卷三五、《太上洞灵宝智慧礼赞》、《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八五等中亦有十方应化救苦天尊,即东方救苦玉宝皇上天尊,其余依次加救苦二字。《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〇〇《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曰:“东方普慈救度天尊、南方大慈救苦天尊、西方慈敬护魂天尊、北方延生却死天尊、东北方护魂保命天尊、东南方万善慈救天尊、西南方延寿度人天尊、西北方弘普救度天尊、上方大慈普救天尊、下方扶衰延命天尊。”据《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记载:有依次“志心归命”十方各十位天尊,共列一百名天尊号,并称“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魂。”为此道教科仪中,常为祈福免灾依次向十方礼忏祝愿。 ⒇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行十方界,普济度天人:道言,即道君所言,此为灵宝天尊所说。十方诸天尊,即十方救苦天尊。天人,指谦恭博施,仁德宽容,虚恬柔静,相貌为和,爱敬师友,闻道笃信之人。 此句言天尊化形下降,遍布于十方三界,授以天人上道以济度成真。 (21)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委炁,自然委和之委炁,为人之立身所需。聚,积累。功德,指向道、重经、布施诸事。《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卷五曰:“入心为神,出为行业,业有科法,经教文言,遵行布散,施用依师,治用无虚,号曰功德。”《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曰:“道德仁义礼文武辨法,此即九经。九经之中,备有功德,功德之名,为善总称。” 委炁聚功德,洞阳子注曰:“列子曰:‘凡炁聚则生,炁散则死。知炁聚则生人,不能禁也;炁散则死人,不能止也。俗所谓将息者,实仙真流传,点化凡愚之圣话。’悟之者,自能将其息而使不散,则自然委和之炁钟聚子一息,久而积功累德,自然成真。故曰委炁聚功德。” 同声救罪人,即言人若勤求师门,耽味至理,研穷典诰,一以念道,用志不分,即可同声相应,同炁相求,救度体内外一切危难。 (22)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罪人,指被世俗情欲所惑之人。洞阳子注曰:“夫人受生胞胎之中,绵绵十月,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炁足神备。解胎而生,惊天骇地,而得为人,谓之婴儿。婴儿之心,但贵食母乳,尚属无知,此乃合真抱朴之时。既生百日,为物所诱,情见于外,俄而能笑,则变婴为孩,自此乃丧道失朴之始也。然后十五为童,二十弱冠。目眩五色,耳惑五音,七情夺其性,六欲灭其真,纯朴荡而尽矣。一日一夜,万死万生,驱役魂神,不闭一息,此乃处世之人。生身受罪于无间地狱,涸沦汨没无有出期。苟非得道,孰能免离。若此罪人,实可哀也。” 此句言那些被世俗情欲所迷惑的人实在应该得到哀怜,由此灵宝天尊大开救苦之门,广开微妙经典,救度天下罪人。 (23)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归身,即采天炁归于己身。 此句言人若诵念天尊所说之经不休息,即可采天炁于己身,圣功冲用,三返昼夜,不欲暂停。 (24)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天堂,这里指仙宫,与地狱相对而言。称天上神仙及世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后亦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吕祖志·真人本传》曰:“天堂地狱非果有主之者,特由人心自化成耳。”地狱,相对天堂而言。比喻苦难危险的境地。 此句接上句,言持经念诵不息者,自然长生归于天堂,享受天堂之幸福。身居天堂,不食人间百谷而无杀生之实,土地之精,所以不受地狱之苦。 (25)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火翳,地狱名。洞阳子注曰:“火翳者,南方地狱之名也。众生常为欲火焚心,而色翳目,故曰火翳。触目动心,地狱即现。既悟真诠,性天朗彻,一念湛然。所谓火翳者,皆化为清静之域也。”剑树化为骞,仙籍语论,谓从名利争逐转向体道无为。洞阳子注曰:“剑树乃地狱名也。众生竞名利,争人我,与物相刃相摩,交谈如矛戟,树面如寇仇,见受剑树之狱也。至人体道,含洪光大,为而不争,胸中之荆棘,悉化玉树骞林也。” 此句意为:地狱再也听不到痛苦的声音,成为一片清静之地;原本争名逐利的人都转向体道无为。 (26)上登朱陵府,下人开光门:朱陵府,指心。此句指内炼中的行火功夫。洞阳子曰:“心为朱陵府,谓之上昧君火;闭息宴坐,以心引之,则无乎不焚。肾为玄冥府,谓之中昧臣火;升腰肋腹,闭息行之,则无乎不达。膀胱谓之下昧民火;提动机关,金龟吐焰,则无乎不省。炼上尸则火炁腾陟于降宫,故曰上登朱陵府,焚下尸则火炁透辙尾闾,故曰下入开光门。” (27)超度三界难,径上元始天:超度三界,指超出三界。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丘祖全书》曰:“私欲忘,即超欲界,尘境浑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又《长生诠经》曰:“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状空即超无色界。”难,困难。径,直接。元始天,指玉清圣境。 此言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阻难,即可直接进入玉清仙境。 (28)于是飞天神王,无鞅数众,瞻仰尊颜,而作颂曰:飞天神王,人体骨骼名。亦曰八天、八门。人之顶骨八片,谓之八天。中有金楼宝殿,玉阙紫房。自己无相,真人总领,万神居之,道成则神光闪烁,天门自开,婴儿蜕质,于是真人飞从天门而出,故曰飞天神王。无鞅数众,即身中之千真万灵。 此句言人得道成真之后,婴儿蜕质,真身飞从门而出,体内千真万神随之升入玄都玉清圣境,上朝天尊,并作谣歌,颂咏大圣之德。 (29)天尊说经教,接引於浮生:天尊,指灵宝天尊。浮生,浮世众生。 此句言灵宝天尊说经教化世人,引接浮世众生入仙境。 (30)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无为,道的基本范畴,也是道教处理社会政治和人生诸问题的基本准则。老子首倡无为思想,他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前提出发,主张人应效法天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告诫人们有为会导致失败,而无为则可无不为。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游心四海之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后世道教继承了老庄的无为观念,将之视为接物应世的基本准则乃至修道的境界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老子河上公注》曰:“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后世道士视“无为”为全身、修仙的基本法则,强调“无为师主,无为为师,寂若无人,至子无为。”对于修道者实行无为原则的具体方法。以此来稳定精神,《正一修真略仪》曰:“故万法去来,由心自造,夫惟无为无造,故能无所不造。人能淡泊清静,真气自全,是故无为也能为万物之主,而无所不为焉。”《元气论》曰:“无为者,乃心不洞也。不动也者,内心不起,外境不入,内外安静,神定气和。”《明道篇》曰:“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周易阐真》曰:“无为了性,有为了命。”真,指保持本性,自然无为。 此句言众生勤炼苦修无为之道,保持本性,自然无为,则仙道成矣。 (31)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迷,指迷惑于名利、情欲、声色、滋味。荒,因迷而得,言其神不明而心灵,逐物荡荡逝去而不返。老子曰:荒兮,其未哉。无我,指不尚贤,外其身而虚,犹觉自己不存于世。无名,指道之表象,名为实之宾,虚名出而道德充备,故称绳绳兮不可名状。庄于云:“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圣人无名也。” 此句言仙道修成之人,不迷惑于名利、情欲、声色等,亦不因此而神不明,并达到无我无名的状态。 (32)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此句指朗诵上述经句,心灵自然空虚明亮。 (33)尔时,飞天神王,及诸天仙众,说是诵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飞天神王,这里指人本来之帝真,即人之魂神。诸仙众,指人体之万神。稽首,中国古代拜礼的一种,即叩头。道教沿用其为斋醮中的常用拜礼形式。宋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曰:“稽,开也。开两手,将头首稽留至地,故云稽首。经言五体投地者,四支并头为五体也。”稽首拜礼源于上古,《周礼》的九拜中就有稽首。据郑玄注,稽首拜,头至地也。贾公彦疏称,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早期道教《太平经》中有“真人稽首再拜”,以稽首专指对神的礼拜。随着道教斋仪的发展,齐梁道士陶弘景《登真隐诀》又有“稽首三礼”,称“先一拜,额叩地;次再礼,合为三拜。若言再拜稽首者,即先两礼,后额叩地,一礼合为三礼,稽首三礼其义也。”稽首亦可在道中行仪,《本际经》曰:“稽首三礼,右绕七匝。”“稽首作礼,绕百千匝。行道时,或三遍,或百遍,或千遍,或万遍。”道教行稽首礼有三意:“一则激令大众,使有回向;二则示有宗仰,非为专擅;三则法有珍贵,令其宝重。” 此句言天尊说经后,飞天神王和诸天仙等,诵念完毕,向天尊叩首礼拜,表示永远遵依大道,奉辞而退。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尔时⑴,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⑵。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⑶。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粱⑷。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⑸。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⑹。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⑺。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⑻。尔时,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园明。而说偈曰⑽: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⑾。 [注释] ⑴尔时:特指天尊讲经的时候。 ⑵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元始天尊,道之化身也,为玄炁初成之时之仙者。大罗天,乃诸天之最上天,分二层,南曰玄玄,北曰天泉。凡大罗天上,一切宫室、一切物品、一切衣食、一切设施。皆以意想而有,气化而成。非尘世之天也。天中有山,为玉结成曰玉京山。为天尊说经休养之地。山中诸草木花鸟,皆人间莫比。元始天尊即在此处。为诸天仙圣众,讲说得道真经也。 ⑶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此即元始天尊告诉诸仙真们。略启,即详细的讲说。身心,即修道之本也。心者,向道之物。明宣道要,明白宣讲道之要妙。十方即四面八方及天上地下。得道神仙,即住天宫之诸神人及仙者。都是从依经修行。微奥,玄微奥妙。 ⑷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粱:善男子、善女人,按《道藏·老君戒经》言清信男、清信女,即修德从善之男女。依凭,依据凭借。斋戒,斋者,饮食之洁也。戒者止,莫为也。津粱,津,渡口,梁,桥梁。此段言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为修道成仙之渡口桥梁。 ⑸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相不入,内相不出:一切有为,即斋戒之法也。显诸真路,亦显示其各自之修真之要路。体此法相,体悟此法身道相。乃可受持,即乃可受悟行持之意。众缘,众等缘业。屏,屏除。染着,即尘世之染习俗为。外想不入,内想不出。此亦修道斋戒之原本。外想者,外界一切幻想,假想,无名之想等。不入,不要进入我等道体身心。内想,我等先天元神之想也。即道之证悟也。不出,勿要泄出,即不要受外界一切有为之物所感染也。 ⑹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于正念中,亦于此正神主事道体之念中,五藏得到了清凉之感。调泰,调和安泰。滞碍,停阻碍。此处言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即三百六十骨之间有诸种停障碍之现象。此为坐功修行之一种现象。众苦罪源,悉皆除荡。亦说众等痛苦罪业之源,都被除荡完了。 ⑺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太和真炁,即吾等身中先天之真炁也。先天元精所化也,上升玉池为液也。液化之为太和真炁也。注润身田,此时,五脏六腑,冋光返照,照见自己元神,内外均无为之事也。昏昏默默之中,正大而无为。这样能古今常存法身,总持此等静持之念。从此中解悟真道。 ⑻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此段经是说,修行到这个时候,须要天尊之道力去扶持。并且要药物及法力来相助。还要谨慎节制饮食。鬼尸,即三尸神。六根,即耳、眼、鼻、舌、身、意为六根。八识者,耳、眼、鼻、舌、心、意、身、神,谓之八识。五蕴即五阴,色、受、意、行、识五物也,也就是:形象、情欲、意念、业缘、心灵也。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也。 ⑼尔时,诸天仙众:诸天仙众,即听法之仙众也。 ⑽上白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园明。而说偈曰:上白,白通禀,即禀告。天尊言,即诸听经之仙众、天尊也。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无始,即祖劫元始之初。未闻如是大乘经典。即没有听到过如此之大乘经典。缘兹幸会。即有缘幸会遇。一切道果,一切修道有成果的。偈,道经中以颂赞之文称作偈,或称颂。所谓偈颂,即以带韵之短句,重宣“道经”的内容,或独立宣讲道义,节律固定,类似中国古代之律诗。因此,道人吟诗多以“偈颂”的形式来改造诗律。或以偈颂为诗。唐以后,偈、诗很难严格区分。偈颂一般多为四言、五言、七言,或必成四句一首,或为散文多句成段。 ⑾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按《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杳冥者,道之形象。昏者默太虚炁也。言道为太空之主者,不计年岁。包含了天地一切万象万物。体性湛然无所住。湛,《说文》云:“没也。”《道德经》云:“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然,纯净之清静也。此句言纯净清静之体性没有所依附。色心都寂一真宗。寂,寂静,消融。色,物之能辨别者。心,吾人藏元神之所。色即识神,心则元神。此句是说识神同元神都融化在此一真常道内。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尔时,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罗列威仪,敷陈道要,怡神默坐⑴。于玉京山,放七宝光明,照福堂地狱。见福堂之内,男女善人,快乐无为,逍遥自在。复见诸地狱之中,饿鬼穷魂,以日继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餐猛火,渴饮熔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⑵。是时,会中有一真人,名曰广信,从座而起,稽首前进。上白道君曰:不审此辈穷魂,生有何咎,而受兹苦⑶。 道君曰:受诸罪者,在世之时,不敬三光,欺负神理,十恶五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毁伤物命,杀害众生,福尽寿终,当受斯苦⑷。是时,广信真人,心生哀悯,欲其济拔。幸望妙力威光,许令开度⑸。伏蒙道君。垂赐金言,广设法要。为诸众生,演说是经,名曰解冤拔罪。流布于世,利益存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焚香行道,六时转念是经,吾当随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仇,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获超升⑹。真人广信,欢喜再拜,覙缕胜因,而作颂曰: 伟哉大道君,常普无量功。舟楫生死海,济度超罗丰。罪对不复遇,福报与冥通。 用神安可测,赞之焉能穷⑺。 是时广信真人,与诸圣众,闻法将毕。各各稽首皈依,信受奉行⑻。 [注释] ⑴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罗列威仪,敷陈道要,怡神默坐:太上道君,即老君也。按《道藏·犹龙传》中《禀自然》言:“老君乃元气之真,造化自然,自然者道也。强为之容,即老君也。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也。”《见真身》言:“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开之至灵也。其于太空之中,结炁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本际经》云:“在天为万天之主,在圣为万圣之君,在仙为万仙之总,在真为万真之先,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为太上老君。”八骞林,乃神仙所居之锦绣园林也。《云笈七签》云:“月晖之围,纵横二千九百里,白玉琉璃,水晶映其内,城廓人民,与日宫同。有七宝玉池,八骞之林生乎内。”此处乃生于太清之境者,凡被荫盖之人,可消一切烦恼,可消一切疲劳,可消一切痛苦。令人聪明,令人清静,令人长寿,久处可证仙果也。为太清天之至宝。七宝台,即老君讲经之法台也,为诸珍宝炁结成。台为七阶。珠幡宝盖,罗覆其上。仙真列侍,神丁卫轩,种种仪卫,充满台旁。敷陈道要,即道君凭几之上,罗陈道经之要典也。怡神默坐,怡,和悦,愉快之意。言道君和悦慈祥默然静坐于七宝台上。 ⑵于玉京山,放七宝光明,照福堂地狱。见福堂之内,男女善人,快乐无为,逍遥自在。复见诸地狱之中,饿鬼穷魂,以日继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餐猛火,渴饮熔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玉京山,按《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列世。比地之枢上中央矣。有七宝城,城有七宝宫。宫有七宝玄台。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罗八方大罗天矣。”于玉京山放七宝光明者,即七宝玄台所放出七宝玄炁之光华也。此光明能照见福堂及诸幽暗地狱。使地狱光明也。光明所照福堂之内,男女善人,快乐无为。逍遥自然者,因前世积福修善,故得此福报也。照见地狱之中,饿鬼穷魂,日以继夜,受种种酷刑之烦恼。皆已无人形,五体坏烂。饥时餐食猛火,渴时饮用熔铜。足行于诸刀山,身肩负沉重火热之铁杖,个个遍体流血,悲哭号于彻天也。此前世不修因果之报应也。 ⑶是时,会中有一真人,名曰广信,从座而起,稽首前进。上白道君曰:不审此辈穷魂,生有何咎,而受兹苦:是时,即这个时候。广信,道君讲法时,听法中一位真人大仙也。从座而起,即从座位上站起来,稽首前进,即双手抱拳作揖走向老君前。上白道君曰:不审此辈穷魂,生有何咎,而受兹苦。上白,白读禀。即向上禀告,表示对老君之尊重。广信真人问道君也。审,明白,不审,即不明白。咎,过失罪业。兹苦,这个痛苦。 ⑷道君曰:受诸罪者,在世之时,不敬三光,欺负神理,十恶五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毁伤物命,杀害众生,福尽寿终,当受斯苦:道君,即太上道君也。三光,即日、月、星三光也。按道教《太上感应篇》中言,人行诸不恭之事时,须避此三光也。否则遭报应矣。欺负神理,即欺骗辜负神明之理。十恶五逆,十恶,道教按《皇经集注》以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口业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心业贪、嗔、痴为十恶。五逆,即逆君王、逆父、逆兄、逆夫、逆友。又按《皇经集注》云:怨天地、秽辱日、月、星辰、呵风骂雨、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毁伤物命,按《太上感应篇》言:“草木昆虫,尢不可伤。”福尽寿终,当受斯苦。福已到尽头,寿该绝终。所以应当受这个苦报。 ⑸是时,广信真人,心生哀悯,欲其济拔。幸望妙力威光,许令开度:这个时候,广信真人,心生了哀悯之心,想拔度普济亡魂,希望道君用妙力及威光,允许命令开脱普度。 ⑹伏蒙道君。垂赐金言,广设法要。为诸众生,演说是经,名曰解冤拔罪。流布于世,利益存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焚香行道,六时转念是经,吾当随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仇,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获超升:此段经文,即伏愿,蒙受太上道君,垂赐了此金玉之言,广大设讲诸法要妙。为诸众生,演讲这个名为《解冤拔罪》的经文。流传广布于世上。利益群生群亡。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能入静室持斋戒,焚真香行持此经之道,六时之间常诵念此经。太上道君即保佑此人,使在世间的冤仇,凭借此经福力得以解脱。幽狱之鬼魂苦爽,都获超升仙界。 ⑺真人广信,欢喜再拜,覙缕胜因,而作颂曰:伟哉大道君,常普无量功。舟楫生死海,济度超罗丰。罪对不复遇,福报与冥通。 用神安可测,赞之焉能穷:覙,读罗,通罗。覙缕,即一条一条的详尽陈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胜因,即经法道妙的胜大因果之理。颂,赞颂,一般同偈相仿。不过比偈更明了,更了当的赞叹。伟哉,即好伟大啊。大道君即太上道君。常普,常常普放。无量功,即无量之功德。舟楫生死海,即为生死海中的慈航。济度超罗丰,是济度亡魂超拔出罗丰地狱。罪对不复遇,福报与冥通。此种罪业再不复遇,福报也于不知不觉中到来。用神,求神的意思,用神安可测,赞之焉能穷。求神之力量是不可测量的。赞叹之词是难以言尽神的功德。 ⑻是时广信真人,与诸圣众,闻法将毕。各各稽首皈依,信受奉行:这个时候,广信真人与诸位圣众,听法将毕之时,个个稽首皈依太上道君。誓愿接受道法,奉行道法。 斗姥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⑵ 西天竺国,大智光中⑶。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⑷。金光烁处,日月潜辉⑸。宝杵旋时,鬼神失色⑹。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⑺。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⑼。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⑽。 [注释] ⑴斗姥宝诰:斗姥,即斗姥元君。又称斗母,中天梵气斗母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姥”同“姆”指母亲之义。道经称:“斗姥为北斗众星之母。”宝诰,诰即诰词,道门文体之一,系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此诰原出于《道藏辑要》张集一《道门功课》之《斗帝诰》。 ⑵至心皈命礼:斋醮诵经用语。至心,诚心至意;皈命,即归命。《皇经集注》称:“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恭持,故云至心皈命礼。”此处指在开始诵《斗姥宝诰》前先称此以示虔心。 ⑶西天竺国,大智光中:天竺国,古时称印度为天竺,又因它在中国之西故又略称为“西天”。大智,具有极高的智慧。大智光为道教仙真智慧的结晶。 ⑷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真空,谓念心不起、体同太虚。《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称:“非有非空,是谓真空。”妙相,体道之相。法王,指一教的说法之主。佛经里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无量寿经》称:“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无上,指地位极高。玄元,谓道。天母,指道。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道德经》二十五章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又称道为天母。此言斗姥为法王师、道之主。可见其地位之高。 ⑸金光烁处,日月潜辉:金光,指斗姥元君手持法器所发出的光。烁处,烁亦指发光。光芒闪耀。此指发光所到之处。日月,太阳和月亮。潜辉,隐藏其光辉。此句言,太阳和月亮在斗姥元君的法器面前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可见,斗姥法力之大。 ⑹宝杵旋时,鬼神失色:宝杵,即降魔杵。为斗姥元君手执之法器。旋时,旋转之时。引指行法之时。鬼神,鬼和神的合称。失色,因惊恐而变了面色。 ⑺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显灵踪,指斗姥元君显灵度化世人而留下的圣迹。尘世,即人世间。圣驾,古时帝王车乘的总称。此引指斗姥元君。阎浮,指阎罗王。为管理阴间之王。斗姥功于阴阳两界,故受于阎罗王亲自护驾。 ⑻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众生,泛指人类和一切生灵。难,劫难、灾难。若,如果。称名,即称颂斗姥元君之名号。大士,指斗姥元君。救苦,救度苦难。 ⑼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斗姥元君之盛德。 ⑽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一本作先天斗母元君)此为斗姥元君仙职之尊号。 三官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乃一太极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⑶。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⑷。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⑸。道冠诸天,恩覃三界⑹。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⑻。三宫九府,应感天尊⑼。 [注释] ⑴三官宝诰: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为道教供奉的三位天神,尊称为三官大帝,宝诰,诰即诰词。一种文体,一般用于褒扬。 ⑵唯三圣人,乃一太极:唯,语首助词,无义。圣人,原指道德智能极高的人。此指三官大帝。太极,指天地未分前原始混沌之气。此言天地水三官源于先天的混沌之气。 ⑶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普受,全部接受,浩劫家,即浩劫之尊,为主宰劫运的尊神,此指玉皇大帝。《皇经集注意》卷四称:“是穹苍主(即玉帝),浩劫之至尊。”鼎膺,鼎为三公的代称;膺为受。此指接受官位。无量,无有极限。品,官之品位。褒,称赞。此句言,三官大帝受玉帝之命,敕封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成为主管人间祸福的大神,其功绩显赫。故称“无量品之褒”。 ⑷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紫微,紫微大帝;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清虚,清虚大帝;即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洞阴,洞阴大帝;即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此句言,三官大帝主管人间祸福,并于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考校人间善恶,给人罪福。故称其“总领功过”。 ⑸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赐福,即赐福天官。赦罪,即赦罪地官。解厄,即解厄水官。溥济,广泛济度。存亡,原指存在和灭亡。此指生和死。道经称,上元天官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地官总主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和已得道者;下元水官总主水帝旸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位大神及仙箓簿籍。故称其“溥济存亡”。 ⑹道冠诸天,恩覃三界:道,指三官之道法。诸天,谓神仙所居的众天界。恩覃,指恩德惠及。三界,指天界、地界、水界。三官大帝道法无边,上至诸天帝王、上圣高真,中至五岳诸真、得道神仙,下至九江水府,河伯神仙皆属其管辖,并受指恩德。故称“道冠诸天,恩覃三界”。这是对三官大帝盛德的颂赞。 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三官大帝之盛德。 ⑻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元三品,为三官之名,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三官大帝,为三官之尊号。 ⑼三宫九府,应感天尊:三宫,指上元宫、中元官、下元宫。为三元(三官)所居指宫。九府,三元各有三府。上元天官有三宫,宫统十二曹,合三十六曹。下元水官亦有三官,宫统十四曹,合四十二曹。三官都合一百二十曹(见《度人经集注》)。应感天尊,应感即感应。指天人合一、人神合一。道经称:“寂然而通,无为而成,无所不成,不见而知,盖道之感应也。”天尊,对得道神仙的尊称。此赞颂三官大帝应感自在,有求必应。 玄天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⑵。修真悟道,济度群迷⑶。普为众生,消除灾障⑷。八十二化,三教祖师⑸。大慈大悲,救苦救难⑹。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⑺。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⑻。镇天助顺,真武灵应⑼。福德衍庆,仁慈正烈⑽。协运真君,治世福神⑾。玉虚师相,玄天上帝⑿。金阙化身,荡魔天尊⒀。 [注释] ⑴玄天宝诰:玄天,又称玄帝、玄天上帝。道经称,玄帝乃北极玄武
本文档为【玄门日送晚课注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76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9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1-26
浏览量: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