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举报
开通vip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PAGE3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开展规律-.z.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PAGE3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开展规律-.z.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开展总是一帆风顺的。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开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开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历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历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到达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说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梦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展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摘自"文选"第三卷,人民1993年,第291页。根据以上材料答复:〔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如何才能将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一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世界统一于存在。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3、否认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世界观就是哲学。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7、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9、假象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事物的本质。10、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因而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1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2、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3、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有的国家面临完全被淹没的危险。节能减排,开展低碳经济,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应尽的责任。中国古人说过:"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5、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常言道:"滴水石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6、大跃进时期,人们提出过许多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胆量等于产量。〞"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果大跃进成了大衰退。永动机的设想很好,但却始终没有人将它做出来。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7、试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底。二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3、"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2、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4、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亲身实践。5、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6、实践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8、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关于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9、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10、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11、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发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试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试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4、以下是一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1:笛卡尔: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根底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历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历。"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历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历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材料3: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开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历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摘自:"实践论"请答复:〔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3〕材料3中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历论〞的.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答复。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材料2: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根底,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请答复:〔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答复.三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2、科学技术开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3、历史开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3、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4、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5、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6、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达和主要标志。7、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8、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9、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0、生产力是社会开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1、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12、人类历史是出色人物创造的。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意义。2、试述生产力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根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开展的动力。4、以下是有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材料。材料1:在经济兴旺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5%-20%;到50-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9:1,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6: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9。——摘自1994年12月24日"文汇报"材料2: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革命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根底的三个伟大的杠杆〞。但是,科学技术的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试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及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5、资本主义是在欧洲而并非在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高度开展完善的中国等东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中国等而并非在欧美等较兴旺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场于1640年,但在战胜封建制度后的1660年却出现了旧王朝复辟。试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及其根源。6、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AGE56—第五章资本主义开展的历史进程-.z.四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2、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开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展生产不可缺少的根本条件。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都是商品生产。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4、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5、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根本条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7、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全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8、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9、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0、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13、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材料1:"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者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他们由死复生,使他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根据以上材料请答复:〔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2、下面是一个关于对价值规律认识的材料:人们到市场上去买西瓜,纷纷议论,说今年吃了一夏天的贵西瓜。往年三角五角一斤的西瓜,今年为什么身价陡增.深一追问,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往年的低价正是今年高价的"祸端〞。往年,当地大局部农民都以种西瓜为业。但近两年来,随着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本地西瓜市场出现了变化,西瓜价格不断下跌,瓜农的利润开场变薄。卖西瓜的一语道破了玄机:种西瓜都没有种玉米赚钱,谁还种西瓜.一句话说出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利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瓜农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继而转产。如果不能用好价值规律往往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丰收了,市场价格回落,农民赔本;第二年种植面积少了,价格又猛涨,大家又回过头来种,结果又赔本。只要市场是开放的,价格波动就永远存在。西瓜市场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农业产业构造调整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价值规律,使农民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真正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价西瓜是一道需要破解的大题目。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2〕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阅读材料并计算:**省**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公认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的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请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有多少.〔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五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是对价值规律的否认。2、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开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2、垄断价格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价值约束的价格。3、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断改良生产技术获得的。4、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投资兴办企业。6、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资源配置国际化。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比,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请客观辩证地评价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开展中的历史地位。2、阅读材料并答复以下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兴旺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公司和企业,大量发行小额股票……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报公司等。随着这一方案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根据材料分析:〔1〕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主要采取了哪些鼓励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雇员拥有股票方案〞的认识。3、简要答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PAGE62—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开展-.z.六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2、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开展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空想社会主义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2、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开展为标准。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兴旺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下面是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材料。材料1: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可防止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777页材料2: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请根据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2、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开展道路.3、旧中国经济文化远落后于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家,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了我国先于兴旺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这也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立面临更多的困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根源。4、下面是关于社会主义开展的材料: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说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开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管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社会科学文献2006年版,第683页。结合上面材料,请答复: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开展中的曲折性"七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只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兴旺,产品极大丰富,就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社会。2、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提醒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的根底上指明了社会开展的方向。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开展与个人开展的真正统一。4、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都只是谋生的手段。5、共产主义社会是商品充分涌流的社会。6、只要是美好的社会理想,通过人们的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7、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阅读和分析关于共产主义认识的材料: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开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开展。——"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1995年版,第186页。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2004年版,第64页。材料3:在将来*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1995年版,第643页。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开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开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开展到打破分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1995年版,第197~198页。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开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1995年版,第198页。根据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根本态度是怎样的.〔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2、下面是一组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的材料:材料1:法国前总理假设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降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根底,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廉价,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依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请答复:〔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3、阅读下面材料: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防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1995年版,第284页。材料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起来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1995年版,第33页。请谈谈你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的理解。4、下面是关于社会理想的材料:材料1: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材料2: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文选"第3卷,人民1993年版,第110页。材料4:提出:"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决信念,结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松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阅读材料,请答复:〔1〕共产主义远**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附录二:练习参考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答1、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的开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开展。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答2、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提醒了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四、判断题1~4×√××五、材料分析题答:〔1〕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对待自己的理论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他们从来没有将自己的理论看作终极真理,而是主*理论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2〕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但是随着时代的开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根底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三、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开展。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3、否认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认观认为: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辩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抑制其消极因素又保存其积极因素。通过辩证否认,事物向前开展。又由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的,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的联系,辩证否认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因此,辩证否认既是开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四、判断题1~5××√√√6~10√√√××11~12√×五、简答和材料题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开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开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开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抑制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开展过程,是一个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2、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答:重点论与两点论是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一种方法论。两点论是一种全面观察问题的方法沦。即在考察研究事物矛盾时,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在研究*一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统畴兼顾,照顾一般,全面分析问题。重点论是一种有重点地观察问题的方法论。即在考察研究复杂事物的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研究*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唯物辩证法认为重点论与两点论和辩证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等量齐观,主次不分。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只顾重点,无视一般。辩证法要求将重点论和两点论辩证统一起来,即既要讲重点论,又要讲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集中主要精力去解决主要问题,决不可平均分配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花钱花在刀刃上。但在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同时,又要统畴兼顾,照顾一般。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同时又要抓精神文明建立和法制建立,反映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关系。3、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底,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根底上又形成政治的、精神的等各种社会关系。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社会开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4、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局部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的局部或要素不是杂乱无章的堆集,而是按照一定关系结合起来并呈现出一定的构造性。第二,任何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表达出联系的普遍性。普遍联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考察事物时,不能把事物孤立起来,要将事物放在联系中进展考察,即既要考察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事物的构造,又要考察该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考察事物的条件或环境。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孤立地认识事物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比方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的关系;研究动物时,不仅要考察动物的生理构造,还要研究动物的食物和环境。5、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答:事物的联系和开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和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表达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达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具有辩证的关系: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二,量变和质是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或局部性的局部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开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循序渐进,才能最终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对于不好的事情,要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6、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根底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成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形而上学;但像材料中所描述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则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开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符合目的的改变。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适宜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7、试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底。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底是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开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矛盾普遍性的一般表述。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其性质、地位、作用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这就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时,既要讲一般原则,又要讲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共同本质,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个性,是根本国情,是矛盾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一方面无论中国的国情如何特殊,都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有具体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不是照搬照抄另国的经历和模式,走自己的路,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辨析题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认。答:该观点是错误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而这些具有差异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成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等于否认客观真理。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世界是无限的和开展的,而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但不能因此否认世界的可知性,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开展,人类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的。3、"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答:此看法是错误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真理没有阶级性,但是认识和运用真理的人在阶级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阶级立场往往制约着人们对真理的承受或选择。四、判断题1~5√√√××6~10×√√√×11~12××五、简答和材料题1、试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根底,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效劳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生产实践的巨大开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也创造出必要的和越来越复杂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进展并不断开展。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开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联系起来并相互作用,从而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来形成认识,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开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效劳,随实践开展,并受实践检验的。2、试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答: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确实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客观标准,一切认识的真理都需要靠实践来检验;第二,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从而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都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一时、一地的个别实践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开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开展过程,要不断承受新的检验。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然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真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使人的认识与认识指导下的的结果能够进展对照。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历,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4、请答复:〔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3〕材料3中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历论〞的.答:〔1〕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都属于唯理论。笛卡尔是唯心主义唯理论,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理论。〔2〕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都属于经历论。洛克是唯物主义经历论,贝克莱是唯心主义经历论。〔3〕材料3中对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历论〞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他全面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开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了"唯理论〞就重视理性认识、"经历论〞就重视感性认识而言,"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即它们都片面强调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分别否认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重要性,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请答复:〔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答复.答:〔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而不是把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到达与知觉到的事物本质相符合。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开展规律三、辨析题: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开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开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开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开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开展却是领先的。2、科学技术开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观点。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开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如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能解决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上述观点否认了否认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3、历史开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答:此观点是错误的。历史开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交织、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开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否认个人意志及其活动对于历史开展的作用,不管是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消极的阻碍作用,而是强调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四、判断题:1~5√√√×√6~10√×√√√11~12√×五、简答和材料分析题: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意义。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成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独有的开展形式规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开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往往超前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的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开展。第二,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总是同以往的社会意识有着*种联系,都是在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根底上产生和开展的。第三,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哲学、**、科学等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第四,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开展规律,对社会开展起着阻碍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其中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开展,为现代化建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正确的思想保证。2、试述生产力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答:把生产力的开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第一,生产力的开展是社会开展的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开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表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开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开展是实现社会开展目标的根本条件。第三,生产力的开展是社会开展的集中表达。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开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立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历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根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开展的动力。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开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社会根本矛盾的相互作用、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开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来解决。我国原来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开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展社会主义**政治,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开展的动力。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开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试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及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答:现代生产力开展的特点在于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技开展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构造,特别是导致产业构造发生变革。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时机。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但要看到,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开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带来消极后果。造成科技应用的消极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非至上性,人们不能准确预见科技应用的负面影响,也有技术上的不成熟,还有因人们只考虑自
本文档为【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3.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pl64xlyx
长期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格式:doc
大小:113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2-07-12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