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_戈德曼_隐蔽的上帝_读后

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_戈德曼_隐蔽的上帝_读后

举报
开通vip

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_戈德曼_隐蔽的上帝_读后 曲 外 国 文 艺 研 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 - -一戈德曼《隐蔽的上帝》读后 口 蔡鸿滨 (一 ) 本世纪 40 、 50 年代 , 当英美新批评理论 发展到高峰时 , 在法国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 依然是从圣勃夫 、 泰纳到朗松沿袭下来的传 统的实证主义批评方法 ,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 学院式 、 大学式的批评 。 法国的结构主义要 到 60 年代才兴盛起来 , 暂时还没有反响巨大 的理论 间世 , 而这时与存在主义 、 精神分析 批评理论具有同样影响的社会学批评却崭露 头角 , 其代表人物便是吕西...

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_戈德曼_隐蔽的上帝_读后
曲 外 国 文 艺 研 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 - -一戈德曼《隐蔽的上帝》读后 口 蔡鸿滨 (一 ) 本世纪 40 、 50 年代 , 当英美新批评理论 发展到高峰时 , 在法国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 依然是从圣勃夫 、 泰纳到朗松沿袭下来的传 统的实证主义批评方法 ,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 学院式 、 大学式的批评 。 法国的结构主义要 到 60 年代才兴盛起来 , 暂时还没有反响巨大 的理论 间世 , 而这时与存在主义 、 精神分析 批评理论具有同样影响的社会学批评却崭露 头角 , 其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便是吕西安 · 戈德曼 。 他 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康德 、 黑格尔哲学原则 , 同时接受卢卡契早期著作 《心灵与形式》 、 《小说理论》及 《历史和阶级意识》 中的理 论 , 提出 “文学辩证社会学 ” 批评方法 , 成 为新马克思主义或 “新黑格尔派 ” 的主要代 表 , 卢卡契文艺理论的继承人 。 他的理论著 作 《隐蔽的上帝》 于 19 5 6年发表 , 曾激起强 烈反响和热烈争论 。 吕西安 · 戈德曼 19 1 3年生于 布 加 勒 斯 特 , 1 9 7 0年10 月在巴黎去世 。 他青年时代在 罗马尼亚求学 , 获法学学士学位 , 1 9 3 3年到 维也纳继续深造 , 师从 “奥地利 马 克 思 主 义 ” 理论家马 · 阿德勒 , 研究新康德主义 、 黑格尔哲学 ; 1 9 3 4年又到巴黎大学和法学院 学习 。 二次世界大战中 , 被德国占领军关进 集中营 , 后辗转逃到瑞士 , 经瑞士哲学家 、 心理学家皮亚杰营救 , 得以离开 难 民 营 。 1 9 4 5年 , 在苏黎士大学通过论文 《康德著作 中的人类社会和宇宙》答辩 , 获哲学博士学 位 , 1 9 4 8年 , 论文译成法文正式发表。 战后 他重返巴黎 , 在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从事 研究工作 , 1 9 5 6年发表文学博士论文 《隐蔽 的上帝》 , 同年发表 《论拉辛》 , 再次概括 地阐述了论文的观点 。 1 9 5 9年 , 当选为巴黎 高级研究实验学校研究主任 , 直到去世前 , 一直在该校讲授文学与哲学社会学课程 。 与 此同时 , 他于 1 9 6 1年应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 大学邀请 , 创立文学社会学中心 , 并从1 9 6 4 年起任该中心主任 。 1 9 6 8年法国 五 月 风 暴 中 , 他毅然站在大学生一边 , 支 持 学 生 运 动 。 戈德曼著述颇丰 , 涉及哲学 、 文学 、 历 工1 5 史等各领域 , 其中主要的有 《人文科学和哲 学》 (1 9 5 2 ) , 《辩证法探求》 (1 9 5 9 ) , 《小说社会学》 (1 9 6 4 ) , 《精神结构与文 化创造》 (1 9 7 0 ) , 《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 学》 (1 9 7 0 ) 等 。 (二 ) 戈德曼在 《隐蔽的上帝》一书中提出的 新的批评方法 , 强调文学作品的产生与其社 会 、 经济背景之间的关系 , 他认为一部文学 作品的结构与作者所属的社会阶级的精神 、 社会 、 经济结构是相对应的 。 他深入研究了 1 7世纪法国穿袍贵族和冉森教派 运 动 的 状 况 , 以及帕斯卡尔哲学著作和拉辛的悲剧作 品 , 说明它们之间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结构 , 即悲剧观 , 这就是 《隐蔽的上帝》一书的副 标题 : “帕斯卡尔 《思想录》和拉辛戏剧中 的悲剧研究 ” 。 这部著作共分四篇 , 前两篇 是作者的立论及其精神和社会基础 , 后两篇 是运用他的理论具体分析研究帕斯卡尔和拉 辛的著作 , 同时进一步论述他的观点 。 作者在第一篇 “悲剧观 ” 中 , 首先提出 部分和全体的辩证关系 , 强调指出 “一切局 部的真理只有通过它在整体中的地位才具有 真正的意义 , 同样地 , 只有通过在认识局部 真理方面的进步 , 整体才能被认识 。 ” 他还 认为 , “一种思想 , 一部作品 , 只有被纳入 生命和行为的整体中 , 才能得 出它的真正意 义 。 ” 在戈德曼看来 , 人的全部行为构成整 个的意义结构 , 一切文学现象也是有意义的 结构, 伟大杰出的文学 、 艺术作品并不是作 者个人行为的结果 , 而是他所属的集体或阶 级的行为的体现 , 社会集体 、 社会阶级的意 识表现为精神结构 , 也就是世界观 , 意义结 构和精神结构是相互密切联系的 。 因此 , 要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一部哲学或文学著作, 不 能只着眼于作者个人的行为 、 生平或特点 , 因为一部著作并不是作者个人的思想 、 意识 的反映 , 而是他所属的社会集休 、 社会阶级 的思想 、 意识 即世界观的反映 ; 也就是说 , 要把一部作品纳入它所体现的集体或阶级的 政治 、 社会 、 经济思想的整体中去 , 要把一 部作品与整个社会生活和历史演变的整体联 系起来 , 才能认识其客观意义 。 具体地说 , 帕斯卡尔和拉辛的著作不仅在细节上 、 而且 在整体结构上都有类似的观点 , 这就是由他 们体现的社会阶级共同的世界观决定的 , 这 种世界观的形成与17 世纪时法国在路易十四 统治下穿袍贵族的社会 、 经济地位 , 与冉森 教派 、 波尔 一罗亚尔修道 院的思想是密 不 可 分的 。 在帕斯卡尔和拉辛的著作中 , 悲剧观包 括三个组成要素 , 即上帝 、 世界和人 , 这三 者形成一个完整 的范畴结构 , 并且是相互依 存的 。 1 6 、 17 世纪时 , 法国反对封建意识和反 宗教蒙昧主义的思想 日益强烈 , 理性主义以 及科学的发展超越了上帝和人类社会旧的行 为准则 , 上帝在理性的科学空间里活动余地 已非常狭窄。 但是 , 从悲剧观的基本思想来 说 , 上帝又意味着秩序和真理 , 是可 以影响 个人 的思想和行动的 , 而且在那些 “被上帝 选中赐与圣宠的人 ” 看来 , 上帝是永恒存在 的 。 这样上帝就成为隐蔽的上帝 , 不再直接 向世人讲话 , 不再直接介入人 的 思 想 和行 动 , 而只是在隐蔽处注视着世人 。 上帝既存 在又不在是帕斯卡尔 《思想录》 中的基本思 想 , 在拉辛的戏剧里 , 则是 由代表秩序和社 会准则的人物体现的 。 这里的世界指的不是人生活在其中的物 质世界 , 而是与悲剧意识相应的世界 。 悲剧 思想揭示人 、 某个社会集体与世界的关系中 深刻的危机。 对于悲剧意识来说 , 世界是矛 盾的 、 虚幻的 、 模糊不清的 , 人在世界上不 可能实现他所迫求的真正的 、 明确的社会准 则, 也不相信能够改造世界或逃避世界 , 人 11 6 只有在与世界对立并拒绝在世界内进行选择 时 , 广能认识自己以及自身的价值和极限。 《思想录》详细论述了世界既是乌有又是一 切的观点 , 在拉辛的悲剧中 , 世界则以缺乏 人的意识和崇高感情的人物面 目出现 。 至于悲剧人 , 其特征与一般的人不同 , 他寻求的是真正的善 , 对真理 有 绝 对 的要 求 。 但是 , 人 由于不能达到真正 的 社 会 准 则 , 找到严格的真理 , 实现合理的正义 , 因 此注定要拒绝令人失望的世界 , 从而走向沉 默 、 孤独或死亡 , 因而他是渺小无力的 。 可 是人具有意识 , 能够觉察人类的缺陷、 局限 和物质世界内存在的一切可能性 , 并且不满 足于其中任何缺陷、 局限和可能性 , 不接受 任何妥协 , 因而又是伟大的。 在帕斯卡尔的 哲学著作和拉辛的艺术创造中 , 人的特征都 得到最充分的阐述和验证 。 作者在 《隐蔽的上帝》第二篇 “社会基 础和精神基础 ” 中着重指出 , 17 世纪法国专 制君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巩固 , 中央集权的加强 , 国家 机构及官僚制度的建立 , 使少、贵族失去昔 日 的权势和地位 , 变成宫廷贵族 、 国 王 的 随 从 。 由于国王直接向各地派遣司法、 治安 、 财政监督官 , 控制地方官吏和最高法院 , 官 吏阶层和法院成员逐渐与国家中 央 政 权 疏 远 。 这时出现投石党运动和冉森教派 , 说明 王权与穿袍贵族 、 最高法院以及官吏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已经达到非常激烈的程度 。 大贵 族虽然不能忍受君主专制制度 , 但他们在政 治上表现软弱 , 力量分散 , 形不 成 反 抗 势 力 , 官吏和法官阶层尽管对中央集权不满 , 但又依附君主专制制度 , 因为这是他们得以 生存的经济基础。 这样 , 已经没有前途而且 脱离实际行动的穿袍贵族 , 和处于思想矛盾 中的官吏阶层尤其是 法院成员 , 便转向支持 冉森教派 , 并与波尔 一罗亚尔修道 院接近 。 1 7世纪初出现的冉森教派认为人性 由于 原罪而败坏 , 如果没 有上帝的圣宠 , 人便会 受私欲趋使而不能行善 , 认为世 界 是 丑 恶 的。 作为冉森教派阵地的波尔 一罗亚尔 修 道 院也认为 , 人根本不可能在世界上实现有价 值的生活 。 所有这些观点都导致悲剧性地拒 绝世界 、 拒绝尘世生活 、 拒绝与世界的一切 联系 、 而没有改变世界的任何历史愿望的思 想体系 , 并且成为帕斯卡尔和拉辛著作中的 思想基础 。 穿袍贵族和官吏阶层的愤愈不平 而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 在帕斯卡尔和拉 辛的观点和著作中都得到反映 , 而社会 、 政 治形势的变化 , 也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态度和 作品的变化。 (三 ) 作者在第三篇中以全书最多的篇幅介绍 了帕斯卡尔和他的著作 《思想录》 。 布莱斯 . 帕斯卡尔 (1 6 2 3一1 6 6 2 ) , 是 17 世纪法国数学家 、 物理学家、 哲学家和散 文作家 。 他出身于小贵族家庭 , 父亲是地方 最高法院副院长 , 对数学和物理 学 颇 有 研 究 。 帕斯卡尔幼年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 也对 数学和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 并且很早就显露 出这方面的才能 。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 , 一直 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 写过许多数学和物理学 方面的著名论文 , 是概率论的创始人之一 。 他在青年时代接受了冉森派教义 , 成为冉森 教派的信徒 。 为反对王权 、 教权对冉森教派 的攻击和迫害 , 他发表了具有战斗性的 《致 外省人书简》 (1 6 5 6一1 6 5 7 ) 。 《思想录)) 是帕斯卡尔为编写 《为基督教辩护》记下的 杂感笔录 , 约有一千条 , 他死后 , 由亲友将 未完成的手稿整理后于 1 6 7 0年发表 。 帕斯卡 尔的哲学观点在这本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 他一方面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传统 , 同 时又超越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等启蒙思想的 成就 , 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探讨了 世 界 、 社 会 、 人生 、 伦理道德 、 宗教信仰 、 历史 、 哲 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 1 1 7 戈德曼在 《隐蔽的上帝》中对 《思想 录》 给予高度评价 , 在九个章节内容里对帕 斯卡尔的近百段关键性文字作了反复的阐释 和评述 。 戈德曼就帕斯卡尔传记中的几个问题提 出了看法 , 指出帕斯卡尔几次阪依宗教时态 度都是真诚的 、 彻底的 , 同时他又坚持不懈 地探求科学的真理 , 这二者在他一生中构成 协调统一的整体 , 他的生平有力地说明他的 著作的特点 , 反之 , 他的著作也反映他一生 中的转折和变化。 戈德曼还认为从歌德创造 的浮士德这个人物身上 , 也可 以发现同样的 辩证统一 , 这个形象与帕斯卡尔是非常相似 的 。 戈德曼对 《思想录》 的评论集中在几个 突出的间题 .上。 首先是这部著作内容方面的悖论和采取 的段落形式问题 。 《思想录》晦涩难懂 , 历 来使研究者感到头痛 , 有人抓不住作品的实 质 , 便归咎于作者的 “语言上的夸张 ” 。 戈 德曼却认为 , 这部著作是结构严谨的内容与 适当的形式有机的统一 。 作者并没有有意识 地追求悖谬的效果 , 相反地 , 《思想录》是 从理性主义到辩证思想的转变 , 它把整个现 实设想为对立物的冲突和对立 , 既对立同时 又彼此不可分开 , 这样在作品中就不可避免 悖论 , 悖论始终是作者所接触到的唯一形式 的真理 , 为了说明真理永远是各种对立物汇 合的思想 , 悖论是唯一适合的风格特色 , 而 段落就是唯一合适的表达形式 。 帕斯卡尔断 言人是一种悖谬的存在 , 他既伟大有力 , 同 时又渺小无能 , 因为他永远也不会放弃对纯 洁的真和善的追求 , 但又永远达不到或是接 近这样的社会准则 , 这正是 悲剧性著作的基 础。 至于全部段落的顺序 , 戈德曼援引帕斯 卡尔的话来解释 : “怀疑主义 一一我要在这 里漫无顺序地写下我的思想 , 但也许并非是 一种毫无计划的混乱不堪 : 这才是真正的顺 序所在⋯ ⋯” 匀悲剧思想超越了怀疑主义 , 认为人不可能放弃顺序 , 他永远 在 寻 求 顺 序 , 可是从来也找不到应有的顺序 。 《思想录》探索的对象是人 , 探讨人与 对立和相反的两个无限 、 两个极端的关系 。 帕斯卡尔认为人既不是天使 , 也不是禽兽 , 而是中间的存在 , 处于与两个无限 、 极端 距离的中间 , 但这并不是给人 以某种优势的 理想状况 , 而是使人不能容忍的 悲 剧 性状 况 , 因为人可以找到幸福和平静的唯一所在 不是在中间 , 而是同时在两个极端 , 因此便 停留在静止状态 , 永远不能真正地前进 。 如 果将对立的两个无限联系起来看 , 趋向任何 一个无限便离开相反的一个无限 , 必然受到 这个相反的无限牵制 , 这就如同天平的两个 相反的秤盘 , 如果向其中一个秤盘倾斜 , 就 会加强另一个秤盘的吸引力 。 人从本质上就 是处在悖谬和矛盾的状况里 , 人面对一切悖 谬的现实和污浊的世界 , 只有接受它 , 同时 又摒弃它 。 波尔 一罗亚尔修道院的隐修 者 认 为 , 只有通过拒绝世界和世俗社会生活 , 才 能拯救真正的社会准则 。 帕斯卡尔的态度与 此完全类似 。 在戈德曼看来 , 要深入地理解帕斯卡尔 的著作 , 就须要将它与康德 、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加 以比较 。 帕斯卡尔 往往只提出某些问题 , 后来随着哲学思想的 发展 , 才证明这些间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 例 如在认识论方面 , 《思想录》中表达了辩证 法认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 一是认识的方法 是从部分到全体 , 从全体到部分 ; 一是由于 认识的主体本身就是全体中的一部分 , 因此 人不可能达到最终的 、 绝对的认识 , 这便是 帕斯卡尔初步奠定的辩证思想基础的轮廓。 《思想录》 中的一个主要 论 点 是 “ 打 赌 ” 的观点。 戈德曼认为在阐述帕斯卡尔关 于人 、 生物、 物质世界 、 认 一识论 、 道德 、 美 学以及社会生活的各种论点时 , 都有一个共 1 1 8 同的基本概念 , 即人是悖谬的存在 , 不论是 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 都不会放弃并追求绝对 的社会准则 , 但在生活中和世界 上 却 找 不 到 、 也实现不了这样的准则 。 这样 , 人就要 为着不确定的东西努力 , 而机遇规则总是关 系到人类命运的本身 , 人要追求幸福 , 又不 可能把追求建立在坚实而 不悖谬的基础上 , 因此便要时常在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打赌 中进行选择 , 主要是在有关上帝的打赌和有 关虚无的打赌之间进行选择。 人从现实世界 得不到依靠 , 便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 , 寄托 在超验的上帝的存在上 。 对于世人来说 , 上 帝的存在变成一种希望 , 变成内心的坚信 。 人把 自己的一切都押在就上帝的存在和上帝 的神佑的打赌上 , 因为人 活着就是为了争取 实现无限的幸福 , 要实现这样的幸福 , 并不 取决于他自己的力量 , 而且他也不能断定能 否实现 。 实际上 , 这是不能肯定的和悖谬的 坚信 , 因为人不可能单纯而不自相矛盾地坚 信上帝的存在 , 也不可能对现实世界的生活 漠不关心 , 逃避到隐修和永生中去 。 帕斯卡 尔把打赌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 他 的打赌是以人一生都追求美德的生活是不可 能存在的思想为基础的 , 人要想成为有德行 的人 , 应当就能否把德行与幸福联系起来打 赌 , 因为没有人能真正 、 坚决地放弃寻求幸 福 。 人类的行动都有三种可能的因素 , 即风 险 、 失败的危险和成功的希望 。 无论个人的 意志或思想多么坚强 , 但如不考虑这三种因 素 , 就不可能理解现实中的人类命运 , 一旦 接触到体现社会准则的外部现实 , 人的生活 便显出就其行动成功与否打赌的样子 , 从而 也是就是否存在超越个人的力量 打 赌 的 样 子 。 戈德曼认为 , 打赌的观点不仅是冉森教 派的中心思想 (就个人能否得救打赌 ) , 是 帕思卡尔的中心思想 (就上帝的存在打赌 ) , 而且 一也是后来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思想 。 (四 ) 《瘪蔽的上帝》第四篇专门研究拉辛戏 剧作品的悲剧观 。 让 · 拉辛 (1 6 3 9一 1 6 9 9) 比帕斯卡尔与 冉森教派和波尔一罗亚尔修道院的关系 更 为 密切 : 他幼失估恃 , 由笃信冉森派教义的祖 母和后来成为该修道院院长的姑母阿涅斯修 女抚养 , 并在修道院和冉森教派 的 学 校 读 书 , 这对他的思想和 日后的戏剧创作都产生 极重要的影响。 1 6 6 7年 , 拉辛发表第一部主 要剧作 《安德罗马克》 , 随后的十年里 , 又 写了 《布里塔尼居 斯》 、 《贝蕾 妮 丝》 、 《费德尔》等作品 , 这是拉辛悲剧创作的黄 金时代 。 《费德尔》上演后遭到他的对手猛 烈抨击 , 他被迫停止创作活动 , 当了路易十 四的史官。 十二年后 , 他重返文坛 , 又写了 两部宗教题材悲剧 《爱 丝 苔 尔》和 《阿 塔 莉》 , 并撰写了赞扬冉森教派及其过去的老 师的 《波尔一罗亚尔修道院简史》 。 戈德曼把拉辛的九部悲剧分 成 几 种 类 型 : 一是拒绝悲剧 , 二是现实世界悲剧 , 两 者都属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没有 “突变 ” 也 没有 “发现 ” 的悲剧 , 悲剧主人公清楚地知 道与世界没有任何调和余地 , 因此不抱任何 幻想 , 毫不动摇地采取拒绝世界的态度 , 反 对这样的世界 。 第三类是有 “突变 ” 和 “发 现 ” 的悲剧 , 悲剧人物相信通过把自己的要 求强加给世界 , 能够不妥协地生活下去 , 但 最后 意识到自己过于沉溺于幻想 , 出现从不 知到知的转变 。 最后一类宗教题材悲剧 , 这 是拉辛后期的剧作 。 戈德曼认为拉辛的悲剧都是 相 互 联 系 的 , 每一部剧都种示后来要出现的剧 , 因此 他虽然把 《布里塔尼居斯》 、 《贝蕾妮斯》、 《费德尔》 看作是拉辛的真正悲剧作品 , 但 在专门探讨悲剧观的这部著作中 , 对其余的 几部剧也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落1 9 在戈德曼看来 , 拉辛的第一部主要剧作 《安德罗玛克》只是接近悲剧 , 却不是真正 的悲剧 , 但它是拉辛所有的悲剧 作 品的 模 式 : 剧中主人公要在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之 间作出选择 , 最后只有以死来挽救这两种价 值 。 严格说来 , 《布里塔尼居斯》 (1 6 6 9 ) 才是拉辛第一部真正的 悲 剧 , 是 既 无 “突 变” 也无 “发现” 的悲剧 。 剧中描写古罗马 皇帝尼禄掌权后与母后阿格里比娜为争夺权 力发生矛盾 , 又与异父异母弟布里塔尼居斯 争夺情人朱妮 。 尼禄听信谗言 , 假借举行和 解宴会将布里塔尼居斯毒死 , 朱妮 闻讯悲痛 欲绝 , 躲进神庙里得到维护正义的罗马人民 保护 。 戈德曼认为 , 拉辛的悲剧作品同帕斯 卡尔的悲剧观一样 , 其中也有上帝 、 世界和 人三个要素 。 在 《布里塔尼居斯》中 , 在舞 台上出现的中心人物是由尼禄 、 阿格里 比娜 和那西斯构成的世界 , 他们对现 实 茫 然无 知 , 只是绝望地企图利用朦胧的幻想解决一 切问题 。 布里塔尼居斯虽然清白无辜 . 却是 毫无力量的受害者 , 在外围的是悲剧人物朱 妮 , 她挺身反抗世界 , 拒不妥协 。 最后是以众 神和罗马人民体现的隐蔽在幕后的上帝 , 他 们虽未出场 , 但比其它所有人物都更加实际 有力 。 戈德曼认为 , 这出戏中真正的主题是 朱妮与尼禄之间的冲突 , 也就是人与世界的 冲突 , 而戏本身也是 以这种冲突的结局结束 的 。 朱妮并没有象其他悲剧人物那样最后被 世界碾得粉碎 , 而是躲到守护大灶神的贞神 庙里去 , 并得到罗马人民的庇护 , 这样她便 不是在人的世界里 、 而是在神的世界里继续 生活 。 这与帕斯卡尔的打赌无疑是思想相通 的 , 即上帝就存在于悲剧人物的内心深处 , 悲剧人物拒绝世界并为上帝而生存 。 《贝蕾妮 丝》 (1 6 7 0 ) 也 是 既 无 “突 变” 也无 “发现” 的拒绝悲剧 , 并且是从悲 居j人物的角度写成的 , 讲的是罗马元老院反 对皇帝提图斯和抚太公主贝蕾妮丝的爱情和 婚姻 ; 提图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并尊重人 民的意愿 , 贝蕾妮丝为了保全提图斯的声誉 和事业 , 两人共同作出牺牲 , 彼此割舍了爱 情 , 提图斯断绝了与情人的关系 , 贝蕾妮丝 也毅然离开宫廷 。 提图斯和贝蕾妮丝作为剧 中主要人物 , 一方面意识到与世界之间有一 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 但两人彼此 间也不能真 正地对话 , 这样便形成两个悲剧人物与世界 和隐蔽的上帝都不能对话 , 因而他们自己构 成悲剧世界 。 另外, 一般来说悲剧总是以主 人公的死或进入上帝的世界作为结局 , 但在 《贝蕾妮丝》 中却没有鲜血和死亡 。 提图斯 和贝蕾妮丝这两个悲剧人物也不相同 : 提图 斯一开始便意识到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 结 局只能是作出自我牺牲 , 因此是个既无 “突 变” 也无 “发现” 的悲剧人物; 相反地 , 贝 蕾妮丝则始终沉缅在爱情的幻想之中 , 直到 最后进入悲剧世界 。 对提图斯来说 , 统治与 爱情 , 江山与美人都是绝对的要求 , 但二者 不可得兼 , 牺牲其中一个 , 他的生命便失去 了意义 , 只有在肉体上或精神上放弃生命才 能得到解脱 。 因此提图斯就象一切悲剧人物 一样 , 既强大又虚弱 , 既伟大又渺小 , 如同 帕斯卡尔所说的 , 总之是一根苇草 , 是一根 能思想的苇草 。 在戈德曼看来 , 拉辛之所以能写出朱妮 和提图斯这种类型的悲剧人物 , 是与他接触 波尔一罗亚尔修道院和冉森教派的现实 , 以 及他自己的切身经历分不开的 。 朱妮和提图 斯对待世界即对待宫廷的态度 , 实际上就是 该修道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朝廷 、 对待当时 的社会 、 政治 、 教会的态度在戏剧舞台上的 再现 。 《巴雅泽》 (1 6 7 2 ) 、 ((米特里塔特》 (1 6 7 3 ) 和 《伊菲热妮》 (1 6 7 4 ) 是一组现 实世界悲剧 , 剧中依然有作 为悲剧本质的上 帝一世界一人三个要素 , 但悲剧人物与 一世界 1 2 0 已不是处于对立的状态 , 世界不再是恶的体 现 , 主人公也不再拒绝世界 , 而试图接受妥 协 , 在世界里生活下去。 戈德曼认为 , 拉辛 在悲剧创作上的这种变化 , 与他的心理状态 和对待当时政治、 社会的态度有关 , 诗人思 想意识里的二重性与标志着三部现实世界悲 剧的二重性是一致的 。 按照戈德曼的评价 , 《费德尔》 (1 6 7 7) 是拉辛最杰出的悲剧著作 。 剧 中描写雅典王 岱赛出外远征 , 年轻的王后费德尔爱上了丈 夫前妻的儿子希波吕托斯 。 当她听到丈夫已 死的消息后 , 便向希波 吕托斯表露了爱情 , 但遭到拒绝 。 这时岱赛突然回来 , 费德尔同 意乳母俄侬娜先向国王告状 , 诬陷希波吕托 斯对她行为不端 , 希波吕托斯受到父王惩罚 惨死 , 费德尔闻讯后也服毒自尽 。 拉辛在这时已不再从悲剧性的冉森教派 抗拒世界的角度创作了 。 这个时期 , 君主专 制统治一方面对各省农民暴动加强镇压 , 一 方面对冉森教 派再次进行迫害 。 在这种形势 下 , 波尔一罗亚尔修道院却幻想与王权和教 权建立融洽的关系 , 幻想可能与世界妥协 , 能够在世界里生活 。 《费德尔》便是冉森教 派的态度在文学领域的移置 。 这部剧反映的 便是悲剧主人公的幻想 , 他想象能在世界 中 生活 , 并把自己的法则强加给世界 , 因此也 是错误和幻想的悲剧 。 剧中有希波 吕托斯 、 岱赛 、 俄侬娜等人 代表的没有道德和人的价值的空幻世界 ; 有 作为旁观者的上帝 , 即太阳和维 纳斯 等 众 神 , 以及悲剧人物费德尔 。 在费德尔的心 目 中 , 世界除 了作为导致她犯错误和回到真理 的时机外 , 毫无现实性和价值 , 而她自己的 行为则是罪恶和错误 : 她所希望的和幻想能 够实现的 , 是把荣誉和感情 、 绝对的纯洁和 被禁止的爱情 、 真理和生活结合起来 , 但是 她在现实世界里遇到的只是些被世界的可畏 要求吓倒的庸人 , 如希波吕托斯 只 知 道 逃 避, 岱赛执意在谬误中生活并力图维护愤例 和秩序 , 俄侬娜则是 “良知” 和 妥 协 的 化 身 , 虽然她随时指点费德尔 , 但到头来只能 表明悲剧主人公和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 的鸿沟 。 费德尔最后意识到 , 对她来说生活 就是错误和罪过 , 她的存在干扰了太阳的光 辉 , 扰乱了世界的秩序 , 因此她决定离开世 界 ; 然而太阳这缄默的神却无动于衷 , 它依 然照耀着不太真实的世界 , 世界也重新恢复 了它的进程和秩序 。 戈德曼认为 , 拉辛的三部拒绝悲剧是极 端冉森教派拒绝世界的态度的具体反映, 三 部现实世界悲剧是冉森教派后来试图在世界 上生活并与政权 、 教权和解的经验的体现 , 当然其中仍带有极端派的不信任 和 保 留 态 度 , 《费德尔》则广泛地提出在世界上生活 和失败的必然道理 。 这与帕斯卡尔在 《思想 录》中阐述的论点也是一致的 。 遗憾的是 , 对于拉辛本人曾以婉转的口气说是自己的悲 剧中最好的一部 , 又倍受戈德曼推崇的 《费 德尔》 , 在书中从悲剧观角度的论述却略嫌 单薄无力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美中之不足 。 拉辛的最 后 两 部 剧 作 《爱 丝 苔尔》 (1 6 8 9 ) 和 ((阿塔莉》 (1 6 9 1 ) 已是悲剧的 超越 。 按照戈德曼的分折 , 这一时期冉森教 派已失去一切悲剧特点 , 主张在现实世界内 捍卫善和虔诚 , 要求符合上帝意愿的基督教 国家权力 。 拉辛的这两部剧正是反映了这种 愿望和要求。 拉辛的戏剧创作以 《阿塔莉》 告终 , 但其中充满信心和希望 , 同时也是对 暴政的警告 , 对遭受迫害的人民的支持和鼓 舞 。 (五) 在法国文学批评领域尤其是社会学批评 仍然贫乏的时期 , 吕 · 戈德曼试图运用马克 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 寻求探索 客观地研究 、 判断文学作品的方法 , 这不能 1 2 1 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 提出的是独到的见 解 。 当然 , 一种新的理论并非是尽善尽美 、 无懈可击的。 《隐蔽的上帝》发表后曾引起 热烈争论 。 罗 · 巴尔特指出 : “甚至戈德曼 也屈从于这样的设定 : 帕所卡尔和拉辛属于 政治上失意的社会集团 , 他们的世界观便再 现了这种失望的心境 , 仿佛作家除了将自己 和盘托出之外 , 就没有别的本领 了。 ” º 塞 · 杜勃罗夫斯基也认为 , “如果有一本历史 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万事大吉了 , 那么今 后何必再费力气去读那些复杂困 难 的 作 品 呢 ? ” À 19 64年 , 戈德曼发表 《小说社会学》 , 为了适应潮流 , 将自己的理论改称为遗传结 构主义 (一译发生学结构主义 ) 。 所谓结构 主义 , 就是指某种世界观所反映 的范 畴 结 构 , 而所谓的遗传 , 就是探讨作为精神结构 的世界观 , 是如何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的 。 戈德曼在创立社会学批评理论时 , 也曾 试图探索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文学批 评方法 , 但他自己在 《小说社会学》里却陷 入了机械论 , 只满足于一般的抽象概念 , 把 世界观同审美价值等同起来 , 从而抛开了文 学作品的美学特点。 戈德曼死后 , 依然有人继其衣钵 , 用社 会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学作品 , 如雅克 · 里恩 哈特关于罗伯 · 格里耶的小说《嫉妒》、 夏 · 卡斯泰拉关于莫泊桑作品的研究 , 克洛德 · 迪歇则对社会学批评的定义重新作了解释 , 使这种理论较之过去更为复杂 。 ¹ 见何兆武译 《思想录》 第 3” 段, 商务印书馆。 º 罗 · 巴尔特: 《论拉辛》 , 第163 页 , 色伊出版 社 。 » 转引自罗 · 法约尔 《论批评》 , 第 200 页 , 阿尔 芒 一高兰出版社 。 戈德 受的 《隐蔽的上帝》 一 书, 是世纪 欧美文论 丛书中的一种 , 将 由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出版 。 褚哈粉幸*粉 召念幸希嵘略, 甲味,传件孚含甲杀币二.粉 甲味, 书会传粉幸含甲曦. 甲啥粉幸含传粉幸毛 , 甲咯甲毛 . 甲咯.粉 幸瑞 ,粉东礁‘.喃东.‘娇‘伟喻吓‘“.咖补而外喻仆“呱诵喃仆喃‘,仆‘,即‘拓汾喊份份 书 讯 《傅 雷 传》 金 梅 著 作者写作这部传记 , 前后耗费了将近十年工夫 。 在写作中作者力求洛守 “史料 可靠 ” 、 “不假幻设 ” 的原则 。 该书的初稿在 《名人传记》杂志上连载后 , 便得到 了传主哲嗣—傅敏先生的热情一肯定 、 并慨然提供大量未曾公开的原始材料 。 接着作者又据此做了进一步补充 、 修改。 该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心裕硫奋峨亦.喻仆咖仆帅喻心仆血仆喻仲喃仆仲去裕食.喻仆杯去帅心. 122
本文档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举隅_戈德曼_隐蔽的上帝_读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724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3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07-18
浏览量: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