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契约论____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____读书笔记

举报
开通vip

社会契约论____读书笔记《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18世纪末...

社会契约论____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18世纪末,在各种民主、改革和自由思潮的影响下,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面临着空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启蒙思想家们自由民主平等的观点早已传遍了整个欧洲大陆,1789年愤怒的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征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则预示着一场日后摧毁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对于这次革命的精神偶像正是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要思想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产生基础—社会契约 卢梭在第一卷里便开宗明旨地提出了“人生而自由”这一观点。他认为奴隶制是很荒谬与不可思议的,因为没有一个拥有健全理智的人会去无偿地奉献自己。同时他驳斥了格老秀斯和其他一些人从战争里引出奴役权的观点:他认为战争只能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关系,一国的成员为了摧毁敌国而杀死敌国的成员,而一旦当对方放下武器投降后,就不再是敌人了,于是别人也就不再对这些投降的个人再握有生杀之权。所以那些认为在战争中能够以别人的自由来赎取对方生命的看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在论述这些观点后,卢梭提到了这本书最核心的一个论点,既存在一个社会公约,来组成我们的社会。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 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臣民。订立了契约后,人类就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从本能状态进入道德和公义状态。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是天然的自由和对一切于他有诱惑力、他可以企及的东西的无限权利;他所获得的,是社会的自由以及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 2. 第二卷论述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是公共意志的运用,所以主权是永远不可转让的,而且主权者既然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权力是可以转移的,但意志是无法转移的。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任何变更都会使普遍意志发生改变,这个是不合理的。主权体要一视同仁,要以人民的福祉为己任,并且有公共力量和至高强力的保证。 主权权利是一种十分绝对、十分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是并不能超越公共约定的界限;并且人人都是可以任意处置这种约定所留给自己的财富和自由。因而主权者便永远不能有权对某一个公民要求的比另一个公民更多;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事情就便成了个别的,主权者的权力就不在是公共意志的表现了,它自然就失效了。 3.第三卷论述了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政府就是在臣民和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以便使两者得以相互适合,它负责实施法律、保障社会和政治自由。而这一中间体就叫做执政者,所以人民服从首领所根据的那种行为绝不是一项契约,而完全是种委托和任用,他们仅仅只是主权者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政府可以分为: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一个好的政府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也有不同的政府。 政府制度不是一种契约,因为人民同政府所订立的是一种个别约定,不是普遍约定,而是一种法律,人民不是服从政府,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利根 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或者罢黜一个政府。在这一篇章中,作者还论述什么是一个好的政府的标志,那么一个好的政府的标志是什么?这就要看政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它成员的生存和繁荣,而他们生存和繁荣的最确切可靠的标志又是什么了?那就是他们的数目和他们的人口了,那么假定一切情况都相等,那么一个不靠外来移民、不靠归化、不靠殖民地的政府,而在它的治下人民人数繁殖和增长得最多的政府,就应该是好的政府,反之,公民减少而凋零的政府就应该是最坏的政府。 4.第四卷论述几种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宗教的起因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因为公意是由若干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意志,这个意志关系着共同的生存和公共的幸福,所以这种公共的意志永远都是稳固的、不变的而又纯粹的;公意是需要通过投票来表达,所以在主权的一切行为中,仅投票这一项权利,是任凭什么也不能从公民手中给剥夺的。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宗教,就其社会关系而论,无论是一般的关系,还是特别的关系,可以将宗教分为两种,即人类的宗教和公民的宗教,这第一种宗教没有庙宇、没有教坛、没有仪式,只限于对至高无上的上帝发自内心的崇拜,以及对于道德的永恒的义务,而后一种宗教是写在某一个国家的典册之内的,它规定了这个国家自己的神,自己的守护者,它有教条、仪式。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可以使他们热爱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宽容一切能够宽容其他宗教的宗教,只要他们的教条一点都不违反公民的义务。 三、我对《社会契约论》中一些观点的看法 我以前对民主的概念很模糊,似乎投票选举就是民主。人民先通过投票选出代表,然后这些代表代替人民去表达政治意愿,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参政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民意的集中,更好地体现普遍意志。但是,代表制、议员制也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选出的代表或者议员往往有自己的意愿,这种意愿可能会与人民的意愿产生背离,所以这可能会导致人民的意志的不到很好地体现。更有甚者,在某一个集团特别庞大的情况下,投票反映的只是某一个集团的意志。这种个别意志就会掩人耳目地成为了公意,并且对全体成员施以影响。这样的情况下,民 主只不过是幌子,而丝毫没有给人们带来实质的好处。所谓制衡,则是能让少数派、能让所有人发出声音,能像卢梭说的那样,防止一个集团独大。当各种意见缤纷多彩汇聚在一起,这时候再全面加以考虑,才能够真正得到公意。这个过程显然耗时长久工作量巨大,这也就是真正的民主国家为什么办事效率不高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所在。 卢梭先生还谈到了法律,他认为法律即公意的行为,也就是说法律就是公意的具体表现。至于立法者,卢梭认为那应该由一位(或许是几位)公正而非凡的人来担任。他不赞同立法者同时还是施政者,所以照我看来,在我们国家,国务院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来制定的行政法规是不应该称其为法律的。因为那不是公意的体现,难以贯彻公正的原则。而反过头来看我国的立法工作,立法是由全国人大法工委来进行的,但是制订过程中却存在国务院各部委的力量角逐。一部法律的最终诞生,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受到了行政力量的干扰,这里面体现的也不是公意,而是政府中的部门利益。 在第二卷里,卢梭先生花费了很大的篇幅去论述人民。针对之前对立法者的论述他进行了补充,他并不认为立法者单纯从“好法律”的角度去立法,而更应事先考察他要为之立法的那些人民们是否适宜接受法律。他说:“大多数民族,犹如个人一样,只有在青春时代才是驯服的;他们年纪大了,就变成无法矫正的了。当风俗一旦确立,偏见一旦生根,再想加以改造就是一件危险而徒劳的事情了”,我们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即我们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殊不知这绵长的岁月里我们亦是积累下了无数的偏见。时至今日,我们再想要抛开历史的包袱重建一个民众能够接受的全新法律体系,恐怕这将是一条漫漫长途呀! 在第九章论人民(续)里有这样一段话:“距离愈远,行政也就愈发困难,正好像一个杠杆愈长则其顶端的分量也就会愈重。”卢梭之后还提到了同一个法律难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区,人民会对自己庞大的国家里那些永不见面的陌生同胞公民们缺乏感情。我很认同卢梭的这一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的国土面积如此广阔,各地的风俗习惯又各不相同,既然我们可以设置民族自治区、自治州乃至自治县、乡,为什么不可以推行联邦制来赋予地区以更大的自主权呢?我依稀记得有人说中国若是推行联邦制,那国家马上会肢解崩析。这是种完全没有理论依据的看法,当初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时还有人提是资本主义复辟,而今我们再去看这 样的论调,是否显得可笑呢?其实这样的讨论早在清末民初便存在,当时关于“联省自治”的思想以及广东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方案,都属于这其中的内容。我并没有对这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更深入的思考,但对这样的想法提出感到很欣喜,这似乎为解决中国目前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卢梭的观点亦有我不以为然的,譬如他对“好政府”的论述。他说“在其治下公民人数繁殖和增长最多的,就确实无疑地是最好的政府”。我以为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若是这样,仅以尽可能多地繁殖人民数量那么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那政府实在是太轻松了。除非将公民这一概念严格定义,认为其所指的应该是具有社会担当、能对社会有贡献的个体。一个国家的政府能不依靠外力,自我培养和吸引尽可能多这样的人,那才算是一个好政府。
本文档为【社会契约论____读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23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