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举报
开通vip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2012-12-31发布2013-02-01实施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主编单位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2012年发布实施的有关国家规范,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了修订。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总体要求;3土基;4垫层;5基层;6下封层;7面层;8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9改建路面设计。本导则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根据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对设计基准期、交通等级和道路等级...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2012-12-31发布2013-02-01实施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主编单位在认真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实践经验,参考2012年发布实施的有关国家规范,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了修订。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总体要求;3土基;4垫层;5基层;6下封层;7面层;8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9改建路面设计。本导则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根据新的国家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设计基准期、交通等级和道路等级等主要技术指标做了调整。2、对各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做了适当上调,以满足实际需要。3、对路面基层的压实度、抗压强度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4、对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的材料要求、试验技术标准做了详细规定和部分修订。5、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要求。6、增加了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本导则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管理,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邮政编码:610000)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主要起草人:索奇峰阳晓静达帆文登国谢健鹤杨美龙崔世斌张蓉唐云华王剑平主要修编人:索奇峰阳晓静达帆陈俊材丁威仁陈林琳黄曦陈炯目录1总则........................................................................................................12总体要求................................................................................................22.1一般规定.............................................................................................22.2主要设计要素.....................................................................................22.3结构组合.............................................................................................22.4结构厚度.............................................................................................33土基........................................................................................................53.1一般规定.............................................................................................53.2设计要求.............................................................................................53.3膨胀土路基.........................................................................................64垫层........................................................................................................74.1一般规定.............................................................................................74.2设计要求.............................................................................................75基层........................................................................................................85.1一般规定.............................................................................................85.2半刚性基层.........................................................................................85.3刚性基层.............................................................................................96下封层..................................................................................................106.1一般规定...........................................................................................106.2材料要求...........................................................................................107面层......................................................................................................117.1一般规定...........................................................................................117.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17.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27.4橡胶沥青混凝土(AR)...................................................................127.5集料要求...........................................................................................138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159改建路面设计......................................................................................169.1一般规定...........................................................................................169.2沥青路面加铺层...............................................................................169.3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17附表1《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考表》..........................................18附表2《部分城市常用路面结构组合》...............................................19条文说明.................................................................................................201总则................................................................................................222总体要求........................................................................................233土基................................................................................................244垫层................................................................................................245基层................................................................................................256下封层............................................................................................257面层................................................................................................268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279改建路面设计................................................................................27附表1.................................................................................................2711总则1.0.1为提高本市市政道路路面工程的建设质量,统一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特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沥青路面工程。居住小区、公园内部、停车场和其它区(市)县的沥青路面设计参照执行。1.0.3本导则以质量第一为原则,合理经济地利用地方材料,给行车提供安全、可靠、稳定、耐久的通行条件。1.0.4沥青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5本导则适用于成都市一般情况下的沥青路面设计,对新材料、新技术应参照国家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22总体要求2.1一般规定2.1.1沥青路面设计应遵循耐久、经济的原则。2.1.2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应达到整体强度的要求,满足抗压、抗弯拉及抗滑要求。2.1.3路面采用各种材料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规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经实践验证其可行性、性能满足相关要求后可采用。2.2主要设计要素2.2.1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或设计基准期,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年。2.2.2各级道路应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将不同车型的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BZZ-100)的当量轴次,计算出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2.2.3依据累计当量轴次,道路交通等级按表2.2.3的规定划分为4级。表2.2.3道路交通等级表交通等级道路等级BZZ-100累计当量轴次(万次/车道)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3特重交通快速路、主干路>2500>3000重交通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1200~25001500~3000中等交通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00~1200600~1500轻交通次干路、支路<400<6002.3结构组合2.3.1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1、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求平整、耐磨、抗滑。特重交通道路下面层和其他道路中、下面层材料选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特重交通道路中、上面层和其他道路上面层材料应选用改性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或橡胶沥青混凝土(AR)。2、基层主要承受车辆的竖向荷载,并把面层传下来的应力扩散分布到垫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良好的扩散应力性能,起主要承重作用,并具有较小的收缩(温缩、干缩)、抗冲刷能力。基层材料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原有水泥混凝土面板。3、垫层可调节和改善土基的水稳性能,并把基层传来的荷载扩散到土基。同时起到排水、隔温、稳定土基及减少变形等作用。垫层应采用级配碎石。2.3.2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可按照表2.3.2确定。表2.3.2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结构层类型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辅道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下封层√√√√上基层√√√√下基层√√√△4垫层√√√√注:√表示必须,△表示可选,—表示不用2.4结构厚度2.4.1各结构层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和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2.4.2沥青路面各类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参考表2.4.2规定。表2.4.2路面各结构层的适宜厚度项目结构层类型适宜厚度(mm)SMA-1025~50SMA-1335~60SMA-1640~70AC-1340~60AC-1650~80AC-2060~100AC-2580~120面层AR-1340~60基层水泥稳定碎石180~250垫层级配碎石150~2002.4.3不同交通等级的平交口路面结构,应按较高交通等级的路面结构进行设计。2.4.4辅道交通等级应根据其交通量预测结果来确定。2.4.5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沥青路面时,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不应小5于3cm。3土基3.1一般规定3.1.1路基应密实、均匀和稳定。3.1.2土基回弹模量值应满足以下要求:1、特重交通、重交通道路不低于40MPa。2、中等交通、轻交通道路不低于30MPa。3.1.3对于不良土质路段,应结合相应地质情况处理采取相应改善措施,以满足回弹模量及密实度要求。3.2设计要求3.2.1车行道土基是道路路基的组成部分,应统一填筑和碾压。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6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重型标准)(%)填挖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料最大粒径(mm)0~0.3086≥96≥951000.30~0.8054≥96≥951000.80~1.5043≥94≥94150填方路基>1.532≥93≥921500~0.3086≥96≥9510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0.8054≥96≥951003.2.2填筑土及填筑材料应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砾石等粗粒土作为填料。3.2.3管线顶面覆土厚度不应小于70cm。否则应采取砼包封等保护管道防止受压破损的技术措施。3.3膨胀土路基3.3.1膨胀土地段路基设计应避免大填、大挖,以浅路堑、低路堤为宜。3.3.2路基设计应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连续施工、及时封闭路床及坡面。3.3.3中、强膨胀土不应作为路基填料。弱膨胀土天然或改性后胀缩总率不超过0.7%时可作为填料。3.3.4填方路基当填方高度小于路面与路床总厚度时,应挖除0.6m基底膨胀土,换填砂卵石处理。强膨胀土路段挖除深度应达到大气影响深7度。3.3.5挖方路基应对路床顶面下0.8m范围进行超挖,换填砂卵石。强膨胀土路段挖除深度应加深至1.0~1.5m,并应采取地下排水措施。4垫层4.1一般规定4.1.1各级道路车行道均应设置垫层。4.1.2垫层应采用级配碎石。4.2设计要求4.2.1垫层厚度视土基干湿情况而定,一般采用15~25cm。4.2.2级配碎石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6%,石料压碎值应不大于30%。84.2.3垫层的平整度应不大于12mm。4.2.4级配碎石级配要求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层位37.531.526.5169.504.751.180.60.075上基层10085~10065~8542~6720~4010~278~205~180~105基层5.1一般规定5.1.1基层可采用半刚性基层或刚性基层。5.1.2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及材料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相关规定。5.2半刚性基层95.2.1半刚性基层适宜各等级道路和各类土基状况的地段,但要保证充分碾压和有足够的养生时间。5.2.2半刚性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2.3上基层应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级配要求应符合表5.2.3的规定。表5.2.3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集料级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层位31.519.09.504.752.360.60.075上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5.2.4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抗裂、防渗性,其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要求。5.2.4水泥稳定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度要求特重交通重、中交通轻交通层位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上基层3.5~4.5≥983~4≥982.5~3.5≥97下基层≥2.5≥97≥2.0≥97≥1.5≥965.2.6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ºC时不宜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否则应采取措施,保证工程质量。5.3刚性基层5.3.1刚性基层可用于重交通和特重交通道路、原有车行道局部拓宽道路,以及地下管线顶面覆土厚度小于70cm的道路路面基层。5.3.210刚性基层材料可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低标号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等。5.3.3刚性基层厚度一般为20~25cm。6下封层6.1一般规定116.1.1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在刚性基层上应设应力吸收层。6.1.2封层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季节施工,最低施工温度不低于10ºC,严禁雨天施工。6.1.3下封层宜采用稀浆封层法或同步碎石封层法施工。6.2材料要求6.2.1稀浆封层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做结合料。6.2.2稀浆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6.2.3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7面层127.1一般规定7.1.1面层应具有平整、抗滑、耐久等特性,同时应有一定的降噪效果。7.1.2面层宜采用两层或三层式。7.1.3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建议采用SBSI-D型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7.1.4各层沥青混合料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7.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7.2.1各沥青层中至少有一层应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7.2.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马歇尔试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7.2.3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见表7.2.3的规定。表7.2.3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击实次数(双面)次75空隙率VV%%3~6稳定度MS不小于KN98流值FLmm2~4矿料间隙率VMA%11~16沥青饱和度VFA%%65~75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80≥75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80动稳定度次/mm30001200极限破坏应变(µз)≥2500≥2000注:矿料间隙率VMA应根据设计空隙率和各面层公称最大粒径提出最小技术要求,具体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5.3.3-1。7.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7.3.1SMA应采用SBS改性沥青,并宜掺入由原木浆生产的絮状木质素纤维(0.3%)和玄武岩纤维稳定剂(0.4%),纤维应充分分散。7.3.2SMA采用马歇尔试验等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检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指标。7.3.3SMA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见表7.3.3的规定。表7.3.3SMA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技术要求击实次数(双面)次75空隙率(%)%3~5稳定度(MS),不小于KN6沥青饱和度VFA%75~85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7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85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沥青混合料飞散试验混合料损失(20℃)%≤15构造深度mm≥0.6动稳定度次/mm3000路面空隙率%≤67.4橡胶沥青混凝土(AR)7.4.1橡胶沥青混凝土应用于沥青混凝土结构的上面层及旧路加铺的罩面层。7.4.2应在基层上设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7.4.3基质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147.4.4橡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见表7.4.4的规定表7.4.4橡胶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击实次数(双面)次75空隙率(%)%4.5~6.5稳定度(MS)不小于KN6流值FLmm2~5沥青饱和度VFA(%)%70~85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8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动稳定度次/mm3000极限破坏应变(µз)≥25007.5集料要求7.5.1沥青层用粗集料应采用碎石或卵碎石,不得采用筛选砾石和矿渣。7.5.2当上面层采用改性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或橡胶沥青混凝土(AR)时,其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应采用玄武岩。157.5.3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7.5.3的规定表7.5.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表面层中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洛杉矶磨耗值,不大于%283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吸水率,不大于%2.03.0坚固性,不大于%12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软石含量,不大于%35磨光值PSV,不小于-40-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7.5.4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其质量应符合表7.5.4的规定。SMA混合料不宜采用天然砂。表7.5.4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7.5.5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168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8.0.1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8.0.2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各种车型的不同轴载应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应通过收集调查交通量并进行交通量预测,计算累计标准轴次作为路面结构计算依据。8.0.3路面结构厚度的确定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与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抗疲劳开裂的要求。8.0.4路面结构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8.0.5路面结构设计应采用电算程序进行设计。8.0.6路面各工序验收时应采用BZZ-100标准轴载实测弯沉值。路表面弯沉检测标准值应按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进行计算。检测时应考虑温度及季节修正。179改建路面设计9.1一般规定9.1.1改建道路结构设计应根据改建后的道路交通等级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9.1.2在原有路面上补强设计时,按改建路面设计。加宽、调整纵坡路段可视情况按新建或改建路面设计。加宽路段应考虑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异,采取选用优质填料、台阶搭接、铺设土工格栅等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消除或减少。9.1.3设计前应调查原路面现状,对路面破损程度进行评价,分段拟定路面改建工程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9.1.4改建后道路路面结构应满足一定的设计使用年限,见表9.1.4:表9.1.4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表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年限(年)≥5~8≥5≥5注:如老路路面结构强度不足需开挖新建时,应按新建道路使用年限进行设计。9.2沥青路面加铺层9.2.1针对原路面破损情况、承载能力等不同评定结果,应将路面分段分区进行设计。189.2.2对原路面应根据破坏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后,在进行补强及加铺层设计。9.2.3当原路面强度不足时应进行补强设计,设计方法与新建路面相同。9.3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9.3.1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资料,对原路面承载能力、接缝传荷能力、平整度、脱空率等指标进行评定。9.3.2根据评定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处理。9.3.3若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现有交通荷载要求,应采取补强措施。9.3.4沥青加铺层可设单层、双层或三层沥青面层。9.3.5在处理后稳定的原水泥混凝土板上加铺沥青层时,对重交通及以上等级路段加铺厚度不宜小于10cm,中交通等级路段不宜小于7cm。9.3.6在原水泥混凝土板上加铺沥青层时宜用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做粘层。同时应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膜等措施。1920附表1《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考表》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考表交通等级特重重中(Ⅱ)中(I)轻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1920232630累计轴载(万次/车道)>25001200~2500700~1200400~700<400上面层4cmSMA-13C4cmSMA-13C4cmAC-13C(SBS)5cmAC-13C(SBS)5cmAC-13C(SBS)中面层6cmAC-20C6cmAC-20C6cmAC-20C--下面层8cmAC-20C6cmAC-20C6cmAC-20C7cmAC-20C7cmAC-20C上基层25cm5%水稳碎石25cm5%水稳碎石20cm5%水稳碎石20cm5%水稳碎石20cm5%水稳碎石下基层25cm4%水稳碎石25cm4%水稳碎石25cm4%水稳碎石20cm4%水稳碎石20cm4%水稳碎石结构组合(cm)垫层20cm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15cm级配碎石结构总厚度(cm)8886767267土基回弹模量(MPa)≥40≥40≥40≥30≥30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0.01mm)≤190≤190≤190≤260≤260注:①各级道路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顶面应设下封层。②当采用25cm厚结构层时,应采用相应配套的施工措施。③土基回弹模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采用换填处理,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21附表2《部分城市常用路面结构组合》部分城市常用路面结构组合道路类别结构层深圳重庆长沙面层4cmSMA-136cmAC-20C改8cmAC-25C4cmAC-13C改5cmAC-20C7cmAC-25C4cmAC-135cmAC-207cmAC-25基层32cm5%水稳20cm4%水稳15cm5%水稳20cm4%水稳25cm5%水稳20cm4%水稳垫层视土基含水量设或不设30cm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主干道土基回弹模量≥35MPa≥40MPa≥40MPa面层4cmAC-13C改5cmAC-20C改7cmAC-25C4cmAC-13C改6cmAC-20C4cmAC-135cmAC-207cmAC-25基层25cm5%水稳20cm4%水稳20cm5%水稳25cm4%水稳20cm5%水稳20cm4%水稳垫层视土基含水量设或不设视土基含水量设或不设15cm级配碎石次干道土基回弹模量≥30MPa≥30MPa≥35MPa面层4cmAC-13C改5cmAC-20C改6cmAC-25C4cmAC-13C改6cmAC-20C4cmAC-136cmAC-20基层20cm5%水稳20cm4%水稳20cm5%水稳20cm4%水稳20cm5%水稳20cm4%水稳垫层视土基含水量设或不设视土基含水量设或不设支路土基回弹模量≥30MPa≥30MPa≥30MPa22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条文说明23前言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要求,由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主编《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经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发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导则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的章、节、条,编制了《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条文说明》,供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2012年12月241总则1.0.1为适应成都市沥青路面设计的发展需要,参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对原《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了修订。本导则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设计标准,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提高建设质量。1.0.3沥青路面应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交通量预测分析,合理确定交通等级,以此作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技术依据。1.0.5本导则仅对成都市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沥青路面设计做了相关规定,不包括透水路面、降噪路面等新型路面设计。252总体要求2.2为明确设计技术路线,将设计基准期、累计轴次和交通等级三个主要设计要素做了规定。2.2.1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次干路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而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次干路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5年,本条以《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为准。同时,补充了快速路的设计使用年限。2.2.2明确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方法。2.2.3依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第3.2.5条,对中、轻交通的定量标准进行了调整。同时,调整了采用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对轻交通的定量标准。2.3.1(1)对特重交通等级的路面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面层和上面层必须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2.4.2本条增加了SMA-16和AC-16两种结构的厚度要求,并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上调了各结构层适宜厚度,有利于特殊条件下对路面结构组合的灵活运用。2.4.3重交通道路与中交通道路相交路口,其路面结构按重交通等级进行设计,以此类推。本规定也适于立交底层平交路口。2.4.5成都市非机动车的构成中有大量较重的电瓶车,沥青面层最小厚度不应过小。263土基3.2.1本修订版补充了快速路的土基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该要求是指快速路的主道,其辅道应根据具体交通构成合理确定。不同道路级别的道路平交口,应采用高级别的道路土基压实度要求。3.3.1膨胀土地区由于料源缺乏,外运填料费用较高,道路设计时应避免填方较高,以节省工程费用。挖方边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避免次生灾害。3.3.3过去部分膨胀土地区道路施工时为减少工程费用,采用膨胀土回填或包心回填,导致道路使用状况不佳。本导则禁止采用中、强膨胀土回填。而弱膨胀土胀缩总率满足条件可用于回填。4垫层4.1.2垫层材料以往有采用天然砂砾、级配砂砾垫层,从实际施工过程看,由于砂砾原材料差异较大,筛分困难,往往难以达到相应的级配要求,施工质量不佳。因此本导则规定采用级配碎石垫层。4.2.1对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级配碎石垫层主要起排水作用,厚度不宜过27大。对“白加黑”路面加宽段,根据路面标高、结构组合情况,可不设级配碎石垫层。5基层5.2.2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大于25cm时,应分为两层设计,每层厚度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5.2.3为提高基层建设质量,各级道路的上基层均应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下基层可以采用悬浮密实性混合料。如上下基层采用不同密实性混合料,施工设计图应予明确并提出不同集料级配。5.2.4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将特重交通道路的基层技术要求单列。5.3.1由于抗反射裂缝技术的不断提高,刚性基层可用于新建重交通和特重交通等级沥青路面的基层。5.3.2采用贫混凝土和低标号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作基层(含人行道基层)时,应有接缝设计。6下封层6.1.1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也不应省略。286.1.4对于特重和重载交通等级的路面,下封层宜采用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7面层7.1.3根据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及使用经验,改性沥青建议采用SBSI-D型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7.1.4因为交通需要,目前经常采用铺筑沥青中下面层后,即先行开发交通的做法。路面污染后无法清洗,层间污染造成面层沥青与下层沥青不成整体,导致路面早期损坏。因此分期铺筑路面的情况应尽量避免。7.2.1各级道路上面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时,宜采用粗型(C型)混合料。7.2.3道路为重载交通时空隙率可采用4%~6%,中轻交通时可采用3%~5%29。矿料间隙率VMA作为重要技术指标,应在施工设计图中提出要求。7.3.1为保证木质素纤维质量,本条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定。7.3.3由于本导则的SMA混合料均采用改性沥青,所以对《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SMA混合料试验技术标准做了部分修改完善。7.4由于橡胶沥青目前尚无国家规范,本导则根据本地应用情况对橡胶沥青混凝土做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各设计单位可根据橡胶沥青应用进展情况采用试验证明比较合理的技术标准。7.5.1为更明确碎石的定义,规定沥青层用粗集料应采用碎石或卵碎石,不得采用筛选砾石和矿渣。7.5.2为节省道路工程建设成本,本条对玄武岩作为粗集料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控制。与《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相比,应用范围有所减小。7.5.3根据成都市雨量气候特征,提高了表面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技术要求。8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8.0.2路面设计应根据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交通量预测,计算出一条车行道累计标准轴次及明确交通等级,以此作为路面结构计算依据。不能仅依靠道路等级进行结构设计。9改建路面设计9.1.1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技术路线与新建路面相同。9.1.430对于快速路和主干道的设计使用年限,沥青路面的加铺改造可用高限,“白加黑”路面改造可用低限。9.2.1对原路面分段评价时,建议以1km为评价单位。分段设计最小长度可实实际情况确定。9.2.2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时,应根据原板平整情况,适当考虑整平层厚度。9.3.1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的设计,应有原路面的调查结果和评定等级,在充分掌握原路面承载能力、接缝传荷能力、脱空率等指标后再行设计。附表1(1)中、轻交通等级分界线为累计轴次400万次/车道。(2)中交通(Ⅱ)的累计轴次已经很高,建议其下基层厚度采用25cm。。(3)中交通(Ⅱ)上面层材料可以采用SMA-13。
本文档为【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长颈鹿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7-16
浏览量:198